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2100000056

第56章 惊天动地明清案英灵之冤泣鬼神(10)

李贽为官期间,以其才能和体恤下情、政绩卓著,受到百姓的拥戴。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李贽为云南姚安知府,有别于以前所任各种官职而能以自己的政见施治,仅三年时间,就把一个百事俱废、死气沉沉的姚安改变成百废俱兴、充满生机的礼义之郡。李贽为官,同情民间疾苦,务以德治为宗旨。李贽虽为官并曾官至四品,然而却是“两袖清风”。李贽为官国子监时,其家属仍留在共城,受尽贪官污吏的欺凌。生活的磨难,官场的腐败,子女的相继离世,使李贽心灰意懒,没有为官的心气了。

李贽晚年事佛,年届62岁时来到麻城龙湖芝佛院落发,并在此后自称卓吾和尚。事实上,李贽的事佛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是社会、人事将他逼到这种地步的。

落发为僧,反映了李贽在与当时的假道学家、贪官污吏的抗争中身单力孤,表现了李贽面对围攻、迫害,决不屈服的凛然正气。

李贽把落发事佛作为逃祸避害的方式。然而,出家后,李贽并没有放弃斗争,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假学者们也并没有放过对李贽的迫害。

三界之外犹有冤魂

李贽在麻城芝佛院的生活持续了二十余年之久,虽有“旦暮且死”之患,但仍置身于册籍之中,“笔墨常润,砚时时湿”。这一时期,李贽著作了许多针对时弊的文章。

李贽的言论被统治阶级及假道学家、假儒学者视为“洪水猛兽”、“邪端异说”,他们千方百计排挤、迫害李贽。

李贽为官时即处处遇“触”。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29岁的李贽为共城教谕,与上司、同僚之间的关系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时时发生抵触。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李贽做国子监博士而迁至南京,因父死服丧三年。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李贽补礼部司务。由于李贽为官清廉,生活几近无着,他的妻子儿女只有靠朋友资助才得以生存。然而李贽认为,物质生活的贫困算不了什么,精神上的贫困才是真正的贫困。李贽深研王守仁(阳明)理学,其结果是,使李贽进一步看清了那些假儒学者、假道学家们的真面目。

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李贽第一部著作《初潭集》完成。所以称“初潭”,是因为他是在龙潭落发而得名。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李贽诗文集《焚书》在湖北麻城问世,更加引起反对派的仇视。

户部尚书耿定向发动门徒,并雇用流氓,以“左道惑众”的罪名,发动对李贽的驱逐和迫害。其结果是,李贽不得不离开龙潭到武昌。

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年届七十的李贽斗志愈老弥坚。而此时,又有人欲以“大伤风化”的罪名,想递解李贽回福建。对于如此威吓,李贽丝毫不放在心上。饱经风霜的李贽对各种磨难已经达到忘我之境界,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泰然处之。

统治阶级及假学者见恐吓不成,便要诉诸武力。他们以冯应京为楚佥事,毁了龙湖寺。这样,李贽就失去了寄身之地。最后,李贽投奔到知交马诚所处。

李贽已然考虑到自己最坏的结局,并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盖人生总只有一个死,无两个死也”。但怎样死?是庸庸碌碌,还是有所作为?李贽用自己不屈的行动、一生的抗争,做了明确地回答:“有名而死,还是无名而死?是智者自然明白”。正因为如此,李贽显得那样超然,那样与众不同。李贽大胆揭露、针砭时弊、锋芒毕现的做法,连他自己的朋友也不能理解。

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76岁的李贽遭到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的弹劾。无中生有的诬陷,使李贽因此被投之于狱。“不受管束”的李贽无法忍受这种卑鄙的陷害,这个一往无前的斗士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用独特的方式——自杀作为抗争,以此殉自己的学说,并表明自己的坚强不屈。

李贽下狱后,其友马经伦为其辩冤,在他的陈述中,可见统治阶级和假学者们对李贽简直害怕、痛恨至极,以致诬陷、迫害不择手段,竟言76岁高龄且落发的“老丑病夫”去“勾引妇女”,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李贽死后,马经伦将李贽尸体葬于通州北门外马氏庄迎福寺侧,“冢高一丈,周列白杨百余株”。那傲然挺立的白杨,不正象征着李贽勇斗不羁、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忠心感天地捐躯成大义

