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潇潇考上了大学
新战士开始正式入井。起床、出操、下井。生活变得有规律了,但也变得寡淡无味。正是大干红六月,向党的生日献礼的日子,连队没有了星期天,每天四班三运转,每班8小时,今天什么时候下班,明天就什么时候上班,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下井干活。月末,超额完成了当月任务,本想着可以休息两天了,又要向建军节献礼,大干红七月了。
收音机的中波频率电台不多,杂音大,陕西的几个电台音质不错,曲艺节目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马季、唐杰忠合说的相声《友谊颂》、梁厚民说的快板书《奇袭白虎团》、马增蕙唱的单弦《一盆饭》。一开始新鲜,记住了“拉菲克?阿三台三那”“古伦木?欧巴”,后来整个节目都能背诵了,在井下干活寂寞了,有人都会来上一段:
“在一九五三年,
美帝的和谈阴谋被揭穿,
他又疯狂北窜妄图霸占全朝鲜。
这是七月中旬的一个夜晚,
阴云笼罩安平山,
在这山上盘踞着一支王牌军,
号称是美式装备常胜部队的白虎团。
伪团部设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
它是能攻易守戒备严。
铁丝网一道挨一道,
地雷密布在前沿,
明碉暗堡到处是,
口令一会儿就一换。
……”。
这时候准有战士撇腔拉调喊:“古伦木——”,马上就有人回答:“欧巴。”大家会心一笑,疲劳顿消。
戏曲节目秦腔太多,豫剧很少。不是说西安城有一半的河南人吗?不是说西安市的普通话都是河南话吗?怎么电台里播的都是秦腔呢?
11连是掘进连队,负责打巷道。具体流程是:到掌子面后,大家待在安全地带,班长进去拿钢钎把巷道顶部的松动石块排除,然后风枪班上去打上部眼,打完眼风枪班撤下,放炮员装炸药,然后耙斗机开动把岩石装进矿车,由推车班推到巷道外一辆辆链接,过后运输连会来电瓶车拉走。耙完岩石后,风枪班再进去打下部眼。最后,人员撤出,放炮员放炮。完成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班次。
冯春雨所在的班是推车班。只需要中间紧张一阵子,其余时间可以在远离工作面的地方等待。大家就坐下来听老兵吹牛。
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和特别能战斗的队伍,00423部队(403团)又是这支队伍中的先锋队、突击队、主力军,是全国煤炭战线的一面红旗,曾创下月掘进巷道千米纪录,荣立集体三等功。
403团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新技术不断涌现。曾经在普遍采用激光指向、大耙斗装岩、毫秒雷管、光面爆破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率先采用锚喷支护新技术,构成煤矿井巷施工的“五项新技术”,被称为煤炭建设战线的“五朵金花”。这项技术很快推广到其他矿建部队,在全煤炭部队迅速兴起“新技术热”。
在锚喷支护没有发明之前,运输巷道支护需要用水泥被覆或者用料石砌碹,采煤工作面用坑木支护,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成本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403团革新小组经过艰难探索,研制出锚喷支护新技术。在巷道里一定位置钻一定深度的眼,把钢丝绳(钢筋)的一端锚铸一个与眼同直径的端头做成锚杆。将锚杆插入眼中,再用压缩空气将水泥注入眼中,待其凝固后,锚杆就会把几米厚的岩石锁固在一起,再在上面喷上一定厚度的水泥保护层防止风化,巷道支护就完成了。
锚喷支护在岩巷采用后,又应用到全煤巷道,经过数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可以边掘进,边支护,巷道一次成巷,工效比砌碹高近30倍,成本显著降低,为煤巷施工闯出了一条新路。
日子一天天过去。冯春雨机械的工作,十分有规律的吃饭、睡觉、上班,偶尔到连部看看报纸,从老家带来的复习资料很长时间没有动了,也看不进去。理想、奋斗、前途等等成了很奢侈的字眼。许多老兵就是这样熬过三年,退伍回家了。前路茫茫,让人无所适从。好在有潇潇送的收音机,每天的英语讲座他还是坚持收听,偶尔也听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
临近投产,各项工作都抓得很紧,不仅掘进连队赶进度,安装任务也十分繁重。7月中旬,苟春海从安修带一个排来到桑树坪,抵近作战,在团部边上搭建了一间活动房、一间伙房,算是临时营房。
苟春海已经正式升任副连长,这次带着三排来,和大家住在一间房子里,屋里又闷又热,白天根本待不住人,晚上12点前也无法入睡。一天晚上,冯春雨去看望老首长,两人来到8号洞口,坐在隧道口凉爽多了。隧道里有几个战士在睡觉。苟春海说,没办法,屋里太热,是他让大家在隧道里睡觉的。冯春雨担心安全,苟春海说你放心,这个洞是我和苏华带人打出来的,质量一流,再说了现在也没有通车。
两人聊了一会儿,苟春海告诉他:同潇潇考上了设在陕西省武功县的“西北农学院”,9月份就要入学了,冯春雨陷入了深深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