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3月4日李平心生于江西省南昌市。他早年在南昌市千家后巷私塾、模范小学求学,192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市心远中学,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影响。1925年8月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恽代英等影响,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从事社会科学研究。
1927年1月,受中共党组织的安排,肄业离校,赴浙江第六师范学校任教,与曹亮一起编辑出版《世界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讨论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问题。1927年2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遭反动当局通缉,于6月转道入上海,在沪东区委从事党的地下宣传活动。1928年2月,加入太阳社,从事革命文学创作,兼作社会问题研究。1928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半年后,经保释出狱,回南昌乡下,翻译出版了《政治思想史大纲》。1929年6月,重返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先后在中共地下党上海市法兰区区委和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简称“苏准会”,时设于上海)任职。期间,拟翻译《资本论》,因出版社毁约未果。
1930年,李平心在上海任党中央领导的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秘书,参加起草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土地改革法》、《教育改革法》、《苏维埃选举法》等文件。因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遭到破坏,他与党组织联系中断。1931年,参与发起现实周刊社,负责《现实周刊》的编校工作,抨击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积极宣传抗日。1932年后,参加党领导的社会科学联盟活动,为《生活周刊》、《新生周刊》、《大众生活》等刊物,撰写有关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和青年修养等文章六七十篇,批判了旧的社会思想、研究方法和道德观念,启发读者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社会科学。1933年,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他撰写出版了《中国近代史》一书。1934年,他主要致力于传播和推广无产阶级大众文化,编辑出版了《现代语辞典》。1935年5月,负责编辑《读书与出版》刊物,编成了1912至1935年《全国总书目》,收书2万余种,对读者和图书馆工作提供了极大帮助。1936年,他参加了孙冶方、薛暮桥、钱俊瑞等主办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为会刊《中国农村》撰文,探讨乡村救亡运动的方针和路线,并为《世界知识》杂志主办的《国际问题基础知识》撰稿,所发表文章汇编成《国际问题研究法》一书。1936年还编写出版了《社会科学研究法》,介绍和指导读者应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学习社会科学,被国民党当局列为重点查禁之书。他撰写的《青年的修养与训练》一书,用大量史例鼓励青年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当时颇有影响。1936年,他还创办并主编《自修大学》,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爱国民主思想,向读者传授科学基础知识。
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李平心积极为民族解放呐喊,先后编写出版了《抗敌战略论》、《民族统一战线论》、《战时的青年运动及青年工作》等著作,从理论上探讨如何开展抗日民族运动。并结合民族救亡运动研究历史,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编写出版了《各国革命史》。1939至1942年,李平心为《民族公论》、《学习半月刊》、《上海周报》、《求知文丛》等刊物撰稿,揭露和谴责国民党反动恶行。并相继出版了《中国民主宪政运动史》(后改名《中国现代史初编》)和《论新中国》二部论著,阐发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1941年,李平心出版《论鲁迅思想》,再版后更名为《人民文豪鲁迅》。1941年,上海沦陷,李平心被捕入狱,遭日寇各种酷刑折磨。后经地下党等各方人士营救,始得出狱,入住上海法藏寺,撰成《中国通史》初稿百余万字,可惜均已散失。抗战胜利后,李平心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撰文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为日益高涨的爱国民主运动奔走呼喊。
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一度出任《文汇报》的特约主笔。1952年8月,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从此专事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55年起,先后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和上海史学会副会长。
“文革”开始后,李平心因公开反对极“左”路线,遭迫害,于1966年6月15日去世。
李平心一生著述丰富,在社会历史理论和方法论研究、历史学领域以及社会历史科学的基本建设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初编》等,开创了我国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后有关中国古代史和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也自成一家,在学术界具有相当影响。除上面提到的著作外,作品尚有《李平心史论集》和多卷本《平心文集》。
李贞
