孝庄仿佛生来就知道,在清朝这个社会中,女人终究是需要牺牲的。她拥有很多男子所不能企及的智慧,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将动荡和风波都扼杀在摇篮中。但好在她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她的才能,都成了推动康乾盛世的一个巨大的发动机。她的一生,有动荡,有波折,也有宁静,有安详。她享有这个世间所有的荣誉,唯一缺少的,似乎就是一份轰轰烈烈的爱情。
关联人物: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康熙、海兰珠等。
◆来自草原的精灵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到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被迫退位止,经历了两百七十多年的历程,共有十一位皇帝在位。在这期间的后宫之人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中,有两位太后在位的时间占了整个清朝的三分之一,其中一个是孝庄文皇后(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孝庄皇太后历经了三位帝王的统治,是清朝第二位皇帝皇太极的妃子,是清朝第一位入关皇帝顺治帝福临的生母,康熙帝玄烨的祖母,她辅佐了两位年幼的皇帝成长,在她的努力和智慧下,清朝走向了康乾盛世的繁华局面。
另一位太后是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慈禧太后以芳华年纪嫁给咸丰帝,而后生了同治皇帝,又将光绪帝扶上了皇位,将晚清的朝廷和后宫弄得乌烟瘴气。慈禧太后和孝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孝庄甘愿做一个幕后的支持者,而慈禧对于权力太过留恋,将个人的利益放在太重要的位置,导致了清朝晚期的内外腥风血雨。
孝庄并不比慈禧缺少智慧,也不比慈禧缺少手段,她只是有着慈禧没有的大局观,把国家的前途放在比个人的野心更重要的位置。她跟着顺治帝福临一起入关,在沈阳和北京的紫禁城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经历了七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她的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和太多的传奇,有太多的悲情和深情,也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苦闷。就像一个被尘封的箱子一样,只有拨开了历史的灰尘,才能看清楚箱子里所隐藏的秘密。在《清史稿》中,关于孝庄的一生有一个简短的概括: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十一年,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上承太后训,撰内则衍义,并为序以进。圣祖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这短短一百多字里,概括了孝庄这个女人不平凡的一生。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落贝勒寨桑的次女。博尔济吉特是蒙古族最高贵的姓氏,博尔济吉特这个姓氏源于蒙古的第十世祖“孛儿只斤”,在蒙古族中,常常以先人的名字作为后世的姓氏。正式用博尔济吉特作为姓氏是从蒙古族第十三世祖孛端察尔开始的,从这以后,直到成吉思汗以及其后代,都用博尔济吉特作为姓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规定,只有本家的嫡系后裔,才有继承蒙古大汗及留在蒙古本部的资格,后世便称作“黄金血胤”或“黄金氏族”。在突厥语中,博尔济吉特的意思是“蓝眼睛的人”,这些“蓝眼睛的人”,与生俱来有着强健的体魄和果敢的性格,受到各族人民的称赞。
元朝灭亡之后,尽管蒙古族的人在中原已经没有元朝时候的地位,但是在蒙古族中,博尔济吉特还是被视为高贵的姓氏,被当作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享有崇高的地位。
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是成吉思汗的弟弟拙赤合撒儿的后代,因为成吉思汗曾给了这位弟弟不公平不友爱的待遇,致使合撒儿的后代也历经了更多的磨难,于是也就造成了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不屈不挠、不轻易放弃的性格。
到了布木布泰出生的前几十年,科尔沁在博尔济吉特氏的带领下变得人丁兴旺,兵强马壮,是东北地区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
出生在这样一个黄金家族的孝庄,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自信,有一种深入骨髓的草原人民的意气风发,骨子里有着一股傲气,心胸也像草原一样宽广。
清政权时期,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为了壮大自己部落的势力,联姻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部落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不仅改变男性的命运,也改变女性的命运。蒙古族和女真族,是当时东北的土地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少数民族。建州女真的首领四处征战,统一了分裂的女真各部,建立起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割据辽东。孝庄出生之后不久,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后金政权建立,爱新觉罗家族的地位稳步上升,蒙古各族纷纷示好。努尔哈赤登基当大汗后,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其中皇太极年纪最小,也最受努尔哈赤重用。
