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的春天
耕石
美好的世界经历失落之后,成了一堵堵破败的城墙。城墙上大大小小的洞记载着不为人知、不堪回首的往事。城墙上早已没有遮风挡雨的瓦。冬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墙角早已积满一页页从城墙上剥落下的历史的记忆。风一吹,记忆就散了。城墙的春天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城墙上攀着郁郁葱葱的爬山虎的时候吗?是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高山到达城墙的时候吗?还是第一个顽皮的孩子偷偷爬上城墙的时候?
人生路上,我们只是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你只是别人的小插曲
文/贺鹏
一位年轻作家初到纽约,马克·吐温请他吃饭,陪客都是本地的达官显贵。临入席的时候,那位作家越想越害怕,浑身都发抖起来。
“你哪里不舒服吗?”马克·吐温问。
“我怕得要死,”那位年轻作家说,“我知道,他们一定会请我发言,可是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想起可能要在他们面前丢丑,我就心神不宁。”
“呵呵,你不用害怕,我只想告诉你——他们可能要请你讲话,但任何人都不指望你有什么惊人的言论。”
读高中时,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是大家公认的歌星,无论多么高难度的歌曲,到他嘴里,都会轻而易举,唱得无比动听。有一次学校举办歌咏比赛,他连预赛都没有参加,直接被班主任保送进决赛现场。但是,由于精神紧张,他在比赛中,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只得了最后一名。这件事过去很长时间了,他还在为此而郁郁寡欢,他一次一次到班主任那里去解释,我那天有点感冒,嗓子哑了,否则我一定能取得名次,搞得老师不甚其烦。
人生路上,我们只是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有时我们太在意自己的感觉。比如,你走路不小心摔跤了,路人哈哈大笑,你觉得很尴尬。但从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件事其实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甚至,连插曲都算不上,哈哈一笑后就忘了。有句话说:“20岁时,我们顾忌别人对我们的想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想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这并非消极,而是一种人生哲学。
在一个公共场所、一个不合适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美吗?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我们会在一个意料不到的地方发现一个天才吗?
你不得不承认的12条规则
文/淡然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结果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
美即好效应: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这一印象常会偏离事实。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只有很好地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地说出自己的。
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米格-25效应: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所谓最佳整体,乃是个体的最佳组合,1+1>2。
磨合效应: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要想达到完整的契合,需要双方做出必要的割舍。
权威暗示效应:一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定位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在召集会议时先让人们自由选择位子,之后到室外休息片刻再进入室内入座,如此五至六次,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他们第一次坐过的位子。凡是自己认定的,人们大都不想轻易改变它。
犬獒效应: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据说十只犬才能产生一只獒。困境是造就强者的学校。
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几乎每天我们都在从别人、自己那里接到诸多暗示。
暗示
文/石童
“暗示是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它会引着我们去我们不想去的地方。”一名精神分析师说。美国某棒球队一名伟大的投手,正准备给对手投球,他的队友走过来对他说:“千万别给他出界的高球。”接着,这名伟大的投手出手了,球不仅飞得很高,而且还出界了,甚至飞到了看台上。
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最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如果有出现的可能往往都会出现。“墨菲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是在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对他一位同事的评语。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运用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关于暗示作用的最好的心理学实验是:当一个人对我们说,“在下面的60秒钟里,不要想着大象在天上飞。”那么,“大象在天上飞”的画面会在接下来的60秒里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矛盾的情况呢?“不要想”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暗示性比较低;而“大象在飞”却是形象而出奇的,暗示性很高。这样,后者的影响力就远高于前者,所以,虽然整体的信息是“不要想”,结果就当然是不可避免地去想。
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几乎每天我们都在从别人、自己那里接到诸多暗示。比如不要不开心,不要紧张,不要害羞,不要哭泣等等。不过很可惜我们的大脑电台最后只接收到后面的信息。于是我们常常成为“墨菲法则”彰显成效的牺牲品。可为什么不这样暗示自己呢:要开心,要放松,要镇定,要微笑。
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目标的绳子都不宜放得太长。
长绳和短绳
文/林芝
大清早,我和父亲牵着牛下了河滩。
父亲钉下了根铁桩,把牛缰绳往上一拴,就忙别的去了。牛似乎总是对缰绳以外的地方的草感兴趣。缰绳太短了,牵扯着它的鼻子,尽管牛很吃力,还是够不着。我一口气奔回家,又找来一截儿绳子,接上去,缰绳果然长出了许多。但牛没有认真吃几口,便又昂着头扯着缰绳欲奔向更远的地方。父亲来了后,见我把缰绳放得那么长,说:“绳子放长了,它还会给你认真地吃?另外,这么长的绳子,碰上矮树石头什么的,牛也容易自己把自己给绊死了。”
父亲把接上去的一截儿绳解下来扔给我。果然,那牛挣扎了几次,见再没有希望,便埋了头细致地吃起来。我和父亲牵它回去的时候,它肚子已经吃得溜圆。
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目标的绳子都不宜放得太长。即便生活只给你留下一个狭小的空间,但只要你心无旁骛地对待生活,方寸之地也能找到属于你的人生黄金。
一只水壶,装的是故乡!一座村庄,盛的是天空的脚印!
