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2100000049

第49章 惊天动地明清案英灵之冤泣鬼神(3)

朱元璋一边招兵买马,兴屯田,巩固根据地,一边广加搜罗人才。他听说刘基和宋濂的大名,就派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去聘请。第一次聘请刘基时,刘基坚辞不出。朱元璋得知总制官孙炎是刘基的朋友,便命孙炎致书刘基,诚意相邀,力请出山。刘基这才来到应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成为朱元璋夺天下、安天下的第一谋士。

刘基见到朱元璋,马上“陈时务十八策”,亦即十八条建议。朱元璋看了后十分高兴,感到刘基的确是个难得之才。于是,朱元璋特命修建“礼贤馆”,专门用作刘基的住处,优礼有加。刘基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随时可报告朱元璋。由于朱元璋也属于红巾军系统,所以一直尊奉韩林儿。元旦时,朱元璋为韩林儿设御座,上挂韩林儿的画像,上下人等都向韩林儿行跪拜礼,只有刘基不肯下拜。他还对朱元璋说:“他只不过是个放羊的孩子,尊奉他有什么用呢!”刘基认为当今天下大乱,元朝不可复兴,应趁机成大事,以顺天命,不必再尊奉这么一个小孩子,这对朱元璋是个很大的启发。朱元璋小时候没上过学,后来只是在马背上学了点文化,只是看到天下大乱,自己便也投身到起义军中,起初并没有要当皇帝的念头。经刘基这么一开导,朱元璋大为醒悟,初步树立了要夺天下、当皇帝的信心。后来,朱元璋以接韩林儿来应天为名,将他沉杀于江中。

当时,陈友谅兵力最强,控制的地盘最广,野心也最大。他听身边的谋士说,应天府有钟山王气,风水好,占领了应天就可以成就王业。于是,陈友谅和张士诚相约,联合进攻朱元璋。不久,陈友谅就率领一百余艘大战舰,数百艘小战船,浩浩荡荡向应天杀来。面对强敌,朱元璋部下的文臣武将都吓破了胆,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弃城外逃,七嘴八舌,乱作一团。胆子小的官员甚至在背地里收拾细软,准备私下逃跑。

当朱元璋与部下商议应对之策时,独刘基两眼圆睁,闭口不言。朱元璋看刘基的表情与众不同,就把他引入密室。刘基激动地说:“先杀掉那些主降和打算逃跑的人,才能击破强敌。”朱元璋问破敌之计,刘基分析道:“张士诚龌龊无大志,只想保住他那块地盘,不会有什么作为,可以暂时不去管他。主要的危险来自陈友谅,他兵马多,又有许多大军舰,且居我上游,野心勃勃。面对这种形势,军事上应争取主动,针对主要敌人,集中力量先除掉陈友谅。上游无事,张士诚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再北取中原,可成王业。”朱元璋听了后十分赞赏,于是下决心首先消灭陈友谅。

刘基进一步分析道,陈友谅虽然人马众多,但持骄而来。“天道后举者胜”,我军以逸待劳,何愁不能破敌!他建议朱元璋以至诚待下,开府库,以固将士之心,然后齐心协力,伺机破敌。听了刘基的一番话,更加坚定了朱元璋必胜的信心,对刘基的建议,都一一照办。城中原来惶恐的气氛顿时全消,上下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朱元璋在刘基的谋划下,命胡大海攻取广信(今江西上饶),直捣陈友谅的后路,另一面按陈友谅的进军路线埋设伏兵,只等陈友谅来自投罗网。当陈友谅进入埋伏圈后,山上红旗招展,四周伏兵呐喊着奋勇出击,陆上、水上一齐打,很快将陈友谅这支精锐部队击溃,杀死、淹死不计其数,俘虏两万余人。陈友谅的水军因退潮搁浅,船只都动弹不得,结果全部被俘。朱元璋乘胜收复了太平,并进而攻占了原属于陈友谅的安庆、信州、袁州等地。

张士诚得知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根本就没敢出兵,这也正应了刘基的预料。朱元璋为这次大胜十分高兴,认为刘基是第一功臣,拿出缴获来的大批金银珠宝赏赐刘基。但刘基并不居功自傲,而是把胜利归之于朱元璋指挥有方,自己对这些金银珠宝坚辞不受,而要朱元璋将这些东西赏给在前线作战的将士。这样一来,朱元璋对刘基愈加器重。