——史可法之冤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名义进攻明朝,明军节节败退。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辽东抗金主将袁崇焕被崇祯冤杀后,明朝边防日下,朝不保夕。之后,后金军队在皇太极带领下,多次挥兵入关,连克明城,逐渐危及明王朝的统治心脏北京。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元崇德,改国号为“大清”,时时觊觎、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

明王朝此时却政治黑暗,党争激烈,宦官专权,土地兼并,赋税日重,起义不断。史可法在风雨飘摇的明朝末期,伴随着明王朝的衰亡,走上了坎坷的政治生涯。

承恩之志勤政为民

史可法(公元1602—1645年),字宪之,号道邻,明末河南祥符(今开封)人。

史可法史可法走入仕途,不能不提到对其有知遇之恩的良师左光斗。左光斗是明末东林党的重要人物,官至左佥都御史。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左光斗奉命视学京畿。一日,左光斗微服出游,遇一古庙,偶见庑下小屋内一书生伏案酣睡,身旁放着一篇草就的文章。左光斗欣赏之余,极为高兴,竟将自己所穿的貂服脱下披在书生身上,悄然退出。经向寺僧询问,才知此书生名叫史可法。至左光斗主持府试时,亲点史可法,对之审视良久,定为第一。

此后,左光斗将史可法安顿在自己家中食宿,并月支薪米给史可法奉养父母。天长日久,两人遂成忘年交,时常抵掌而谈,通辩古今,意趣相投,左光斗为能有史可法这样的学生而高兴。

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专权,陷害忠良。左光斗曾参与杨涟弹劾魏忠贤有三十二斩罪。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左光斗残遭迫害。左光斗遇害,更加坚定了史可法为国效命的决心,从而不负师托,不孚国望。然而,史可法左思右想,报国无门。冥冥世界中,史可法仅存一线希望,最终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自己深恶的仕途上,寄托于恩师罹难的腐败官场中。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史可法乡试中举。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史可法殿试中进士,被授西安府推官,不久升迁为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崇祯即位后,为收揽人心,铲除了祸国殃民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畏罪自杀。同时,崇祯给左光斗平反昭雪。加之史可法科场得意,使史可法在内心中对崇祯帝充满感激之情。他要做一番事业,以报答崇祯的知遇之恩。

明末,特别是至崇祯时,政治更加腐败,统治阶层的盘剥使百姓走投无路,各地起义不断。

史可法一入仕途,就在平灭农民起义中以“平剧盗”而名声大震。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陕北遭受旱灾,一年无雨,草木枯焦。民不聊生的饥民发动首义并得到广泛响应,队伍迅速壮大。第二年,起义扩展到甘肃、山西。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起义军进入河南,危及北京。明政府调集各地官军,对起义军实行大规模围剿,企图扑灭起义烽火。

史可法奋然自请,官升至右参议,分守池州(今属安徽)、太平(今属安徽)。同年秋,史可法协助侍郎卢象升大举讨贼,改任副使,分巡安庆、池州,监江北诸军。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由于各地“剿匪”不利,史可法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府四府及河南光州、光山、固始、罗田,湖广蕲州、广济、黄梅,江西德化、湖口诸县,提督军务。在“剿匪”过程中,史可法廉洁自律,与部下同甘共苦,受到将士们的拥戴。史可法之所以竭心尽力的原因,上惟恐有负朝廷,下惟恐愧对恩师。

史可法在“剿匪”的同时,还实行安民措施。史可法免收灾地的田租,并筹集粮米,赈济灾民。对疏于职守的官吏则严惩不贷。史可法还整治漕运,大浚南河。史可法秉承了其恩师左光斗正直廉洁的德行,且勤于政事,凡事皆躬亲处置,从不怠慢。为此,百姓十分尊敬和拥护史可法,甚至为他修建生祠,足见对史可法拥戴情意之深切。

