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1900000035

第35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篇(6)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示吉祥,这叫做“修褉”。据说,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流觞饮酒,赋诗唱和。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收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乘兴写下了这篇“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的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王羲之回家后又重写了数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别爱惜,交付子孙传藏,传至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无嗣,交弟子辩才保存。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了《兰亭集序》,常常“置之座侧,朝夕观览”。贞观十年(636年),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摹拓十本以赐近臣,死后把真迹带进昭陵作为陪葬品。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现在今人所见,皆为《兰亭集序》临摹本。

《兰亭集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帖中二十个“之”字皆别具姿态,无一雷同。用笔以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尤其是章法,从头至尾,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右军《兰亭集序》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出,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兰亭集序》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书法传千古

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年),王羲之称病辞官离郡,遍游东南山水。行至嵊州金庭,为秀丽山水吸引,乐而筑室,安居于此,在这里度过了晚年。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羲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年~546年),嗣孙建右军祠于墓前,并于观旁建书楼、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隋大业七年(611年),其七世孙智永和尚嘱徒尚杲(吴兴永欣寺少门),专程赴金庭祭扫,并撰有《瀑布山展墓记》,立碑墓前。明永乐年间,张推官树碑墓右。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晋王右军墓”石碑,今尚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孙秀清于金庭观左建“晋王右军墓道”牌坊,现尚完好。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轮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的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頫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

王羲之行书《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帖》,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二谢·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在活泼的行书笔意中带有凝重之感,在章法结体上又显示出欹侧取姿的艺术效果。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曾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是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蒂、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对王羲之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学识渊博,受人敬重。

祖冲之公元429年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祖家历代都对天文历法素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天文、数学知识。在青年时代祖冲之就博得了博学多才的名声,宋孝武帝听说后,派他到“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公元494年到498年之间,他在南齐朝廷担任长水校尉一职,受四品俸禄。鉴于当时战火连绵,他写有《安边论》一文,建议朝廷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安定民生,巩固国防。

祖冲之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公元461年,他在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史、公府参军。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天文的研究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刘)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儿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也是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小时习学家传的学业,深入研究得十分精细,也有灵巧的心思。技艺达到神妙的境地,就是古代传说中的鲁班和倕(传说为舜时的巧匠)这样的巧匠也难以超过他。当他思考到深入之处时,雷霆之声也难以入耳。曾经在走路时遇到仆射徐勉,头竟撞到了徐勉身上,徐勉呼叫他才觉察到。他的父亲所改定的何承天的历法当时尚未施行,梁武帝天监初年,祖暅重新加以修订,在这时才开始施行。职位至太舟卿。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就是: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在西方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冲之以后一千多年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数学上也称这一原理为“祖暅原理”。

祖冲之生平著作很多,内容也是多方面的。除了《缀术》和《大明历》外,在古代典籍的注释方面,祖冲之有《易义》、《老子义》、《庄子义》、《释论语》、《释孝经》等著作,但亦皆失传。文学作品方面他著有《述异记》,在《太平御览》等书中可以看到这部著作的片断。

同类推荐
  • 孙中山先生传

    孙中山先生传

    一位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简任官员、国民党党史专家笔下的孙中山先生!本书注重整体,叙事比较确切扼要,裁剪适当,条理明晰。作者广泛搜集大量的资料,并经过认真考订,基础较为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一定的史料价值。原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大学教授段云章先生评价此书:“首先,虽非历史唯物主义者,但也较好地理解到时代潮流、社会环境和伟人言行的互动关系。其次,著者本着他自定的治史须”根据事实,加以论述“的原则,广泛考订资料,并做了实地调查。
  • 华人十大科学家:丁肇中

    华人十大科学家: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Ting)(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丁肇中》由冯蓓佳、冯成奇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忠信笃敬:何炳松传

    忠信笃敬:何炳松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了现代历史学家何炳松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明清的那些皇子

    明清的那些皇子

    本书以传略的形式,选取明清时期有影响力的皇太子,描摹当时波澜壮阔的重大社会背景,再现他们宫廷争斗的历史片段。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热门推荐
  • 查理九世之死神归来

