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0700000004

第4章 少年天子(3)

这样一来,太子刘荣不但被废,正直且不聪明的栗妃也被打入了冷宫,不久便郁闷而死了。这个原本最有希望做皇后的女人就这样香消玉殒了,不过她不能怪任何人,这一切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但愿她在九泉之下能够大彻大悟。

栗妃的死对于王夫人来说是绝好的一件事,此时薄皇后的骨头估计已经烂掉,栗妃也黯然退到历史舞台的后面,偌大的舞台上只剩下王夫人一个人翩然起舞。那皇后的位置还能是谁的?王夫人在这个过程中拿着冲锋枪顺利地将自己的敌人一个个打败,堪比金刚狼,超额完成了当年母亲交代的任务:生活不是显贵,而是相当显贵。而刘彘“子以母贵”,自然也就在随后成了人人瞩目的太子人选。

刘荣去哪儿了?

应该说开始的时候,被封为胶东王的小刘彘是没有什么参加太子竞选的资格的,因为彼时刘荣已经是太子了,如果没有后面的故事,他就是大汉的继任皇帝,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但是历史没有假如,也根本不允许我们胡乱猜测了。刘荣正是因为后面的一系列事情,将自己无形中推下了太子的宝座,这也许是上天注定的。

话说栗妃没有成功地从现有的位置爬升到皇后的位置,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遭到旧事物的万般阻挠,有时候甚至会发生流血事件。

汉景帝有心要立刘彘为太子,王夫人为皇后,但却有很多的顾忌。先不说别的,就只废黜刘荣这个太子的阻力就强大到让人畏惧。当时刘荣的老师是窦婴——窦太后的内侄,汉景帝的表哥。因为他一心想做佐命大臣,所以坚决反对汉景帝更换皇太子。汉景帝对窦婴的反对有些恐惧,不是因为窦婴本身有多厉害,而是他背后的靠山厉害。窦婴的靠山是谁?就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她的厉害我们会在后面讲到。

但汉景帝很无奈。这个栗妃太不聪明了,人缘不好也就罢了,居然还没眼力见儿地得罪了自己的大姑子。难道她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不能得罪的人就是大姑子?在平常人家大姑子都是需要捧的,更何况是身在帝王家,而这个大姑子还是相当有势力的。

话说回来,不光前面窦婴和窦太后让汉景帝闹心,就是围绕太子废黜这件事展开的党派之争也足够汉景帝喝一壶的。历来在太子周围都会形成一定的派系,也就是传说中的太子党。他们正是仗着太子这棵大树好乘凉的,现在大树要倒,他们怎么可能轻易妥协呢?

就在汉景帝有意向要废立太子的时候,窦婴和周亚夫都进谏阻止,给出的理由当然不是这样会削弱他们的势力,没有人会傻到这份上。他们肯定是冠冕堂皇地说,这样不利于国家稳定,而且历史上一般废立太子的结果都是不太好的,是不利于统治的。但遗憾的是,这样的阻挠无效。

栗妃的兄弟栗卿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马上就要飞走了,能不着急?他也跳出来反对,不过一只蚍蜉撼大树,树是连动都不会动的。这还不算什么,这只蚍蜉还被树叶砸中了头。栗卿被汉景帝送进监狱判了死罪,可怜可叹!

其实栗卿的死着实有点冤枉,他以为汉景帝是傀儡呢,而这时候的汉景帝手中的权力还是很大的。由此我们也知道,栗妃的不聪明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栗家人智商好像都不是很高。

其他人一看栗卿落得这样的下场,皇上的眼里现在根本就是在冒火,谁还敢去冒死进谏?头上的顶戴花翎才是重要的啊:谁当太子不是当,只要自己对他忠心,就不怕没有好前程。

公元前150年春正月,汉景帝下定决心,不理会任何人的阻挠,直接将刘荣从太子的宝座上拉了下来,赐给他临江王的头衔,将原本没有参赛资格的刘彘扶了上去。

栗妃不光将煮熟的鸭子放走了,还连累了自己的儿子,自己兄弟的性命也被自己这么儿戏的牺牲掉。而现在的自己更是可怜到了家,冷宫里虽然不冷,但要见皇上一面难比登天。她最后之所以死掉,估计是为自己的鲁莽行为感到异常后悔了。

