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已是大亮,草原上的一切都明晰起来。
一匹枣红骏马拉着勒勒车,行走在蓝天白云下、山地草原间,车辙印痕明显的小路,蜿蜒向前。
勒勒车侧面拴着一匹白马,那是牧仁平日的坐骑。白马高大健美,浑身上下几乎找不到一根杂毛,如果有机会参加电视剧的拍摄,绝对不亚于唐僧取经骑的那匹白龙马。白马不但漂亮,而且跑得又稳又快,是牧仁心中的最爱之一。
牧仁爱白马爱到什么程度呢?只能说爱到都舍不得骑了。当然,正常的放牧、赶路他是骑的,舍不得的是让白马参加比赛。牧仁认为比赛场上太激烈,万一把马伤了可咋整?心疼啊。所以,这两年苏木开那达慕大会,很多人都劝牧仁带白马去参加,并打赌准保能拿奖,可他就是死活不同意。其其格知道牧仁的脾气,不逼他也不劝他。按实力而论,如果真的参加了比赛,白马赢回几只羊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现在,白马成为牧仁的最爱“之一”,那他心中的又一个“之一”就数羡慕已久的摩托车了。当然,这事儿牧仁是不会说出口的,细心的其其格通过察言观色已经了然于心了。
白马随着勒勒车缓步而行,没有自由驰骋的潇洒,倒也悠然自得。
大黄狗西日忽左忽右忽前忽后跟着勒勒车,完成它的第一次草原远足。本来其其格不想带,留着它在萨仁台看家,阿斯根非得坚持,她不想扫了儿子的兴就默许了。
西日还不时抽风似的在草地上撒欢儿奔跑,惊起草丛中觅食的鸟雀“扑棱棱”起飞,它又追着鸟儿奔跑、跳跃。看到这些,其其格笑着说:真是傻狗撵飞禽啊。
阿斯根不懂,便问:妈妈,啥是“啥狗”撵“飞机”啊?
其其格:是“傻狗撵飞禽”,鸟在天上飞,狗在地上追,你说它能追上吗?
阿斯根想了想说:追不上。
“明知道追不上它还追,你说西日是不是傻?”
“妈妈,西日不是傻,它是逗着鸟玩儿呢。”
儿子的回答让其其格感到很意外,没想到在孩子的思想里,“傻狗撵飞禽”的固有寓意就这样被推翻了。
其其格伸出手指点了点儿子的额头,笑着说:就显得你能说,比你爸爸强多了。要是把你的话给他点儿多好,省得一天天的总闷着。
牧仁听着母子二人的谈话,偷偷笑着。听其其格夸儿子比自己强,非但没有生气,而是笑的更灿烂了。
第一次走进草原深处的阿斯根,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兴奋地向妈妈问这问那,其其格亲昵地一一解答,并不时亲亲他的小手和脸蛋儿。牧仁美滋滋地赶着车,常常回头看看车上坐着的那对母子,眼神里充满了关爱和幸福。
额尔德木图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向院门口走去。活动活动不太灵便的双腿,去院门口坐一坐晒晒太阳,是他每天的一项重要活动,快成了“必修课”了。
老人刚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来,邻居沈福推着摩托车走出自家院门,看到了额尔德木图坐在那儿,就推着车过来说话:包叔,晒太阳啊?
额尔德木图:是啊,也是透透气。你这是要去牧点儿啊?
沈福:是的。去看看。
“自己去啊?董静呢?”
“她也去,和孩子在后边呢。”
两人正说着话,董静领着两个孩子出来了。俩孩子跑过来喊了一声“爷爷”,额尔德木图高兴地答应着,两个小家伙就往摩托车上爬。董静一边锁院门一边和老人说:包叔,不往街上走走啊?
