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一觉醒来,布木布泰看着和自己同床共枕的皇太极,幸福无比。虽然她在姑姑的呵护下已是快乐无忧,但有了皇太极的宠爱,她才知道,琴瑟相和、伉俪情深方是人间至情。
皇太极也醒来了,看着盯着自己并若有所思的泰儿,笑着说:“起床吧,今天我们要班师回朝啦,以后的日子长着呢,我相信我的泰儿会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快乐,越来越智慧。”
泰儿娇羞地笑着,她安静地躺在皇太极身边片刻,回味了一番从昨晚到清晨的幸福,才恋恋不舍地起床,整理衣物,准备回家。
一路平安,皇太极率领大军,带着泰儿,回到了盛京。
皇太极击败了林丹汗,笼络住蒙古诸部贝勒,边境安定下来,国家逐步发展,一切有条不紊,循序前进,皇太极心情愉悦。
理完政务,回到后宫,有哲哲、泰儿朝夕相伴、说说笑笑、快乐生活。皇太极一生中最成功的一段生活就此展开,活力无限的他又在构想自己的下一步蓝图了。
一天晚饭后,皇太极拉着泰儿的手问道:“泰儿,接下来,我要去收服汉人了,你说怎么样?”
刚刚还笑着闹着的泰儿立刻变得一本正经,说:“袁崇焕怎么办?他还在边境呢。”
皇太极胸有成竹地说:“我已经想到了对付他的好办法,你呀,拭目以待。”
笑脸盈盈的泰儿说:“看来,臣妾又可以学习大汗的聪明智慧啦,和您在一起,总有学不完的聪明。”
这时,哲哲满脸笑容地走过来说:“泰儿,我们去为他收拾一下行装,他可能又要出去一阵子了。”
明朝政府派袁崇焕重返辽东,引起了皇太极的极大关注。袁崇焕调整部署,三层设防,引起了皇太极的极大不安。他借“议和”与袁崇焕周旋。直到拿下蒙古,才考虑集中力量对付明朝。
皇太极鉴于父亲与袁崇焕打仗失败的教训,与范文程等人一起设计了进攻明朝的周密计划。他不会让自己重蹈覆辙,他要让对手一败涂地。
皇太极为此做了积极充分的准备。在道义方面,皇太极放出话去,他是在议和不成的情况下,才决定攻明的。在军事方面,皇太极联合蒙古,合师并举,凭借着与科尔沁的紧密关系,借道伐明。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提出了一个超常的想法。鉴于后金征宁远、宁锦两次无功而返,皇太极认识到,对付那个庞大的明朝,不能硬碰,只能智取。避开袁崇焕已构筑好的军事工事,攻打其薄弱环节。所以,皇太极提出了通过内蒙古突破长城口的战略主张。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发动了首次入关征明的战争,目标直指北京。皇太极亲统大军,选择了从未走过的内蒙古路线。他借道蒙古科尔沁部,然后自北向南,突破长城,横扫华北,直奔北京,打击明朝的心脏。
后金军大举攻入长城以内,逼近遵化城。消息传到驻守宁远的袁崇焕的耳中。他焦急万分,急派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救援遵化。赵率教亲率二名副将、九员游击,以及精兵四千人,三昼夜急弛三百五十里,救遵化之危。
迎战明军的是皇太极的弟弟阿济格等人,他们率军与明兵恶战。最终,赵率教被阿济格斩于马下,副将等人都被杀,明援军大败。
三贝勒莽古尔泰生擒明中军藏调元,他给皇太极汇报了此事,请求指示,皇太极说道:“先把他养起来吧,优待俘虏,以后会有用处的。”
然后,皇太极又下了一道命令,凡是放下武器的士兵,都一律收养,并可以放回原籍。皇太极非常注意俘虏政策,他对投降官兵的政策聚拢了人心,汉人不再怕被他俘虏,甚至那些感觉明朝气数将近的人竟还主动归顺。
十一月初,一天黎明,皇太极下令攻打遵化城。八旗兵从八个方向勇猛攻城,经过激战,攻克此城。
城中,巡抚王元雅自尽,皇太极命人以棺木装殓其尸,以示尊重。
占领了遵化,就打开了进攻北京的通道。皇太极驻扎于遵化,进行了短暂休整。在此,他探视伤员,奖励将士。但对临阵退缩的士卒,则斩杀示众。
严明的军纪约束了将兵、优待俘虏的政策聚拢了人心,在这整场战斗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十一月中旬,长城重要关口喜峰口降顺,不费一枪一炮,皇太极轻松拿下喜峰口。
接下来,八旗军顺利攻占了遵化、蓟州、三河、顺义、通州诸地。皇太极驻扎在通州,通州距北京近在咫尺,对北京构成了巨大威胁。
在此,皇太极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首先发动了政治攻势,发布了他的“七大恨”,再次强调征明战争的合法性,以此来让人们理解,他的战争是得到上天支持的。
营造了一定舆论之后,皇太极大军启程前行,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北京郊外二十里的牧马场,并在此扎营。
牧马场中的两名管马太监及兵士三百余人出降。两位太监名叫杨春、王成德,皇太极让人对他们严加看管、好生招待,依然沿续他优待俘虏的政策。
十一月下旬,大军启程,逼近北京,驻扎在城北。皇太极对北京城虎视眈眈,北京城岌岌可危。
当时的北京城中除了禁军,几乎没有部队。城内空虚,乱作一团。
