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1300000035

第35章 近现代李姓名人(5)

1920年,李济深南下广州,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后任参谋长。1922年,在第一师师长邓铿被刺身亡后,李济深开始兼任代理师长。1923年正式升任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并兼任西江善后督办、大元帅大本营西江办事处处长等职。

1924年1月,孙中山开始创办黄埔军校,李济深被任命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2月,任军校教练部临时主任。3月,任军构入伍试验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当时,李济深因还在西江练兵,这些职务便由邓演达代理。5月,李济深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少将主任。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并升级为陆军上将。10月,第二次东征时,任东征军第二纵队队长。随后又任国民革命军南路总指挥,率陈铭枢、张发奎等南征雷州半岛和琼州,为广州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济深故居1926年1月,李济深在国家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4月,开始兼任黄埔军校副校长。7月,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李济深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上将总参谋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留守主任,并代行总司令(蒋介石)职权。此外,他还兼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军事厅厅长、黄埔军校副校长、第四军军长等职,总揽广东党政军大权。所属部队第四军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参加北伐,屡战屡胜,获得“铁军”光荣称号。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李济深担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和第八路军总指挥。9月,国民党宁、汉、沪三方合流后,任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3月15日蒋介石就以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其扣押,软禁于南京汤山,剥夺他的军政大权并开除党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才被释放。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和训练总监。但李济深并没有接受这些职务,不久便离开南京到广州,开始发动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政治活动。1932年,组织“抗日军人联合会”,图谋反蒋,最终失败。后又联合方鼎英等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成为“拥胡(汉民)反蒋(介石)”的军事领袖。1933年10月23日,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常会,将李济深第二次开除党籍。11月20日,李济深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率领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反蒋军事政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李济深被选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随即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并与红军签订抗日军事协定。不久,福建事变被镇压,李济深逃亡香港,并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出版《大众日报》,坚持进行反蒋抗日宣传。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济深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蒋介石鉴于当时的抗日形势,撤销对李济深的通缉令,并任命其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还授予他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44年,桂林沦陷后,他开始在家乡广西苍梧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济深与冯玉祥等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曾两次在庐山批评内战政策。1946年3月至4月,李济深、蔡廷锴等人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被推选为主席。民主促进会旨在联络国民党内爱国民主人士,反对内战独裁政策,以促进国内和平民主进程。1947年3月9日,李济深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一文,号召国民党党内人士勇敢地站出来改正党内反动派的错误政策。5月,国民党中央以“背叛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第三次开除党籍,并下令通缉。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5月5日,他发表通电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2月,应中共中央邀请离开香港,到达东北解放区。1949年6月,代表民革在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李济深代表民革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并于1949年11月、1956年2月和1958年11月,在民革第二、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

1959年10月,李济深因病在北京逝世。

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971年),原名仲揆,蒙古族,湖北黄冈人。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随父亲入村塾读“四书”、“五经”,学写诗文,勤奋刻苦,从小树立了为国争光的志向。1902年,两湖开办新学堂,李四光离家到省城武昌,考入西路高等小学堂。由于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因此学习未满两年,还未毕业就被湖北省选派官费留日深造。

1904年7月,到达东京,入宏文书院习日语。他在日本接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影响,1905年8月,由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批会员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1907年7月,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舶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1910年7月,李四光学成归国,任武昌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教师兼工场场长。1911年参加清廷举行的留学生回国第六次廷试,成绩优异,获“工科进士”称号。武昌起义成功,李四光先任鄂军都督府理财部参事,后被选为湖北省实业部部长,1912年改为实业司司长。

袁世凯窃权标志辛亥革命失败。李四光愤然辞去了实业司司长的职务,于1913年7月获临时稽勋局通知,官费保送留英,入伯明翰大学学习。在那里,他开始专攻地质学,走上科学救国道路。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接受了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去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并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在许多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

李四光1934至1936年,根据中英两国交换教授讲学的协议,李四光应邀赴英讲学,在伦敦、剑桥、牛津、都柏林、伯明翰等8所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讲稿《中国地质学》经整理后在伦敦正式出版,除英文版外,还有俄文译本和摘要汉译本,学术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38至1944年,李四光基本上以桂林良丰为基地开展地质调查研究,填制了广西地质图,并考察了南岭东段地质,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间还创办了桂林科学实验馆,任馆长,为抗战研制必要的科研实验器材和仪器。1944年11月,日军入侵,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再度搬迁重庆。由于旅途过度疲劳,李四光病倒在沙坪坝。

1945年4、5月间,应重庆大学、中央大学的联合邀请,李四光向两校地质系师生作《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的学术报告,是他20多年来研究地质力学的第一次总结。1946年秋便离开重庆东下,到上海养病。1948年2月,借出席在伦敦召开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偕夫人许淑彬再度赴英,并经挪威接受奥斯陆大学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

