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王府,侧厅,杨王渡来渡去,神色焦急,时不时往外瞧。
走来一位丫鬟,端来一盏茶,劝杨王:“王爷,别着急,王妃身边那么多人呐。您先坐下来,喝盏茶,润润嗓子,解解渴。”
杨王坐下,大手一挥,命端茶的丫鬟将茶放在一旁。
不过一炷香,却又站了起来,冲出了侧厅的门,奔向偏房,他那王妃正在里头生孩子。
听着王妃闷哼声,以及产婆喊用力的声音,杨王真想踹开房门,进去看看他的王妃。可外头的丫鬟却拦着他,不让他进去,“王爷,产房太过污秽,不能进去。王妃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她们自有分寸,您这一进去,万一吓到小公子就不好了。“
他着急啊,这是第三次了,前两次生的可都是女儿啊。哪个权贵之人想没有个儿子,光有一家子女儿呢?可就算自己爱王妃,可光爱有什么用,还不是注定娶小妾?所以他也想要个儿子啊。再说前几天他找过荣隐大师,说过这一胎会如杨王所愿,可到底还是会焦急难耐。无奈之下又只能回到侧厅中等待。
房中的杨王妃身下是个替她接生的老手,身旁是她最信任的婢女替她擦汗,约莫过了一个时辰,终于传来了孩童哭啼的声音。产婆替那孩子洗尘后才抱入偏厅给满脸欣喜的杨王,却又一脸无奈的告诉杨王:“王爷,是女的。”
杨王的笑容在接过孩子时,顿时凝结。险些站不稳,差点将孩子摔在地上。还是产婆扶稳住了杨王。
杨王坐在椅上,痴痴地看着怀中冲他笑的孩子,说不出话。
“王爷,起个名儿吧。”
杨王看着孩子:【我想要个儿子,荣隐大师说能如我所愿,你可能招弟呢?如今就叫你昭娣吧。】
“杨昭娣,招弟……”杨王默默的吐出这几个字。
怀中的小家伙似乎很喜欢这个名字,正冲他呵呵笑。
就在这时,推门进来杨王妃的贴身侍女,急忙拉着产婆往偏房跑,口中大喊:“刘阿婆,快!王妃喊肚子疼,快去看看。”
还不等产婆有所反应,就已经被侍女拉进了产房。而杨王一听,也抱着杨昭娣站在房门外。
只听到房内的产婆大呼:“怎么还有一个!原来不是只有一个么?快!快去烧水!”
杨王声色差异不已,怎么刚取名昭娣就招弟了?
又想起荣隐大师的“如他所愿。”又觉得这不是巧合。看着怀中呵呵笑的孩子,又觉得这孩子十分讨喜。
最后不知过了多久,杨王妃的贴身侍女才跑来告诉杨王:“王爷,是双生子,这是个男孩。”
杨王十分差异的看着杨昭娣,昭娣,招弟!
次日,皇帝下旨,封杨招娣弟弟杨旭钰为温旭郡王,封杨昭娣以本名的昭娣郡主。民间都说杨昭娣是福星。
可由于杨王只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亲王,所以时间一久,杨昭娣招弟这件事也被渐渐淡忘。
六年后,皇帝病逝,立旨封太子宇文赐为新皇,新皇年仅九岁,杨太后辅佐新皇宇文赐。杨太后乃杨王近亲,于是下凤旨立杨王为摄政王,辅佐新皇成就大业。杨昭娣大姐杨招晴赐婚于显王宇文显,芳龄二八。又两年后,待二姐杨昭郁及笄,便立马下旨赐婚于尉王宇文尉。
从此有名无实,无权无势的杨王府变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府。摄政王府成为名门望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