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1910年的一天,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注意到大西洋两岸轮廓线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于是他想象着这两块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漂移离开了。为此,他举了古生物说、地质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大量证据,创立了大陆漂移说,在地质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学幻想作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80多部科幻小说和探险小说,被称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在书中写的霓虹灯、坦克、潜水艇、直升机、导弹、电视等,到20世纪都变成了现实。
自我暗示的力量
在成功人士的背后,不知要付出多少汗水,流下多少泪水。让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的比尔·麦克考尔是怎样从失败和挫折中走向成功的。
比尔在19岁时开办了一个皮革商店,不久就破产了。但挫折似乎并没有压倒这个年轻人,反而更加激励了他。不久他开始寻找取得成功的新方法。
比尔认为他能在励志书籍中找到获得财富的方法,于是就到图书馆里寻找有关的图书。在那儿他发现了一本叫做《思考致富》的书,不禁欣喜若狂。他将它借到手,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读了三遍后,他还不能准确地理解世界大财团们是如何获得财富的。
比尔说:
“当我第四遍阅读《思考致富》的时候,一天我到一条商业大街上悠闲地漫步。事情就在这时候发生了,它是突然发生的。我伫立在一个肉类市场的橱窗前面,向上仰望。就在那一瞬间,我得到了一个一闪而来的励志方法。”
“我大声宣称,‘那就是它!我已得到了它!’我的感情爆发了,连我自己都感到大为吃惊。从我身旁经过的一位妇女也停下来吃惊地看着我。我怀着新发现,匆匆忙忙地赶回家。”
“你看,我正在读第四章‘自我暗示’。这一章的副标题是‘影响下意识心理的方法’。现在我还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亲曾经高声朗读过爱米尔·柯艾的小册子《自我掌握——运用自觉的自动暗示》。正如书中指出:如果爱米尔·柯艾成功地帮助自己运用自觉的自动暗示克服了疾病,恢复了健康,那么,一个人也就能运用自动暗示获得财富或其他任何东西。我的伟大的发现就是‘运用自动暗示致富’。对我说来,这是一个新的概念。”
接着,比尔讲述了他对这个新概念的理解。
“你知道,自觉的自动暗示是控制性的机构,个人可以通过它自愿地把他的下意识心理灌注到创造性的思想中,或者由于疏忽而允许破坏性的思想找到了道路,进入他心理中富裕的花园。”
“当你每天有感情地、全神贯注地高声朗读两遍从帮助你致富的书中抄下来的语句时,就能使得你所期望的目标同你的下意识心理直接相通了。重复这个过程,你还会自觉自愿地形成思想习惯。这对你努力把愿望转变为现实是有好处的。”
“在应用自动暗示的原则时,要把心力集中于某种已定的愿望上,直到那种愿望成为强烈的愿望。那次我从街上气喘吁吁地跑回家时,我立刻坐到饭桌旁写道:‘我确定的主要目标是在10年后成为百万富翁。”
比尔虽然在19岁时失败了,但是后来他却成了澳大利亚最年轻的国会议员,某公司董事会前董事长,以及一家为22个家族所拥有的著名公司的董事,他当然已成了百万富翁。他成功的诀窍无非是学会了自我暗示法,并以此探索他的下意识心理力量。
如果你很好地应用了自我暗示的方法,你将会像比尔一样。
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
当我们相信某些事情会发生时,结果它真的发生了,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应验”。心是具有建构性的,它会将酝酿已久的念头化为真实。大部分的人不知道自己具有这股巨大力量——因为许多人都认为,他们不可能完成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不可能”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努力,更要集中全部精力。可是一旦完成,所赢得的奖励——不论是金钱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是与你付出的努力相当的。
当一些想法在你头脑中反复不断地出现时,最后,你的潜意识就会接纳它并信以为真。一旦你的潜意识相信并且接纳了某件事,它就会努力把这个想法转化为现实。如果你能有意地计划安排,让你的心充满积极的念头,就可以从中受益。自励而肯定地告诉自己的潜意识“我有能力完成想做的事情。”每天重复这些自我激励的语句,直到它成为自动的反应。当你怀疑自己时,能自动浮现,以“我能”取代“我不能”。
爱迪生有一天迸发出了灵感,他想到了一种方法,可以用机器录下人类的声音,然后播放出来。他把自己粗略的构想用铅笔画了出来,然后,他将草图交给了一位模具师傅,叫他按图制作模型。但是当模具师傅仔细看了草图之后,却否认了爱迪生的这个设想,在他看来,这个构想根本就不可能。而他的理由则更为滑稽,他认为从来都没有人做成过会说话的机器。
如果爱迪生会轻易地放弃,他就不会是发明大王了。他经历了上万次的失败,才发明了灯泡,如今他怎会因为一个模具师傅的一句“从来没有”就轻易放弃呢?