    查理九世之死神归来

    鬼节,大家提心吊胆,生怕死神来到他们家,可是,死神杀了一家人,就……不见了……千年后,死神再度归来……
  • 误惹傻瓜王:王妃乖乖的

    误惹傻瓜王:王妃乖乖的

    一朝穿越,张萌成了五岁的张家嫡女,从此小可怜的人生大逆袭!谁叫后宅滋味太无聊!拼演技斗小妾!斗庶妹!斗斗斗!从此帮助娘亲登上人生小巅.峰……可为毛一道圣旨正好砸到她头上?小媳妇模样的傻瓜王萧景鸿腼腆羞涩的脸表示:“萌萌……我会负责!”
  • 王俊凯之我们的十六岁

    王俊凯之我们的十六岁

    王俊凯,我们的十六岁就这么过去了,你还会为我而痴迷吗?我真的好爱你,一直到无法自拔……
  • 狱掌星空

    狱掌星空

    天地初开,以气化天地人三书,成六道宇宙,科技,武技同台竞技,以不同体系,化相同力量。万千种族,争霸路上,少年江云偶获三书之密,以无上姿态,踏出一条星空之路,君临天下……
  • 狐爱:两生劫

    狐爱:两生劫

    狐妖和道士,从来都是引人遐想的两个词,因为它们背后总有着故事,而他们的相遇也总是能擦出火花,但,这火花的背后,也许并不那么简单……被埋藏了千年的隐秘,野心勃勃下的觊觎,不惜灭族的憎恨……当线索越来越多,当真相浮出水面,他才惊觉原来所有一切不过是为了那股力量,他才是棋局中最重要的人物。他防备着所有人,却在危机结束之时,被亲近之人所伤,在孤立无援之时,被信任之人所叛,那些他以为坚不可摧的感情,原来并非永恒不变。“我怎么会说你不似以前了呢?看,不还是和从前一样?说杀就杀,从来不会有一丝迟疑。难怪你说我们不同,我现在明白了,它是什么意思。无念,其实你从未……相信过我。”
  • 恶魔校草,最后一次说爱你

    恶魔校草,最后一次说爱你

    他是S国的王子-夜宇辰,她是被全家宠坏了的小公主。他腹黑,强势,刚开始不断的折磨她。但后来渐渐的接近他,不允许其他男生接近他,壁咚,强吻一点也不剩。重要的是吻了之后“孙诗薇,我就是那么随便的人吗?”夜宇辰黑着脸问。孙诗薇重重的点头。“那好,我现在把初吻还给你!”夜宇辰的吻又落下来。。。。
  • 恶魔校草:阁下您的高冷呢

    恶魔校草:阁下您的高冷呢

    青春的他们,低调都不行,没办法,平凡的女主最后还是向高贵的男主承认了自己的不平凡.....
  •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

    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话

    职场,席间酒桌上都需要,会说场面话的人给人感觉懂礼数,通常是比较受欢迎的。学说客套话,从这本书开始。职场菜鸟,8090后,还有说话特别直的人,你得罪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必须改善你的语言措辞了!
  • 征戮

    征戮

    自上古盘古开天,清升而为天,浊沉而为地,日月变换,阴阳交替,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万物。人之部族征战不断,东皇太一见各界杀戮不休,征战不止,以一己之力化而为印,以封六界,从此凡世得以清净,直至商朝气数已尽,周天降世,天下又生变故.......
  • 悲情城市

    悲情城市

    陈家收养孤儿李乘峰,其中隐藏的上辈恩怨,使得家里气氛紧张。陈家继承人陈致霆与李乘峰的初次见面并不愉快,但很快不打不相识,成为关系甚笃的兄弟。然而,李乘峰渐渐喜欢上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陈致霆。因母亲从中阻挠,两人之间产生误会,分隔七年之久。七年的时间,李乘峰经历了痛彻心扉的人生变故,两人再次相逢,各自背负沉重的命运枷锁。陈致霆的坚定,最终融化了李乘峰冰封的心门,两人终是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