崇祯皇帝宣布京师戒严,急调全国各地兵马来京。并传谕袁崇焕要多方筹划,以解倒悬。袁崇焕不敢懈怠,急调手中的兵马,打算快速回防京城。
但就在同时,北京城内开始流传败坏袁崇焕名声的言论,说他有意引导后金军进京。因袁崇焕没在通州与后金军交战,所以人们就更加怀疑他的忠诚。谣言传播肆无忌惮,崇祯皇帝将信将疑。然而,袁崇焕对此却一无所知。
袁崇焕害怕京师危险,仅率轻骑九千,快马加鞭,以两昼夜行三百里的神速,抵达北京城外扎营。当后金兵发起攻击时,袁崇焕身穿甲胄,督军力战。使后金兵一时难以取胜。
十一月二十二日,皇太极率领诸贝勒大臣,在外围巡视北京城,查看地形及驻军情况。
二十四日,皇太极徙营屯南海子。
二十六日,皇太极率兵进攻,距离城墙二里时,发现袁崇焕、祖大寿的部队,他们在城东南角扎营,树立栅木为障碍,阻挡后金军。
皇太极轻骑巡视,看到袁崇焕已布兵严密防守,他对身边的人说:“路隘且险,若伤我军士,即使取得胜利我也不高兴,军士如手足,比攻城掠地更重要。”
闻听此言,诸贝勒大为感动,他们屡次请求攻打北京,都被皇太极坚决拒绝,他深情地说:“我大金仰承天眷,攻城必克。现在我最顾虑的是伤亡情况,倘失我一二良将,即得百城,亦不足喜。”
皇太极心中清楚,在袁崇焕严密防守的情况下,再去攻打北京,必是一场恶战,终将伤亡惨重,这是皇太极不愿看到的。现在金军需要的是蓄养精锐、增强实力,实力就来自于人才,皇太极爱惜人才,不想伤亡自己的将士,于是,他下令停止进攻。他不想硬拼,只想智取。
袁崇焕是大名鼎鼎的将领,他手下有一支强悍的军队,是皇太极灭明的最大障碍。但此次袁崇焕率兵到京后,由于受到谣言蛊惑,崇祯皇帝对他心存疑虑。
崇祯皇帝面对自己的皇权与皇位,听着越传越邪的谣言,他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就这样,崇祯皇帝在心里否定了袁崇焕。
他也试图粉碎谣言,曾几次召见袁崇焕,对其旁敲侧击地进行考察,但依然无法做出正确地判断。所以,只是赏赐了袁崇焕御馔及貂裘,但却拒绝其部队入城休整。袁崇焕心生委屈,但对国家的忠诚使他依然尽职尽责。正是这种君臣间的嫌隙给了皇太极机会。
皇太极与范文程商议了当时的状况后,定下一计。
皇太极下令部队撤离,似乎要放弃攻城,但又叫来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当初在南海子俘虏的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就由他们看管,皇太极对他们的行动进行了部署,要他们回去后依计行事。
高鸿中和鲍承先回到营地,已是深夜,他们来到关押两个太监的地方,看他们似乎已经睡着,就故意坐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小声交谈起来。
高鸿中压低声音说:“现在我们撤兵,其实是大汗的计策。今天那边有俩个人来见我们大汗,他们密谈了很久才回去。其实袁崇焕与我们大汗有密约,攻取北京很快啦。”
鲍承先兴奋地说:“太好了,看来我们很快就能取得胜利啦。”
两个太监似乎是睡着了,其实,杨春还醒着,他就把两人的话都记了下来。
第二天,高鸿中、鲍承先故意让手下士兵放松警戒,放走了杨春。
太监杨春回到朝廷,以重大军情为由请见崇祯皇帝。他见到崇桢皇帝后,把他听到的事情详细地讲了一遍,崇祯竟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他开始与臣子们商议如何对付为他解了京城之围的袁崇焕。
十二月初,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以“议饷”的名义,再次召见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
袁崇焕匆忙赶来,喘息未定,崇祯就质问他,以前为什么擅杀毛文龙,现在为什么进京逗留不战。这事问得太突然,出乎袁崇焕所料,他毫无准备,一时语塞。
崇祯皇帝见他无言以对,当即下令将其逮捕,交付锦衣卫关押。虽然当时就有人劝谏崇祯,指出这种做法不妥,但他执迷不悟,依然我行我素。在兵临城下时关押了前方主帅袁崇焕。当然崇祯也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借以安定前线将士。他自以为聪明,但已于事无补。
祖大寿看到崇祯皇帝逮捕了袁崇焕,如五雷轰顶,不知所措。他与崇祯虚与委蛇,表面答应了皇帝要求的一切,而后,奔出险地,率领辽东将士,杀回了老家宁远,崇祯皇帝逼反了祖大寿。
袁崇焕下狱,袁军听此噩耗,顿时走散半数。北京永定门南,明朝军与后金军进行了残酷的肉搏战,明军失败。
此时,后金诸将争相请求攻打北京城。皇太极笑着说:“城中那个痴儿,取他易如反掌!只是其疆域辽阔,非旦夕可得。更何况得之易,守之难,我们不如富国强兵,以待天命。”
皇太极放弃攻城,率军返回,途中连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留兵据守,其余众军返回盛京。
1630年八月十六日,明廷以“通虏谋叛、失误封疆”等罪名,将率师护卫北京的袁崇焕极其残酷地处以死刑,其家产没收入官,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