应该说这时候的刘荣是很凄凉的。在那个只讲究派系之争和权力倾轧的皇宫里,没有了靠山也就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更何况这时候的刘荣已经被父亲从光芒无限的宝座上拉了下来,还有谁愿意围在自己身边?太子的宝座丢了,母亲和舅舅也死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啊!好在刘荣还算宅心仁厚,没有因此大开杀戒。他在临江的都城江陵还能爱护百姓。然而突然从衣食无忧,120平的房子里搬到只有60平的小屋里,刘荣还是有些不太习惯。伙食上还好说,房价这么高,怎么再为自己多争取点住房面积呢?这是刘荣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蜗居的日子太难熬啊!

后来刘荣就查看自己宫殿附近的空地,转来转去,发现想要个大户型的房子基本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解决的,只是要冒一些险,最终已经被蜗居的生活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刘荣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刘荣冒险的目标是什么?原来在刘荣,宫殿附近就是汉文帝的太庙,那边倒是有点多余的空地,刘荣此次就是派人将太庙空地边上的一面墙占用了。要不说刘荣走背字也是应该的呢,自己爷爷的东西你也敢占?就不怕他半夜爬出来找你的事儿?不过没等死人来找事儿,活人就先来了,有人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汉景帝。不管这个人是出于正义还是出于私心,或者是被人收买了用来监视刘荣的,他这样做都是正确的,刘荣这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啊!

汉景帝一听父亲的坟快被刘荣掘了,勃然大怒,即刻下令将刘荣逮捕,把他交给郅都去审问。

刘荣被人从江陵带着赶往长安的时候,老百姓还出来给他送行了,当时场面是十分感人的。但刘荣也算是个好人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也没有给他们额外地找什么事儿。这中间甚至有人动容地哭了,因为他们知道刘荣这一去是凶多吉少。

房子害死人啊!

另外,汉景帝把刘荣交给这个叫郅都的,估计也已经不顾及他的死活了,因为郅都是个绝对厉害的角色啊!

郅都如果生在宋朝就是另一个包青天,后人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把他与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赵奢等名将并列,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他是西汉最早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维护封建秩序的名臣。

郅都业余爱好没有别的,就是研究韩非子的法家学说,所以他为人极为严厉,而且秉公办事,从不徇私情。就连他自己的亲属都不敢当面求他办事,只能曲线救国地用写信的方式提出来。但即使是这样也没有什么用,因为郅都从看见亲友托他办事写的书信开始,就再也不拆阅私人给他的信件了。作为人民的好公仆,郅都也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馈赠和礼物,人情慰问也从不接受,请托谒见就更别说了。现在我们的社会要是多几个郅都这样的人,那该多好啊!

郅都的行事做派,逐渐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中尉。受此鼓励,郅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执法更加严格,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不管你是不是皇亲国戚,是不是侯爷公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那些权贵们见了郅都都是斜着眼睛看他,时间长了估计得成斜视。那时候郅都有个相当威风凛凛的外号,叫“苍鹰”,可见当时郅都在人们心目中的冷酷程度。所以说,刘荣被责令交给郅都,还有活路吗?

刘荣从江陵一路颠簸地到了长安,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直接被送进了大牢。不知道当时刘荣是怎么想的,他以为郅都的外号只是一时性起才被封的,居然想从郅都这儿帮助自己脱险。他给一个小狱监行贿要借一副刀笔,准备给自己的父亲汉景帝写封言辞恳切的信,以得到他的原谅,顺便免除郅都严厉的审讯。但你想,号称苍鹰的郅都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呢?这不是对自己以往业绩的侮辱吗?