云朵是天空的脚印
文/王丹枫
村子里有几条小溪永远绕着村庄流淌,它们从那个叫“龙洞”的山洞里流出来的时候,“呼啦啦”地唱着歌,奔向村子的周围。是太爱恋这个地方吧,要不怎么流也只是在村子周围徘徊,就像村庄上空的云朵,一觉醒来,第二天它仍然在村庄的上空流连、舞蹈……堂哥走的时候,经过小溪时他停了下来,抬头看着天上的云朵,嘴唇嚅动着,想说什么,但又没说出来。许久,他俯下身子,把溪水饱饱地喝了个够。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满满地装了一壶溪水。他说:“我要把水带回广州慢慢喝。”
堂哥装水的时候,表情很凝重,装满了,倒出来,再装满。然后,使劲拧紧了壶盖。
一只水壶,装的是故乡!一座村庄,盛的是天空的脚印!
他们不该一开始就感受到太多的艰难和冷漠。我不过是给他们一点自信,这给予非常简单:只需接受。
刘备的“三低”
文/唐坚
刘备一生有“三低”最着名,也正是它们奠定了他王业的基础。
一低是桃园结义。
与他在桃园结拜的人,一个是酒贩屠户,名叫张飞;另一个是在逃的杀人犯,正在被通缉,流窜江湖,名叫关羽。而他,刘备,皇亲国戚,后被皇上认为皇叔,肯与他们结为异姓兄弟,他这一“低”,两条浩瀚的大河向他奔涌而来,一条是五虎上将张翼德,另一条是儒将武圣关云长。刘备的事业,从这两条河开始汇成汪洋。
二低是三顾茅庐。
为一个未出茅庐的后生小子,前后三次登门求见。不说身份名位,只论年龄,刘备差不多可以称得上是长辈,这长辈喝了两碗那晚辈精心调制的闭门羹,毫无怨言,一点都不觉得丢了脸面,连关羽和张飞都在咬牙切齿。这又一低,一条更宽阔的河流汇入他宽阔的胸怀,一张宏伟的建国蓝图,一个千古名相。
三低是礼遇张松。
益州别驾张松,本来是想卖主求荣,把西川献给曹操,曹操自从破了马超之后,志得意满,骄人慢士,数日不见张松,见面就要问罪。后又向他耀武扬威,引起对方讥笑,又差点将其处死。而刘备不仅派赵云、关云长迎候于境外,自己又亲迎于境内,宴饮三日,泪别长亭,甚至要为他牵马相送。张松深受感动,终于把本打算送给曹操的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这再一低,西川百姓汇入了他的帝国。
这其中最能看出刘备与曹操交际差别的,要算他俩对待张松的不同态度了:一高一低,一慢一敬,一狂一恭。结果,高慢狂者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最后良机,低敬恭者得到了天府之国的川内平原。
一粒沙,是我们人类加给它的定义,它到底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性,在它亲口说出来之前,一切都还不知道。
用一粒沙观看
文/[爱尔兰]希姆博尔斯卡
我们叫它一粒沙。但它不叫自己粒或沙。
它就这样存在着,没有一个系统、特别、短暂、永久、不确或切合的名字。
它不需要我们的顾盼,我们的触摸。
它不感到自己被觉察和触摸。
它掉落在窗沿这一事实只是我们的、而非它的经验。
它掉落在任何事物上也是如此并不证明了它已经掉落或仍在掉落。
从窗口可以观看到很好的湖景但是湖景本身是无法观看自己的。它存在于这个世界,没有颜色和形状,没有声音,没有味道,也没有痛苦。
湖底对自己是无底的,岸对自己也无岸。
它的水对自己也是不湿不干的。
它的波浪也不感到单一或个别,这些波浪在既不小也不大的石头周围对自己那听若无闻的轻声细语。而这一切都是在一个本身没有天空的天空下发生的,太阳在那里一点也不沉落地沉落一点也不隐藏地隐藏在一朵非自愿的云团背后。
风费力地拖着它没有任何理由只不过是吹罢了。
一秒过去,另一秒,第三秒。
但是这只是我们的三秒。
时间像一个带着急件的信使飞驰着。
但这只是我们的比喻。
一个创造出来的人物自己越讲越急,而消息是无人性的。
小汤姆以很优雅的动作跨出船帮,走向水面……
湖上行走
文/石童
在阿尔卑斯山脚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汤姆一家,小汤姆很早就听他八十多岁的祖母说,他们家族有一项传统,就是每个男孩十岁生日的那天晚上的零点时分,都要到村旁那个被大伙称为“神圣的湖”的湖中心去一趟,那一刻,神圣的湖会给予汤姆家族的男孩一种神奇的力量,不依靠任何器具,自己就能够行走在湖面上。祖母又强调说,从小汤姆的爸爸,到小汤姆的爸爸的爸爸,再到爸爸的爸爸的爸爸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千真万确!