满腔热血奔赴前线

然而,此时的明王朝已是穷途末路。虽然崇祯皇帝一即位便铲除魏忠贤阉党,任用贤能,励精图治。可是,明王朝已积重难返,历史的发展也并非崇祯皇帝一人所能改变的。明末农民大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震撼着明王朝腐朽的封建统治。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农民起义军以闯王李自成及张献忠等为首聚会荥阳,提出“分兵定所向”的战略方针,制订了协调作战的计划,加强了各路起义军的团结。尤其是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起义军攻陷洛阳,擒杀福王朱常洵。之后,起义军一路过关斩将,势不可挡,直指明王朝的统治心脏——北京。

内忧的同时,外患也是崇祯的一大心病。自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攻明以来,屡败明军,野心日明。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冬,清军由墙子岭、青山关分两路入关,大举攻明。同年腊月,正在“剿匪”前线的史可法率两千余人北上赴援。途中,史可法在给被清军围困的父母及夫人的信中说:“今欲提兵到京,如途中得一相见便是万幸。万一天津不守,夫人惟有一死,万万不可贪生受辱也。”为“尽忠报国”,史可法严格要求自己,不但自己要“尽忠”,而且要求家人“守节”。

史可法在率军渡过黄河后,由于清军退回了关外,史可法奉旨回师。因父亲亡故,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夏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夏,史可法按封建礼制,在家居丧三年。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九月,史可法居丧期满后被任命为漕运总督。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七月,史可法被授南京兵部尚书,参与军机,自此走上了抗清的第一线。

为平伏内忧外患,崇祯于万历年间在每年加派五百二十万两“辽饷”的基础上,加派“剿饷”、“练饷”。“三饷”总数达一千六百七十万两,超出正赋二百多万两,以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地主又千方百计将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从而加剧了地主政权与农民的矛盾。

崇祯刚愎自用,多疑善忌,不纳忠臣而近阉宦,在位17年共撤换了50多个阁臣。在对待内忧外患的态度上,其重点在于镇压农民起义,而抗清策略则摇摆不定,朝令夕改,频繁调换将吏,乃至中反间计而误杀边关支柱袁崇焕。之后,边事大坏。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剧,使明王朝捉襟见肘,左支右绌,危机四伏。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十四日,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走投无路,自缢煤山(今北京景山)寿皇亭。此时身为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正忙于“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听崇祯吊死的消息,北向恸哭三昼夜,以头触柱,血流及踵,为不值得同情的崇祯帝“缟衣发丧”。

史可法这种“愚忠”是有着深刻的时代渊源的。他受其恩师、心中偶像左光斗影响甚深。左光斗虽含冤屈死,临刑前嘱命史可法报效国家,这对史可法来说是不可抗拒的。对于起步仕途、临危受命且步步高升的一介书生来说,惟以忠君报国、扶稷安民为己任,这种历史的局限性也是史可法摆脱不了的。史可法称农民起义军为“匪”、“贼”,让他加入反对腐朽的明王朝的行列更是不现实的。让史可法痛心疾首的只是皇帝的昏庸,地主阶级的贪婪,宦官的专权,内忧外患的不断加剧,等等。史可法要挽救这腐朽的王朝,虽“不自量力”,但史可法这样做了,并最终导演了历史上一幕悲壮的惨剧。

愚主继位奸臣当道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镇守辽东主将吴三桂降清并引清兵入关,在击败农民军后占领北京。面对明王朝覆灭的命运,地主阶级不甘心,当中一些开明之士、报国之臣如史可法等对此也是不能坐视忍受的。崇祯皇帝已死,由谁来主持朝纲?对这一问题,遗存的统治阶级上层中发生了分歧。大臣张慎言、吕大器、姜日广等人主张立潞王朱常淓,虽然其为神宗侄儿,但因其“贤明当立”。福王朱由崧,虽然其为神宗嫡孙,伦序当立,但“品行不端”。

