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回-集贤关铁马秋风-采芳洲莺歌燕舞
话说太平军人马和湘军在安庆集贤关杀得难分难解,曾国荃以为自己铁定完蛋了。这时清军援军胡林翼人马从湖北来援,此人亦为湘军巨头,和曾国藩、骆秉章鼎足而立。他在湖北我湖北巡抚,奉咸丰严旨来助曾国荃攻打安庆。
太平军一看清妖生力军来了,情况不妙。这时城外太平军和城中叶芸来人马,中间仅隔着曾国荃几层背对背两面应战的人墙,仅剩百步之遥,互相之喊话对方都可以听见,可惜就是无法会师。
太平军大将黄文金绰号黄老虎,生得虎背熊腰,言语洪亮,善使双刀。此双刀有“剑如飞凤,刀如猛虎”之说。他手下有一支红孩军,都是一些十五、六岁,一色红包头红袄红裤红鞋的小虎豹,打仗十分勇猛。这支人马正和湘军悍将鲍超人马大战,豹超绰号“金钱豹”也是个爱玩命的家伙,二军在集贤关前杀得天昏地暗。
还有一支捻军人马在张乐行的率领下配合太平军作战,捻军有所谓十八铺五十七捻,下立黄、白、红、蓝、黑五色总旗,其散则为民,捻则为军;但装备比较差,多为马队,不利于南方作战。捻军正狂攻湘军吉字营所把守之集贤关。此关据安庆北门十五里,地势险要。关外山冈起伏,皆为红色花岗岩,本地人又叫其为赤岗岭。
集贤关名虽风雅,但却如同一道天门,扼控着安庆通往皖北之官道。吉字营为湘军精锐部队,曾国荃私下称之为曾家军,共有一万人,有二十营。吉字营装备精良,有广东运来的洋炮,射程远,威力大。
捻军万余人马吆喝着向关上攻来,关上湘军大炮大作,弓箭乱飞。捻军饮弹中箭,一片接一片的倒下。
捻军主将张乐行气得直跺脚,又看关上湘军的火力网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给仰攻的捻军带来极大的杀伤。张乐行觉得捻军马队擅长于野战,这种攻坚战并不占优势。湘军都是一些亡命之徒,和那些绿营、八旗不好相提并论,太可怕了。这些人为什么要如此的为清廷卖命呢?可能是曾妖头给他们灌了什么******不成。他哪里知道这些湘军都是一些穷凶极恶、见钱眼开、要钱不要命的人。再说那胡林翼手下悍将鲍超却是四川奉节人,此人少时追随广西提督向荣,在永安受了重伤。后来在湖南遇到曾国藩招兵,却不解的落选了。后来又追随了胡林翼,还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称之为“霆军”,多次和太平军、捻军作战。后来竟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境界,还成了清军中的王牌。这支人马在安庆城外和太平军从集贤关打到了菱湖,从陆地打到了湖边,直打得菱湖上到处漂浮着太平军和湘勇的尸体,几乎遮盖了不半个湖面。
此刻的安庆城里完全是一座地狱,粮草早就吃得一干二净,战马都已经变城了骨头,地上全都是被挖的老鼠洞,别说树皮,连树都没有了。
太平军的援军苦战了许多日月,就是无法向城中运一粒粮食。湘军也伤惨重,两条又宽又深的壕沟,由于反复冲杀,两军的尸体已经在那里堆成了小山,而整个战场已经被血水染成了红色,河渠之中无不填满了尸体,如同一间停尸场一般,还散发着恶臭。
湘军消耗了火药高达50万斤,而太平军的伤亡以十万计。湘军所挖的这种壕沟,有内外两道,宽五丈,深我、二丈,相距两里路,曾国荃常以为豪,认为若无此二壕,自己早为太平军所灭。
这些湘军有个特点:许多人都互相认识,是同乡、同学、兄弟、父子,反正大家都是熟人,随便死一个人,就能愤怒一群人,所以很有战斗力。