听到自己的学生落到这样的下场,刘荣的老师窦婴就赶来看望自己的学生了。师生两人没来得及说话,先抱头痛哭了一场。刘荣还没忘记自己要一副刀笔的事儿,就央求自己的老师窦婴想办法帮自己偷偷弄过来。窦婴想这个小小的要求也不算什么,就派人把刀笔放在送食物进来的篮子里,偷送了进去。刘荣在郅都不肯借给自己刀笔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这个号称苍鹰的郅都是个名副其实的苍鹰,再审下去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还不如自行了断来得痛快。对生已经不抱希望的刘荣,在给父亲汉景帝写了一封绝命信后,在狱中悲切地自杀了。

应该怎么评价刘荣的死呢?说他有自知之明,还是胆小怕事?那就由世人去评说吧。但刘荣的墓志铭却不能骄傲地说:我解决了住房问题!因为他到死还是那个小户型。

刘荣死了不要紧,他的主审官郅都因为他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窦太后在得知孙儿惨死的消息后,哭得是昏天暗地。她觉得孙儿之所以出此下策是因为被郅都逼得走投无路了,所以郅都是杀死孙儿的凶手。

要不说郅都冤呢,遇上这么个太后实在是很无语,不说自己的孙儿是多么混账,还把账算到郅都头上。难道他为了争取大户型就能随便挖自己爷爷的坟?郅都做得没有错,但可惜的是,郅都没有生在现在,而是生在了封建时代。

窦太后把儿子汉景帝召来,要他一定要严厉惩办郅都。对母亲一向言听计从的汉景帝没办法,只好免了郅都的职,把他调到了北方,去做雁门太守。应该说那时候的郅都就已经开始走背字儿了,他的外号不光能震慑汉朝的人,也能震慑匈奴人啊。结果这拨匈奴人害怕自己有一天也会领教到郅都的严厉,就派使者向汉朝抗议,说郅都虐待他们,违背了当初的和约。

窦太后一听这话,知道为孙儿报仇的机会来了,于是就逼汉景帝把郅都杀了。前面说了汉景帝是个宅心仁厚的皇帝,杀人这事一般不愿意干,而且他非常赏识郅都,就替郅都辩解说:“郅都是个忠臣。”心里就准备赦免了他。

但窦太后听了这话满脸不痛快,就斥问景帝说:“临江王刘荣就不是忠臣吗?他死的就不冤枉吗?”就在这位堪比慈禧的老太后的横加干涉下,一代忠臣最终魂归西天!

而窦太后,也逐渐地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黑马出现了

应该说,刘彘能从原来基本没有什么参选资格,而最终一举胜出,是有些险胜的意味的。虽然他已经成功扳倒了刘荣这个最大的阻碍,但太子的地位意味着什么,应该是人人都清楚的事情。走了一个刘荣,刘彘的战争还要继续,因为随时可能会有黑马出现。

这个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不是别人,正是梁王刘武。

梁王刘武不是别人,正是汉景帝一母同胞的兄弟,更是窦太后的宠儿。这个老幺深得母亲窦太后的宠幸,窦太后对他那是百依百顺,而汉景帝这个哥哥对自己的小弟弟说不上百依百顺,但最起码是非常喜欢的。

有一次刘武远道来京城拜见自己的母亲窦太后和哥哥景帝,之所以说是远道,是因为刘武过继给了原来的梁怀王刘揖,刘揖死了以后他就“子承父业”,做了梁王。汉景帝和窦太后见了远道来的刘武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吩咐手下人,多弄点好酒好菜,要给刘武接风洗尘,顺便还叫了几个大臣来,一块助助兴。

中国人在饭局中解决问题的传统是由来已久了。因为人在喝完酒后很多平时不说的话很容易说出来。这不也是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席间的融洽氛围就被营造出来了。窦太后心里高兴,就夸汉景帝对待自己的弟弟不错。

汉景帝也有点人来疯,有酒助兴,再加上自己本身也挺喜欢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又知道母亲确实特别宠爱刘武,为了讨母亲欢心,景帝就对窦太后说:“将来儿子百年之后,就把皇位传给弟弟吧。”

刘武是什么人?在酒场上待惯了的人,一下就听出这是哥哥想讨母亲欢心才说的话。不过是好话就有人愿意听,要不说拍马屁一直有市场呢!而且说者无心,另外一个听者却有意了,窦太后听汉景帝这么一说,心思就活泛起来了:如果两个儿子都能当上皇帝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窦太后这边还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边窦太后的侄儿窦婴却起来反对了。窦婴斟了一杯酒端给汉景帝,说:“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把皇位传给皇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不能更改,怎么能传位给梁王呢?皇上说错了话,自罚一杯。”