陈友谅自恃兵马比朱元璋多,自然对这次失败不服气,不久便又率大军重新夺回了安庆,并继续向应天方向进攻。朱元璋决定溯江西伐,在战船上树起旗,上面写着“吊民伐罪,纳顺招降”八个大字。陈友谅部下有员骁将,名叫赵普胜,人称“双刀赵”,经常攻陷朱元璋西边的军事重镇,是支劲敌。刘基探明,“双刀赵”原是徐寿辉的部下,在徐寿辉被陈友谅杀掉后,他原来的部将有不少人投降了朱元璋,陈友谅疑心重,为人忌能护短,刘基便抓住他的弱点,使用反间计,陈友谅果然将赵普胜杀掉,赵普胜手下的将领心怀怨恨,也就不再肯出力死战,趁陈友谅将帅不和,士气低落,朱元璋督军大举进攻,一鼓作气攻占了安庆和江州等地,陈友谅仓皇逃回武昌。这一战基本上扭转了双方的力量对比,使朱元璋可以与陈友谅一决雌雄了。

刘基看到局势初安,便提出要回家为母亲守制。朱元璋这才知道,刘基的母亲已死去多日,只是因军情紧急,刘基才没向他提起此事。朱元璋为此颇受感动,马上准刘基回乡。这时,浙东几乎到处都有割据武装,朱元璋的大将胡大海居然也被杀掉了,整个浙东一片混乱。刘基一边为母亲治丧守制,一边帮助守将夏毅安抚诸地,使浙东逐渐安定下来。在浙东的方国珍一向敬畏刘基,这时向刘基致书吊唁。刘基在答书中极力称赞朱元璋的威德,劝方国珍不要再犹豫不决。于是,不费一刀一枪,方国珍就归附了朱元璋。刘基虽然在家为母亲守制,但朱元璋每逢军国大计,自己难以决定,就派人来问刘基。刘基的回答都极合朱元璋的心意,朱元璋一些大的军事行动大都是按照刘基的建议来部署的。

当刘基守制期满回到应天后,正赶上北边的形势发生了大变化。在北边的红巾军因孤军深入,两路大军全军覆没,只有山东的一支还勉强坚持了下来。韩林儿退居安丰,孤立无援。形势十分危急,刘福通不得已,只好派人向朱元璋求援。

在朱元璋出兵援安丰之前,刘基极力阻止,认为大军不可轻出。尤其是陈友谅虎视眈眈,如大军北去援安丰,陈友谅若乘机来攻,就会进退无路,形势就极为危险了。另外,把小明王韩林儿救出来,把他摆在什么位置呢?如奉他当皇帝,那岂不是平白给自己加个顶头上司吗?如果要把他关起来或者杀掉,那救他又干什么呢?但朱元璋却不采纳,认为安丰是应天的屏障,救安丰就是保应天。朱元璋便亲自率领大军出救安丰,不料,朱元璋大军还未赶到,刘福通就已战败被杀。朱元璋督军力战,将小明王救出,安置在滁州,将他身边都换上自己的人,名为尊崇,实际上是将小明王控制了起来。

不出刘基所料,在朱元璋率军援救安丰的时候,陈友谅果然乘虚来攻,并很快占领了吉安、临江等地。陈友谅的这次来攻的汉军规模比上次更大。陈友谅自以为必胜,带着百官和家小,倾国而来,号称大军六十万,意在一举消灭朱元璋。

刘基一直劝朱元璋要避免两线作战,这时可真要两线作战了。对朱元璋来说形势的确很危急,幸亏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固守洪都(今江西南昌),使汉军一直未能得手。七月,朱元璋从北边回师后,便亲统二十万大军来解洪都之围。陈友谅得知朱元璋来攻,不得不撤围,掉过头来到鄱阳湖迎战朱元璋。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鄱阳湖大战。

鄱阳湖大战是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会战。在这场大会战中,无论从兵力上还是从装备上,汉军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朱元璋的军队上下齐心,士气较高。刘基和朱元璋一直同乘一船,部署指挥大都按刘基的建议办。一天,朱元璋亲自督战,刘基就在朱元璋旁边。刘基忽然发现,汉军的大炮已对准朱元璋的指挥舰,他立即拉朱元璋跳到另一艘船上。他们二人刚离开,那艘指挥舰就被汉军的大炮击沉。双方混战三天,不分胜负。