他坚持要模具师傅按照草图把模型做出来,如果不能用,他会认输。支持自己的理念,有信心依照计划行事的人,比起一遇到挫折就放弃的人,更具优势。
然而结果真的是如他所料。模型完成,第一次测试就成功了,让模具师傅大为惊讶。
成功无缘于缺乏自信、妄自菲薄的人,它偏爱了解自己要什么、坚持到底、拒绝接受“不可能”的人。
有一位全美国顶尖的保险业务经理,他向自己所有的业务员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不是业务上的,而是要求他们做一件事,就是在每天早上出门工作之前,先在镜子前面用5分钟的时间看着自己,并且对自己说:“你是最棒的寿险业务员,今天你就要证明这一点,明天也是如此,一直都是如此。”
而且他还安排公司业务员的丈夫或妻子,每天送这些业务员出门工作之前,都要向他们说以下这一段话:“你是最棒的业务员,今天你就要证明这一点。”
结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了,这些业务员的业绩都在保险业居领先地位,他们必须比拼业绩,因为很少有人自愿购买保险。
人类大脑的潜意识部分,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每一个人都可以发掘出这种力量,运用在任何一项目标上。
只要用简短的命令反复地传达到你的大脑,潜意识就像一个无形的巨人,随时可以接受你的指挥,为你做任何事情。
潜意识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特质,就是它相信你所告诉它的每一件事情,并且依言行事。它不只想念你所说的话,更令人惊讶的是,它还相信主人的思想和意念——尤其是十分情绪化的思想,例如信心或恐惧。
如果我们运用好自己的潜意识,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如果我们老是想着贫穷、失败与疾病,就永远摆脱不了那些困扰。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套调整思想的方法。他们密集地将自己选择的目标输入潜意识,使它没有机会接触任何负面的思想。技巧并不重要,只要明确地描述自己想要什么,并将这项信息反复地传达给潜意识即可。
挖掘潜能方可创新
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想法,所有伟大的发明,都来自于人类的大脑。就像大脑有不可思议的储存信息的能力一样,它也有一个新的能力:创新能力。
一部科技发展史以数不胜数的事实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只有创新,人类才能发展,历史才能前进。
创新,是指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也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应用,它既包括技术创新,又包括非技术创新如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等。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看,发现和发明活动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创新则表现为知识的运用。
1993年夏,在世界创造学会研讨会上,日本专家村上幸雄说,请诸位动动脑筋,说出曲别针的各种用途,看谁说得多而奇特!与会者大约说了20来种。有位专家递条子说有30000种。其他人不信。第二天这位专家写上“曲别针用途求解”,讲四字概括:勾、挂、别、联。他突破了思维的格局,创造性地讲出曲别针的3万种用途。他把曲别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材料质量、重量、体积、长短、截面、颜色、弹性、硬度、直边、弧度十要素,然后把这些要素用直线连成信息标——X轴,再把有关人类实践活动进行分解,连成信息标Y轴。两者垂直相交,构成信息反应场。每轴各点上的信息依次与另一轴各点上的信息相交合,产生若干种用途。Y轴“电”标与X轴“直边”或“弧度”相交合,可曲别导线或线圈等等。“曲别针有30000种用途”,这种创新思维、创意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同样,我们知道,Internet出现在70年代,80年代已经广为人知,但为什么到了90年代才突然大放异彩,并得到迅速发展呢?在这里,除了在网络技术上多年的积累以及技术逐步成熟外,WWW技术的产生和引爆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其实,从原理上讲,WWW技术不是什么新的发明,也不复杂,但通过巧妙组合与集成——也就是一种创新,就引发了一场变革。而这种变革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引起了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产业等方面的进步。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要求人们发挥创造力,不论是公司、商号、工厂,都是发挥创造力的有利环境。利用经营学、行为科学,提高创造性的政策和有效的条件。
