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最需要轻松的自我,假如生活给你太多的挫折,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才能抓住生活中一束束幸福的阳光。善待自己的每一天,就等于给自己生活沙盘上多置一粒幸福的种子。生命的质量取决于每天的心态,女人对幸福的感觉来自于健康的心态。
《老子》里有句:大成若缺。意思是说,大的成就仍像有缺陷,仍显得不完美,完美只是一种假设,存在于想象中。所以极力追求完美就会被完美所累,就不会快乐,正确的方法是不追求完美。
逃出完美主义陷阱
“哪怕遇到火灾或地震,我也绝不会不化妆就跑出去。”你听到过类似的话或身边有这样“视妆如命”的女性朋友吗?人生确实有许多的不完美,但我们可以选择走出不完美的心境,而不是在“不完美”里哀叹。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女人。
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是使人不断向上的动力;另一方面这种对完美的追求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在现代社会的多方面压力下,它让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从而变得急躁、自卑、甚至急功近利。
在佛教的《百喻经》中,有这样一则可笑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在印度有一位先生娶了一个体态婀娜、面貌娟丽的太太,两人情如金石,恩恩爱爱,是人人称羡的神仙美眷。这个太太眉清目秀,性情温和,美中不足的是长了个酒糟鼻子。柳眉、凤眼、樱嘴,可在她的瓜子脸蛋上,却酿了个酒糟鼻子,好像失职的艺术家,对于一件原本足以称傲于世间的艺术精品,少雕刻了几刀,显得非常的突兀怪异。于是这位太太终日对着镜子,一面抚摸着这只丑陋的鼻子,一面唉声叹气,埋怨上帝的残忍。
这位丈夫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一日出外去经商,行经一贩卖奴隶的市场,宽阔的广场上,四周人声鼎沸,争相吆喝出价,抢购奴隶。广场中央站了一个身材单薄、瘦小清癯的女孩子,正以一双汪汪的泪眼,怯生生地环顾着这群如狼似虎、决定她一生命运的大男人。这位丈夫仔细端详女孩子的容貌,突然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好极了!这女子脸上长着一个端端正正的鼻子,不计一切,买下她!
这位丈夫以高价买下了长着端正鼻子的女孩子,兴高采烈,带着女孩子日夜兼程赶回家门,想给心爱的妻子一个惊喜。到了家中,把女孩子安顿好之后,以刀子割下女孩子漂亮的鼻子,拿着血淋淋而温热的鼻子,大声疾呼:
“太太!快出来哟!看我给你买回来最宝贵的礼物!”
“什么样贵重的礼物,让你如此大呼小叫的?”太太狐疑不解地应声走出来。
“喏!你看!我为你买了个端正美丽的鼻子,你戴看看。”
丈夫说完,突然出其不备,抽出怀中锋锐的利刃,一刀朝太太的酒糟鼻子砍去。霎时太太的鼻梁血流如注,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赶忙用双手把端正的鼻子嵌贴在伤口处,但是无论丈夫如何努力,那个漂亮的鼻子始终无法黏着于妻子的鼻梁。
可怜的妻子,既得不到丈夫苦心买回来的端正而美丽的鼻子,又失掉了自己那虽然丑陋、但是却货真价实的酒糟鼻子,并且还受到无妄的刀刃创痛。而那位糊涂丈夫的愚昧无知,更是叫人可怜!
有位友人的母亲,很是关心女儿胸部的大小,从她发育开始,就让她穿调整型内衣,让她失去少女挑选内衣的乐趣,她穿的内衣,就是千篇一律的一种款式,有时,她也不免抱怨,可是她的母亲都劝她要“长久忍耐”,必有出头之一天。
“你现在只是忍耐一小段时间而已,你要知道,胸部大小会影响婚姻品质,到时候如果不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可怜。”母亲总是如此勉励她。
我觉得,她母亲的这种观念才可怜。婚姻的幸福不可能只在胸部大小上面,一个女人的价值也不只是在婚姻上面。
追求完美几乎是现代女性的通病:对于自身来说,胸部不够大去隆胸;腰部不够细去减肥;臀部不够美去健身;竟然连父母遗传下来的单眼皮很多女人也不肯轻易放过,要割上一刀。对于婚姻家庭的苛求就更不用说了。然而不幸的是,有些人以为自己是在追求完美,其实她们才是最可怜的人,因为她们是在追求不完美中的完美,而这种完美,根本不存在。
有一回去参加一位女性激励大师的演讲,她说到有个洁癖的女孩:“因为怕有细菌,竟自备酒精消毒桌面,用棉花细细地擦拭,唯恐有遗漏。”
这位有洁癖的女孩,难道不知道人体表面充斥细菌,比如她自己的手,可能就比桌面脏吗?