史可法同意并支持立潞王朱常淓。以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为首主张立福王以窃取权柄。福王在李自成起义军攻克洛阳后逃到淮安,被马士英接住凤阳。马士英见福王昏庸可恃,有利可图,决意立之。当马士英询问史可法欲尊谁为帝时,史可法则认为福王昏庸而不可立。在两派观点不合的情况下,马士英先发制人,率黔军抢先将福王护送至南京,并勾结拥有兵权的高杰、刘泽清,勋戚内侍刘孔昭、韩赞国等迎立福王,强迫史可法等接受既成事实。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五月三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监国。史可法等为顾全大局,最终被迫认可。这种妥协的态度是导致史可法悲剧的重要原因。

福王于五月十五日即位,年号弘光,是为弘光帝,从而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福王既立,召众臣举荐阁臣,众人推荐史可法、高弘图、姜日广。而勋戚内侍刘孔昭自荐入阁,被众臣以明朝没有勋戚入阁惯例制止。刘孔昭勃然大怒,说:“既然我不行,马士英为什么也不可以入阁?”这样,马士英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与史可法及户部尚书高弘图同时入阁。史可法仍旧掌管兵部事,马士英仍总督凤阳军队。

马士英为人贪鄙无远略,入掌中枢后,结党营私,排挤忠良,独握大权,内用宦官,外结勋戚,以致朝政浊乱,贿赂公行。

马士英入掌中枢后,首先密以“品行不端”书呈上。结果,五月十五日福王即位,第二天马士英入阁,十九日史可法即被排挤出南京,督师扬州。然而,福王昏庸,不思振作,马士英等奸臣愈发猖獗。随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一些正派的大臣如吕大器、姜日广、高弘图等被一一排挤出朝廷,而阉党余孽如阮大铖、张捷、杨维垣等却被重用。

这个腐败的政府一成立,不但不发兵抗清,反派使臣携金带银酬谢清军“助剿”,还将吴三桂封为侯。史可法面对残酷的现实,仍抱有幻想,上书劝谏弘光帝励精图治,这真有些“对牛弹琴”的意味了。当此时,不知史可法对自身被排挤作何感想,对奸臣当权、公行无道有何感触。史可法对这些全然不顾,仍竭尽全力,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忠君报国”。

史可法督师扬州,所辖晚明史上的“江北四镇”的藩镇首领各有其特点。

被封为兴平伯的高杰绰号“翻山鹞”,原是李自成手下的将领,因与李自成之妻邢氏私通事发而携本部人马投降了明朝。李自成由河南攻陕西,高杰抵挡不住,率部下四万多人马由陕西、山西、河南直奔富庶的扬州。在“江北四镇”中,高杰所部实力最强。

被封为靖南侯的黄得功绰号“黄闯子”,是明军的一员宿将,但粗猛不通文义,因在江淮之间与张献忠等农民军的作战中立有战功,所部虽不及高杰部强大,但眼中却瞧不起高杰这个“降贼”,也想领兵抢占扬州。

同类推荐
  • 北方的风笛与诅咒的面具

    北方的风笛与诅咒的面具

    2079年,地球停止转动的三年后,世界被分为三大地带,光明,黄昏和黑暗。前半为主人公被流放到黑暗的沙漠地带,与当地住民一同反抗宗教团体的压迫。后半为主人公回归黄昏地带,掌权后面临世界变革与宗教团体的挑衅。
  • 一本看懂中国史

    一本看懂中国史

    历史是一部书卷,记录的是王朝的兴衰,写下的是将相的勇懦;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忠奸善恶,照出成败兴亡;历史是一面筛子,筛除的是枯木朽枝,留下的是粲花之精。哪怕当时他是多么的风光无限、名闻天下,在历史的网眼里,他也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尘埃,无声无息地淡化在岁月的长河里。也许他一世清贫、两袖清风,但在历史的网眼里,他却变得分量十足、光彩夺目。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原非一本书籍所能详尽囊括其中。那么,如何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清晰地掌握历史,并对中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成为编纂本书的出发点。
  • 大明商

    大明商

    他巧遇神仙而穿越到了600年前的大明永乐年间,他不懂政治,不会做官,不懂军事,不会打仗,只能靠着未来的那点知识做个商人赚点小钱,在大明这个重农时代的时间洪流中,如何才能让自己轻松的生活下去读网络文学就用盛大Bambook,多款优惠套装官网促销中!
  • 众神三国