刘基仔细分析了双方的形势,便建议朱元璋派一支人马扼守湖口,然后主要用火攻消灭敌人。汉军的船大,几十条大军舰用铁索联在一起,虽有不怕风浪的优点,但转动不灵活。朱元璋的船虽小,但操纵灵活,进退自如。汉军发现后路被切断,军心更加动摇。朱元璋调集来大量的火炮、火铳、火蒺藜等火器,还有一种叫“没奈何”的火器,长约7尺,外裹以芦苇,中间装上火药捻子。在与敌船靠近时,就点燃火线,使“没奈何”落到敌船上,敌船顿时被烧毁。这种火器接连烧毁了汉军的数艘大战船,使汉军防不胜防。用火器进攻后,接下来的就是白刃战,短兵相接,喊杀声震天动地,箭如雨点,炮如雷轰,波浪掀天,杀得湖水都被染红了。在激战中,陈友谅被飞箭射中,立即死去。汉军全军皆败,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急忙逃回武昌。

朱元璋虽然取得了这次大会战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将士伤亡惨重。朱元璋回来后对刘基说:“上次未听先生的话,差点误了大事,我实在不应该到安丰去。假如陈友谅乘应天空虚,直捣应天,我就没有退路了,幸而陈友谅不直攻应天,而是去攻打洪都,在洪都相持了三个月,为我争取了时间。陈友谅出此下策,怎么能不失败呢?可是,这一仗虽然打胜,也是够危险的啊!”从此以后,朱元璋对刘基更加倚重。

按照刘基最初的战略分析,朱元璋在消灭了西边的陈友谅之后,下一步就要对付张士诚了。张士诚死守平江(今苏州),拒不投降。朱元璋的大军经过10个月的围攻,终将平江攻克。张士诚见大势已去,上吊自杀,被部下救起。他在被押赴应天的途中,闭目不语,也不进饮食。到应天后,朱元璋问他话,他闭口不答。朱元璋命李善长耐心问话,意在劝其投降,不料反挨了一顿臭骂。朱元璋气极了,下令用乱棍将张士诚打死。至此,张士诚原来控制的大片区域遂尽为朱元璋所有。

在攻灭张士诚之后,朱元璋就开始着手征讨浙东的方国珍了。方国珍称雄浙东20年,对元朝时降时叛。他后来看到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便假意归附,但并不奉朱元璋所奉的龙凤正朔,也不听从朱元璋调遣。朱元璋有时极为生气,想断绝与方国珍的关系。刘基劝道:“在张士诚未被消灭之前,无力征讨方国珍,不如先将他放在那里,只要不帮着张士诚进攻应天就行。”朱元璋深以为是,就说:“到时他再想奉我的正朔也晚了。”果然在朱元璋与张土诚进行的近二年的拉锯战期间,方国珍一直采取坐视的态度。等张士诚被攻灭后,厄运也就降到了他的头上。

按照刘基的建议,在分兵攻打台州和宁波的同时,另派一支水军从海路进攻,与进攻宁波的一支相会后,以切断方国珍逃入海中的退路。

当时,方国珍一面每年向朱元璋进献一些金银绸缎,一面又为元朝运粮,脚踏两家船,左右摇摆。当朱元璋的军队夺取杭州以后,他才真正惊慌起来,便派人北边联系王保保,南边连络盘踞福建一带的陈友定,打算结成犄角之势,以抗击朱元璋。另外,他还盘算着万一两头都靠不住,就凭自己的一千余艘海船,满载金银财宝逃入海中,也足够一辈子享用。但他没有料到,朱元璋的几路大军进军神速,王保保和陈友定还未来得及采取任何行动,他已连遭败绩,无存身之地。好歹总算逃到了海上,结果又被朱元璋的水军击溃。方国珍走投无路,只好向朱元璋投降。这次对方国珍用兵,前后不过三个多月。

朱元璋虽然没上过学,但悟性极好。刘基经常向他讲一些治国安邦平天下的道理,并以历史上的经验说明,凡是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一定要军纪严明。朱元璋对此十分赞赏,制定了十分严明的纪律。因此,朱元璋的大军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从未发生过抢劫老百姓的事。据《国初事迹》一书记载,朱元璋的大军到某地后,“兵不离伍,市不易肆,开仓以济贫民”,因而获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强大的重要原因。

按照刘基的建议,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即吴王位,设置百官,建中书省,建立了一整套统治结构。这实际上就是明王朝的雏形。四年后,经过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在大体削平群雄之后,朱元璋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明王朝,应天府也随之改名为南京。

