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定方催马上前,拱手道:“谭兄,燕兄,别来无恙。”
来人正是谭峙和燕虎臣,二人见卫仁孚提着钢锏去寻赵定方,便匆匆跟在后面,没想到还是没拦住卫仁孚出手。
“我等此来以为会有厮杀,不想只是射空了箭壶里所有羽箭”燕虎臣道:“这厮手痒得紧,听说你在羽林前军中,便要找你过招。”
“卫兄一条钢锏上便有千斤之力,寻常人恐怕一招都接不下”赵定方笑道:“卫兄找我排遣寂寞是夸我武艺高强。”
“啊哈哈”卫仁孚大笑道:“武艺高低你我尚未分出胜负,若论脸皮之厚,在赵兄面前我只能甘拜下风。我从未见有人如此会夸自己。”
赵定方道:“我与几位兄弟许久未见,凯旋入京之后,小弟做东,请几位兄弟喝个痛快。”
谭峙与燕虎臣笑而不语,卫仁孚道:“你才是凯旋之师,我们几个射空了箭壶中的箭便要返回天府原。”
赵定方奇道:“此役枭骑营、斩铁帐居功至伟,为何不一道入京?”
“尽人臣本分,勿与天军争功”谭峙道:“此乃王爷之命。”
赵定方道:“王爷真是谨慎。”
“慕容、赫连两位将军都在”谭峙道:“你去见一面吧。”
慕容朔火术高强,治军也颇为得力,赵定方对他十分钦佩。
赫连新月一直是赵定方心中枪术第一,又是义弟赫连荣城的胞兄,赵定方对赫连新月除了钦佩,还有一丝亲情。
赵定方对铁、唐、简三人道:“我去去便回。”
赤甲战象尸群的背面,伫立着十个巨大的尖塔,每一座塔都是由数千个赤象骑兵的人头堆砌而成。
赵定方从人头塔边策马驰过,只见塔上的头颅无不血流满面,不由勒住焚天,立马观瞧。
“这些人头要留给羽林前军报功”谭峙策马到赵定方身边道:“弟兄们从人头上割去一只耳朵,回天府原上报功。”
“一个人头领报两次功,领两份赏银”赵定方道:“王爷手中的军饷不也是兵部拨发的么?”
谭峙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赵定方心念一转,不由笑自己愚蠢:昭王虽然看似对皇帝言听计从,却是个独霸一方的藩王,若是钱粮不能自给,如何养十八万虎狼之师。
慕容朔、赫连新月二人立马在一个刚刚开始堆砌的人头塔前,枭骑营和斩铁帐的将士正有条不紊地割耳朵、砌人头。
赵定方下马紧走几步朗声道:“末将赵定方,见过慕容将军、赫连将军。”
慕容朔见是赵定方,道:“上马说话!”
赵定方飞身上马,道:“谢将军!”
“果然是天子之师”慕容朔道:“枭骑营向来不兴这些虚礼。”
赵定方笑道:“让两位将军见笑了。”
赫连新月道:“你在沈青天军中任何职?”
赵定方道:“参军。”
“可惜”慕容朔看了一眼谭峙道:“你与谭峙是我枭骑双箭,到了羽林卫中却被闲置在箭壶里,沈青天的用人之道真是不敢恭维。”
“并非所有一军之将都如你这般喜欢冲锋陷阵”赫连新月道:“做沈青天的参军,比做慕容朔的前锋好得多。”
慕容朔道:“本将军的前锋向来是本将军,何时用过旁人?”
赵定方道:“我虽名为参军,却实实在在做了三日的前锋。”
慕容朔道:“你遇到的是哪只虎?”
“姬仲行”赵定方道:“姬仲廉和姬仲谋。”
“姬氏五虎你居然遇到三虎”赫连新月道:“不知是你的幸运还是不幸。”
“他如今完完整整坐在马上,自然是幸运”慕容朔道:“斩获如何?”
