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大军使用的连弩,其实是两边军队都经常使用的兵器。只是,诸葛亮以聪明博学而知名当世,他苦心专研,在他夫人黄月英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连弩的装置,使连弩可以一次装十支铁箭,一次性发出,威力大增。这给魏军以极大杀伤。
这是一个重大的连弩技术改进创造,极大的增强了以步兵为主的蜀汉军队的实力,也极大的削弱以骑兵为主的魏国军队的实力,对双方实力的强弱对比起了重大作用。即使这样,可惜也不为当时社会所重视,因为这不是当时社会推崇的经书知识,---忠孝治天下的理念,---只是一个机械,所以不管它的威力有多大,注定了它会被当时的人视为“奇技淫巧”之物,而藏之名山,束之高阁。
随后,吃了大亏的魏军中,有人拿这个连弩给魏国马钧观看。马钧看后,赞道,巧则巧矣,不过仍然可以改进。他动手把连弩进行了改造,使连弩的功效提升了最少5倍。功效得到极大提高的“诸葛连弩”,可以说是军事利器,国之瑰宝,甚至能改变一次战役的结果,左右一个人群的发展速度。可是,在汉族传统重视忠义,轻视科技发明的****社会中,还是不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当时魏国的执政者就是顺应大众普遍的看法,把马钧改良的“诸葛连弩”视作好玩的器物,欣赏把玩一番,赞叹两句,厌烦后就扔进库房,和许多杰出人士的发明创造一样,荡灰沤粪去。
是啊,汉民族建立的这种****体制,其社会组织出于纯洁性的要求,也是不容许发明创造的出现的,只会把发明创造的东西视作新奇的玩物。因为这个社会组织清楚,它建立起来的唯一的作用,是保证家天下的****统治,保证每一个人对朝堂,对上司的无限忠心。这样才能让它传之万代,永远延续!
忠是这个社会组织里最高的道德标准,甚至孝义也是为忠服务的。马钧之类从事发明创造的人,正确的做法是放弃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不要搞什么标新立异,而是与大家一样,思维相同,行动一样,大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可着劲儿唱赞歌,如果他这样做了,可比他搞什么发明创造实用多了,****者也会用高官厚禄来报答他的。如果他是这种做法,就能保证他在思想上对家天下是又忠又纯,不像致力于发明创造那样会分散他的精力,使他不能专心一意的忠于****统治者。
所以,他从事的发明创造是有害的,为****权力所排斥的,他应该放弃的。
这个社会也不是没有伯乐的,相反,有很多伯乐,伯乐们都还有火眼金睛,能识别出什么是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什么是没有的。而马钧,固然是千里马,可是这种千里马不适合这个社会建立的体制要求,聪明的犬儒式的伯乐一定会选择对他视而不见的。
所以,这种体制也注定了马钧这一类千里马的永远被埋没,注定他的才华在这里永没有发挥的空间。
可见,这个体制也不是愚蠢的,相反,它非常聪明,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它泯灭了马钧这一类人物的生存空间。
马钧还曾经仔细研究过曹操用来攻城略地的利器“抛石机”,他发现了抛石机一次只能抛一块石头的,且准确度低,不能连续抛石,射程又近的缺点,进行了改良,发明了“连续抛石机”,避免了上述缺漏,功效大增。他向上级申请经费,想继续研究,更加完善这个发明。可惜,没有人重视他的发明创造,所以经费是批不下来的,“连续抛石机”也跟着寿终正寝。
只有诸葛亮的发明创造能应用到现实中,像“诸葛连弩”可以发挥威力,杀掉魏国名将张郃。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诸葛亮很牛逼,与众不同吗?这肯定不是!