老人笑着答:不敢走远,这腿不中用啦。
董静:人老都这样,我家我爸也是,走多了腿就疼,正常,别往心里去。可能也是缺钙,吃点儿钙片什么的就好了。
老人笑了,没再说什么。
弟弟小岭坐在摩托车的最前边,哥哥坐在后边,沈福骑中间,自然把兄弟俩分开了。董静见三人都坐好了才上车,坐在了最后。一家四口一辆摩托车,座位有序。
额尔德木图说:沈福啊,你这摩托车可买值了。但也得注意安全啊。
沈福笑着说:没事儿,我骑得慢,牧点儿也近,路还算好走。包叔,我们走啦。
沈福发动摩托车,按了声喇叭,开走了。
额尔德木图望着这一家四口远去的方向,自言自语说:怪不得其其格要张罗给牧仁买摩托车呢,这东西是好啊。
娜仁托娅端着一个簸箕出来了,里面装的是饭豆。她把簸箕往老伴儿跟前儿一放,说:你闲着也是闲着,挑挑豆子吧,把小石子儿和瘪豆子都挑出来。
额尔德木图:看我闲着你就难受啊。
娜仁托娅又问:你说啥?
“啥啥啥,‘傻’你不往‘尖’长。唉,你这耳朵算废了。”额尔德木图嘟囔了半天,又大声说,“你给我搬个凳子,把这簸箕放上边。要不我撅着挑,窝气!”
娜仁托娅听明白了,说:干点活儿事儿不少,我这就去拿。我一会儿再把沙发给你扛过来!
娜仁托娅往院里走了,额尔德木图被她抢白得直立立眼睛。
老两口就这样,互相抬杠也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沈福骑着摩托车带着一家人往牧点儿奔去,“突突”的马达声在草原上传得很远。为了安全考虑,沈福开得并不快,即使这样与勒勒车相比那就是“神速”了。
快有快的便捷,慢也有慢的享受和风景。总之,快慢都在心境。
勒勒车“吱吱扭扭”的又翻上了一道高山梁,牧仁停住马车,顺手捡起几块石头扔在一个大大的“石头堆”上。其其格也拉着儿子下了车,从兜里取出几块奶豆腐,递给儿子三块。阿斯根接过来就要往嘴里放,其其格一把拉住,说:你个小馋猫儿,这个不是给你吃的。
阿斯根不解地看着妈妈,问:那干什么呀?
其其格:是祭敖包的。
“敖包?”阿斯根越来越不懂了。
“那就是。”其其格指向那个“石头堆”,她拉着儿子向敖包走近,接着说,“学着妈妈怎么做就行了。”
其其格带着儿子围着敖包顺时针转圈儿,每转一圈儿便将手里的奶豆腐向敖包顶上扔一块。阿斯根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他力气小,第一次没有扔到顶上,其其格鼓励他做得已经很好啦。第二次,他运足了气,尽量挥舞手臂,终于扔在了最顶端。阿斯根拍手笑了起来,站在勒勒车边望着母子二人的牧仁也笑了,眼神里流露的是满满的爱怜。
草原上的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着指路、辨别方向和地域界限的作用。因为草原广阔,且少有高大的树木、成片的树林,更缺少可以辨别方向的参照物,敖包的作用就显现了。古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游牧交界之处,无山河以为识别者,以石志……”,这里“以石志”说的就是来往牧人你扔一块石头、他加一块石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石头堆”,这就是敖包了。
敖包在草原上随处可见,成为游牧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遇到敖包要下马、下车祭拜,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个MGZ牧民的心中。
其其格带着阿斯根转着敖包转了三圈儿,然后双手合实拜了三拜,这才坐上勒勒车,一家三口又启程了。
小孩子的世界满是好奇,阿斯根问:妈妈,为什么要往敖包上扔奶豆腐啊?
其其格耐心地解答:那是一种祭祀。敖包是我们MGZ人的山神和路神,保佑我们平安,保佑我们在草原上不迷路,能找到家。
阿斯根:哦。那爸爸为什么扔的是石头?那是不是在糊弄山神啊?
没想到阿斯根会这么问,就连牧仁也被儿子逗乐了。
其其格拍了他一下,笑着说:你可别瞎说。山神不会怪你给的是啥,几块石头、几捧土、几根树枝啊,都行,只要我们心里有敬意,山神是不会怪的。
阿斯根看了看大黄狗,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又问:那西日什么也没给,山神是不是就不保佑它了?
“你呀你,这小脑袋里都想些啥啊?”其其格用手指又点了点儿子的脑袋,接着说,“敖包会保佑我们草原上所有生灵的。不管是人还是狗啊、马啊、牛啊、羊啊,还有天上的鸟啊、地上的花草啊,都会保佑的。”
“敖包神真厉害!”阿斯根开始从心底佩服敖包了。
其其格:是啊,敖包神厉害,我们的草原才会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