李贞(1908年~1990年),湖南浏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女将军。
1955年9月27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中南海举行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作为惟一的女性,李贞在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之中尤为惹眼。待李贞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周恩来亲手把少将军衔授予她,握住她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有着“开国女将”之称的李贞,1908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6岁当童养媳,1926年参加革命,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湘赣和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曾任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她常说:“是党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她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女将。
抗日战争时期,她奉命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历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保卫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等重大战役。新中国建立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1953年回国后,任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对加强部队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她曾和许广平率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苏联,向苏联人民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扩大了中国妇女在国际上的影响。1957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为军队法制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1975年10月,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等职。
李贞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十三大特邀代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这位身经百战,中外闻名的中国巾帼将军,始终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她室内的4把藤椅是15年前从湖南搬家时带回北京的,年长日久已破烂不堪,女将军不让扔掉。两只皮箱从朝鲜战场一直跟随着她至今,用了整整40年,皮质老化开裂,但她总是不肯换新的。一台用了14年锈迹斑斑的冰箱是她家最高档的消费品。她和甘泗淇将军在长征途中结为伴侣,没有子女,她用自己的工资抚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还一次次地为教育、科研事业捐款。最后,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她仅有的11万元人民币和2500元国库券交给组织。她在遗嘱中交待:“将平时节省下来的工资,一部分交党费,一部分捐献给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一部分捐献给甘泗淇的家乡湖南宁乡县作办学补助。”她是为党为人民戎马倥偬,艰苦奋斗了64个春秋的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是身经百战的巾帼将领,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
李贞的丈夫甘泗淇。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夫妻二人又同时被授予将军军衔,甘泗淇是上将,李贞是少将,从此,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了第一对将军夫妇。
李贞与丈夫的婚姻还有一段趣闻:红二、六军团长征前不久的一天,红二方面总指挥贺龙将一个个子不高、留着短发的女红军战士叫到跟前,她就是时任红二方面军六军团组织部长的李贞。贺龙对她说:“中央红军长征走了很久了,我们也要开始长征了。长征很远很苦,我给你介绍个伴吧。他叫甘泗淇,是红18师的政委,是留苏的学生,文化高,人也很正直。”李贞回答说,“长征路上这么多人,还要找什么伴嘛?他文化那么高,可我却大字识不了几个。再说,现在是行军打仗,子弹又不认得人,要是我死了,他就得担心,他死了,我也要担心。我看还是长征以后再说吧!”
贺龙又找到了甘泗淇,说:“红六军团有个女干部李贞,她作战勇敢,又会做饭,红二方面军女同志不多,不能错过了这个机会呀!”不久,甘泗淇也调到了红六军团,任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与组织部长李贞在一起工作,互相接触的机会多了,了解也透彻了。有几次,甘泗淇还直接找到李贞长谈,从谈工作、谈理想起,一直谈到了爱情,他还帮助李贞写了一篇总结工作情况的报道。李贞见这位知识渊博的首长这么平易近人,这么关心她的工作,极为感动。她特意做了一双布鞋送给他,也算是定情礼物。
共同的工作,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使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了。终于,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贺老总的安排,在长征即将开始的时候,由贺龙主婚,在一个老百姓家借了一间房子,结成了情深意笃的革命伴侣。
抗美援朝回国后,不少老同志见到甘泗淇都非常遗憾地说:“老甘啊,太遗憾了,你革命几十年,连个孩子也没有啊!”李贞也经常觉得内疚,觉得对不起丈夫,她对他说:“老甘,趁现在还来得及,你再娶个妻子吧,也给你生个孩子呀!”可甘泗淇回答得非常干脆:“我要的是爱人,不是孩子!”