要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我能够做那些事”,不论面对任何问题,一定先确认有足够的能力做的积极想法。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思想帮助雅典进入了世界最初的民主政治,即使那是十分有限的民主。
牛顿卓越的新发现以及17世纪英国科学黄金时代的到来为英格兰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
亨利·福特的独特而新颖的成批生产原则促进了美国经济在20世纪的重大突破。
卢瑟福的才思迎来了原子时代。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理论提供了政府所需要的经济理论,然后改变了社会。
托马斯·爱迪生拥有1093项专利并且使电力遍及世界。
当雷·克洛克第一次光顾迪克和莫雷斯·麦当劳在加利福尼亚的汉堡包酒吧时,还只是一个中年的牛奶搅拌机销售商,他采用了他们的基本理念,并把它与其他的东西拼合,结果带给世界的却是最大的快餐连锁网。
“相信我一定能够完成”的这种心理,就是开拓、创造、解决路程的起步。如果深信无法完成,就形成破坏性的想法,那么事无论大小,就都无成功的时候。
创新既需要发散思维开拓道路,又需要收敛思维把握方向;既需要形象思维的直觉,又需要逻辑思维的推理。它需要的不是单个脑半球的专长,而是需要左、右半球的互补和合作。科学史、艺术史、军事史、创造史中大量的创造者的创新实践表明,只有保持两种思维的良好张力,才能取得较大的创新成果。
创新能力乃是人的最高本质力量。唯有创新,才有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唯有创新,才有日臻完善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机遇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最高超的创新能力。
方法创新能够突破原有的框框,是机制创新的重要方面,需要创造性地在创新理论与实践方面加以结合。
实践中,当你发现自己陷入困境,就应另辟蹊径,让思路发散,多方向、多角度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日本创造工程学者中山正和提出的NM创造法,就是从这一思想出发的。比如,根据这种方法,在发明新式洗衣机时,发明者先围绕“洗”,用发散式思维提出一切可能的洗涤方法和工具。然后再从中发现加快水流速度是关键所在。而后,在各种可能加快水流速度的方法之中做出抉择。这种发散思维方法与灵感往往是有缘分的,当它在跨进一个新的领域时,就常与灵感相伴而生。
展开想象的翅膀
人与自然之间、有形的宇宙和无形的能量之间的连接纽带存在于你的想象力中。通过它,我们可以拥有创造能力;通过它,我们可以使最乏味单调的东西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世界不断地大量赠予我们的东西;通过它,我们可以实现我们制订的任何目标,获得成功。
你想快乐吗?你想成功吗?你想要地位、权力和财富吗?想象拥有它们,也许你就真的拥有它们!
尽情使用你的想象力吧!在想象中尽情描绘你的心灵愿望!想象它!白日梦要做到生动、清晰,要令你相信你确实拥有它。在这个时刻,你将这个信念传达给你的潜意识,梦想就会成真。你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意识到它,但是重要的部分已经完成。你已经制造了一个模子,余下的你完全可以安心地交给潜意识。
谁都不愿在锁定的圈子里长大,总想自由自在地成长。这儿有一条道路向人人敞开——无论你教育程度、地位和财富如何,请记住:你的潜意识从你孩提时代起就比世界上所有的大学和图书馆里的所有书都更有学识。
因此,不要让缺少训练、缺乏教育来阻止你前进的步伐。只要给它机会,你的头脑就能够满足所有的需要——你的意志也是如此。有些人很贫穷,没受过教育,然而他们的成就在历史上无可比拟。
琼·阿克只是一位贫穷的乡村姑娘,不会读书写字,然而,她却挽救了法国!历史书上记载了很多出身寒门的人,虽没受过教育,却有着深刻的思想。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成为环境的主人,成为人类的统治者。大多数伟大的君主一开始都是贫穷的、卑微的人。拿破仑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他通过辛勤的工作和各种政治关系才获得陆军军官学校的任命,甚至成为一名炮兵上尉后,他还是穷困潦倒,以致在他被任命前往印度时,他都无力购买他的装备。今天商界有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甚至未接受过最基础的教育。安德鲁·卡耐基是在他成为百万富翁后才开始聘请老师来教他一些基础知识的。
教育和培训虽然对你的成功起一定的作用,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来自上帝的礼物——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你拥有这份礼物,使用它吧!使每一个进入你脑海的念头和事物都为你谋利,让它为你工作,为你创造。想象事物——不要照它们的原样而是想象它们可能会怎样,使它们成真、有生气、有趣味。不要仅仅想象——还要创造!然后使用你的想象力使得这个创造对人类和对你自己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