“我建议她:干脆把桌子烧了最干净!”
在一家餐厅里,也有对母子因为怕椅子脏,而不敢把包包放在椅子上,但人却坐在椅子上,要上菜时,因为怕包包占太多桌面,而让菜没位置,服务员想将包包放在椅子上,马上被阻止:“不用了,我们有洁癖,怕椅子不干净。”
上完菜后,旁人实在忍不住,问:“有洁癖还来餐厅吃饭?自己煮不是比较安心?”
“吃的东西没关系,用的东西我们就比较小心了。”
天哪!这是什么回答!吃的东西不是反而该小心的吗?
一个孩子犯了一个错,母亲不断地指责,因为她要为孩子培养完美的品格,孩子拿出一张白纸,并且在白纸上画了一个黑点,问:“妈,你在这张纸上看到什么?”
“我看到这张纸脏了,它有一个黑点。”母亲说。
“可是它大部分还是白的啊!妈妈,你真是个不完美的人,因为你只会注意不完美的部分。”孩子天真地说。
有位吴女士,是个极正义的人,对于世界上竟有这么多不义的人很痛恨,她一直很想杀光世界上的坏蛋,好让世界完美。
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封上帝的来信,上帝说,这位吴女士也是个坏蛋,因为她的心中从来就没有爱。
要求完美是件好事,但如果过头了,反而比不要求完美更糟。就像我们居住的屋子,永远不可能如展示屋那样整齐干净,如果一味地强求,反而会使居住成为噩梦一般,为了维持干净,难道我们不在马桶上大便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完美主义者的各种表现:如有的人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紧张,一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结果越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有的人不允许自己的工作仅仅是一般,他们一定要做得最好,可事实经常是把自己累得够呛,工作却未必如想象的那般好……这些想把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完美的人,一般不会是一个强者,他们缩手缩脚,患得患失,害怕缺憾。完美主义的问题正是在于“恐惧缺憾”,害怕令人失望以及避免感到内疚。这也就是一些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内在动机。
世界上有太多的完美主义者了,他们似乎不把事情做到完美就不善罢甘休似的。而这种人到了最后,大多会变成灰心失望的人。因为人所做的事,本来就不可能有完美的。所以说,完美主义者根本一开始就是在做一个不可能实践的美梦。
他们因为自己的梦想老是不能实现而产生挫折感,就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让这个完美主义者意志消沉,变成一个消极的人。所以,培养“即使不完美,不上不下也没关系”的想法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你花了许多心血,结果还是泡了汤的话,不妨把这件事暂时丢下不管。你就有时间来重整你的思绪,接下来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了。“既然开始了就要把事情做好”这种想法固然没错,可是如果过于拘泥,那么不管你做些什么都将不会顺利的。因为太过于追求完美,反而会使事情的进行发生困难。
武田信玄是日本战国时代最懂得作战的人,连织田信长也相当怕他,所以在信玄有生之年当中,他们几乎不曾交过战。而信玄对于胜败的看法实在相当有趣,他的看法是:“作战的胜利,胜之五分是为上,胜之七分是为中,胜之十分是为下。”这和完美主义者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他的家臣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胜之五分可以激励自己再接再厉,胜之七分将会懈怠,而胜之十分就会生出骄气”。连信玄终身的死敌上杉彬也赞同他这个说法。据说上杉彬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之所以不及信玄,就在这一点之上。”
实际上,信玄一直贯彻着胜敌六七分的方针。所以他从十六岁开始,打了三十八年的仗,从来就没有打败过一次。而自己所攻下的领地与城池,也从未被夺回去过。对于信玄的这个想法奉为圭臬的是德川家康。如果没有信玄这个非完美主义者的话,德川家族三百年的历史也不一定存在。要记得,不能忍受不完美的个性,只会给你的人生带来痛苦而已。
有些人很勉强自己,不愿做弱者,只愿逞强,努力做许多别人期待自己却不愿做的事,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弱者。人一对你抱期望,就怕辜负了人,硬是勉强也要实现承诺,到头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太软弱。
从根本上必须承认的,是自己的心。只有承认软弱,才可能坚强;只有面对人生的不完美,才能创造完美的人生。
荣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跛脚王》,便是叙述脑性麻痹患者丹恩的奋斗故事。丹恩主修艺术,因为无法取得雕刻必修学会,差点不能毕业。在他求学时,有两位教授当着他的面告诉他,他一辈子都当不了艺术家。他喜爱绘画,却因此沮丧得不愿意再画任何人的脸孔。
即便如此,他仍不怨天尤人,努力地与环境共存,乐观地面对人生。他终于大学毕业,而且还是家族里的第一张大学文凭。
“我脑性麻痹,但是我的人不麻痹!”同是脑性麻痹患者,也是联合国千禧亲善大使的小朋友包锦蓉说。
丹恩说,许多人认为残障代表无用,但对他而言,残障代表的是:奋斗的灵魂。
生活中,摆脱完美给你生活带来的压力和阴影,其实也很简单,以下就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小方法。发散你的思维,也许你会更快找到全新的生活。
(1)学习过健康的生活
选择自己喜欢的健身班进行锻炼,或养成晨跑的习惯,矫健的身影和红润的脸色会比任何粉妆更使你年轻生动;工作之余逃离城市,让自己以最自然的状态亲近自然,要学会享受阳光,热爱生活。
(2)从心理上承认有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生活绝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和处于低谷时,自信和乐观尤为重要,切不可自暴自弃。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正因为生活中有让你感到沮丧、绝望的问题,你才会付出更多努力,才更懂得珍惜所得到的,即便是事情不尽如人意,即便失败,可那和成功一样构成你丰富的人生体验,那才不枉活一世。如果真有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的人,那他的生活还有什么激情,你以为他会觉得人生有意义,他会幸福吗?