开国定制宽猛相济

明初的典章制度多出自刘基、宋濂之手。朱元璋称吴王后,刘基献上了“戊申大统历”。有一年大旱,刘基请求赶快审结狱中的犯人。朱元璋便命刘基前往,许多冤案被平反,果然大雨如注。刘基在人们的心目中颇有神秘色彩,认为他通晓阴阳,料事如神。朱元璋性情刚猛,动不动就杀人。当时天下未定,刘基极力劝朱元璋,应依法定人之罪,不可滥杀。朱元璋就命刘基立法定制,刘基参酌前代的一些法律,结合当时的实际,制定了一整套律令,从而在治人以罪的时候有了依据。

有一天朱元璋面有怒色,似想杀人。刘基问他是什么原因,朱元璋就说自己夜里做了一个梦,不吉利,想借杀人来破解。刘基却说,这个梦不是不吉之兆,而是吉兆,是得众之象,应停止用刑,以等待喜报传来。三天以后,前线果然传来了胜利的捷报。朱元璋十分高兴,就把决囚的事全托付给了刘基,并拜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明初定处州(今浙江丽水)府税粮,每亩地比宋代加征税粮五合,只有刘基的老家青田不加征。很显然,这是朱元璋对刘基的一种特别的奖励。朱元璋也为这条特殊的法令感到很得意,所以在朝廷上公开对大臣们说:“让刘基家乡的老百姓世世传为美谈吧!”

朱元璋在南京即帝位,但对是否建都南京却长期犹豫不决。论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南京都很适宜。只是从军事的角度看,主要威胁来自北边的蒙元残余势力,而南京距前线太远,不宜调度。另外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六朝都是短命王朝,这无疑也给朱元璋心里投下了不吉利的阴影。于是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三月,朱元璋亲自赴汴梁(今河南开封)考察。他觉得汴梁地处中原,位置适中,遂决定在此建都。但他又感到这里无险可守,又决心把南京也作为都城,实行古已有之的两京制。在他赴汴梁考察期间,特命刘基和左丞相李善长居守,协力处理朝中大事。

在刘基看来,元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宽纵失天下”。因此,新朝刚立,应整顿纲纪,严明法纪。于是,他命御史对那些有违法行为的官员随时弹劾,不必隐晦。即使经常在皇帝身边的宦官,只要有过错,也马上禀告皇太子后置之以法。朱元璋外出,南京由皇太子监国,但对朝政大事的处理基本上都由刘基和李善长决定。由于刘基用法严厉,朝中大小官僚对刘基都颇为敬畏。

同类推荐
  • 君临天下之异世重生

    君临天下之异世重生

    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非得20个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新书,谢谢大家)
  • 吕布定三国

    吕布定三国

    三国乱世之所以延绵近百年是因为出现了三位雄主,一位雄主是百姓的福音,三个却是灾难,一个喜爱兵法的少年因为冲动杀人后忐忑的触电而亡,却附身在即将面对刘备三基友的吕布身上,谁敢说我有勇无谋?马超,输了投降赢了放你离开好吗?诸葛亮七擒孟获,我只要百万军中将其生擒,不信你不怕,曹操,你喜欢劫粮草我就大军押送,打仗不是靠人多的。
  • 宰执大唐

    宰执大唐

    一个老官油子穿越到了唐初,他立志要实现穿越之前没有实现的理想,那也就是能够执掌一国政权,为百姓谋福为国家强大奋斗。当他一路路走来,国泰民安,衣食富足,文教兴盛,华夏兵锋纵横天下。张寒对着各国蛮夷说:“你们和我们华夏的问题,不是通过称臣和纳贡可以解决的,必须要通过铁和血来解决!”李世民说:“张寒狡如狐,猛如虎!对敌人心狠手辣毫不留情,对属下关怀备至,对妻子宠爱有加,对国家忠诚无比。有他在,是我大唐的幸事!”
  • 权色宦官

    权色宦官

    面对着豪门贵妇的邀请、各种理由的灌酒,生性风流的莫小殊又怎能把持住内心的骚动?当激情的火苗燃烧起熊熊的火焰,停在门外的那辆跑车已经成为了欲火的战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辆飞驰而来的限量兰博却成了莫小殊的死亡镰刀。死亡,亦是新生。阴差阳错之下,莫小殊带着二十一世纪的记忆穿越了,他穿越到了一个即将面临净身的少年身上,面对着那把寒光闪闪的阉刀,且看他是如何逃过一劫的。而生性风流的莫小殊到了这三妻四妾的年代,又是如何以太监的身份在后宫之中继续风流,权倾朝野……
  • 仙狙