1949年10月19日,尚在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并于1950年4月6日经叶剑英派人接应,由香港到达广州,回到祖国。回国后,李四光除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外,还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又被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195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成立,任部长一职,直到1970年地质部改为计委地质局时才离职。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李四光当选为主席。12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就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和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先生于1971年4月29日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矿产分布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他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规律,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油田的远景,这一理论被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他还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地震预报途径。而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远影响。李四光先生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国北训之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及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作品,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大钊

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在青年时代,“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以寻求“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为己任。1913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后东渡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国,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不久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后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并参与创办《每周评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经济学教授,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五四”爱国运动的著名领导者之一,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19年李大钊参与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后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汉、京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其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上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2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李大钊在帮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大作用。不久,在孙中山主张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3年10月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筹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

1924年底,李大钊任党的北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和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了军事行动方针。

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其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李达

李达2李达(1890年~1966年),字永锡,湖南零陵(今永州)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中国教育家、哲学家。

李达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求学,1913年后到日本留学。1918年5月参与组织中华留日学生救国团,罢课回国请愿。

1919年五四运动后,李达在《觉悟》副刊上接连发表文章,介绍欧洲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情况,并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总览》等著作,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8月由日本回国后,李达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于同年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主管宣传。同年9月创办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和革命丛书。1922年到长沙,担任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校长。1923年4月与毛泽东共同创办《新时代》月刊,并任主编。

同类推荐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山东大鼓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具有悠久的历史。该书以图为主,用近200幅精美的照片,分六篇,即雁门长城、雁门关城、雁门古道、雁门名将、雁门商贸、雁门文化,反映了雁门关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姑苏食话

    姑苏食话

    苏州饮食,实在是一个丰厚博大的文化形态,细细道来,当是长篇钜制,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本书只是浅近地作点介绍和描述,有时还稍稍延伸开去,让读者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更多地知道一点苏州文化史上的往事。本书是王稼句先生多年来的随笔心得。
热门推荐
  • 梦幽城下樱自开

    梦幽城下樱自开

    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春。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江南水乡,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民种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
  • 女尊:你是我的唯一

    女尊:你是我的唯一

    女主的前世很小的时候就是去了父亲,穿越过后,她很珍惜这里的生活,也很爱她的父母、亲人,只要有人伤害他们,绝对不会轻易的放过他们。
  • 眼墓

    眼墓

    承载你的是这片天地,还是自己的心?你是否觉得一切过于勉强,什么是好?如果一个人成仙万道,成神万万道,是否能够重获曾经,不在前行!眼中的墓影,你是要超脱,还是被埋葬!……
  • 何时冬凉夏暖

    何时冬凉夏暖

    一件古董项链引发的悲剧?安翊媛碰巧来到了一个一个不同的时空,中国古代,英国旧时,古罗马,未来世界,以及不同时空的现代世界。本无忧无虑的安翊媛却在世俗感情的控制下,面对着不同人的爱意。神说,这是她的命运,这些不同的时空都是她的前世,但都以遗憾告终,在多个前世她的请求下,神破例给她一次机会,也就是给了安翊媛机会。无奈与艰辛,安翊媛已经看透了世俗,当心灰意冷,得到他的关心时,才发现这是梦一场,穿越在不同时空后,当她回到现实世界后,又将遇到谁?
  • 铠甲勇士均猛

    铠甲勇士均猛

    2035年,无数的异变兽冲进了地球。一个人,无意当中获得了铠甲勇士召唤器,均猛。而更多的铠甲勇士陆陆续续登场,开始了一场抗魔战役!
  • 唐诗宋词元曲(第六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六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晋献公宠爱骊姬,便废太子申生,立骊姬之子为嗣,重耳(晋文公)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在其舅舅狐偃、好友赵衰等一班文武贤才的护送下离开了晋国,并流亡国外19年,在其流亡期间先后到达过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狄、齐、楚、秦等国的礼待。这期间,他先后与狄国公主季隗、齐国郡主齐姜相遇,并与她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继而结为夫妻。在流亡的19年里,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政治经验,为他后来称霸诸侯创造了条件。本书为你一一阐述了晋文公的传奇传奇一生。
  • 亿万宝宝:买个首席当爹地

    亿万宝宝:买个首席当爹地

    七年前,她告白失败,酒吧买醉,她失身于他。阴差阳错的一夜后,该死的女人竟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七年后,她被儿子诱拐归来。再次遇见。他决定不再放过她,不择手段她也得为他留下。当被人宠惯的别扭女杠上一向隐忍的腹黑男,外加一个天才可爱的儿子霸道天团。这个世界如何能不疯狂。
  • 花正好,你还在

    花正好,你还在

    品行优良的好校花刘雅诗遇到外表看似冷漠其实闷骚的大校草应琛,雅诗彻底崩溃,他简直是个无赖!
  • 光武大帝刘秀(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光武大帝刘秀(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中国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长沙王刘发的直系后代,父亲曾任南顿令。公元25~57年在位。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又大度。他擅长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