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醒来,简默只觉得有些不对劲。
自己似乎依旧停留在舱内,从透明的舱壁和依稀可见的真空管道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毋庸置疑,环顾四周简默才发现自己的那丝怪异所为何事——自己被缩小了。
这种感觉很奇妙,原本习以为常的事物都开始变得高大起来,平视变为仰视,平常触手可及的地方变得遥不可及,更糟糕的是,简默全身就像是被人用钝器敲碎了所有的骨头,令人麻木的痛楚伴随着灼烧感蔓延在全身的每一个角落,所幸的是这份余痛已经可以忍受。
“检测到质疏人苏醒,开始检测,身高:36厘米,体重10公斤,体温:45摄氏度,综合评价:正常。”人工智能的声音再一次充斥在简默的脑海里。
“45摄氏度正常?这体温不会把脑子烧坏吧?”简默下意识去摸自己的脑袋,却发现自己身上不知什么时候穿上了一层密封的衣服,甚至脑袋都包含在内,衣服舒适的贴身勾勒出简默的身形,不留一丝缝隙,以至于简默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衣服的存在。
而当简默试着将衣服和身体剥离时,剧痛从撕扯处迸发,就好像简默试图剥离的是自己身上的一层皮一样。
“警告:质疏人防护服链接质疏人神经系统,尝试脱落将会对质疏人身体造成损害。”人工智能的声音适时出现在简默的脑海里。
“没有经过本人的同意擅自改造,这算不算侵犯人权?”简默有些气愤,不能脱的衣服?那质疏人不是一辈子都得穿着这件衣服?
“质疏人防护服安装属于联合国签署《质疏人地球保护计划》第三条例,合同签署时既默认许可改造,保护服为保护质疏人体必须装备,作用为降温,维持质疏人体温平衡,擅自解除将导致体温过高,甚至人体自燃。”
简默有些意外事情的严重性,脱掉衣服不仅会造成伤害,还会引起人体自燃?而事实上人工智能的解释并没有夸张,因为人体表面积缩小近千倍,无法做到有效散热,体温会高于人体内能够承受的阈值,而第一空间这种1:10缩放的情况,体温更是会接近60摄氏度,在这个温度下,绝大部分器官会出现严重的损伤。高速的新陈代谢就像是体内潜在的导火索,随时可能将人体弄得乱七八糟,更有一定几率引发人体自燃。
“所以,防护服终生不能脱去?”简默有些惊讶自己得到的结论。
“是的,防护服除了降温外还对质疏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质疏人的骨骼密度,身体成分都是明显低于正常人,故称作质疏人,其身体极其容易造成伤害。”人工智能补充说。
所以.....这是一件永久绑定的新手装?!质疏人一辈子都生活在高烧般的体温(即便降温也很少回复到人体正常水平)和贴身的防护服中,而简默隐隐觉得,自己作为质疏人的噩梦才刚开始。
简默现如今依旧留在转化舱内,舱内充斥的血腥和刺鼻的化学药剂渐渐唤醒了昏沉的脑袋。
简默试着坐起来,原本脑袋顶着舱顶还舒展不开的空间,现在几乎站着也摸不到顶,而当简默环顾四周,甚至发现舱壁上人性化的安装了扶梯。
“舱门打开,欢迎来带质疏人的空间。”液压声起,舱门徐徐打开,迎接简默的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与此同时,第二质疏空间内,辛尔德科学院量子物理研究所。
研究所内炸了锅,人声鼎沸,充斥在研究所的每一个角落里。到处都是急匆匆的人影和急急忙忙的脚步声。
原因是来自一个研究室里发生的爆炸。
在实验室中发生爆炸是比较平常的事,毕竟科学研究常常伴随着各种危险的实验,失去性命也是习以为常的遗憾事。而这一次发生爆炸的是概念武器试验室。
所谓概念武器试验场,是指该武器尚在理论阶段的实验武器,通过试验场的实验和改良,将理论上可行的武器转化为实物。
这属于应用物理的范畴,因此量子物理概念武器试验场的科研组寥寥无几,但此刻,试验场上站满了人。
就在今天,就在刚才,概念武器试验场最为重要的武器之一——“雷神”成功了!
“今天是个值得历史纪念的一刻,存在在人类天空的幽灵,终于被完全掌控了!”为首的组长兴奋地叫道。
这个成功的确来之不易,众所周知,质疏空间的存在是为了缓解人口压力,也就是说,他们能得到的资源支持十分拮据,和地上那些动辄倾其国力进行的研究,这些投入可以说连那些国家的零头都不到。
而正是这样艰苦的条件,第二质疏空间辛尔德科学院的人们依旧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发明和学术研究——有关球状闪电!
所谓球状闪电,在中国又俗称为滚地雷,是一种球状的闪电,属于真实的物理现象。但其出名的却是其诡异的行进路径和作用几乎不可寻迹,这些小家伙不仅可以在天上飘着,甚至可以穿过墙体进入室内,隔着一层被子把你烧成灰烬而被子不受一点损伤,因此有人称它们是自然界的幽灵。
有关球状闪电的报告有很多,但直到二十一世纪初,人类才真正从科学的角度承认了它的存在,因为它看上去太伪科学,似乎一切都解释不了它。
而“雷神”计划,正是看中了球状闪电诡异的特性,打造形成人工球状闪电!试想一下,某次战争中,人造的球状闪电像是最为诡异的杀手,轻易透过一切号称最完美防御的墙体,将全副武装的敌人泯灭而不留下一丝痕迹......
想象固然有理想化和离奇的成分,但“雷神”一旦诞生,的确将成为史上最为诡异的武器。
而就在今天,它诞生了。
所有的科研人员都沉溺在喜悦之中,这种依靠可怜的经费、资源做出世界领先的东西的感觉,的确是无比振奋的,借此科学院甚至能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从此走上康庄大道。
但有一个人始终高兴不起来,疲惫的脸上甚至涌现出一丝绝望,那就是科研组的副组长——陈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