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回-贵妃初尝八仙糕-文宗又饮长生酒
这时又有宫女端上陈皮兔肉、花盏龙眼、松树猴头菇、荷叶鸡、沙舟踏翠、龙凤柔情、鸽子玻璃糕、腰果鹿丁、芙蓉香蕉卷、五彩炒驼峰、桃仁山鸡丁、片皮乳猪、红梅珠香、霸王别姬等菜。这“霸王别姬”却是江苏徐州一带的传统名菜,传说当年楚汉相争之时,项羽被刘邦围困在陔下,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美人虞姬为了给项王消愁解闷,特意用甲鱼和雏鸡烹制了此菜。项羽食后十分高兴,精神振作。后人因为此菜首创于霸王别姬之时,故称之为“霸王别姬”。此菜中甲鱼用东平湖鳖,其为滋补佳品,素有“净肠草”之称。此菜既可红烧又可清炖,肉质酥烂,鲜每可口。
咸丰十分喜欢吃这甲鱼,举起手中的紫檀金银丝嵌银镶牙筷连尝了几口。这时又有宫女端上一盘罗汉大虾,用一个粉彩锦鸡牡丹纹大盘盛着,此菜亦有传说。相传东汉末年,刘秀反抗王莽兵败,一直被追兵追至山崖无路可走,眼看就要被追兵抓获了。这时天空中飘来两朵彩云,上面站着降龙、伏虎二个罗汉,把刘秀从地上轻轻提起放在彩云中,也不知过了多久时间,才感觉落了地。刘秀觉得就像做梦一样,但确实脱了险。刘秀登基之后,一直对此事念念不忘,大修寺庙,供奉降龙、伏虎罗汉。宫中的御厨见皇帝如此感念罗汉,就琢磨用大虾制作了“罗汉大虾”这道菜。刘秀见了龙心大悦,重赏了御厨,此菜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咸丰却对此菜不屑一顾,连正眼都没有去看一下。这时又有宫女端上玫瑰松子石榴糕、薄荷枣泥蟠桃糕、鸡丝鸽团、桂花佛手糕、胭脂鸭、粉面金刚、玉堂富贵、满天星斗、珠圆玉润、金星乌龙、花报瑶台、金羹玉烩、玉楼夜照、堆金积玉、鱼跃清溪、雨后春光、鱼肚白鸡等。这鱼肚白鸡却是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之诗菜。
兰儿见了此菜也知其为董小宛诗菜,便道:“传说这菜是前朝董小宛诗菜,其诗中有菜,菜中有诗。有人赞其菜为‘蔷薇露酿醍醐味,桃李膏成琥珀光。玉露琼浆调指甲,畦蔬篱莱勅园丁。’”
咸丰听了,亦道:“董小宛的诗菜据说很有特色,关于菜的诗就是菜谱。如其所作文蛤为天下第一鲜,有诗云:‘雨韭盘烹蛤,霜葵釜割鳝。生憎黄鲞贱,溺后白虾鲜。’董小宛所作菊花脆鳝,盆中之鱼丝亮丽溢黄,其诗云:‘翠菊依依醉寥廓’;所做的‘鸡获鱼糊’中之层层汤汤,又有诗云:‘春水一江闹秦淮’;所做‘根松鱼米’又因色彩绚丽,而被称为:‘百草千花寒食路。’董小宛还首创了一种‘灌蟹鱼圆’,这种鱼圆色泽洁白,柔嫩而有弹性,内孕蟹粉,色如琥珀,浮于清汤之中有‘黄金白玉兜、玉珠浴清流’之美誉,还缀以火腿片、绿叶菜心,色泽美观。董小宛对食器也大有讲究,用白瓷杯盛几十种花露,单是那花露五色浮动,奇香四溢,可谓美食和美器相辅相成。”
