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再次拜相,仍然敢于直言进谏。武则天信佛成性,晚年又打算修造大型佛像,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工役众多。李峤便上疏劝谏,为老百姓说话。可惜,武则天不为所动。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登基,李峤被贬为通州(治今四川达县)刺史。数月后,又被召回京城,先后担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赐爵赞皇县公。
唐睿宗即位,李峤被罢相而贬为怀州(治今河南沁阳)刺史。
到唐玄宗即位时,李峤又被降贬为庐州(治今安徽合肥)别驾。这位历仕了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三度高居相位的高官显宦,就这样跌落到了人生的最低点,不久便郁郁去世,终年70岁。
李峤不仅是唐代前期知名的朝廷大臣,同时也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文学家,他在文学上造诣颇深,诗文为时人所称道,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着相当的作用与影响。据史书记载,李峤在做官以前,曾与“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杨炯、骆宾王等人交往密切,常以诗作相赠唱和。与此同时,李峤还与同乡苏味道一道,以诗文闻名于乡里,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来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入仕以后,随着李峤在仕途上的不断高升,他在文学方面的名气也与日俱增,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为“文章四友”。
李峤一生创作颇丰,有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可惜,这部文集后来有所散佚,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有明人所辑的《李峤集》,以及录存于《全唐诗》中的五卷诗歌。
李峤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文采又胜过苏味道。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比较贫乏。唐代前期,文学创作整体上还秉承齐梁时期的文学遗风,形式上追求唯美主义,内容上追求享乐主义,因而应制奉和之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李峤正处于这一历史时期,自然无法摆脱这种历史羁绊,因此他的文学创作也明显地带有当时那种形式华美而内容空洞的时代特点。即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
他的诗作大多属于应制奉和、咏物写景之作,其中仅咏物诗就有一百二十余首,自风云月露,飞禽走兽,植物矿石,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这些咏物诗虽然辞藻华丽,但内容上却空洞乏味,甚至流于无聊。当然,李峤也写过一些内容清新、风格独特的诗作,譬如他的七言古诗《汾阴行》,诗中充满了伤感的情调,是初唐文学中少见的优秀作品,也最为当时传诵。据《唐诗纪事》记载,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为了排解心中的万端愁绪,曾召梨园弟子于勤政楼奏乐歌唱,当有乐工唱到《汾阴行)中的后四句“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时,诗中的伤感情调引起了唐玄宗的强烈共鸣,不禁凄然涕下,悲慨多时,遂起而赞叹说:“李峤真才子也!”
李隆基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即唐玄宗,712年至756年在位。李隆基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因为谥号突出一个“明”字,又称唐明皇。
李隆基从小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他出生的时候正是祖母武则天主政要当皇帝的时候,种种政变也促使李隆基养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少年就怀大志,一言一行很有主见,甚至在宫里自诩为“阿瞒”。李隆基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看到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一番训斥让武懿宗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武则天驾崩后,唐中宗因为懦弱无能,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独揽了朝政大权。韦皇后效仿武则天,意欲称帝,与安乐公主在公元710年鸩杀了唐中宗。但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抢先发动兵变,将韦后一派全部消灭。唐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因睿宗的软弱无能,朝政大臣落到了太平公主手中,而太平公主也欲效仿母亲武则天称帝。公元712年,唐睿宗将皇位让给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激化。公元713年,李隆基果断地先下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太平公主及其手下官员,并将年号改为开元,唐玄宗李隆基拥有了实际皇权,开始励精图治。
唐玄宗为人行事干练果断,并且虚心纳谏,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著名的贤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宰相姚崇建议抑制权贵,重视爵赏,纳谏诤,禁贡献,他都采纳。玄宗之弟薛王业的母舅王仙童,欺凌百姓,被御史弹劾。薛王业为其求情,玄宗命令中书、门下复查。姚崇等奏曰:“王仙童罪状明白,御史所言正确,不可纵容。”玄宗于是同意了姚崇的意见。从此,所有贵族子弟都不敢再妄加放肆。此外,唐玄宗还整顿吏治,精简官员,对其严加考核。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主张,建立了雇佣兵。这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重新归附唐朝。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同时,收复碎叶镇,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重新步入正轨,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开元盛世”。杜甫的《忆昔》诗形象地说明了开元时期的繁荣局面: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然而,在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自我满足,沉溺于享乐,之前励精图治的精神和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也渐渐消失。奸臣李林甫爬上高位之后,诬陷宰相张九龄等人,唐玄宗于是将敢于直言的张九龄罢官,而李林甫也趁机把持了朝政。李林甫掌权之后,嫉妒贤能,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背地里被称为“口蜜腹剑”。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去世,玄宗从此日夜寝食不安。而在见到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之后,深为其举世无双的容貌所迷,将其纳为贵妃,即历史上的杨贵妃。杨贵妃精懂音律,擅长歌舞,深得玄宗欢心。玄宗对她恩宠备至。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但荔枝摘下后几天内会变味。为此,玄宗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而因为杨贵妃的关系,其兄杨国忠也平步青云,当上宰相。杨贵妃的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二姐被封为虢国夫人,三姐被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
而杨国忠在当上宰相之后,重用亲信,排斥异己,唐玄宗闭目塞听,沉溺酒色,致使唐朝的政治一片混乱。天宝十二载(753年),关中大饥,玄宗过问灾情,杨国忠取最好的禾苗给玄宗看,掩饰灾情。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太守房琯反映了所管地区的灾情,杨国忠就派御史去追究他的责任。在杨国忠的掌权之下,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携杨贵妃及群臣出逃到四川,途中至马嵬驿,士兵哗变,砍杀杨国忠,后又逼玄宗赐死杨贵妃,太子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率一部分禁军前往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尊为上皇天帝。从此之后,唐朝由鼎盛转入衰弱。
至德二载(756年),安史之乱被平叛,唐玄宗由成都返回长安。晚年的玄宗忧郁寡欢,宝应元年(762年),玄宗驾崩,终年七十八岁。谥号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然其后期沉湎酒色,重用奸臣,政治腐败,也使得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李邕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李邕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李善,是正直博学之人,为官遭贬之后,专心学术,所注的萧统《文选》六十卷,至今被视为《文选》最重要的注本。李邕天资聪慧,少年时以擅长辞章而闻名。后来担任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李邕能诗善文,长于碑颂,尤其工于书法,在当时与后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李邕的书法从“二王”入手,并将笔法独自创新。其书楷行夹杂、舒放自然、笔力雄劲、结体茂密,并能寓奇变于规矩之中。李阳冰曾称赞李邕为“书中仙手”。李邕的书法主要以碑版为多,高似孙在《纬略》中记载说李邕所书碑版达八百通之多。而且,他所书的碑版几乎都是自己撰文。杜甫的《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赞道:“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底。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名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他的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李邕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的书法艺术。他曾说道:“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李邕的行书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元的几位大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等无不受其影响。同时,李邕还一改魏晋以来碑铭必用正书的习俗,以行书书碑志,后世多效尤。
李邕的书法艺术令人称道,其为人和才情更为世人所敬重。当时的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观常常以金银财帛作为酬谢,请李邕撰文书写碑颂。李邕凭此获得的酬劳竟达数万之多。但他却好尚义气,爱惜英才,常用这些家资来拯救孤苦,周济他人。
李邕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因此仕途并不顺利,屡遭贬谪。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狱,竟被酷吏活活打死,终年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