小汤姆为这个传闻所激动,盼望着快快长大,等到十岁,自己就能像电影中的超人,行走在水面上。
终于,这一天到来了。今天就是小汤姆的十岁生日,今天晚上,他就约上最好的朋友约翰一起去实现这伟大的使命。为什么一定要带上约翰?一是半夜三更,划船到湖中心,小汤姆心里害怕;二是总得有个人见证一下,小汤姆还特意吩咐约翰带上照相机。
小汤姆与约翰是夜里十点钟,偷偷从自己的房间爬窗户溜出家门的。俩人来到湖边,跳上早早准备好的小船,一齐划向湖中心。
天上有只大大的月亮,照得四周明晃晃的,只听见船桨拨动水面的声音与四周不时传来的蛙鸣声(当时的季节正是七月)。小汤姆与约翰都很兴奋,划桨划得飞快,十一点不到就到湖中心了。俩人不时看着表,很不耐烦地在船上等着。
十一点五十分,十一点五十五分,约翰早早地举起相机,十一点五十九分三十秒,十一点五十九分五十八秒,神圣的时刻终于来临,奇迹即将诞生。
小汤姆以很优雅的动作跨出船帮,走向水面。
……
扑通一声,随后是撕心裂肺的救命声(小汤姆的水性并不好)。
多亏了约翰的奋不顾身,两个男孩才浑身湿漉地爬上船。等小汤姆狼狈地哆嗦着惊魂未定地敲开父母的卧室出现在父亲面前时已经是凌晨两点钟。他问道:“爸爸,你和爷爷、爷爷的爸爸有没有在十岁生日的那天晚上,行走在湖面上?”
爸爸的回答简单而明了:“有啊,只不过我们的生日是一月,而你的生日是七月。”
每个人的行为都像一只不驯的猛兽,驯服它的最好办法是笼子,这个笼子叫做成本。
成本的笼子
文/姜鲁
对于树木保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法律中都有这样的规定:在城市里不管是谁,都不能随意砍伐树木。即使自家庭院中有棵树,长得不是地方,或者有树从墙里长出来,对墙体造成了破坏,这时如果随意把树砍了,就要被判坐牢。
如果这棵树真的非砍不可,当事人必须向政府写报告、提申请,城市园林部门接受申请后要到现场进行调查、拍照、取证,这中间的审批过程需要3个月的时间。这还不算,要砍树时,树主还得向砍伐机构付款,一株小孩胳膊粗的树,主人得付200美元。而大一些的树,则需要付出几千甚至几万美元。
砍一棵树,手续竟这般繁琐,代价竟这么高,很多外国人对这项法律规定感到不可思议。想一想,砍一棵树的成本如此之高,谁还能砍得起呢?而当地园林部门回答说,这么想就对了,因为这项法规颁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想砍树的人砍不起树。
事实上,正是这种成本的约束,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城市绿化达到了世界最好水平,城市里的人也如同生活在森林里。
随地吐痰,在任何国家都被看成是不讲文明、违背公德的行为,在很多城市的公共场所,都能看到不许随地吐痰的劝诫和警告。而新加坡对随地吐痰的惩罚却令人惊心动魄,新加坡的公共场所常有这样的警示牌:随地吐痰,罚款1000新元,这个数字令人咋舌。因为1000新元,相当于一般新加坡人一个月的薪水,所以,初见这种警示牌的外国人都会认为,这种处罚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