这只是因为诸葛亮掌握着蜀汉的至高权力,他重视推崇的东西,哪怕是狗屁一样的东西,这个社会的人们也会重视应用起来,帮助普及开来。他的发明才创造之所以普及开来,是粘了权力的光。
是权力,只有权力才会在****社会创造这样的奇迹。
拍权力的马屁,扮无耻的嘴脸,是****社会的特色,在这样的社会里也永不会缺人。在****社会中,现实的权力就是一切: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无所不能。
诸葛亮尽管取得了大胜,击败魏军,杀掉张郃,可是仍不得不撤回汉中。
他到汉中后,连绵的阴雨也停了下来,李严见到诸葛亮返回的大军,假装惊讶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意图把撤军的责任推到诸葛亮身上。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甚至把运粮官岑述抓起来,准备以贻误战机来拿他开刀,让他背背黑锅。
诸葛亮回到汉中后,也开始反思这一次战争的得失。他经过仔细对比李严前后的表章,发现矛盾之处甚多,就开始追究李严的责任。
李严这个人可不得了。他和诸葛亮同是刘备任命的顾命大臣,又是蜀汉政权高层内部一派的代表人物,手握着很大的权力,本人也能力杰出,为蜀汉政权的立足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几乎所有人敬重,连诸葛亮也不得不让他三分。
以前,在蜀汉政权刚成立的时候,就出现了几次叛乱。是李严,带领少量兵力,以少胜多,大败叛军,保证了蜀汉政权的稳定。后来,对南中,对孟达,李严都是任劳任怨,,为蜀汉政权的稳定,付出了很多心血。
刘备信任的还是诸葛亮,再说他看人很准,所以他临死前,以顾命大臣的名义,把李严安排到白帝城,扎根边疆搞建设,守着蜀汉政权的东大门。
诸葛亮北伐后,李严也不甘寂寞,先是移驻到江州(今重庆),依山建设城,想把长江与嘉陵江穿透,建一个大城,以与CD诸葛亮抗衡;又要求在蜀汉东部古称巴郡地区的五郡搞自治,想依托五郡,自成一个势力范围,以与CD的诸葛亮分庭抗礼。结果都没成。
诸葛亮在李严搞这些小动作时,始终抱着宽容的心态,也没有反对。他这是出于团结所有力量的需要。
当他北上汉中时,李严又想出了一个主意,给诸葛亮一封书信,劝说诸葛亮受九锡,进爵称王。如果诸葛亮接受这个建议,就说明诸葛亮有野心,想当皇帝,那就不能不拿出更大的代价来收买他。
结果诸葛亮拒绝了。诸葛亮回答他说,我本是东方的一个普通士人,刘备重用我,使我地位崇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送给我很多钱物。现在我没有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怎么能篡夺他儿子的基业?
义正词严的驳回李严的建议后,诸葛亮也不愿得罪他,又安慰李严说:“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诸葛亮坦坦荡荡、一心为公的胸襟,不仅使李严,也使蜀汉权贵深受感动。
可是,在****体制中,感情因素是要让位给现实的利益的,所以在诸葛亮调李严率领两万人赴汉中时,李严趁机要价,提出对手魏国司马懿能开府辟召,他李严也能开府辟召杰出之士,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诸葛亮为安抚李严,不得不做极大让步,上表后主推荐李严的儿子李丰担任江州督军,负责李严后方安全。
现实的利益到手了,李严也安心了。在汉中,李严总负责后勤,就开荒种地,供应粮草,干的是热火朝天。
前几次诸葛亮北伐打仗,李严没有犯一点错误,都是诸葛亮本人犯的错和蜀汉的势力有点弱,导致北伐连连挫败。可是,这一次,李严却犯下了大错,严重危害了蜀汉的统一事业,这是诸葛亮,也是蜀汉的贵族阶级不能容忍的。
诸葛亮十分细心,通过仔细对比李严的前后表章,发现了李严推卸责任,故弄玄虚的真相。李严面对着如山的铁证,无法自圆其说,只好低头认罪。
可是,李严也是蜀汉仅有的顾命大臣,名义上与他地位相符,又是东州派的代表人物,可不是他能随便处置的。于是,他就带着李严等人,前往CD,要当着皇帝刘禅的面,分清各人的责任,承担自己的错误。
在CD朝廷上,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陈述了自刘备死后,李严不为国家,只顾自家的具体情况。
诸葛亮说自己北伐,想让李严领兵镇守汉中,李严开始都无意来汉中,却要求把益州东部五郡地割开,让他去当头。自己知道李严是趁机要价,出于顾全大局的观念,就上表推荐了李严的儿子李丰担任江州都督,以退让来换取李严的合作,取得大家和谐共处的局面。
李严来到汉中后,自己把汉中的一切事物都委托给李严来办,连自己周围的人都奇怪自己对李严太好了。自己这样做,是因为想“伐平之短,莫若褒之。”不过,谁知道李严还是一心在意自己的名利,得寸进尺,至此酿成大祸。
所以,他要求把李严驱除出权贵圈子,贬为平民,落户到边远地区梓潼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