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大年除夕之前——腊月二十五这天,白朝鲁和高娃来到了萨仁台。带来了好些牛肉、羊肉,还有自家养的小笨鸡。鸡都提前杀好了,收拾得干干净净,只在剁开就可以下锅。当然,高娃还带来了专门儿给儿媳妇珍藏的那瓶纯蜂蜜。
其其格特意跑到外边看了一眼,公公婆婆赶的是马车而不是驴车,心里敞亮了很多。
额尔德木图和白朝鲁这对亲家,过去一见面就闹个没完,两人说话一个比一个赶趟儿、一个比一个有劲儿。高娃和额尔德木图了解两人,就没管他俩,带着其其格进了西屋。
高娃拉着儿媳的手问这问那,并拿那瓶蜂蜜非要给沏上一杯。其其格让她先歇着,高娃说什么也不同意。
高娃说:你要听话,这蜂蜜好着呢。让妈给你沏。唉,亲家母,帮着找个小勺儿啊?
娜仁托娅没有反应,其其格笑着说:我妈耳朵更背了,她听不见,我去取。
高娃摁住其其格的肩膀不让她站起来,说:你别动,我去,不就在外屋厨房嘛,我自己去找。你别再乱往外走了,不抗冻啊。
高娃找来了勺儿和碗,打开蜂蜜瓶舀了一小勺儿,却没有放进碗里,而是送到了其其格的面前,说:张嘴,吃一口。
其其格不好意思:妈,我不吃。
高娃坚持:吃一口,这就是原滋原味的,叫——叫——对了,叫原生态。你先尝尝,我再给你沏水喝。
其其格拗不过婆婆,只好红着脸张嘴把蜂蜜吃了。
真甜啊,一直甜在了心里。吃过苦的人,才会对甜更敏感。
娜仁托娅在一边看着婆媳二人的举动,她笑得很开心。她也觉得甜,虽然没吃到蜂蜜,也感觉到甜在了心里。
高娃取暖瓶往碗里先倒上水,一边用小勺儿搅水一边说:以后一定要记住,沏蜂蜜不能用滚开的水,不然就把蜂蜜的营养那什么——那个——对,烫死了。要把水晾一晾,等温了时再加蜂蜜。这都是人家告诉我的,说报纸和电视上这么讲的。你也要记住。
其其格连连点头,幸福在脸上荡漾开来。
额尔德木图和白朝鲁这一次没有过多的玩笑,毕竟这个年和往年大不一样。两人的聊天难得“正规”,唠着两个嘎查的生产生活,倒像是两位嘎查支书在交流经验。
在额尔德木图和其其格的一再挽留下,白朝鲁和高娜决定不着急赶回草根台了,要住上一宿。
额尔德木图说:你个老白,还和我客气。我看出来了,高娃感冒也没好利索,一天一个来回儿也太累。更何况不像夏天,天又暖和又长,你要着急往回赶到家得半夜,再冻个好歹儿多犯不上啊。也让牧仁和其其格担心。
“要过年了,家里一大堆事儿呢。”白朝鲁一本正经地说道。
“你就别和我吹了,你当你自己是领导干部啊?咋的,上门送礼的在家排号儿呢?”
“你就埋汰我吧。咱不给人家送礼就不错了,哪有人给我送礼。”
“我就说吗嘛,再腐败也轮不上咱们平头老百姓啊,你就有这个心也没那个权啊。”
两人一说一笑,又恢复一些原来的真性情,为小屋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晚饭很丰盛,这是集体劳动的成果。
做饭时的分工也很明确:其其格是总指挥,只动嘴儿不动手;牧仁是后勤总保障,缺柴少料他去收张罗;娜仁托娅是总切墩儿,按要求把肉和菜切好;高娃是总掌勺,负责把菜做熟做出味道……
当然,额尔德木图只能是“总陪聊”了,陪着白朝鲁天南海北地唠。
晚饭时,额尔德木图破例也喝了酒。
夜幕降临,透过玻璃窗,在明亮的灯光下大家有说有笑的。这个经历苦难的家庭难得这样气氛活跃、欢乐满屋……
白朝鲁和高娃住了一宿就回草根台了,本来额尔德木图和娜仁托娅要留亲家在萨仁台过年的,两人说什么也不肯。
当天下午,天就开始阴沉起来,但没有风,也不太冷,到了傍晚,大雪就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雪花真大,就像有谁在天空中一把一把地往下撒鹅毛一样。只是几分钟的时间,院子里的一切、村庄的一切,包括草原上的一切就都变白了。而且这种白还在“长”,不断的加厚。
额尔德木图坐在烧得热乎乎的炕上向外看,不由自主地说:白朝鲁这个老家伙命儿还挺好,等他到家了这雪也下上了。要不然,非把他拍在路上不可,他这块“白石头”就该长“白毛儿”喽。
娜仁托娅听不见他说什么,牧仁听到了也不能吱声,其其格听后只是忍着不敢笑。
额尔德木图又说:亏得咱家把羊都卖了,要不这场大雪可就遭了罪啦。
一家人又都不语了。
雪花飘飘催春早。春节前夕普降瑞雪,相信生机盎然的春天不会太远了。
除夕到了。
草原村庄的除夕年味儿别具特色。
有雪的除夕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萨仁台嘎查热闹起来,天空中不时有“二踢脚”炸响,空气中飘着阵阵肉香。孩子们是关不住的,人人拿着最得意的鞭炮,点着一根香边跑边放。有的孩子拿到一种叫做“滑炮儿”的东西更是骄傲得不行,不用自带火种,只像划火柴一样,鞭炮头擦冒了烟儿而赶紧扔出,不一会儿就是“嘭”的一声,吓得行人一大跳……
按照传统习俗,除夕夜要熏羊头、煮羊蹄,要在院内燃起篝火。大家向火中扔踝骨、蹄子、酒、肉及小年那天打扫下的灰尘等。全家老少手拉手围火转圈儿,边转边拍打衣裳、男人们从篝火上跳跃,带着美酒和烤熟的羊头、羊蹄逐户向村邻致酒祝福,收礼者以同样的礼物上门致谢。之后,一家人欢聚一堂玩游戏,拉马头琴或四胡,欢唱祝酒歌庆贺吉祥,一直到天亮。初一早上日出前,在院中摆供焚香,男人们面向西南行三拜九叩礼祭天。回屋后,晚辈向长辈敬献“新年碗”,碗内装有酒或食品,祝长辈长寿。长辈以优美的颂辞祝愿晚辈新年愉快,并向幼童分发吉祥糕点以示祝福。清晨,吃完饺子后,邻里乡亲互赠以酒肉为主的“新年饭”,相互敬酒,祝福安康快乐。这一活动延续至正月十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电视、手机、网络等新鲜事物的冲击下,传统习俗也在发生着改变和精简。
其其格家更是因陋就简,没有篝火,没有琴声,没有长调。这个年,在并不张扬中悄然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