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婷
静婷在香港有着‘万能歌后’之称,是香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期著名的幕后代唱者,以其超强唱功著称。
原为SC省一位姓郭官员之女,自小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后来到香港,因为家里经济问题,而17岁开始出来歌唱,为了隐蔽身份,而改用母亲之姓:席,取艺名:静婷,而投入歌唱界。因此,在台湾,人们惯叫她:席静婷。但是,她比较喜欢人们只叫她“静婷”。
从未学习过声乐的静婷,最初担任和音歌手,与当时许多著名歌星和音,例如,姚莉、葛兰,等,因为聪慧,看谱快,因此,迅速被许多音乐家所器中。
静婷投身电影歌曲演唱是在1957年,在《黄花闺女》一片为于素秋代唱插曲〈春五娘〉,又于《小野猫》一片为女主角丁莹代唱《摇船曲》等,为李翰祥导演赏识,进而邀约她参加香港创作的第一部黄梅调电影《貂蝉》的摄制工作,为女主角林黛代唱。
在1959年,因为幕后代唱林黛的电影《江山美人》歌曲,成功开始了黄梅调流行歌曲的潮流而开始著名与电影和歌坛界。《江山美人》插歌之一《戏凤》与《扮皇帝》至今仍然是东南亚非常流行的歌曲。
邵氏电影为了避免静婷到其敌对公司电懋电影幕后代唱,也因此与静婷特别签约,从而使静婷成为邵氏电影主要的歌唱歌星,也是电影公司唯一签约固定御用的歌星。
刘韵从出道就走海派流行歌曲风格的路子,愈到后来愈是在唱腔上刻意地民族化,由于她在家中排行第三,又以演唱小调见长,故有‘刘三姐’的美称。她是流行歌曲中的民歌手,后来,奚秀兰走她的歌路,翻唱过她的很多曲目;1965年,由姚敏作曲的越剧影片《西厢记》就是由刘韵、静婷、江宏(崔萍丈夫)、夏丹(原名:刘桂华)、蒋光超演唱的;1962年,在电懋影业公司的越剧古装歌唱片《珍珠泪》中,由姚敏作曲,刘韵、静婷、江宏演唱;1964年,姚敏与李厚襄合作的黄梅调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由刘韵和崔萍演唱。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全部歌曲,皆采用黄梅调演唱,曲曲流传,皆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全片黄梅调金曲数十首已成永恒经典,幕后主唱者为静婷和凌波。
静婷的歌唱变化非常的多,而她幕后代唱的电影明星有早期的于素秋(于占元的女儿)、刘亮华(罗维前妻)、林翠(秦剑、王羽前妻)、1939年的丁宁(原名:邓琴心,后嫁与邵邨人之子邵维锡)、张玲麟,再到黄梅调时代的林黛、乐蒂、尤敏、方盈、丁红、李丽华,再到山歌对唱时期的李菁、杜娟、叶枫;至于民初、时装影片中的时代曲,包括凌波、秦萍、1935年的李香君、张仲文、胡燕妮、郑佩佩、何莉莉等名人与明星。
几乎所有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界的著名女明星都被她代唱过,除了葛兰。从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的邵氏电影,十有八九是静婷幕后代唱。种类之多,潦不可数。
电影导演喜欢她,是因为她的歌声能随著演员、电影的情剧而变化。她是歌坛界的千面艺术家,电影往往因有了她的歌声而更生色。
不过,可难倒了众多的演员,有了静婷,原本唱时代曲的叶枫要用静婷幕后代唱。凌波被限只能唱黄梅调,所有凌波演出时代电影都是静婷幕后代唱的,歌坛和演艺界前辈李丽华也得靠静婷幕后代唱。根据郑佩佩当年在邵氏,每个女明星都争着要静婷为她们幕后代唱,因为有静婷幕后代唱的就是第一女主角。
1963年,静婷幕后代唱乐蒂在李翰祥电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静婷的歌声与乐蒂的演技天衣无缝的合作,令人留下深刻影响。静婷也因此与凌波带动了黄梅调之潮流的高峰期。这部电影在2006年被选为中国电影一百来最佳的电影之一。静婷当年的酬劳也远胜电影最红的明星,例如,她唱两首歌等于亚洲影后凌波一个月的薪金。
在百代唱片中文歌曲全盛时期,静婷也被称为‘香港首席歌后’,居众歌星之首,当时百代旗下有:1929年的顾媚、1930年的白英(原名:邓白英)、1931年的方逸华(原名:李梦兰)、1934年的潘迪华(原名:潘婉卿),1936年的潘秀琼、1938年的崔萍(原名:崔秀兰)、1941年的刘韵(原名:刘桂兰,1938年的刘桂华的胞妹)、1942年的蓓蕾,等人。
静婷在1972年电影盛行武打片后,退出歌坛到美国照顾其独生女儿,在1980年代,复出歌坛,灌录了永恒唱歌公司之三张唱片,而销售非常盛行,而获得金唱片奖。1990年,再次灌录二张唱片。
1978年,1957年的张伟文于无线TVB第一届业余歌唱大赛中,以一曲《离别的叮咛》而勇夺冠军,半年后,与永恒唱片签成合约,正式踏上星途。1985年,放弃台前演出转向幕后发展,开始了18年的和音生涯,曾担任香港著名歌星汪明荃、张国荣、许冠杰、谭咏麟、林子祥等的和音,有‘和音界天王’之称。
至今还有做娱乐性的演唱。如1997年百代唱片百年诞辰之际的金光灿烂耀舞台演唱会(和刘韵、崔萍、吴莺音一起),以及1998年金光灿烂再耀舞台演唱会(和刘韵、蓓蕾、吴莺音一起),2005年,张伟文唱好自己演唱会(做嘉宾),2007年,静听静婷50年演唱会,2009年,最激静婷演唱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