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0800000012

第12章 后宫风云决(4)

公元656年正月,高宗下诏立太子弘为太子。于志宁做太子太师,中书令崔敦礼为太子少师,许敬宗、韩瑗、来济为太子宾客,李义府兼太子左庶子。从这些朝臣的任命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武皇后的势力了。韩瑗、来济是老臣,为了显示不任人唯亲,还是要给个职位的,其他的基本上是武则天一边的人。立太子,必定会废掉、安置原来的太子,原太子李忠被封为梁王,就相当于梁洲的刺史,没有什么实权。李忠离京时,原来与李忠交好的官员都不敢前去相送,只有右庶子李安仁哭着为他送行。武后知道后,在百官面前赞美李安仁的美德,还请高宗提拔这样的人。武皇后做这些并不完全出于收买人心的需要,她确实深受太宗影响,有政治家的气量和胸怀。高宗很是佩服武皇后,认为自己得到这样的皇后是福气,武皇后在朝中的名气也渐渐高了起来,她在李治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了。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武后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字叫李显,被封为周王。安排好自己的家族成员后,武皇后盯上了关陇旧臣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势力是相当庞大的,宰相韩瑗、中书令来济虽然表面上看已经被她给安抚了,但实际上还与长孙无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长孙无忌一向与褚遂良同仇敌忾,褚遂良的强烈反对,长孙一定是背后的支持者,长孙无忌不除,她的地位还有可能会动摇。所以武后把目标锁定在了长孙无忌身上。

当然,长孙无忌也没闲着,自册封大典以后,他就开始策划抑制武后势力的膨胀。一场权力之争即将拉开帷幕。

这里面老臣韩瑗、来济很关键,因为他们是两方争夺的主要对象。这两个人都手握重权,哪一方赢得了这两个人就等于赢得了在朝中的大部分席位。长孙无忌在一番探问之后,发现两位老臣还是向着自己这一方的,于是,长孙请他们两位将贬到地方上去的褚遂良召回京城。这样就可以加固关陇旧臣在朝中的地位。两个人也是关陇的老将了,于是听从了长孙的建议,向高宗进谏请求将褚遂良召回朝廷。有这两位老臣当前锋后面的关陇世家就一拥而起,纷纷向皇上奏请。李治依赖武后惯了,不能做主,于是问武后。武后一听这还了得?这不是对准我来的么?我这边安插自己的人,你那边提升自己的人,这样下去,我的人哪还有地方站啊!武后也因此意识到自己的敌人还是很顽固的。长孙一派又拿出妲己、褒姒一类的人物讽谏高宗,高宗哪爱听这个,说武皇后是红颜祸水,不就是在说我是商纣、周幽么?岂有此理!于是高宗不理睬韩、来的请求,韩瑗急了,就拿辞官来威胁高宗。高宗心想又来了,你辞官我也不怕。长孙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从其他地方找突破口。

不管什么人都是有缺点的,只要肯努力找,总会找到的。下臣也罢,皇帝也罢,皇后也罢,没有没破绽的人。只许你皇帝、皇后找下臣的破绽,难道就不许我们下臣找你们的破绽?这一注意倒不要紧,还真没费什么劲就找到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链子的首先是李义府,李义府做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儿。这事儿就成了长孙一方攻击武氏一方的把柄。到底李义府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呢?

原来,洛阳有一个案子捅到了大理寺。这个案子的主人公有点特殊,叫做淳于氏,淳于氏生得很美,身边的风流韵事总是不间断。没想到就是这些风流事给她惹了麻烦,她的奸情被拿到大理寺去审了。李义府听说这个女人很讨人喜欢,便去看,这一看就看出祸来了。李义府被淳于氏的美貌吸引,怎么也迈不开步了。他串通大理寺丞毕正义徇情枉法,把淳于氏给释放了。接着就把淳于氏接到府中,想把她纳为妾。长孙无忌在大理寺也是有党羽的,大理寺卿段宝玄就是其中一位。段宝玄对李义府所作之事很清楚,便写了诏书给皇上,李义府害怕事情败露就逼毕正义自杀了。因为死无对证,李义府纳小妾的事儿又未成事实,所以也就放下了。