从《史记》里我们知道汉景帝在说传位给刘武的时候,虽然喝多了点酒,但却是从容地说出来的。这说明那点酒并没有起什么作用,人还是清醒的。现在窦婴出来反对,他也就没再接这个话茬儿。

不过所谓枪打出头鸟,说的就是窦婴这样的鸟。窦太后这边还在幻想呢,你就出来泼冷水,她能高兴吗?窦婴看出了姑母和表弟的不高兴,知道自己“一石二鸟”一下得罪了俩,还能有好果子吃?第二天就请求辞职,回家面壁思过去了。

然而历史最终还是给了刘武机会,让他趁此机会好好表现了一把。而这个机会是众多的诸侯王为他制造出来的。说起这些诸侯王,还要从刘邦说起。

任何一个新生的政权在它诞生之初,都要考虑以什么样的制度和组织形式维系政权。秦朝建立之初,分封制和郡县制一直吵到这个王朝灭亡。虽然郡县制最终胜出,但有人却果断地认为,如果不实行分封制,用不了十几年帝国就会灭亡!

事隔十几年,预言在汉朝也要应验了!刘邦发挥自己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一举将项羽拉下了马,建立了汉朝。接下来这个国家要怎么统治,就需要大家好好商量一下了。郡县制的可能性也不大了,因为秦朝的教训就在眼前。而分封制貌似也比较玄,周王朝不就是这样灭亡的吗?商量来商量去,刘邦决定先实行郡县分封制,因为这样有助于稳定西汉初年脆弱的政权。

不过刘邦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在这之后不久就把那些当初封给异姓诸侯王的地盘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侄子之类的亲戚,这样刘姓诸侯王就取代了异姓诸侯王。最后刘邦又给这加了层保险,把那帮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宿将召集到一块,杀了匹白马,跟黑社会结盟似的,每个人喝了碗血酒,相互约定“非刘姓而不能王,否则相约天下共击之”。当下,就封了9位刘姓诸侯王。

刘邦以为这下就没人可以反自己的刘家天下了,却忽略了这个制度的弊端。诸侯王的权力这么大,有兵又有钱,很容易就跟中央叫板啊:你姓刘,我也姓刘,凭啥你当皇帝我当王?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皇位的诱惑是无穷的,这跟姓刘姓马是没什么关系的!

事情到了景帝这朝终于有了变化,几个诸侯王相约造反了。导火索是景帝担心诸侯王势力过于强大不好控制,就听取了晁错的建议,找了理由来削减诸侯国的封地。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莫扎特(名人传记丛书)

    莫扎特(名人传记丛书)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年少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4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钢琴,5岁时开始学习作曲,6岁时开始在欧洲大陆巡回演出。他留下的作品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的成就在时代的变迁中愈加辉煌灿烂。
  • 圣者为王:王阳明的超凡之路

    圣者为王:王阳明的超凡之路

    王阳明心学的最大魅力就是要让人的内心完善和强大起来!如此一来,还有什么具体的困难是人所不能克服的呢?还有什么成功,是我们所可望而不可即的呢?一代大儒黄宗羲即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诚然,不学阳明,我们还要学谁呢?
  •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被世人蔑称为“七为夫人”、“九为寡妇”的夏姬真的嫁了七次,以采补术克死了九个男人吗?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真的如史话中那样,是一个淫乱无度的妓女吗?一代明君唐太宗宠爱的高阳公主为什么性情乖戾,身为皇家金枝玉叶却作奸犯险?千古第一女“丞相”上官婉儿有着怎样波折艰辛的人生经历?在这些众口相传的坏女人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刻骨铭心的事情,让她们前后性情大变,在人性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邪君独宠:鬼后倾天下

    邪君独宠:鬼后倾天下

    她风华绝代的古武世家家主,却被至亲暗害!再次睁眼却重生到了修真界女扮男装的“幽家废材少爷”身上!绝世天才灵魂入驻,从此光芒万丈,傲世九霄!欺我者杀,害我者杀,对我好的人,我以死相惠!今生我一定要坐拥在世界之上!护我身边之人一世无忧!解封印、继魔脉、拥有绝对黑元素,封印解除却惹来强大神秘人追杀!他是邪魅无情的邪君,却偏偏看上了她,势要娶她为妻!神秘人、无情邪君不够,偏偏她还孽缘不断……她头疼,躲吧!
  • 第一狠后

