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诸葛玄去世了。
诸葛玄的离去,沉重打击了荆襄的诸葛家族。不仅使诸葛士家损失一个经济上的顶梁柱,还使诸葛士家失去了在荆襄建立的人脉关系。为了糊口,诸葛士家不得不撤出了襄阳,龟缩在隆中躬耕陇亩。
诸葛玄之死,对一直依靠诸葛玄成长的诸葛亮打击尤大。他似乎明白了生活的艰辛,人生的不易。一夜之间,他似乎也长大了。
诸葛玄死前,也像所有士家大族那样,对家族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布局。他把诸葛亮的两个姊姊分别嫁给了荆州士家大族的蒯家和庞家。
蒯家是荆襄最大的士家大族之一,他们家掌握着荆州的部分军队,政治上也影响着荆州的局势,可以说权势是炙手可热。与他们家联姻,使诸葛士家在荆州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当然诸葛士家也不可能一棵树上吊死,把家族的未来全部寄托在现在的当权者方面,他们又与另一个在荆州有巨大影响力的士家大族庞家进行了联姻,庞家没有在荆州掌权,不过庞家也是荆州本地的士家大族,他的大家长庞德公更是荆州所有没有权势的士家大族和隐逸之士的精神领袖,掌握了荆州地区的舆论之权,在荆州上层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可以说,他们口中的才智之士,就是荆襄士家大族公认的才智之士。
诸葛士家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方上蒯家、庞家的联姻,抬高了两家的身价,有利于他们在全国扩展影响,这也是他们很乐意的事。
诸葛亮尽管年轻,可是诸葛玄死后,他作为诸葛士家在荆州年龄最大的人,代表着诸葛士家。他继承了诸葛玄的遗产。他回到隆重后,折节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也约束着家人,********的耕种田地,不再出门,似乎甘心做一农夫。
他就这样过了几年。他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隐居隆中期间,也北上中原,与士家大族交流读书心得。也东下江东,拜见大哥诸葛瑾,与江东士家交流。又西进四川,在四川广泛游学,亲手绘制了四川形势图。
也在这期间,刘表一方面向汉朝皇帝表示服从,与尊奉天子的曹操打得火热;另一方面又与河北的袁绍秘密约谈,表示臣服。
袁绍的家族里是出了四世三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士家大族,他也占据着河北,拥有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势力。他招收官员,完全依据他的身份、等级,在他的幕府里,上层的谋士武将全是士家大族出身,完全符合这个时代的用人标准。
而曹操,尽管有天子的大义,士家大族在名义上不得不尊奉,可是,他发布的“求贤令”,要唯才是举,说什么只要有“用兵治国之术”,即使不忠不孝也要重用!完全不讲究手下官员的出身、等级什么的,这有利于出身贫穷的人和不讲儒家道德的人,彻底打破了士家大族通过征召察举制垄断的做官仕进之路,严重损害了士家大族的既得利益。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过他尊奉天子,占了大义无缺的名分。袁绍虽然四世三公,可是天子不在他哪儿啊!士家大族只好忍了下来。不过,他们的心里还是向着袁绍的,何况袁绍独占北方,是最大的势力。于是他们就纷纷偷偷和袁绍来往。
荆州的刘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公开派人朝见天子,认可曹操的地位;一方面偷偷派人联合袁绍,表达善意。刘表也想和袁绍一样,遵照这个时代的选官标准,使和他一样出身的士家大族垄断辖地的官职。而不是像曹操那样挑战传统,独树一帜。
诸葛亮在去北方游学期间,士家大族利益的代表袁绍就向曹操进攻,发生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袁绍在这样的乱世,以自己在士家大族占据的地位,统一了河北、山西地区,他就一直在像传统中国人那样思考:
“中原向何处去?天下该怎么办?”
最后,思考的结果就是击败曹操势力,占据黄河以南。他要教训一下曹操,让他知道,他袁绍才是全国士民的当然代表,是理所当然的一直会伟大、光荣、正确,曹操应该服从他,做他的下属。
他就趁着曹操势力弱小的时刻,悍然发动了正义的统一战争,要把中原引向统一,要把和平给予百姓。
战乱起来了,百姓和士家大族一看,太平犬做不成了,只好做乱世人了。他们也象袁绍一样的郑重思考:
“向哪儿去逃荒呢?要不到饭可怎么办?”