虽然法律上无法给李义府定罪,但是,事实是存在的。于是,关陇集团以李义府为借口一口咬定武后包庇李义府。御史王义方上奏继续审理这个案件,奏折中说:“李义府在皇上的眼皮底下,擅自杀死六品的寺丞。都说毕正义是自杀,实际是受李义府威胁而死的,这是他杀人灭口的做法。现在生杀予夺的大权都不从皇上您那里出了,我们怎么能任由这种风气助长呢?请皇上您斟酌啊!”但由于武皇后的力保,李治始终没有给李义府治罪,这件事被折腾了几个来回,最后竟然到了李义府和王义方到朝廷上对质的地步。王义方痛斥李义府的罪行,李义府也不示弱,两个派系之间就展开了争斗。武皇后见到两派相争,便谏言高宗责问王义方,王义方被贬为叶州司户,李义府升为中书令,兼任检校御史大夫。

对李义府的品行,高宗和武后多少有些了解,这件案子中李义府是理亏的。李义府不降反升,使得武后在朝中的口碑进一步受到影响。这样,武后的口碑继续变差,但是她的威慑力却增强了,官员们说话、做事对武后颇为忌惮。

然而,更让后宫和朝中大臣不寒而栗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这件事武后做得干净、决绝,足可以震慑后宫,也是这件事让武后与李治两夫妻的感情出现了裂痕,为以后武后与李治争权埋下了伏笔。

事情是这样的,这一天,高宗闲来无事,由侍卫陪同着到御花园散步。李治是个念旧的人,对自己曾经宠爱的萧淑妃和自己对不住的王皇后多少有些挂念。散步只是个幌子,真实目的是想看看她们。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个男人对曾经与自己有深切交往的女人,偶尔会惦记是人之常情。张爱玲说得很好: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所以啊,王皇后与萧淑妃以及武后,也是李治的白玫瑰或红玫瑰。虽然都被娶了,但是不在身边了,反而会沉淀出好来。李治一想起她们的好,就想跑过来看看。武后毕竟是皇后了,他把荣耀与爱都分给了她,剩下一点儿怜悯就想给他曾经爱过或对不起的人。李治并不想把她们怎么样,只是想看望她们一下,知道她们还好会让自己安心些。

来到后花园,由侍者指引着来到一所院落前,院子还算整洁,只是与之前两人的宫殿相比寒酸得很,有些像下人住的地方。有人曾描绘过王皇后和萧淑妃被贬为庶人的住地,说什么是个只有留有送食物的小洞的石屋,王皇后与萧淑妃多么多么凄凉。这样的情形不大可能出现,皇后与萧淑妃只是庶人,不是一般的囚徒,不会和囚徒享有一样的待遇。另外,为了彰显自己的贤德,武后不会对王皇后和萧淑妃太过苛刻。武后是个聪明人,她在后宫的地位还没有完全站稳,对王皇后和萧淑妃太刻薄会引起朝廷非议,也会让李治产生反感。所以,就算是做表面文章,王皇后与萧淑妃所住的地方也不会让人惨不忍睹,只不过与之前的奢华相比,肯定会显得寒酸许多。

李治见到王皇后与萧淑妃这般落魄不免有些伤感,走进院落问王皇后和萧淑妃是否安好。王氏和萧氏见李治来看她们,顿时声泪俱下。王皇后说:“臣妾是戴罪之身,能得到皇上探望是我的荣耀啊!”萧淑妃在一旁请求道:“皇上如果能念及我们昔日的情分,就让我们重见天日吧!请皇上赐这个院落为回心院吧!”李治安慰她们说:“朕会想办法,你们不必忧心。”

李治当然要征求武后的意见,但武后一听就翻脸了。这是怎么说的,就因为她们可怜你便想她们过得好?她们杀我孩子的时候怎么没可怜我那五个月大的小公主?她们诅咒、陷害我们的时候,怎么没想到可怜可怜我们?这事儿一点都没商量。结果李治无功而返。

李治这么一折腾倒把武后给惊醒了。李治这样心慈手软的个性,如果留着她们,总有一天,会让她们把李治给迷惑了,到时再来个二进宫,我的麻烦可就大了。我自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武后下定决心要将这两个人除掉,以绝后患。

武后的凶残与暴戾在这时候尽显无遗,她先是派人把二人拖出,各打一百仗,接着又将她们的手脚砍掉,最后把她们杀死。就在这件事上李治对武后有了新的认识,他开始质疑武后的性情和为人,对武后逐渐产生了反感。

朝中旧臣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对武后的行为提出了强烈抗议。但是抗议也是没有用的,还是像李勣那句话说的,这是皇家的家务事,没你们大臣什么事儿,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其他大臣不敢说话,但是心里腹诽的不少。旧臣们不能正面抨击这件事,就编造了一些谣言来诋毁武后。武后认为洛阳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都比长安更适合做都城,所以将洛阳定为东都,旧臣们攻击武后说,她是因为怕王皇后、萧淑妃变成厉鬼来找她报仇。这也确实给武则天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武后做了亏心事,心里也是不安的。但是想到自己也曾被王皇后和萧淑妃攻击,不是她们死,就是自己亡,心里也就平静下来了。连自己孩子都能杀的人,还有什么事不敢干的呢?