令人遗憾和悲痛的是,功勋卓著的甘泗淇将军却英年早逝。1964年2月5日,甘泗淇60岁刚过两个月就匆匆离开了相依为命30年的妻子李贞和他们共同抚养的20多个烈士遗孤。他留给李贞的,除了他未尽的事业之外,便是难分难舍的夫妻感情。
1990年3月11日,李贞因病在北京逝世。她在遗嘱中交代:将平时节省下来的工资,一部分交党费,一部分捐献给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一部分捐给甘泗淇的家乡湖南宁乡县作办学补助,最后一次表达了她对丈夫及家乡的热爱。
李兆麟
李兆麟(1910年~1946年),原名李超兰。曾用名李烈生、孙正宗、张玉华、张寿笺。辽宁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现灯塔县)人。著名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者(并任第三路军总指挥)、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
李兆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李兆麟于11月到北平,化名李烈生。经姨父张一吼介绍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反帝大同盟”,结识了地下党员冯基平(冯乃革)和夏尚志等同志。年底,和张俊波被派到辽西义勇军第四路军耿继周部工作。不久,李兆麟返回辽阳从事抗日活动。1932年2月8日,冯基平带领李兆麟、杨寿天到辽阳县铧子乡小堡一带组织建立抗日义勇军。由李兆麟公开出面组织抗日队伍,联络了辽阳、奉天、本溪一带的数个山林队;3月,宣告成立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总司令为苏景阳。从此开始与日寇作战,接连取得胜利。后苏景阳投敌叛变,李兆麟将其骑兵队带出坚持抗日。李兆麟等在组织义勇军的同时,还建立了许多抗日斗争组织,开展反日活动。他还带领亲属印制传单标语,组织儿童散发。李兆麟十分关心儿童、妇女工作,亲自教唱抗日斗争歌曲等,编有《露营之歌》。
1932年5月李兆麟经林郁青介绍入团,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义勇军已发展到六七千人;李兆麟又联络了奉界的林子升和辽阳各地的山林队及东北义勇军近万人,于8月28日深夜攻打奉天,破坏了航空处、兵工厂、电台,烧毁飞机库并烧坏飞机七架,轰动了全国。1932年11月,由于日寇重兵围剿义勇军,加之义勇军内部良莠不齐,李兆麟被迫离开辽阳去奉天特委。1932年12月,化名孙正宗,到本溪煤矿从事抗日活动。成立了矿工“抗日救国会”,并积极发展到三百多人。1933年初,因积劳成疾被组织调回奉天养病。3月初,党组织派去奉天造兵所当工人。后又到靖安军中从事抗日活动。5月初,任中共奉天特委军事委员会干事。经常冒险深入肇新窑业、造兵所和靖安军从事党的地下活动,秘密散发抗日传单、标语。6月,化名张玉华来到哈尔滨,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同年秋,在珠河县三股流成立珠河反日游击队,赵尚志任队长。不久,李兆麟回哈尔滨任干训班负责人兼任教员。11月,李兆麟到珠河游击队,化名张寿笺任副队长;6月,改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后,李兆麟任政治委员。1934年秋,赵尚志、李兆麟率哈东支队攻克五常堡。这是哈东支队诞生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到1935年初,珠河抗日武装斗争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李兆麟故居1935年1月28日,以哈东支队为基础,吸收地方青年义勇军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李兆麟任二团政治部主任,团长王惠同,活动在珠河铁路南和五常、双城一带,打得日寇惊恐不安。9月,日伪对珠河游击区进行疯狂扫荡。三军司令部和二、三团主力部队,奉命向汤原一带远征。李兆麟调到一团,与刘海涛团长率队到依兰、勃利一带活动。9月16日联合李延禄领导的四军攻克南雕翎镇,巩固和扩大了汤原根据地。不久,李兆麟任三军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调任六军政治部主任。
1936年2月1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改为抗日联军。为巩固汤原根据地,以李兆麟为临时总指挥,率队除掉了效劳日寇的“于四炮”森林警察队。后设立了军政干部学校,赵尚志兼任校长,李兆麟任教育长,为北满抗联各军培养了许多干部。9月18日,李兆麟被选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委员。同年冬,李兆麟率六军战士深夜奇袭和破坏了日军在铁力县神树的大兵营。
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改为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李兆麟任总政治部主任兼六军政治委员。“七·七”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实行疯狂的围剿和“三光政策”。抗日联军损失严重,李兆麟等在下江地区坚持斗争。1938年初,李兆麟率兵攻克了七处敌人金矿区的重要据点。他在行军作战中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休息时进行宣传教育。后日本关东军又大举扫荡三江平原,抗联部队伤亡很大,北满抗日联军干部只剩李兆麟一人。他独撑危局,担负起各军的指挥责任,日夜奔忙于松花江两岸。7月至8月间,三江地区抗联主力开始西征,李兆麟率六军司令部仍在三江活动,以保证各部队顺利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