“姬仲行被末将斩于阵前,姬仲廉被末将斩于阵中”赵定方道:“姬仲谋,被末将斩于姬冲的帅旗之下。”
慕容朔与赫连新月的脸色齐变。
“斩下姬冲人头的”赫连新月道:“也是你。”
赵定方道:“末将刺死姬仲谋后,姬冲已无斗志,他的头,是他自己斩下来的。”
“姬氏已灭,北征赤象指日可待”慕容朔道:“赵将军,不要丢我枭骑营的脸。”
赵定方道:“遵命。”
“一人杀三虎,少说要封个三品将军;有了姬冲的人头,不是伯爵也是子爵”慕容朔道:“我们是同僚。何况你如今已在羽林卫中,不必再遵我的命令。赵将军,后会有期。”
霖骑一卫的兵马已经将北路战场上的所有人头都堆砌成塔,射出的惊沙箭也收回六七成,正在列队准备撤离。
慕容朔一夹马腹,向西奔去。
谭峙、卫仁孚、燕虎臣三人向赵定方抱拳之后,尾随慕容朔而去。
“青云直上固然可喜,却非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幸事”赫连新月道:“皇帝深谙用权之道,你并非士族,却一再升迁,万事小心。”
赵定方道:“多谢将军之言。”
“荣城他……”赫连新月顿了一下道:“我与家父以军营为家,也许,你更像个兄长。”
赵定方心中一热,道:“我与荣城在赤霄山上时便是异姓兄弟。”
赫连新月看了一眼赵定方马上的长枪,笑道:“这条枪本是我的。”
未等赵定方开口,赫连新月拨转马头,向西方驰去。
枭骑营、斩铁帐四万骑兵汇成一道黑色洪流,滚滚向西,留下一片战象尸体的树林和十座巨大的人头塔。
人族净明世一八七六年,神光三十九年秋初,姬氏讨逆卫举旗叛乱,未及秋末,即被被铁衣将军沈青天率十万羽林前军平定。
姬氏起兵时,世代镇守东南边陲的刘氏乘势北上,以讨伐姬氏之名蚕食钧州领地,意图占领定天城,被钧州太守、定天城卫指挥使陆无忧拒于定天城下一月,无功而返。
姬氏被平定后,铁麟卫四大锋将常奉、常仁、常申、常开发动兵变,将汉王刘炳业锁入囚车,押解至御天城。兵部尚书刘禁亦于同时被巡检司缉拿下狱。
皇帝下旨:
夺影城卫、泠州城卫为剿灭姬氏逆贼前锋,偃州太守、夺影城卫指挥使庞太清以寡敌众,指挥若定,据守泠州多日,挫伤逆贼锐气,加封太子太傅,赏紫蟒袍,紫金腰带。
兵部右侍郎丁凭编练城卫有功,擢为兵部尚书。
羽林前军将军,隋国公杨凯因年迈解甲还乡,擢羽林前军副将沈青天为正二品骠骑将军,封宋国公,执掌羽林前军,赐双铁马。
羽林前军五品骑都尉赵定方,连破敌阵,斩杀贼酋姬冲并逆贼悍将姬仲廉、姬仲行、姬仲谋,破格擢为从三品擒虎将军,封武定侯,赐金刀玉马。
洪恩殿,南阁。
皇帝手上拿着一封奏折,面色如铁。
右相赵恭辅、新任羽林前军将军沈青天、新任兵部尚书丁凭跪伏于地。
“夺影重生,力斩妖龙”皇帝道:“三位爱卿可知这八个字里的典故?”
“夺影卫乃圣祖神武皇帝的亲兵,神武皇帝驾崩后夺影卫解散,为纪念这支强兵,世祖翼皇帝降旨以夺影命名偃州首府”丁凭道:“妖龙,应是指张氏执掌的兵马。张氏叛逃之前,执掌的炎龙卫是与夺影卫齐名的戚国强兵。”
“丁卿渊博”皇帝道:“你来说说,这重生的夺影卫是指当世哪一支军马?”
“此次姬氏勾结张氏叛乱为羽林前军讨平,力斩妖龙当指此事”丁凭道:“夺影卫复生自然是羽林天军。”
“丁卿对典故了如指掌,对今日局势却猜得不准”皇帝笑道:“这折子里写的夺影卫复生,并非朕的羽林卫,而是昭王的霖骑一卫。”
跪着的三人脸色均是一变。
神武皇帝一代天骄,率领人族大军击败神族军团,驱逐龙族,在中原大地上建立庞大的人族帝国,开启人族的净明之世,武功之高,历代皇帝都难以望其项背,以至于神武皇帝之后,戚国皇帝谥号都不用“武”字。
皇帝手上那份奏折说昭王的兵马是夺影卫复生,岂不是说昭王是神武皇帝复生?
“陛下”沈青天道:“枭骑营与斩铁帐人马击破赤象援兵之后旋即撤回,慕容朔和赫连新月甚至未同微臣照面。霖骑一卫的人马本该从未到过清秋原。”
“可是有人知道了”皇帝道:“这个折子是说羽林卫无力讨平姬氏,我戚国要重振神武皇帝雄风,要靠霖骑一卫。”
“姬氏谋反,刘氏便蠢蠢欲动。可见各镇藩王早存异心,这封奏折若为天下人所知,局势恐怕会更难收拾”丁凭道:“不如乘姬氏、刘氏覆灭之际,以守卫京畿为由,抽调各镇名将入羽林卫,委以闲职。名将不在,兵士再强亦是群龙无首。”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各镇有自成一国之势”沈青天道:“丁大人的主意不错,恐怕圣旨发出去,各镇藩王未必会遵从,反而会引起各镇警觉。”
丁凭道:“依沈将军之见,便任由各镇为所欲为么?”
丁凭语气生硬,沈青天不再言语。
“若论排兵布阵,老臣不及丁大人和沈将军,若论撰写奏折字斟句酌,丁大人、沈将军未必胜过老臣。此事与姬氏、刘氏不同,这封奏折并非兵家行文之风,而是文人用兵之法”赵恭辅道:“这封名为褒扬霖骑一卫,实则贬低羽林天军。恐怕并非是昭王有问鼎之心,而是朝中有人居心叵测,想乘机讨好藩王,助长异心。大战刚过,羽林卫需要休整一段时日。若是再将矛头指向藩镇,再生战端,局势恐更难收拾。老臣以为当找出此文背后主使,以雷霆手段示以天威,朝中上下一心,自能使四方异心消弭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