因为爱新觉罗家族的地位越来越高,想和爱新觉罗家联姻的蒙古部落很多,而爱新觉罗家族虽然统一了女真,但是仍然有明朝廷虎视眈眈,需要其他少数民族的支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布木布泰十三岁时,由她的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了当时的后金统治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
当时的年轻人,没有婚姻自主的权利,常常被拿来当作部落之间联姻的筹码,政治婚姻中的女人则更加可怜。谁也不知道,政治婚姻是否能为她带来一个意中人,即使知道不能,却也没有反抗的权利。
布木布泰并不是博尔济吉特家族第一个嫁给皇太极的女人,在她之前,已经有一个姑母嫁给皇太极为福晋。这个姑母名叫博尔济吉特·哲哲,比皇太极小了七岁,两人成婚时是十分般配的年纪,布木布泰也不是博尔济吉特家族中最后一个嫁给皇太极的,在她之后,她的亲姐姐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汉文名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
哲哲和皇太极走到一起也是因为一场政治联姻,在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前,皇太极已经有一位原配夫人乌拉那拉氏,并且乌拉那拉氏已经为皇太极生育了长子豪格,但是因为哲哲的身份高贵,也因为爱新觉罗为了得到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家族的支持,也为了表达对这场联姻十分重视,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后,地位比原配夫人就高出了一截。在后来皇太极登上汗位后,哲哲被尊为大福晋。在哲哲的一生中,对侄女布木布泰和她的儿子福临照顾良多。皇太极驾崩后,她的扶持对年幼的福临的继位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福临登基后,哲哲被尊为皇太后,和后来的布木布泰一起,成为宫中最尊贵的女人之一。
相比于重规矩的汉族,满族和蒙古族都属于民风开放的民族。在他们的风俗里,兄长死了将嫂子娶为妻子,或是父亲死了娶后母为妻子都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所以在他们的眼中,姑侄共事一夫也是一件非常容易接受的事情。
孝庄和皇太极的婚事是哲哲促成的。因为哲哲嫁给皇太极多年,却没有生育。对于一个政治婚姻中的女性来说,有没有子嗣对下半生来说,影响十分巨大。一个没有子嗣的大福晋,是很难保住自己的地位的。尤其是自哲哲嫁给皇太极的这几年来,皇太极很得努尔哈赤的重视,在后金的地位步步高升。这样看来,子嗣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没有子嗣,已经成了哲哲的一块心病。
考虑到将来的继承人问题,哲哲想到了在自己的家族中找一个女子嫁给皇太极。刚产生这个想法时,布木布泰不过十岁年纪,却已经是眉清目秀,天真活泼,并且体态丰满,十分有“宜男相”。更重要的是,布木布泰虽然才刚刚十岁,却已经识大体懂进退,很适合在后宫这种地方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哲哲觉得这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
布木布泰和皇太极定亲之后,就传来了哲哲有孕的消息。这对于博尔济吉特家族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虽然生出来的是个女儿,但是也保证了两个家族的联姻更加巩固。对于布木布泰来说,这也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哲哲在后宫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了,自己在不见血腥的勾心斗角中也能有一个更稳固的靠山。这样的事情在现代人看来很难接受,但是在当时的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这样的想法才是主流的想法,才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想法。他们生下来,对于家族就有一种深入骨髓的重视。
和布木布泰成亲时,皇太极已经三十四岁,正值一个男人的盛年。当时已经握着大权的皇太极,在迎亲时表示出了足够的重视,对于送亲的吴克善和科尔沁其他人,都表现出了十分的热情和友好,给人一种强烈的亲近感。
从政治上来说,布木布泰和皇太极的联姻,对科尔沁,对后金,都是一件大喜事,因而联姻的双方,也表示出了极大的重视,婚礼举办得十分热闹隆重。布木布泰由科尔沁的送亲队伍护送到当时努尔哈赤建立政权所在的辽阳东京新城,在送亲的队伍即将到达新城时,努尔哈赤率领诸贝勒和福晋出城迎接,鼓乐齐鸣,十里都是热闹非凡的景象,表达了对这次联姻的高度重视。
婚礼在皇太极的贝勒府举行,是典型的保留有满族特色的婚礼,虽然没有过分铺张,但是确实热闹非凡。
后来天聪八年,在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九年后,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也被皇太极纳入了宫中。这样一来,在皇太极的后妃中,就有三位来自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儿。
在布木布泰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走进了政治的棋局中。不管她是不是愿意,她都要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一步步学会政治,政治和她的命运连在了一起,那是她必须自己走的路,没有人可以代替她走。
皇太极在年幼的布木布泰眼中,一直是以姑父的身份出现。她没有多少机会见到这个姑父,但是她从小就听到过很多关于这个姑父的传闻。在传闻中,这个姑父能征善战,年纪很轻却已经受到了努尔哈赤的重用,对于这样的一个姑父,布木布泰从小有很多想象,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过他有一天会变成自己的丈夫,这个身份的转换让她一时不能适应。但是当她试着了解这个比自己大了二十一岁的丈夫后,就发现了他身上的诸多优点,也渐渐地付出了自己的真情,将小时候的崇拜之情变为了男女之情。