兰儿听了,又道:“臣妾最喜欢吃董肉了,这种董小宛所创的红烧肉又叫虎皮肉,色如虎皮,肥而不腻,咸中渗甜,酒味馨香,质地酥***东坡肉还好吃,还有一种董糖也十分美味,有灌香董糖、卷酥董糖、如皋董糖三种,是用芝麻和白糖熬成膏状,再用芝麻白糖粉层层包裹起来,切成方块,吃起来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传说还治好过冒襄的病呢!董小宛作菜还有一套理论,所谓‘火腿久者无油,有松柏之味。鱼久者如火腿肉,有麂鹿之味。他若醉蛤如桃花,醉鲟骨如白玉。油鲳如鲟鱼,虾松如龙须,烘兔、酥雉如干饵,可以笼而食之。菌脯如鸩,腐汤如牛乳。’董小宛还会制一种秋海棠露,她采撷新鲜花蕊,将花汁渗溶到香露中,精心制成菜点,香味扑鼻。她还将蒲菜、藕、竹笋、蕨、鲜花、野菜、枸蒿、蓉菊作菜,做出来的美味芳香满席。董小宛还认为断肠草是做菜的好材料,因为断肠草的味道是花草中最好的。董小宛作菜还有一本专门的著作唤作《斯园膏脂摘录》,这个斯园就是如皋水绘园,水绘园中有一座水绘楼,当年董小宛就在此楼中为冒襄作好吃的。董小宛还会做一种红腐乳,她首先把乳腐烘蒸五六次,使其内肉酥透,然后削去表皮,再加上各种调味品。几天之后,她制成的红乳腐味道比福建建宁的三年陈乳腐还要胜过一筹。”
言谈间又有宫女端上各种糕点,有豇豆糕、神仙糕、橙糕、玫瑰糕猪油糕、松子黄千糕、萝卜糕、芋头糕、粟米糕、荸荠糕、椰汁糕、八珍糕、牛筋糕、京粉糕,既有京城当地的,也有吴地和广东的糕点。另有一款八仙糕最为著名,此糕据说还有美容效果,此糕创制于明代,其方首见于陈实功之《外科正宗》,系陈氏三家传秘方。该糕的制法是人参、山药、茯苓、芡实、莲子肉各六两,糯米二升,梗米二升,白糖霜二斤半,蜂蜜一斤。前七味为末,再将白糖和蜜隔汤顿化,随将花粉乘热和匀,摊铺笼中,切成条糕蒸熟,火上烘干。
到了乾隆四十年,太医院的御医将此糕制成宫廷特有之糕剂,为补益增气之灵丹。清宫八仙糕中人参甘芳微温,大补元气,健脾养胃。苡仁、茯苓之类,益脾阳而利肠,渗湿邪以消肿;山药、莲子之属,养脾阴而止泻,固肾气以涩精。参、苓、莲子又具宁心安神作用,苡仁、山药又有甘淡培脾之效。
兰儿一尝此糕觉得味道可口十分好吃,便对咸丰道:“这种糕臣妾还是第一次尝呢!从前听说素州有各种糕点,而且四季不同。正月吃黄白年糕,二月吃撑腰糕,三月吃眼亮糕,四月吃神仙糕、七月吃豇豆糕、九月吃重阳糕、年底吃顺风糕。”
这时又有人端上一盘玛瑙蟹,咸丰一看此蟹道:“苏州的蟹远近闻名,前人有食蟹诗云:‘荒蒲飒飒绕渔舍,西风昨夜清霜严。一星远火照秋水,郭索数辈行儖儳。浪起博带伤出籪,厥名则异实则咸。往常但侈鱼肉味,尖困嗜好殊酸成。金膏浓腻一筐足,玉脂滑润双螯缄。”
兰儿听了,道:“苏州的蟹品种可多了,有汾湖的紫须蟹、昆山的尉迟蟹、常熟的谭塘蟹、阳澄湖蟹等,又以吴江、乌程、秀水、嘉兴、海盐等处河中所产,霜后大而脂满者为佳,和以姜醋,风味绝伦,但不能多吃,也不能和柿子一起吃,如果误吃了,可以平肝和胃,祛湿舒筋,化食止渴,除胀消肿,顺气化痰,添精益髓,足以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通筋骨,盖血脉,壮精神,活筋络,补元气,专治消化不良。
咸丰饮了一口道:“好酒!”这时有宫女端上玉容葆春酒给兰儿饮用,此酒中含有西洋参、枸杞、黄精、当归、合欢皮、佛手柑等中药成份,专门为女性保健所制,兰儿尝了一口觉得口感清淡甘爽,回味久畅。
咸丰又道:“先帝乾隆爷好饮一种松龄太平春酒,以桂圆、陈皮、松仁入酒,补心肾,先帝才足以活到九旬。”
兰儿听了,道:“臣妾听说还有一种荔枝酒,以鲜荔枝为原料,酿制果酒,并以红曲配色,号称是荔香天下,可以养颜、益肝,为当年杨贵妃之最爱。”
