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生很真诚,正因为真诚,所以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现在的大学生社团多多少少沾染了社会不良风气,毕竟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难以免俗。
但我不建议同学们先预设立场,认定社团就是黑暗或者就是搞形式主义。我们不要用情绪排斥外面的世界,或者选择性相信某一个世界。相信这个世界是充满善意和相信这个世界一团黑暗都是一样的天真、无知。
应该记住,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可以做出不同的结果,这才是比较正面的思考。往远点说,你们迟早要步入社会选择不同的单位,单位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社团,这里面有的工作氛围你喜欢,有的工作氛围你不喜欢甚至厌恶,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待在其中,你是选择离开还是随波逐流?
发现社团的不公平,你不也正好可以提前体验一下,给自己将来增加一些适应社会的能力。
曾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说他的同学不符合规定拿了奖学金,是否应该举报呢?不举报,同学明明不符合规定却拿了奖学金,这不公平;举报,似乎是出卖了同学,显得不那么道德。要彻底说清楚这个问题,还真是很不容易。
首先必须肯定一点,举报没有什么错。因为不符合发放奖学金的同学拿了奖学金,假如没有人举报,那么他就是通过不道德的手段获得了本应属于别人的奖学金,这不公平。
但那位同学明知自己不符合条件,依然怀着投机的心理。从管理的角度看,这说明奖学金审批环节制度设计出了问题,让人发现有空子可钻。而这种管理的问题最后成为困扰举报人的麻烦,这是制度设计的失败。
并非所有的不公平你都能容易辨明是非曲直。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我收到两封信:一封来信中,同学说自己评选奖学金,虽然成绩很好,但由于没有参与社团活动,一等奖学金被一个活跃社团分子,但成绩略不如他的人拿了,他觉得不公平。另一封来信的人也觉得不公平,一个班长没有得到奖学金,奖学金给成绩最好的人了,班长觉得这样谁愿意额外付出时间做班干部。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公平和不公平其实来自不同的观察角度。理解这一点,反而可以学会更重要的一课,在了解一件事情是非曲直之前,多听一下当事人双方的意见,会让你有冷静的思考。
网络上,这样的案例很多。一个引起公愤的案例,过不了几天剧情就来了一场狗血大翻转。我想下次你应该知道在跟随群情愤怒时,别忘了民主社会的一道关键程序:
无论你断定对方有多么不对,也应该给当事人一次申辩的机会,之后再发表看法也不迟。
公平不是靠诉诸力量或争取同情去保障的,公平是要依赖合理的程序保障的。在我们讨论一件事情公平不公平之前,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的信息是来自单方面的看法还是多方面的调查?
你的想法是对事不对人,还是对人不对事?
你的结论是制度不公平,还是个案不公平?
在公平的背后往往是利益的博弈。最后推荐大家有空读读迈克尔·桑德尔写的《公正》。
实操训练
奖学金怎么发才公平?
1.了解你们学校的奖学金评定条件,想想里面有没有不公平的现象?
2.这个不公平是针对个别人,还是针对大多数人?
3.如果是针对多数人,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造成的,还是制度设计不当造成的?
4.如果是针对个别人,是他们自己的原因还是其他的原因造成的?
5.当听到不公平的申诉,你是否会去了解被申诉一方的意见?
6.奖学金评审方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7.在微信“秋夜青语”里回复关键词“奖学金”,你会看到全国大学生和秋叶大叔对这个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