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堂、尤敏
巢非非,粤剧一线正印丑生;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香港电影演员;在20世纪30年代,原本担任车衣的巢非非,在18岁时加入戏剧行业,不过两三年,就在大中华粤剧班担任正印丑生,当时另一著名丑生廖侠怀才排第二位。后来改组成梨园乐,远赴SH市,在闸北广舞台演出《玉梨魂》,哄动一时,当时,他的工资仅次于文武生薛觉先。
黄种美,为人仗义,疾恶如仇。20世纪20年代初,目睹GD军阀统治的黑暗,曾在粤剧舞台上与另一位丑生巢非非合唱一首尖刻讽刺社会黑暗的粤曲。
1913年,黄种美回乡看到叔父毕善福的儿子毕钊南失学在家,而听得12岁的小钊南能唱几支粤曲,天生一副好嗓子,便带毕钊南到广州学戏。毕钊南,就是后来红遍省港澳的粤剧名角白玉堂。
白玉堂,原名:毕琨生,又名毕钊南;出身海员家庭,父亲毕善福,堂兄毕劲持(艺名黄种美),胞兄毕钊伦,都是海员工人;11岁失学,12岁学粤剧,拜小生靓全为师;最先是在白驹荣的戏班里演出,取艺名靓南。由于在《五鼠闹东京》表现突出,从此改艺名为:白玉堂。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廖侠怀、薛觉先、白驹荣的风流韵事,请详见下文《廖侠怀》、《薛觉先》、《白驹荣》。
1952年从影,1958年7月,加入电懋公司;尤敏是邵氏当时第一位力捧的新星(林黛、李丽华,当年已先后于影坛上奠下基础);尤敏与邵氏的合约期满,1958年7月,便转投新加坡国泰企业在香港成立的电懋公司。
尤敏,与林翠同龄,原名:毕玉仪,乃粤剧名伶白玉堂之女,任剑辉是尤敏的表姑姐;九岁时,曾于父亲的戏班粉墨登场;王天林说:“我可以说是看着尤敏入行的人,她的爸爸白玉堂出演《黄飞鸿》电影的男主角,亦是由我执导;当年她才十六七岁,尚未读完书,到片场看爸爸时,我第一眼见到她,真有惊为天人的感觉;她不只外表吸引人,而且为人心地善良、性格乐观,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在那个年代十分难得。”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任剑辉、王天林的风流韵事,请详见下文《任剑辉》、《王天林》。
一代玉女,两届亚洲影展的最佳女主角获得者,尤敏以自己出色的演技和清雅的气质,让华语电影第一次带给了世界娱乐圈一个巨大的惊喜。
第6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尤敏《玉女私情》;第7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尤敏《家有喜事》;尤敏蝉联,尤敏凭首两部作品《玉女私情》(1959)及《家有喜事》(1959)连续荣膺第六届及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
尤敏因出演《玉女私情》而在1959年隆坡举行的第六届亚洲影展上荣获最佳女主角奖。1960年,尤敏凭着在《家有喜事》的演出,蝉联在东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的宝座。
1960年,又摄制黑白文艺小品《后门》,王引、胡蝶主演,于东京第七届亚洲影展获颁最佳影片及RB文部大臣特奖。
1952年,她还在澳门圣心中学就读高中二的时候,邵氏父子有限公司(简称邵氏,1958年改称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一直沿用至今)的负责人邵邨人在毕家看见尤敏悬挂于客厅上的一帧照片,认为她是可造之才,遂把她罗致入娱乐圈。据说,尤敏将自己喜欢的姓和名,分别写在白纸上,然后逐一揉成纸团,再随意抽出,遂得‘尤’、‘敏’两字。
初涉娱乐圈,尤敏并未一炮而红,在尤敏成名之前,曾有过五年的平凡。尤敏的处女作《玉女怀春》因故未能公映;处女作是与王豪、黄河合演的《玉女怀春》(1952),但是,此片最终未能上映。
1954年,尤敏与赵雷合演的《人鬼恋》在东南亚影展-金禾奖中获最美的电影奖项。
之后,她再替邵氏拍了《残生》(1953)、《同林鸟》(1955)、《龙凤配》(1957)、《红粉干戈》(1959)等20多部电影,并因其清丽脱俗的气质,赢得娱乐圈‘玉女’称号。1954年,尤敏与赵雷合演的《人鬼恋》,在东南亚电影节中获最美的电影奖项,尤敏出演的《人鬼恋》在1954年东南亚电影节中获最美的电影奖项,参加拍摄的第二部影片,是与赵雷合演的《人鬼恋》,这也是尤敏第一次尝试古装扮相,饰演貌美命舛的女鬼连锁。影片中的尤敏,气质清新,风姿绰约,与赵雷十分相配。该片轰动一时,使尤敏赢得‘最美丽的女鬼’的美誉。
1954年,这部影片在东南亚电影节获最美的电影奖,尤敏这个名字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此后,她陆续拍了《明天》、《残生》、《黑手套》、《好女儿》等影片,开始树立起自己的娱乐圈地位。