再说此刻咸丰却正在圆明园中的采芳洲听兰儿唱吴歌小曲。这采芳洲位于福海西北角平湖秋月直北,占地不大,是一处小巧玲珑的书斋园林。其为临河三开间敞厅,乾隆皇帝说这里是“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又说它宜读书、宜抚帖、宜焚香、宜煮茶。附近有无边风月之阁、烟月清真楼、挹香室、远秀山房、染霞楼、绿帷舫等建筑,为乾隆皇帝仿海宁安澜园而建。乾隆皇帝南巡到海宁陈氏隅园,赐名安澜园,回到京城后命人仿而建。民间还传说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不知是真是假?南巡是为了寻访父亲,此为一家之言。
此处采芳洲小楼为木结构,三楹二层,上层开间稍小,四角攒尖式建筑,重檐飞拱,雕梁画栋。楼上下四面皆明窗,透风漏月,明朗飒爽。楼中有“人间宰相无上神仙果然蓬岛归真想圆峤方壶相连一水,小队曾来大名不朽留得湖山遗爱比谢安王导别擅千秋”的联语,为原来海宁陈阁老所题对联之照抄。
咸丰端坐在一张金漆雕龙纹有束腰五屏风式宝座之上,此宝座体形硕大,辉煌庄严;有五屏式靠背,雕龙纹、云纹等装饰,凡有纹饰处均髹金漆,尤显金碧辉煌。
咸丰手中拿着一把乌木股泥金笺设色花鸟折扇。而兰儿身穿一件洋红缎绣花卉夹氅衣,手中拿着一把檀木柄黄地缂丝荷花双蝶团扇,正唱江南吴歌。
此楼中还有许多奇特的摆设,有一剔红楼阁人物纹座屏,此座屏通体为剔红工艺制作,屏心和底座之间安有榫卯和螺丝,可拆卸和组装。屏心一面剔雕山水人物图案,远处山石耸立,天上片片彩,近处小桥溪水,桥上行人若干。桥边有两只仙鹤,山间有楼阁、草亭。屏心另一面剔雕福字、寿字各60个字,共计120字,寓“万福、万寿之意。屏心边框饰长条形开光,雕刻缠枝莲纹。座屏底座分为三层平台,每层均制有栏杆和透雕围廊,底座下部为须弥座式,镂空透雕花卉纹,底座表面浮雕莲叶纹,缠枝花纹、回纹等纹饰,十分精美。楼中一对雕龙纹五腿圆几上还放着一对银胎烧蓝嵌玉琮式瓶。
兰儿所唱之吴歌小曲唤作《三观游春》,其歌词为:“圣关做客过游春,出仔姑苏一座城,吴江宝塔面前存:平望八坼穿梭过,官塘天路到嘉兴。过仔嘉兴不止停,湖州城里闹盈盈;方才看到城中景,顺风相送到林平。黄鹰捉住野鸡身,青天霹雳命难存;要飞到林百万后花园中歇。赵圣关是喊捉黄鹰,惊动如花似玉人。”
这吴歌是吴方言区民众所唱之歌,早在春秋时期便有,还为唐代五言绝句奠定了基础。出名的有《乐府诗集》中的《子叶四时歌》其中春歌云:“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衰。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兰儿一曲唱罢,又突见楼中一只画眉鸟从笼中飞出,落在楼外的树上。太监见了,连忙拿着长杆想办法去把它捉住。只见他们将长杆慢慢凑近画眉鸟,试图将它引诱到杆子上,但这只画眉鸟十分鬼机灵,就是不上当。
众太监无奈,一个个仰着脖子无计可施。兰儿见了好笑,便对咸丰道:“这鸟儿听我话的,我去叫它下来。”
咸丰听了笑道:“爱妃你还有和鸟儿对话的本事吗?真是神了。”
兰儿听了,道:“皇上莫要不信,臣妾真是可以哦!”于是兰儿找来一根形似手杖的长棍儿,这是用刚砍下的一棵小树剥掉树皮后制成的。她把手中的木棍儿高高举起,嘴里模仿着轻脆悦耳的鸟叫声,眼睛盯着树上的小鸟。兰儿的嗓音十分动听,这笛子般的声音很快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只见这只画眉鸟扇动着翅膀,由高到底,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直到轻轻落在了兰儿手中树棍儿的弯钩处。
兰儿又慢慢移动着另一只手,离鸟儿越来越近,最后这只小鸟竟然乖乖的跳到兰儿的指尖上。咸丰见了大感意外,道:“真是不可思议,看来爱妃你对小动物有魔力的。”
兰儿得意的笑道:“也许吧!这些小动物和我可要好了,都是好朋友,亲如一家。”这时楼外的树上又传来蝈蝈的叫声,咸丰又开玩笑道:“那这蝈蝈听不听你的话呢?”