武后明白这是旧臣造的谣,她怎么可能任由这些人放肆下去呢?于是武后指使许敬宗和李义府参奏韩瑗、来济和褚遂良暗中谋反。高宗对这一事件是有所怀疑的,加上之前武后对待后宫王、萧的做法,李治就更加怀疑了。但是,虽然证据不足,表面的证据还是存在的,况且因为自己立武后以及武后排除异己的行动引起他们不满,进而起反叛之心也是有可能的。所以,高宗还是把韩瑗赶到了海南岛做刺史,来济也被赶到浙江台州做刺史。褚遂良更倒霉,被赶到爱州,就是今天的越南清化去做刺史了。从对几个人的发落上来看,高宗还是留有余地的。谋反可不是一般的事情,是要被杀头的大罪,而这里高宗只是把他们贬为刺史,可见,高宗虽然软弱,但是并不糊涂,他是对武后存有戒心的。此时的武后也是老江湖了,对李治的态度变化不可能没有察觉。于是,她自己也留起了心眼儿。夫妻两个一旦产生隔膜,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修复。如果没有修复,那么夫妻关系只会越闹越糟,更何况是皇帝与皇后的关系!皇帝后宫多的是女人,皇后不如意,就找其他女人消遣。李治在政治上依赖武后,但在房事上还是相对自由的,结果李治与武后的裂痕更在无形中拉大了。

通过上边的行动,基本上关陇旧臣的主力被瓦解了。既然破了旧,就要立新。在韩瑗等人被贬的同时,许敬宗被提升为侍中,兼任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杜正伦兼任中书令,李义府因为与杜正伦不合,两人互相扯皮、指控,双双被赶出朝廷,一个发配横州,一个发配普州做刺史去了。这下关陇旧臣就只剩下长孙无忌在朝廷中鹤立鸡群,但武后还是不放心,想将长孙无忌也一起铲除了。但是,长孙无忌不是一般的人,他不只是皇亲国戚、关陇核心、枝繁叶茂这么简单,他还是李治当太子的支持者和顾命大臣。也就是说李治能做上皇帝,并且把皇帝的位子坐稳了,是与长孙无忌分不开的,李治对这位舅舅一直心怀感恩。即使有些事情做得过分些,也不会与他太过计较,关陇集团在朝中把持朝政的局面李治是知道的,李治也希望这个集团瓦解,但是不希望自己的舅舅被贬。但武后可不能放过长孙无忌,对于她当皇后,长孙从根本上就是不赞成的,她要培植自己的势力,长孙是最大的障碍,不除去他,难以让武后安心。我们的国舅即将走上末路了。

公元659年四月,李治和武后在东都洛阳处理朝政,洛阳人李奉节控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吏李巢结党营私,高宗让许敬宗和辛茂审理这个案子。谁知审着审着韦季方竟然自杀了。这下许敬宗可找到了借口,什么借口呢?原来韦季方是长孙无忌的门生,许敬宗就说韦季方是受了长孙无忌的指使,想要谋反,事情败露后就畏罪自杀了。高宗吃了一惊,大为怀疑,一个劲地说,有人陷害长孙舅舅。许敬宗反反复复列举长孙无忌的反常之处,请高宗不要犹豫,并且危言耸听地说,再迟疑,长孙无忌准备好了,大唐的社稷就不保了。高宗就有些动摇了,毕竟长孙无忌是有些傲慢的,自武氏封后以来,他始终不上朝,还与人商量着将贬到地方上的老臣召回,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想到这些高宗不免想到了谋反的事儿,忽然就伤起心来。一边流泪一边说:“我家门不幸,亲戚们老是存有疑心,前些时候,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现在舅舅也反了,我还有什么脸见人呐!”他不知道,真正的家门不幸是因为他立了武后。