尤敏在邵氏时期拍摄了20多部电影,所饰演的多数是小家碧玉型的弱女子形象。在著名导演李翰祥编导的《丹凤街》中,她饰演一名备受欺凌的秦淮河畔小歌女,她面对流氓地痞的压榨时楚楚可怜的模样令观众心碎。在《人约黄昏后》中,她扮演薄命的小女工,被赵雷扮演的利欲熏心,只想攀龙附凤的恋人害死。由于她成功地塑造了多位清纯少女形象,渐渐成为香港娱乐圈头号玉女偶像。
尤敏不仅是首届金马奖的影后得主;1962年10月,尤敏因在《星星、月亮、太阳》中的出色演出而赢得了台湾第一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荣衔;1961年,尤敏与葛兰、叶枫合演了经典之作《星星、月亮、太阳》;这部影片是香港电懋公司全盛时期出品的抗战文艺巨片,也是香港早期电影的杰作,当年在第一届金马奖上,曾获得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和最佳彩色摄影4项大奖;影片则以抗日战争前后为背景,描述大时代中的儿女情怀;故事围绕青年徐坚白和他生命中的3个女性之间的恩怨情仇展开,对人命运的无常和情感的不可捉摸发出无尽的感喟和无奈之情。
三位女主角尤敏、葛兰、叶枫的搭配堪称一绝。尤敏在片中饰演的阿兰是男主角徐坚白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她自幼失去父母,与徐坚白相爱。他们本是青梅竹马,却因门第之别而被拆散。阿兰从乡下来到城里学护士,后又参加了抗日战争,她在前线悉心护理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徐坚白。徐坚白恢复健康后,阿兰发现他另有爱人,便悄然离去,后因身体纤弱,生病死去。阿兰犹如一颗亮晶晶的、照射人们心扉的星星,闪耀着纯洁的光芒。经过揣摩与思索,尤敏决定赋予人物以一种孤独心理和忧郁性格,以唤起观众对她的同情和爱怜。她的表演饱满含蓄、自然纯朴,不仅征服了片中的男主角,更令观众感动至深。
由于三位女主演均是当时华语电影的歌后级人物,在此片中难得同场较技,所以,轰动一时。对于男主角而言,阿兰仿佛是一颗闪亮的星星,虽然身世凄凉,却呈现出柔弱中刚强的一面。
还是第一位成功打入国际娱乐圈的华人演员,尤敏也是第一位成功进军国际市场的香港演员;1961年,尤敏凭借《香港之夜》而成为RB最受欢迎的外国女明星,被RB新闻界封为‘香港之珍珠’;1961年,电懋鉴于尤敏在亚洲的号召力,与RB东宝公司联合摄制彩色影片《香港之夜》,让尤敏出任女主角;《香港之夜》在东京戏院上映时,打破了当地同期上映的所有票房纪录,历时三个月,而盛况不衰,尤敏因此而成为RB最受欢迎的外国女明星,甚至获RB新闻界封为‘香港之珍珠’。
1961年,电懋鉴于尤敏在亚洲的号召力,与RB东宝公司联合摄制彩色影片《香港之夜》,让尤敏出任女主角。东宝公司当时以2500万日元,作为尤敏的宣传费,《香港之夜》在东京戏院上映时,打破了当地同期上映的所有中外票房纪录,历时三个月而盛况不衰,尤敏因此成为RB最受欢迎的外国女明星,甚至获RB新闻界封为‘香港之珍珠’。
1962年10月,尤敏在《星星、月亮、太阳》(徐速原著)的演出而赢得台湾第一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荣衔。而由RB《朝日新闻》举办的十大明星选举,尤敏更是名列前茅。
1964年,葛兰在演完《啼笑因缘》(上、下集)后,正式退出影坛及歌坛,而专心相夫教子;1961年,结婚,1964年,退出影坛和歌坛;结婚后,两人的生活相当甜蜜。2004年,葛兰的丈夫去世,享年88岁。
2005年,香港尖沙咀海边的星光大道,将增加10位著名明星的名字及掌印,以褒扬他们对香港电影业的贡献。至此,在香港星光大道留名打手印的明星增至83位。这次获邀留名者,主要为早年红极一时的香港演艺界前辈。他们是紫罗莲、王天林、林家声、鲍方、刘家良、石慧、傅奇、葛兰、嘉玲及关山。位于尖沙咀海边的星光大道,自2004年4月开幕以来,已吸引了超过1500万游客游览,并且成为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景点之一。
同为电懋明星的1933年的葛兰、1936年的尤敏,分别嫁给了哥哥高福全、弟弟高福球,并在同一年息影。
1961年6月15日,葛兰与港澳富商高福全于伦敦举行结婚典礼,高福全出生于1916年,比1933年的葛兰大17岁,他是尤敏丈夫高福球的哥哥,因此,葛兰与尤敏成了妯娌关系。在七个多月的环球蜜月旅行后,她回到香港拍摄了《教我如何不想她》、《宝莲灯》等影片。
1964年4月,尤敏拍罢王天林的影片《深宫怨》(原名《董小宛》)后,尤敏拍完严俊的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后,与港澳富商高福球在伦敦结婚,从此,宣布退出了娱乐圈;经四个月的欧洲蜜月旅游回港后,宣布退出影坛。
尤敏婚后生活安逸,时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最常到美国探望三名儿子;1975年6月,她出任第三届香港小姐竞选大会评判;1975年6月,尤敏出任第三届香港小姐竞选大会评判,当时的得奖佳丽是传奇港姐张玛莉。1981年10月,在台湾高雄市举行的第18届金马奖,尤敏应邀为最佳男主角奖的颁奖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