兰儿听了,道:“应该也会听我的话的。”说着兰儿向楼外伸出仟仟玉指,嘴里还模仿着蝈蝈的叫声。没过多久,一只欢蹦乱跳的蝈蝈便蹦到了兰儿的手指上。兰儿轻轻抚摸了一会儿,然后缩回手指,直到兰儿把它放下,蝈蝈才飞走。
咸丰又一次感受了兰儿对动物所具有的魔力,叹服道:“兰儿你真神人也!”兰儿又唱一曲《春莺啭》,并让丽贵人来伴舞。兰儿唱道:“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佋翠,婉若游龙举。越艳墨前溪,吴姬倚白伫。慢态不能究,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留盼,修裾欲溯空。唯箜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丽贵人所跳之舞为唐代所创之软舞,有龟兹乐的成分在其中,后又传入朝鲜,十分有名。咸丰观罢又吟诗一首道:“采芳洲南柳初开,太真先把一枝桃。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
兰儿又和诗一首道:“娉婷月下步,罗袖舞风轻。最爱花前态,君王任多情。”
咸丰见丽贵人长于舞蹈,又道:“从前汉代有赵飞燕,其舞姿轻盈能作掌上舞。传说有一次她在太液池瀛洲高榭表演歌舞《归风》、《送远》之曲,舞兴正酣,忽然大风骤起,赵飞燕扬袖纵身飘舞,好似将要飘飞去。汉帝急呼左右拉住赵飞燕。汉帝还专门特制了一个水晶盘,命宫人托盘,让赵飞燕在盘上起舞,倍增飘逸轻盈之美。赵飞燕还擅长一种特制之舞步‘禹步’,走起来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
丽贵人听了,道:“臣妾怎么能和赵飞燕比,皇上过讲了。”
咸丰又赏了丽贵人一个紫檀木雕青玉三镶花鸟如意。此如意为紫檀木柄镶嵌三块如意瓦,均系青玉透雕而成。头是青玉雕一只天鹅,张口嘶鸣,潜入芦荷隐藏,躲避鹘鸼的追赶;中部是鹘鸼追赶天鹅,天鹅藏身于荷芦之中;下是雕夔龙卧在花丛之中。如意瓦是用鎏金的铜片镶嵌,柄末串有白玉圈一个及绿丝穗,穗上串有两个珊瑚珠作为装饰。三快如意瓦均有黄色玉皮。咸丰又赏了兰儿一把外销的象牙柄鹅毛彩绘花蝶执扇。此扇十分别致,由三十八支鹅毛和一圆柱形象牙扇柄结合而成。鹅毛以竹子相串,围成上尖下圆之桃形扇面,嵌入圆柱形象牙扇柄,柄通体剔地浮雕花叶、盘龙、柱础纹。扇柄与扇面相接处,饰以一棕色双层菊花纹编织物,又雕双层花蕊点缀其中。扇双面随形彩绘花鸟,花蝶纹饰一周,扇心处钉一粉色绒线花,系红色丝穗。此扇集雕、绘、织、刻枝艺于一炉,工艺精湛,奇巧华美,如同仙物一般。
兰儿见了心欢喜道:“这扇儿真有趣,臣妾还是头一回见。”
咸丰道:“这种扇子是广东那边为洋人订制的,那些洋人都愿出高价买,广东人靠这东西赚了西洋人好多银子呢!”
兰儿又道:“那么这些洋人为什么这么笨,自己国不生产,偏偏要花大把银子从大清买呢?”
咸丰答道:“不是笨,是懒,这些洋人懒得去做,同时也未必有这样的好的工匠。”二人闲谈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