许敬宗看出了高宗思想的动摇,便顺坡下驴说:“房遗爱可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高阳公主也是个妇人,他们能成什么大气候?但是长孙无忌不同啊,他是同先帝一起征战的老臣,声望极高,权力极大。他做宰相三十年,天下有谁不知道他呢?他要是想谋反,皇上您怎么阻挡啊?多亏了宗庙有灵,皇天痛恨恶人,从一个小案件里牵扯出一个巨大的阴谋来,这是天下的大幸啊!如若不然,他举手一呼,乌合云集,那可就成了宗庙社稷的大祸了!我曾听说过去隋炀帝信任宇文化及父子,结成了儿女亲家,委以重任。宇文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化及就在江都反了,杀死不响应的大臣,我的家就是在那时被毁的。后来连大臣苏威、裴矩等也不得不屈服。大隋江山是亡于旦夕之间啊!请皇上赶紧决定吧!”高宗被他这么一说给说蒙了。心里头不愿意相信,但是又害怕长孙真的谋反,只得叮嘱许敬宗仔细查清楚。

许敬宗奏报说:“韦季方曾承认与长孙无忌谋反。问他原因,他说:‘韩瑗、来济、褚遂良的外放使长孙无忌日日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于是找我商议谋反的事。’臣已查明供词,符合实情。请皇上下旨逮捕长孙无忌。”高宗痛哭流涕地说:“就算舅舅果真如此,我也不忍心杀他呀!天下人会怎么看朕,后世人又怎么评价我呢?”许敬宗又说:“薄昭是汉文帝的舅舅,文帝做皇上薄昭功不可没。后来薄昭杀了人,文帝让百官穿上素服,哭着杀了他,至今人们还在称赞文王的圣明。而长孙无忌不念两朝对他的大恩,竟然想谋朝篡位,他的罪可比薄昭大多了。幸好这样的阴谋暴露了,逆贼自然而然地服刑,皇上您还顾虑什么呢?长孙无忌是王莽、司马懿一样的奸人啊!皇上您再迟疑恐怕会发生变故,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高宗一听是这么个道理,觉得亲自审问实在无法面对帮自己这么多的亲舅舅。于是审都没审就削了他的太尉职,封邑也收回了,只留下个扬州都督的官职,接着又外放到黔州做官。李治对这个舅舅没有赶尽杀绝,怕他饿着,给了他一品官的俸禄。

同类推荐
  • “画圣”吴道子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画圣”吴道子》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画圣”吴道子的有关内容。
  •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从穷乡僻壤走入富丽堂皇的大都市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地走近和他命运息息相关的钱庄?他生命中的两个大贵人是谁?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胡雪岩是怎样互相扶持的?王有龄又是何方神圣?他在胡雪岩的生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神奇的胡雪岩是怎么主导中外大商战的?最后他又为何会一败涂地?到底是谁给了他致命一击……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就请打开《胡雪岩发迹史》,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的轮回中,去重新品味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乐章吧!
  •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朱棣善于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在就藩北平的十九年中,他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为了网罗人才,他不惜放下架子,以朋友之情礼遇,甚至割爱将镇藩之宝东珠送人。对于铁铉、方孝孺、景清几位闻名天下的大儒,朱棣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尽管遭到过他们的拒绝和奚落,他照样表现出了相当的耐心和真诚,他要让天下的读书士子看到自己的求贤若渴之心。在这方面,他是成功的,否则在他篡位之后,就不会有上百位的前朝骨鲠之臣自愿为其所用,包括分外傲慢的大才子解缙。
  • 走下神坛的关羽

    走下神坛的关羽

    马蹄扬尘狼烟处,血泪英雄,戍装上阵,仗剑划开万里开幕,惊天动地壮烈事,问鼎华夏,折戟沉沙,洒血凝注千秋史书。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曹操,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人们喜欢用忠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这两个骨灰级大众偶像来和他PK;以此显示他没有关羽真诚厚道,没有孔明料事如神。以他之短比人之长,对于曹爷来说,非常不公平。作者笔下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呢?
热门推荐
  • 西河记

    西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薄荷屿青柠

    薄荷屿青柠

    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幽情。青春里拥有难以忘怀的篇目,也有不堪回首的章节。对拥有青春的你,我将送你一句话:青春是性命之晨,是日之黎明,要珍惜自我的青春,不好轻言放下,让你的青春绽放出一样的光彩。感到自我是人们所需要的和亲近的人——这是生活最大的享受,最高的喜悦。这是真理,不好忘记这个真理,它会给你们无限的愉悦“青春无悔”,多么诗意的字眼,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呐喊。正因在我心里,青春比任何事物都要完美。他不是童年的幼稚,也不是少年的痴狂,它没有中年养家糊口的艰辛,更没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人类操控师

