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室清冷,床上的中年妇人就如同这快要燃尽的蜡烛一样,油尽灯枯。
彩绮去换了一支蜡烛,倏地,整个房间顿时敞亮了许多。
“唤儿?”太后听到脚步声,缓缓抬起眼皮。
颜唤没有回应,只直直站在床前,从上俯视着这个生育了自己的女人,眸孔中的漆黑似寥寥夜空,让人望不到尽头。
“唤儿。”太后又叫了他一声,枯皱的脸颊上升起一抹和蔼的笑容,“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
如漪听得心头一颤,不由红了眼眶。忍不住去看颜唤的神色,却见他仍然是一副万年冰块脸。
“母后虽从不出坤宁宫,但也想得到,以你的智慧与能力,定能将这江山打理的很好。先皇在世时,就时常夸你是一众儿子中最为出类拔萃的。”
太后一口气说完这些,有些气喘。彩绮偷偷扭过头抹了泪水,然后强装镇定地上前,帮太后轻抚后背顺气。
颜唤还是沉默不语。
太后丝毫不介意,她仍然自言自语着,“唤儿,你还在生母后的气吗?”
这次,颜唤却不再沉默,吐了一字,“是!”
太后笑了,更像是凄惨地笑。
“我从不指望你能原谅我,能在临死之前再见你一面,已是心满意足。可是,唤儿……”太后落下泪来,空洞的眼眶中全是深深的自责,“询儿还没有找到,母后一想到自己到死也见不上他一面,不知道他长高了没有,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好不好,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母后的心就如刀绞。唤儿,答应母后,一定找到你弟弟,他是你亲弟弟……”
“够了!”颜唤突然一声怒吼,他向来都是隐忍克制的人,懂得怎么把情绪关在眼睛深处,让他人看不出一丝端倪,此时却红了眼睛。
“当年,是你抛弃了我们兄弟俩,现在却假惺惺地说这些话。母后,你未免太口是心非了。”
“唤儿。”太后还想说些什么,嘴巴干哑地蠕动。
颜唤却伸手制止她接下来要说的话,眼神淡薄的没有一丝温度,他倏然站起,背对着她,“朕会派最好的太医给母后诊治,望母后好自珍重。”
“唤儿!唤儿……”太后垂泪,挂了半边身子出来,仍不能阻止颜唤绝情地转身离去。
如漪左右为难,她看了一眼皇太后,又看了一眼快步远去的颜唤。跺了一下脚,最后追着颜唤跑去。
深夜的御花园,已是十分冷清。又是冬日,并无多少花开,只有满园的凉风呼呼吹来,吹得人心渐渐生了冰凉。
“你是否也觉得朕是无情寡义之人。”
良久的沉默后,身前的男子冷不丁冒了一句出来。
一直跟在颜唤身后的如漪差点撞到他的后背,连忙刹住。
如果说之前她还对颜唤十分不满,可刚才在坤宁宫听了那些话,她不是傻子,断定这其中必定有什么过往故事。
当下,整理了措辞,缓缓道,“奴婢不敢多言,皇上与太后之间怕是有什么误会。”
颜唤呵笑,反问,“误会?你去打听打听,不管是宫里也好宫外也罢,谁人不知当年名满天下的瑾妃娘娘为了和初恋情人私奔,竟然抛下刚满月的双生子于不顾。她当时是何等绝情,现在说这些话又有何用!”
原来这就是宫里人忌讳在颜唤面前讨论太后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能避则避。只有她这个外乡人,才如此莽撞地热心。
一时间,如漪不知再该说些什么,来缓和他们母子间的关系。
……
三日后,皇太后薨。
颜唤正在练字,一个“静”字写到一半时,张全公公进来禀报。
阳光调皮地跳跃在浅黄的宣纸上,笔锋像突然偏离方向的弓箭,不听使唤地往另一个方向撇去。
时光宛若静止,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颜唤凝滞住,眉间轻微地抖动,某些情绪正暗涛汹涌地在胸口横冲直撞着,找不到可以发泄的出处。良久,他才将毛笔轻轻地搁在砚台上。
“将太后葬于皇陵,与先皇一起。”
浑身忽然冷得厉害,起身走到窗前,让自己整个人都沐浴在阳光下,这样才觉得温暖些。
窗外,宫女们正围坐一团聊天,她们还不知太后薨逝的消息,叽叽喳喳地像树上的麻雀。为首的是如漪,她正抓着一个宫女的手,一个手指一个手指地仔细看过去,看了一会,得出结果。
“哇,小雯,你是两个斗!”
“两个斗代表什么意思?”
“一斗穷,二斗富,小雯你将来肯定很有钱。”如漪拍了拍小雯的肩膀,煞有其事地说道。小雯欣喜地捧脸,花痴状,“哇,是吗是吗!我以后会是有钱人!”
另一边,还有不断凑热闹的宫人往如漪挤去,纷纷伸出自己的手掌。
“如漪姐,那我呢?帮我也看看……”
“帮我也看下,有几个斗?”
……
张全站在颜唤身后,深深地皱眉。这帮奴才实在太不像话,竟在当值期间肆意大声喧哗,影响宫廷秩序不说,眼下太后刚刚薨逝,这种行为于情于理都该好好重罚。
张全瞅了一眼颜唤的神色,见主子薄唇紧抿,像是十分不快的样子,便出口道,“皇上,老奴这就出去好好教训他们一番,率众喧哗的那几个,一定要好好惩治,看她们以后还敢不敢---”
“不用了。”颜唤打断他,神情是一成不变的寡淡,“宫里太死气沉沉,热闹些也是好的,何必拘束他们。”
“这……”张全噎住,皇上的心思向来难以猜测,可今日对这帮奴才也未免太宽容了。他转动了眼珠,目光在如漪的脸上转了一圈,随即厌恶地移开视线。
“皇上。”张全又想起另一桩紧要的事,“越菱公主托人送了信过来。”
“烧掉!”不待张全把话说完,颜唤便厉声打断。
“可是……”张全犹豫着掏出信笺,“皇上先看一眼,再烧也不迟。”
信封上,越菱公主一行梅花小楷分外清秀,很是赏心悦目。
——“颜唤哥哥,亲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