    第一狠后

    三年相恋,到头来,只是骗局一场。他、他、他皆只将她当做棋子一枚。女人,真就是帝王手中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棋子?她不信命,更不信天!他们想她活的不快乐,她非要活的潇洒自如,笑傲天下!
  • 娱乐的生活

    娱乐的生活

    我的作品富有儿童的丰富精彩,具有很强的日常生活的普通事情。
  • 见灵之人

    见灵之人

    何不凡怎么都觉得奇怪,为啥自己的父母长辈给自己起个这么名字。四岁见怪,十岁打怪,二十岁就已经觉得见怪不怪,说好的鬼呢?说好的灵呢?为啥一家子爷爷姓谢,爸爸姓何?为何咱就不能享受一下平庸的宅男生活非得卷进这人类与某些个存在的战争里。灵不是鬼,但却比鬼狠百倍千倍,我该怎样回到我那本该平凡的生活里去呢?这就是一个纠结男的自述。
  • 星辰之空

    星辰之空

    想摘下天空中属于你的那颗星辰吗?如果可以,请跟我来吧
  • 宠婚蜜饯,宝贝放肆了

    宠婚蜜饯,宝贝放肆了

    他本睥睨天下,众生敬畏。偶得一女,视为珍宝,却应了那句一物降一物的古话,女子肆意践踏他的耐心,诸如直呼大名,颐指气使之事就不必说了,他常动了想一巴掌呼死她的冲动念头,小东西到自己先觉得委屈,或哭或闹,竟然反叫他先底下头来哄。若问此女子是谁,她说:“六岁时你弃我于虎狼之家,叫我受尽苦楚,此后不闻不问,直至我长了这么大。你若要打我、关我、饿我尽管来好了,反正你也弃了我了,不如索性我死了,遂了你的心愿可好?”/“哎………我竟不知道当时脑子抽的什么风,捡了你这么个东西。”/“后悔了么?晚了……”
  • 树之扶桑

    树之扶桑

    初见,扶桑花漫飞天际,她纯净的眼睛泛着泪珠,望着他淡漠的双眼,小小的身子瘫软于地。他微闭双眼,转身离之。又见,她呆滞的望着他,眼神清丽,毫无尘杂,他淡泊之神依然,却伸手扶之,相视一笑,扶桑花从眼帘落之。……古树下,他微闭双眼,静待花开花落,而她的身影却不见矣。扶桑树下,花期过矣,桑葚落之,身影忽起。唇角渐起,互视笑之。她眼中依旧纯净,他之淡漠渐变柔情。“你回来了……”传之,古树有扶桑,其精魂为灵也。
  • 圣光阴影

    圣光阴影

    骑士,一个代表着公平正义,不屈不挠,荣耀为命,誓死保护的职业,在这里,你是看不到的!一个猥琐,无耻犹如盗贼一样的骑士,你值得拥有!如果不喜欢的话,右上角的叉,还请您点击,不要骂我,谢谢了!您的点推,是我最大的动力,支持我吧!
  • 旋风少女之恩秀

    旋风少女之恩秀

    我是新人,有什么不好的请多多指教:加我QQ:916316571.加之前先告诉我你是谁,为什么要加我的QQ,否则我可能会不小心拒绝掉。因为网上骗子很多,所以我才这么小心。谢谢配合!
  • 紫与粉:我的极品闺蜜

    紫与粉:我的极品闺蜜

    为了逃避叔父追捕,上官紫玥来到艾尔莎贵族学院,在这里她结交了爱撒娇少女司徒菱并到后来发现她竟然是自己以前的网上闺蜜。到后来,与司徒菱各种冒险,捉鬼……上官紫玥:“冰菱,秀恩爱死的快。”司徒菱:“没事哒,我帮你找了一个!”上官紫玥:“死开!”……等等!以上只是冰菱自己幻想的而已!上官紫玥:“你把我写得那么笨,你丫故意的吧?”司徒菱:“嘻嘻,安啦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