    人类操控师

    请注意:本作品含有大量暧昧、调侃术。想体会心痒痒感觉的赶快入坑。懂得自然懂。快上车,没时间解释了!
  • 网游之月夜传说

    网游之月夜传说

    23世纪末,人口进一步爆炸,生产高度智能化,人类第四产业——虚拟空间“月神”震撼面试世。月南天,月神之子,携带特殊使命进入游戏……
  • 梅花诺

    梅花诺

    这是一个单调乏味的世界。寂寥,荒芜,闭塞,可也纯净。对面是树,背后是山。左边是河,右边是塬。如同置身围城的人们,血是热的,心是活的,再高的墙,也囚禁不住对爱的渴求。生活的重担一如沉重的枷锁套在背上,困了,累了,绚烂的梦毅然在胸腔里舞蹈.薄妆浅黛亦风流.梅花的美恰似一阵清风,几缕花香,虽然清丽,却也摄人心魄。偶然谋面,便惹了丁俊娃的眼,勾了他的魂,硬生生钻进他的肉里,使他想着,念着,忘也忘不掉.而梅花尚在娘胎,就已指腹为婚,许了个金玉满堂的好人家,成了叶栋栋的未婚妻。或许是命有所属,当懵懂无知的她在岁月的催化下,变的珠圆玉润,娴静美好,却已紧握住,难以掌控的舵,变的心猿意马,离经叛道......
  • 哑巴新娘

    哑巴新娘

    哑巴新娘本小说,写的是明代发生的故事。富商朱家去做生意,突遇劫匪,正好被杜家人看见,杜家人就救了朱家。朱夫人与杜夫人是同学密友,于是“指腹为婚”:把哑巴王英玉嫁给朱有才。其二人都不认识,都不同意,不禁朱有才看不起她,连下人大多数瞧不起她,只有朱夫人看得起王英玉。王英玉受尽了各种磨难:讽刺、挖苦、嫉妒,王英玉总是微笑,从不计较别人说什么,她以德报怨,哑巴能做到这样,当今做妻子的也应该做到的,哑巴新娘是做妻子的楷模。在写王英玉的同时,也写了下人、仆役、保姆等人之间的矛盾斗争,展现了仆役们生活景象;也写了最高层皇帝、太子、公主一些情况。可以说,本小说的内容是明代的青州城社会一个缩影。由于时代的限制,有些地方,难免有不妥当之处:父母之命…….
  •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本书融思想、智慧、创新于一体,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原则。本书通过阐述爱和规矩的关系以及重要性,改变了千万家庭中国式传统教子观念和模式,纠正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种种误区,是家长和老师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同时,书中列举了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为父母解决管教孩子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其思想独特,视角新颖。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孩子不按着规矩去做怎么办,孩子不喜欢被规矩所缚怎么办,怎样让孩子学会将规矩变成习惯,怎样让孩子从规矩中感受父母博大的爱和良苦用心……本书都会告诉你答案。
  • 调皮公子是宫主

    调皮公子是宫主

    无意穿越,一直向往穿越回古代的洛碎碎梦想成真,一直认为她不会被爱情所伤,跌入爱情的漩涡,一直的付出却换来欺骗,好不容易走出欺骗,想与另一个珍惜自己的人共度一生,灾难却开始降临……
  • 武定九天记

    武定九天记

    这锥锥入心的剧痛与苦楚!这种种的苦闷压抑和不甘!使得刘云的内心深处弥漫了满腔的悲愤和怒火,如同被禁锢在九幽地狱深处万年的恶魔,内心里充满了种种的不屈和愤懑,誓要挣脱世间一切的枷锁,向着苍穹咆哮!!!我要变强!我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如果天不容我!我就---灭天!!!
  • 花千骨之不死却痴

    花千骨之不死却痴

    在白子画那荒唐一剑后,花千骨暗中将洪荒之力全部注入女娲石内。花千骨死后,白子画非常自责,后悔。摩严以命换命。花千骨虽然重生了。可是,她却是一个痴傻的人……画骨反目成仇……行尸丹,心魔起。沦为魔,是为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