布木布泰名垂青史的政治才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培养起来的。在她嫁过去之后,面对的就是爱新觉罗家族中复杂的政治浪潮,皇太极对于她来说,无疑是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导师。对于布木布泰来说,皇太极是可以阅读一生的一本书,他的政治才能,他对布木布泰的引导和教诲,对她后来的政治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布木布泰嫁过去的第二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在其他贝勒的拥护下登基为可汗,成为当时后金政权的最高领导者。继位后的皇太极将努尔哈赤葬在沈阳东陵,并将他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的墓也迁到了沈阳,和努尔哈赤合葬在一起。在努尔哈赤的遗言中,有一点是令大福晋阿巴亥殉葬。在当时的女真族中,殉葬这一习俗已经渐渐被冷落下去,到了清朝入关之后,则更加不容易见到。大福晋阿巴亥从十二岁嫁给努尔哈赤起,在努尔哈赤的身边待了二十六年,因为她聪明美丽,明艳动人,很得努尔哈赤的喜爱。她先后生下了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虽然女真族有着殉葬的风俗,但是从来没有皇后殉葬的先例。阿巴亥在生前很得努尔哈赤的喜爱,因此她并不相信努尔哈赤在遗诏中令她殉葬,但是,为了她还年幼的孩子,她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牺牲。
阿巴亥的殉葬,给了布木布泰极大的打击。一个拥有三个儿子的女人,仍然逃不开殉葬的命运,被掌握在别人手中的命运轻若鸿毛。必须要为人生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关键时刻成为别人的牺牲品。
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皇太极的权力分散在各处,不能集中起来。外部处境孤立,受到尚没有灭亡的明朝、日益强大的蒙古的包围,占据东北无法再扩张版图;内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体制不够完善,恶势力也没有完全清理干净。皇太极需要想出一系列的政策,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通过这些政策,把权力牢牢地集中到自己的手中,建立一个更完善的政权。
皇太极的野心并不满足于后金这个政权。他是一只等待振翅的鹰,并不会甘心困在东北这一小片地方,他的目标是整个明朝的版图。天聪九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改为满洲,并且在一年后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元年,一个强大的政权正在崛起。
在皇太极的一生当中,称帝并改国号是人生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也是满洲政权一统天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皇太极虽然在有生之年没有入关,但是他一生的作为,为清朝的入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位期间,在原来努尔哈赤的基础上扩大和巩固了对东北的统治,为入关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对待汉人的态度上,他表现出了足够的远见和胸襟。满蒙两族对于汉人,一直都是十分歧视的,在努尔哈赤统治期间,对待汉人像对待奴隶一样,可以随意打骂和随意杀戮。但是到了皇太极统治期间,他不仅下令不能杀汉人,还十分重视汉族的文化,起用了一些汉族的大儒,设立了有重大意义的汉军八旗。
他不仅在军事上展现了巨大的天赋,也在文化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在位期间,将满文字进行了完善,将老满文改革成为新满文,更加便于阅读。
在《清史稿》中,给予了这位皇帝极高的评价:“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长益神勇,善骑射,性耽典籍,谘览弗倦,仁孝宽惠,廓然有大度。太宗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
布木布泰作为皇太极的妃子,和皇太极一起生活了许多年,她在后来政治上的“仁孝宽惠”、“知人善任”、“豁达大度”、“高瞻远瞩”,大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皇太极的影响。
在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入宫之前,布木布泰和皇太极之间有过一段十分甜蜜的日子,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布木布泰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即皇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皇五女固伦淑惠长公主、皇七女固伦端献长公主,在海兰珠进宫之后,布木布泰就没有刚开始那么受宠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生育,直到福临的出生。
在皇太极称帝之后,后宫中的三位博尔济吉特氏的地位更高了。在蒙古族里面,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地位也随之变高。后来,皇太极又将公主嫁给了博尔济吉特家族的朱习礼,这样一来,博尔济吉特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的关系更加密切,后金政权有了蒙古大族的支持,也更加巩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