    众神三国

    重生三国,我为赵云之弟赵天。一杆长枪,外加身后万众兄弟。一腔热血,外加脑中精念无形。不求一步登天,但求步步为营。漫漫封神路,楚楚三国情。
  • 大梦三国

    大梦三国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大梦三国,阅尽英雄豪杰无数。指点江山,谋略尽显,杀出重围,方显男儿本色。
热门推荐
  •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看懂中国经济的第一本书

    国外人说:看不懂中国经济,根据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早就应该降下来了。但让人奇怪的是,欧美等国家还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中国2010年的GDP增速居然就超过10%了。国内人也说:看不懂中国经济,为什么居民收入增长跑不过GDP增速,也跑不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呢?为什么人民币国内的购买力下降了,国际购买力却上升了呢?
  • 落叶飘过夏季

    落叶飘过夏季

    他们是笼罩在月光下的小孩,他们是寂寞孤独中相互取暖的小孩,她阳光,善良,爱他爱到骨髓里去;他冷漠,无情,被这个社会所抛弃,把痛恨换作残忍。她是他生命中的一缕阳光却亲手被他装进了黑暗。他们深爱着彼此却又要互相伤害,折磨,最后又是谁的落叶飘过了你的曾经……
  • 我最想要的幸福快乐书

    我最想要的幸福快乐书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通过对女人的人生愿望、生活烦恼、生理和心理问题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套专门针对女人如何获得幸福和快乐的方法。本书从女人如何增加魅力指数,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如何做到成熟稳重,如何让心中的他喜欢上自己,如何改变自己的丈夫,如何帮助自己的丈夫走向成功,如何在交际中胜出,如何在职场上成功等方面指导女性全面提升自己,从而拥有美好的爱情,收获幸福的婚姻,成就辉煌的事业,迎来别样的人生!
  • 妖与神

    妖与神

    在此世界里人可封妖,妖能奴人,平等相处。
  • 血脉武神

    血脉武神

    右眼为阳,左眼为阴。右眼造化,左眼毁灭!真武大陆,血脉流传,武力为尊!叶羽,叶家嫡子,废物之身,是如何觉醒进化血脉,吞噬万千血脉之力,成就无敌武神,血脉至尊。
  • 生肖武界

    生肖武界

    作品生肖武界是我于2015.10.13,在广东中山这座城市萌发灵感,创造的新作品,鄙人作品风格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多彩,希望大家会喜欢。
  • 断刃绝天

    断刃绝天

    魂不灭,战不绝,以血刃开天;魂已残,战已止,以断刃绝天。
  • 完美造化

    完美造化

    天地有始谓之玄黄,天地初开而生,蕴天地万物,造化之母,是为万物之源,天地之根本;宇宙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为天地之母,谓之洪荒;浩瀚的宇宙中,星系众多,星辰无数,奥秘无穷;在这生灵纵横,万族林立的星空中,来自地球的叶莫是否能够在这神话般的时代立足,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完美造化,为您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星空,尽请期待……
  • 谁说恋爱不是战争

    谁说恋爱不是战争

    欢迎光临恋爱战争事务所!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喂喂喂!看看我们的招牌!难道还不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么?好吧,我们将会为您扫除恋爱道路上的一切阻碍!当然了,手段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的就是了。一间小小的事务所,奇怪的经营内容,一连串诡异又夸张的事件,一堆莫名其妙的骗局和设计,一屋子不太正常的人类和非人类,为您的爱情保驾护航!恋爱这种事……他们是认真的!哪怕发动战争毁灭世界也在所不惜!
  • 探仙忆世录

    探仙忆世录

    一切都是陷阱,一切都是套路,看小胖子一生的跌宕起伏。从善到恶,从天真到看破,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谁的错。武练:,后天练,先天练,紫极练,武化地仙,武化天仙,破天,武尊,武灵,武神灵修:驱灵人,先天师,神府合,灵化地仙,灵化天仙,大罗,尊极,仙灵,仙帝本书都市寻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