(3)不要对自己过分苛刻
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工作上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能够着”的目标,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良心,不要太在意上司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否则,遇到挫折就可能导致身心疲惫。不要为了让周围每一个人都对你满意而处处谨小慎微,还是要有点“我行我素”的气魄,不然让所有人都满意唯自己不满意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4)学会放松和排解不愉快
情绪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会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应学会放松,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生活的规律和睡眠的充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并解决问题。学会倾诉和寻求帮助来排解不愉快,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找一个听你诉苦的朋友不会是太难的事。
(5)不要让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变成负担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完美主义倾向,其实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应该看到完美主义者有着众多的优点,比如严格自律、意志坚定,执著,仔细周到,计划、秩序、组织性强,这些优点只要发挥得当,不要只重细节而忘了主要目标,完美主义者绝对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出色的员工,应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工作上的压力。
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外界环境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但不能决定人们的心境。面对风花雪月、良辰美景,许多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而林黛玉却对月伤怀,见花落泪。客走他乡,行舟远方,许多人满怀惆怅,思乡情切,而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壮怀激烈间没有丝毫离愁别绪,其实,乐园就在你心里。
乐园就在你心里
心态是人情绪和意志的控制塔,从成功学的角度看,它可以分为两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正是这两种心态决定了行为的方向与质量。
心态就是内心的想法,是一种思维的习惯状态,生活中随时可见不同的人对同样一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能成立,都合逻辑。比如同样是半杯水,有人说杯子是半空的,而另一个人则说杯子是半满的。水没有变,不同的只是心态。心态不同,观察和感知事物的侧重点也就不同,对信息的选择就不同,因而环境与世界都不同。
我们的境遇并不完全是由周围的环境造成的。
犹太人弗兰克在二战期间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3年,身心遭受极度摧残,境遇极其悲惨。他的家人几乎全部死于非命,而他自己也几次险遭毒气杀。在亲身体验的囚徒生活中,他仍然不懈地客观地观察、研究着那些每日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的人们,包括他自己。
当他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顿悟了一种“人类终极自由”,这种心灵的自由是纳粹自由无论如何也永远无法剥夺的。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的刺激对本身的影响程度。因此,“什么样的饥饿和拷打都能忍受”,“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他还发现了弗洛伊德的错误,作为该学派的继承人,他反驳了自己的祖师。弗洛伊德认为:人只有在健康的时候,心态和行为才千差万别;而当人们争夺食物的时候,就露出了动物的本性,所以行为和动物几乎无以区别。而弗兰克却说:“在集中营中我所见到的人,完全与之相反。虽然所有的囚徒被抛入完全相同的环境,但有的人消沉颓废下去,有的人却如同圣人一般越站越高。”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为什么有人“消沉颓废下去”,有人却“越站越高”,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多少人埋怨社会无机会,世道不公平,责怪别人冷漠无情,责怪自己生不逢时……可是我们想过没有,无论在任何社会环境里,总有人充满希望、快乐和幸福。
同样都是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却有好坏优劣之分。学习不好,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做作业。“认真”是什么,认真并不是智慧,而是心态!
同样是工人、职员,有人为五好员工、劳动模范,有人却为阿混,真正的区别仅在于谁更积极、更努力、更负责,而不是聪明才智和技能。积极、努力、负责都是“心态”。
社会精英、领袖伟人,他们的成就,取决于付出甚至牺牲的多少。愿意付出、牺牲,绝非方法问题,确确实实来源于心态。
爱迪生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爱因斯坦说:“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功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