慌张四顾中,他们发现,就荆州最近,最为富裕,那里还是不愁吃和喝的,安全也无虑!于是也顾不上袁绍是他们士家大族利益的当然代表了,一窝蜂的就向荆州地区躲避战火,当然也没有忘记把他们的全部家当带到荆州地区。
结果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善于运用人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败袁绍。也在这一战中,袁绍集团中,贫穷出身的底层将领固然是纷纷倒戈,投降曹操,如著名的将领张郃等等,即令高层士家大族出身的文臣武将也纷纷背离袁绍,投降曹操,如著名的谋士许攸等等。袁绍是众叛亲离,树倒猢狲散,通过自己失败的事实印证了一个真理:胜王败寇永远是正确的。
袁绍本来以为自己英明神武,处处比别人聪明的多,一向是伟大、光荣、正确,理所当然的代表了所有人,现在大败,没法向人交代,自尊心受到毁灭性打击,又不甘心向身份地位比他低的天下人认错,就派人杀了指出他缺点,劝阻他出兵的田丰。这样,他即使逃回了老巢,还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还是天下人口中的大英雄。
也在这个时候,曹操缴获了袁绍集团的大量物质,也缴获了大量的效忠信,都是本集团内偷偷暗通袁绍的文武大臣的写的效忠信,不用说,里边内容也把曹操给骂惨了。
怎么处理这些人呢?本集团内所有人都主张杀掉这些心怀二意的人!结果曹操下令一把火烧了这些信件。
他说:“当初袁绍那么强大,我都不知道能不能保住首级,大家都想保住首级,我怎能怪大家想去投诚袁绍呢?”
曹操如此的大度,如此的善解人意,让人性战胜了阶层性,这种行为深深感动了所有人,不可能得不到本集团内所有人的忠诚。
随后,曹操又远征北方的乌桓族。在击败了强大的乌桓兵,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后,曹操没有奖赏帮助他赢得胜利的人,而是大力寻求当初劝阻他出兵的人,然后重重奖赏了这些人。所有人都不明白,问曹操为什么?曹操说:
“打败乌桓是个意外。当初劝阻我出兵的那些人,是真正为我好。他们看到了征伐乌桓的问题,并且向我指了出来,我应该感谢他们。通过感谢他们,也告诉所有人,请大家多多指出我的错误!”
曹操如此明白,处处向人请教,好像自己一无是处,处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曹操这样做,让大家深受感动。英雄就是这样,曹操是真正的英雄!
这些正面反面的例子,不可能不对正在中原游学的青年诸葛亮产生影响。这些对他判断时势,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起了巨大的作用。
他到江东时,孙策已经武力统一江东,孙权已经接掌江东政权。孙权不光和揖士族,尊重传统的选官制度,保护士家大族的既得利益,也向穷人伸出橄榄枝,大胆选拔穷人中的才智之士帮他治理江东。一时间,江东兵力强大,士庶和谐,一派繁荣景象。诸葛瑾已经做了孙权的长史,帮助打理一些庶务。
诸葛亮拜访了哥哥,了解了江东的形势,深深明白以孙权的用人方法,他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支持,只凭自身的才干,是进不了江东政坛核心的。他要在江东做官,了不起做个郡守而已,他的政治主张也不可能在这里实现。这不是他的理想。
所以,他毅然离开了江东,继续去西边四川寻求机会。
四川当时叫益州,汉朝皇帝后代刘璋在做刺史。可是,刘璋不懂行政,压不住局面,四川政局混乱,上层有本地集团和东州集团的互相倾轧,下层民众也是暴动不断,又有张鲁占据北部的汉中,严重威胁着益州的安全。
诸葛亮一看,最高长官刘璋无能,不可能重用才智之士,自己又不是本地人,也不属于东州集团的人,在排外气氛浓烈的上层,肯定也占不了一席之地。再说有面临着朝不保夕的危险,这里也不是用武之地。就画下了益州五十四府的形势图,就回到了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