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啦的大雨正在下个不停!
可是这时候,茅草屋里的产妇正要临盆。
稳婆在房子里叫着:李娘子,用力啊,孩子马上要出来了!
产妇的脸上全是汗,她咬紧牙关双手死死的抓住被角,似乎依旧不得要领,巨大的阵痛让她泪流满面,可是她没有叫喊,
她只是顺从听着稳婆的话,想拼着最后一点力气,把孩子生下来!
稳婆又叫到:好,娘子,放松,缓口气,再吸口气!孩子马上出来了,现在胎位也正,只要坚持,马上孩子就能出来了!
产妇听了稳婆的话,似乎受到了激励,她换了一口气,积蓄了最后的力量,集中在了腹部丹田之处,咬紧牙,用尽全身所有的力气往下一挤,果然,孩子生出来了!
稳婆高兴的叫到:生出来了,很顺利,出来了!
哇啊····刚生出生的小奶娃,立即响亮的哭叫起来!产妇已经累得几乎要晕倒在床上了。
只听见稳婆又说:还有一个,还有一个,娘子好福气啊,再用力!好,出来了出来了!
产妇听到这儿似乎又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继续咬紧牙,按稳婆说的用力挤,这回很顺利,第二个孩子马上就出来。
稳婆乐呵呵的笑了:一男一女,娘子好福气啊!儿女双全啊!
产妇听到这个消息终于松了一口气,闭上眼,倒在床上,已经累晕过去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稳婆已经把孩子都用襁褓包好,放在了母亲的身边。屋子里还回荡着刚刚生产后的血腥味。
男主人在屋外徘徊了多时,终于可以进来见见自己的儿女和妻子了。
豆大的油灯下,两个红色皮肤的小婴儿都闭着眼躺在母亲的身边。男主人看着这一幕,激动的流出了热泪。
稳婆在一旁慈祥的笑了,轻声说:让他们好好睡睡吧,娘子需要休息。不能见风,你要多留心照顾,等一会儿煮点小米粥给娘子吃吧。
男主人感激的对稳婆说:谢谢婆婆。
说完从兜里拿出来一锭银两往稳婆手里放,稳婆伸手一推:孩子啊,客气什么,村里的孩子都是我接生的呢!钱在这里也用不上,给娘子买点东西补补身子吧。现在是两个孩子吃奶了,娘子的身子需要营养。
男主人含着泪,勾着头,给稳婆鞠了一躬。
这时,屋外的雨也渐渐的停了。稳婆说家里还有一个母鸡,过几天可以炖点鸡汤端过来给娘子吃。刚生产的妇人是不能大补的一定后隔一段时间。
听着稳婆细心的叮嘱,男主人只能含泪感激的把稳婆送出了门。
这个几乎与世隔绝小村子叫永宁村。
永宁村四面环山,地形是盆地形,如果没有村里人带路,外面很难发现这个村子。
这里土地肥沃,而且民风淳朴,邻里之间关系非常亲切融洽!
据老人说,祖上因为避战祸而逃到此处落地生根的。所以当时,族长规定只能有特殊事务才能外出,否则未经允许不能私自外出,也不能带陌生人进村。
恰好山路崎岖,没有人带路走上几天几夜恐怕也难找到出路。
慢慢的村里人就一直遵守着族长的准则,基本不外出,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每隔几个月村里会派几个谨慎的人外出,用山里的一些山珍或野味换取银钱来买一些盐,油之类等生活必需品,这样的生活啊,也已经差不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如今这天下到底何朝何代何人为君王,对于村里人来说,也并不关心。
全村的人基本上是同宗同源,个个都沾亲带故的。
只有这家人例外。他们来这的时间也恰好就是十年前。
一次偶然,村里的樵夫在山道里发现了一对受伤的男女,他们奄奄一息,互相拥抱着滚落在山底。
一叹鼻息,都还活着,请示过村长之后,村长仁慈之心,认为不算是从外界带人进村,所以全力救治这一对男女,救活之后,才知道,天下又开始乱了,他们也是避战祸而流落于此的。
村长就留下了他们在这里永久居住,成为了永宁村村民。
而这一对男女就是今晚喜获麟儿的主人家。
男主人叫徐厚林,品貌端正五官大气,如今也三十有五了。他身材健硕,颇有气力,虽然他已常年坚持下地做各种农活,但是身上还有一股读书人的风韵,这么多年依然能看出他还保持着一种与村里的百姓截然不同的气派。
妻子是叫李美凤,是个非常贤惠又美丽的女子。据说,16岁就嫁给徐厚林,至今已经十年了,现在还是头一次生产,而且还生了一对双胞胎。
徐厚林伴着油灯看着沉睡的儿女,娘子美凤闭着眼也在酣睡,看来她确实累了,徐厚林幸福的看着他们,可是心头又略过一丝忧愁。
家里粮谷充足,身上银钱也有,应该并不是愁生计的问题。
那他究竟是愁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