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这首经典的《敖包相会》,几乎每个人都会哼唱几句,旋律优美,情境更美。
草原上的牧民每年都要祭祀敖包,有时在仪式结束后还要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到敖包旁互诉衷肠。还有一种说法,因为草原广阔且少有树木,姑娘小伙子谈情说爱缺少了“掩护”,于是,敖包就成了最秘密的约会场所。甚至有人还说,如果你远远的看到敖包旁立起一根套马杆或长马鞭,那好,你就要远远躲开了,因为这是幽会的情人向过往者发出的信号,千万不要过去打扰。
当然,人们对敖包的崇敬,绝不仅仅因为这里是酝酿甜蜜爱情的神秘地方,更是因为这里是牧民的守护神居住的神圣地方。
在MGZ聚居的村庄大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敖包,是牧民祈福之地。萨仁台嘎查同样不例外,在嘎查西山上有一座大敖包。
敖包是MGZ牧民心中的山神,会保佑草原上的一切生灵,更会保佑草原上最伟大的母亲。
这一天,在嘎查长者佟恩和的带领下,牧民们穿上节日盛装陆续向山顶的敖包走去。
按照传统习俗,蒙古民族祭敖包一般选择在农历五月或七月,也是草原最美丽的季节。有时往往与那达慕的召开紧密结合,在那达慕召开前一天或当天早晨举行盛大的祭敖包仪式。祈愿一年来草原风调雨顺、牛羊肥壮,更祈愿那达慕大会平平安安、圆满成功。
MGZ传统的敖包祭祀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血祭,即宰杀壮牛肥羊供奉在敖包前以祭祀神灵。目前,这种血祭法运用不多,除非是极特殊和极重要的情况才会这样做。二是洒祭,就是“洒注礼”,即在敖包前滴洒鲜奶、奶油、奶酒等物以祈求幸福。后来,还增加了白酒、点心等祭物。三是火祭,即在敖包前堆干树枝或者干牛马粪点燃,祭祀者排队绕火三圈儿,边转圈儿边念自家的姓氏,然后供上供品,把全羊投入火堆里。火烧得越旺越好,因为这象征着兴旺。
除祭祀外由敖包祭又衍生出了一些特殊的礼俗,当然,这些礼俗因地区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上的MGZ牧民,如搬迁等原因家里不想或不方便再供佛像时,就要搬开附近山上敖包的石块,把佛像置于里面,再把石头按原样堆好。牧民称之为“敖包达额尔顺拉”,意思是把佛爷供奉在敖包里面。
这一次,萨仁台嘎查牧民祭祀敖包是自发的行动,目的只有一个——为其其格祈福!
在之前策划这次祭敖包活动时,佟恩和特意召集了嘎查的几位长者和有影响能力的年轻人进行商议。这其中没有包括嘎查干部。
大家围坐在佟恩和家,喝着新熬的奶茶,畅谈各自的想法。
佟恩和说:这一次为其其格祈福,是我们自发的,嘎查的人也是自愿参加,不必强求,这也是我没有找白宝柱书记和阿拉坦仓嘎查达他们的原因。大家也谈一谈,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好一些。
双喜迫不及待地说:当然是最高的“血祭”,我出一只羊,去我牧点儿抓最好的。
为其其格家买的电磁炉还没有送去,能在祭敖包方面出一份力,双喜非常愿意。
来旺也附和:对,我也出一只!为了其其格祈福,我舍得。
刚刚从牧仁的牧点儿回来的玉山逗他:来旺啊,你真舍得?看你媳妇回去不收拾你。
来旺笑了,也有别人跟着笑了。
佟恩和开口道:不要开玩笑,这是个严肃的事情!
刚刚还在笑的人赶紧收住,也为自己的失态感到不好意思。
佟恩和又说:对了,刚才忘了表扬表扬咱们玉山,这几天帮着牧仁照看牧点儿,辛苦了。
玉山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说:这没啥。
双喜再次表态说:佟叔,我真的愿意出一只羊,两只也没问题!
还有人表示愿意出羊,佟恩和看了看另外几位长者,问道:几位怎么看?
其中一位长者说: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觉得这“血祭”不是太合适,这次祈福的事儿比较特殊,尽量不见血的好。
其他人也有点头的,也有不置可否的。
佟恩和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是这样考虑的,这次敖包祭,一定要节俭,几位都表示可以拿出羊来“血祭”,我看不如省下羊卖了钱捐给其其格。
双喜又急于发表意见:我同意。另外,这“火祭”恐怕就更不合适了吧?
佟恩和:是啊。事因火起,谈火色变啊,咱们这次绝对不能用“火祭”,也算是一种避讳吧。
“那只好用‘洒祭’了?这样更好,家家都可参与,有酒也行、有牛奶也行,包括炒米、点心、糖块都中啊。”一位老者提出自己的见解。
大家纷纷点头。
双喜忽然想到这一切是不是都早已计划好了,便问:佟叔,是不是你心里早有谱儿了,怎么还要问大家啊?
佟恩和假装生气地瞪了一眼双喜,说:都说你小子直,还真是的。这事儿是大家伙的事儿,必须共同商议。
来旺和玉山起哄指点双喜多嘴,他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
佟恩和:既然大的方向定下了,下面,我们再商量商量具体的细节吧……
这一商量,大家就商量到深夜。这才有了为其其格祈福敖包祭的顺利进行。
天气晴朗,草原明亮。
走在前面的年长者手捧祭品,神情肃穆;走在第二排的人,手里捧着蓝色的哈达;跟在后面的牧民,虔诚地捧着酒和牛奶等物品。
到了敖包前,在佟恩和的指挥下摆好祭品,大家列队站好。
佟恩和领祭,唱颂祈福辞:圣祖在上,降福于乌兰毛都萨仁台嘎查其其格。舍己救人、英雄壮举,万人敬佩;疼失爱子、火烧重伤,万众悲泣!今有萨仁台全体牧民虔诚拜请长生天,保佑其其格早日康复回到草原……
佟恩和又和大家一起唱起传统的《祭敖包之歌》——
西边远远看得见的
是圣祖打马跃过的山峰
整齐排列的十三个敖包
先祖哈萨尔的供奉
……
东方遥遥望得见的
是高耸入云的大山峰
排列整齐的十三个敖包
是札萨克图的祭供
……
南边远远看得见的
是擎天玉柱似的两座峰
整齐排列的十三个敖包
是兴旺发达的象征
……
北方遥遥望得见的
是祖先曾经居住的神峰
排列整齐的十三个敖包
是福运无边的象征
……
唱毕,开始恭恭敬敬地向敖包敬献哈达。
佟恩和带领大家,顺时针绕敖包转圈,并不时把手中的酒和牛奶洒向敖包,把奶制品、糖果等投向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