咸丰听了,道:“这荔枝可是好东西,前人云其是‘霞作衣裳红锦绣,玉为肌肤白凝脂。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文人李渔把楊梅封为公,葡萄尊为伯,而推荔枝为至尊无上之王。”
咸丰语罢,又让太监去传一道“荔枝肉”上来,过不了多久,这“荔枝肉”便端上来,此菜是用荔枝和里脊肉烹制而成,口味酸甜,有美容开胃之功效。
兰儿吃了此菜觉得好吃,又咏一首《荔枝词》云:“名与牡丹联谱,南珍独比红瑶。闽山入贡冠前朝。露叶风枝袅袅。香玉满苞仙液,绉红圆戚鲛绡。华清宫殿蜀山遥。一骑红尘失笑。”
咸丰听了,道好,又云:“据说最好的一种荔枝叫做妃子笑,还是唐玄宗赐的名儿,杨贵妃当年得了一种怪病,叫体臭,全身大汗淋漓。后来唐玄宗身边的高力士说他老家高州根子镇所产的荔枝酒可以治此病,果然应验。后来唐玄宗就赐这种荔枝名为妃子笑。杨贵妃还特别喜欢吃呢!”
兰儿听了,又道:“臣妾还听说过一出《荔枝换绛桃》的地方戏,讲五代时有个书生因为一株荔枝树和一个美女定情,不料那美女后来被后唐帝抓入宫中,后来二人竟殉情而死化成了一对鸳鸯。”
咸丰听了,道:“这故事有点夸张,为何朕从来没听说过。朕只听说先帝乾隆南巡到莆田壶山,微服私访黄巷村,还吃到一种果实绿中带点微红,果实落地不沾砂的荔枝,叫绿砂,这种品种现在仍有是当地特产噢!”
这时又有一个宫女端上一碗“龙抱凤蛋”,此菜据说也和乾隆南巡有关,当年乾隆来到扬州金凤村,看见一只肥大的母鸡见自己不跑,好像是在欢迎自己,乾隆一乐抱起这只母鸡,母鸡却下了一个大鸡蛋。乾隆更加高兴,后来进村吃了一道当地小菜,便起名为龙抱凤蛋。
这时又有一个宫女端上一盘“蟠龙黄鱼”,此菜却是三国时孙尚香所创,用大黄鱼所制。传说当年刘备被吴兵围困在宫中,整日焦虑不安,郁郁寡欢。孙尚香为了照顾刘备,便亲自下厨为夫君烹制美味佳肴,她创作了这道用当地大黄鱼所制的美味佳肴,刘备吃后十分满意。孙尚香又劝刘备振作精神,伺机逃回了荆州,把东吴大都督气得七窍生烟,后人戏称其为赔了夫人又折兵。
咸丰饮了一口酒,又道:“前人唐代有一种探春宴,称饮酒为饮春,品尝美酒为品春,在宴中还要玩斗花。长安城中富家女子常常不惜重金去购得各种名贵花卉,以致花价‘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十分昂贵。”
兰儿听了,道:“臣妾还听说过一种裙幄宴,在每年三月初三举行,美女们趁着明媚之春光,骑着温良驯服之矮马,来到曲江边,挑选一处景观优美之地方,以草地为席,四面插上竹竿,然后解下亮丽的石榴裙连接起来挂在竹竿之上,这便成了女子们临时饮宴之幕帐。这种野宴被当时人叫做裙帷宴。”
咸丰听了,笑道:“看来这唐代的女人还真开化,她们把裙子脱下当幕帐,莫非她们光着身子在河边饮酒不成。”
兰儿听了,笑道:“皇上又乱想,唐代之女服分为裙、衫、批三大件,脱下裙后身上还有衫和披肩,怎么会光着身子在野外喝酒,这也太荒唐了。”
咸丰却道:“朕从前听说唐代人都十分开化的,想那杨贵妃原来是唐玄宗儿子的妃子,这样也行,换成现在,早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戳戳点点了。”
兰儿听了,道:“这倒也是,的确唐代人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