    仙狙

    他是共和国狙击之王。他是仙界人民大救星。在人间,他拯救失踪航班,深入敌境作战,剿灭恐怖组织……自从莫名其妙妙地飞升,仙界就有了坦克大炮,有了陆海空军,更有了铁血烽烟!东方仙界,西方天国,荣耀神殿,诸神混战!叱咤天地,纵横捭阖,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条男儿成长路,一部仙界战争史!书友群:仙狙群号543688195
热门推荐
  • 爆笑穿越:来自古代的你

    爆笑穿越:来自古代的你

    来自远古的神族石婴。看到一辆大巴客车远远而来,他一把护住某女,横眉道:“大胆荒兽,本神在此,休要猖狂!再不离去,莫怪本神将尔击杀于此!”就在他意气风发,独领风骚之时,某女对着那傲然的头颅就是一巴掌:“泥煤,不要妨碍老娘做车可好?要死滚远点!”满地荒芜,山川破裂,河流改道,一切如同泡沫般随风而逝,不留分毫的痕迹。“南莫离,你这个混蛋,你不能死!如果回忆是你给我的幸福,那我宁愿你从未出现在我的世界里,也不要在爱中迷路!”某女浑身失血,早已失去站起来的力气,却沿被大战轰碎的尖锐石头挣扎地爬着,一路上的血色拖痕显得那么刺目,绝望。……“你不愿回忆中有我,那我便在你的记忆中消失,这样你才会幸福,对吗?”
  • 女神总裁的保镖

    女神总裁的保镖

    昔日的佣兵之王归隐都市当起了一名小保镖,虽然他已经拥有了一个风情万种的情人,一个警花女友,一个萝莉妹子,但却还要娶一个冰山女神当老婆!且看最牛小保安如何坐拥群美,纵横都市!
  • 血战梦之都市

    血战梦之都市

    爱做梦的少年秦明无意之中梦到一个无人都市,在这里他将会遇到些什么。
  • 我的弟弟长歪了

    我的弟弟长歪了

    “姐~”软乎乎撒娇的呻吟听得人心柔成一片。低头看他,声音有些沙哑,眼睛也费力眯成一条缝,长长的睫毛时不时扫过眼角下的肌肤,忍不住伸手捏了捏他的脸颊柔声开口:“回家再睡”“嗯”乖乖蹭了蹭我的手。快速装好课本提着两个书包推着他往外走,刚走出教学楼手里骤然一轻,茫然低头再抬眼~书包好好背在阿溪背上左右一个,包包上粉色流氓兔咧开大嘴笑出两颗大牙似乎很开心可爱到不行。
  • 强者可以是女生

    强者可以是女生

    丛林试炼,明争暗斗,厮杀无数,神秘种族,诡异巫蛊。蜕变,称雄。双面的性格铸就双面的人生,强者可以历练,可以绝处又逢生,强者可以是女生!!适逢平世强者隐之:适逢乱世强者居之。我这人很好说话,只要你是强者就可以使我低下头颅给予你最高贵的尊重
  • EXOBTS混沌

    EXOBTS混沌

    爱恨只在一念之间,一不小心掉入万丈深渊,错过便是错过,无法重头再来,夜叶“单纯美好”,夜绫“恶魔,地狱,罗刹”,鹿晗“好想重头再来”,泰亨“何必这么作贱自己”,世勋“比起以前,我更喜欢现在”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 boss大人,请留步

    boss大人,请留步

    我想写这部书的时候。有真事的事情。也有虚幻的故事。
  • 云川

    云川

    八百里锦绣云川,不入尘世的种族平静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有人翻开尘封的古籍,洞悉到那一段埋藏在岁月长河中的隐秘时,一切开始重演。她倾国倾城,美丽如仙,却被宿命漩涡卷入其中。八百里云川,仿若隔世经年般梦幻,那里书写着她一生中最为美好的经历,纵然岁月也难以抹去。本文文风淡,需要静心品味。
  • 无底渊之谜

    无底渊之谜

    我是米若,一个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什么灵异,这个世界只会有科学来证明一切。我将前往所有的恐怖地方,一探究竟。这条路上可能有奇形怪状的东西,哪又怎样,我终究还是会去的。路上的扑朔迷离,谁又知道原因。迷案?灵异?从此坠入无底渊。
  • 异世源

    异世源

    尘封的岁月,化为无尽的回忆、、、、、永恒的记忆,沉醉在梦的怀抱里、、、、、、、化为尘封的少年血战、、、、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