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3000000025

第25章 小说创作(二)(1)

蹇先艾彭家煌

蹇先艾(1906—1994)贵州遵义人,原籍四川巴县。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翌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朝雾》出版,此后有《踌躇集》《酒家》《还乡集》《乡间的悲剧》《盐的故事》《幸福》等短篇小说集陆续出版。1931年一1937年任北京松坡图书馆编纂主任。抗战爆发后,回到贵阳与谢六逸、李青崖等组织“每周文艺社”,创办宣传抗战的《每周文艺》,主编贵州日报副刊《新垒》。1937年一1951年,曾任遵义师范学校校长,贵州大学教授。1951年至“文革”前担任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文化局局长等职。该时期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山城》《倔强的女人》和散文集《新芽》等。1979年,任中国作协贵州分会主席。

蹇先艾一生致力于乡土小说创作,是一位专职乡土文学作家。尽管很早就离开了贵州,但故乡始终是他文学创作的根基和源泉。作为一个坚定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从一开始就树立了明确的创作目标,创作宗旨是避开都市题材,专写边远乡镇的人物风情。他自己在《城下集·我与文学》中写道:“我因为感觉着以都市生活来作材料的创作是太普遍了(虽然其中不乏佳作),便妄想换一个新的方面来写,——这新的方面即是一些边远省份乡镇中的人物和风景。”蹇先艾初学写作时,鲁迅给了他很大影响。据他本人回忆,1922年,将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读了两遍,后来又读了《彷徨》。他说:“我读鲁迅的小说时,如获至宝。”“鲁迅的作品给我的启发更大,我师承他也更多一些。”他的创作风格也受到外国小说家显克微支和斯托夫人的影响。他酷爱波兰现实主义作家显克微支的作品,尤其是那篇表现野蛮山区农村粗犷悲凉的《炭画》,那么逼真地描绘出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的苦难形象。蹇先艾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将中国农村的悲惨生活展示出来。他还醉心于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犀》,那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浓郁的风土味,像一幅优美的乡村画,深深吸引着青年蹇先艾。

处女集《朝雾》的题名有感于人生与往事皆仿佛一抹朝雾,驻留的时间十分短促,太阳一出马上雾散天开,没有什么意味。作为初涉文坛的青年,蹇先艾最初以轻柔浪漫的抒情笔调,叙写少男少女如花似歌的岁月——有姊弟间两小无猜的依恋之情,有小姐妹间无私的友情,也有青春期淡淡的哀怨忧愁之情,朦朦胧胧,如真似幻。作品清逸之处,还在于着眼点一律是故乡的人情风物,那芬芳的泥土气息,颇似废名“竹林的故事”那种田园牧歌情调。但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乡问天真的小儿女情长,他很快从田园牧歌的“朝雾”中挣脱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笔下的农村生活,迅速将目光转向贵州乡村苦难的现实,写出故乡的风土民俗,乃至种种陈规陋习。被鲁迅选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两篇作品《到家》和《水葬》,代表转变后的风格。

《到家》写一个旧家子弟在京城求学十年,带着思念返回故里,发现一切都不再似从前:家人或亡故或分家,漂亮的庭院变成废弃的荒原,家族早已败落,就连本家十四老爷也上街乞讨。当过去的仆人细数祖上业绩或昔日辉煌时,心中无比凄凉。代表作《水葬》是一出罕见的人间悲剧,反映冷酷野蛮的贵州乡间习俗——水葬。这是贵州“古已有之”的一种习俗。抓到小偷,不经过官府,可以由村人私下决定,将小偷处以水葬。作品中桐村的穷苦农民骆毛,偷窃未成却被别人扭住,按照山村的惯例,不由分说以“水葬”论处。村民对这“古已有之”的封建陈规已经习以为常,就连“牺牲”者也毫无异议,虽然对村邻有怨恨也自认倒霉。但骆毛毕竟不是阿Q,不能毫无牵挂地死去,他有一个年迈多病的老母亲,一想到死后母亲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时,他的精神一下子塌陷了。故事更令人难以平静的是,当骆毛被几个大汉投入水中时,村民不忍将实情告诉他的老母亲,她还在毫不知情地苦苦等待儿子归来。从作品反映的情况看,骆毛的偷窃完全是穷苦人逼迫无奈的结果,他关爱母亲,与其相依为命,其实应视为一个孝子。作品对骆毛的“牺牲,’充满着人道主义的同情,同时又在不动声色的客观写实中对野蛮残忍的习俗、村民的麻木、愚昧进行了彻底批判。

在《水葬》中依然可以看到鲁迅乡土小说文化批判的主体:看客意识,对于弱者的冷酷与麻木,对于封建陋习等的无情揭露。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尚且对中国千年来的吃人制度表示质疑,然而在《水葬》中,作为正常人的乡民对于“从来如此”的野蛮陋习非但没有表示过任何怀疑,围观者反而像过节似的从中体验着极大的满足,宣泄着施虐的快感。这和鲁迅笔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看客”毫无区别。《水葬》剥落传统习俗的外衣,直接将批判的锋芒指向麻醉的根源——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奴化教育。虽然世道已是民国,乡风却丝毫未曾改变,那些不觉醒的贫苦农民还在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背负着沉重“精神奴役创伤”的人们依然在自觉地执行着封建制遗留下来的原始酷刑,这与20世纪中国现代社会文明的进程是多么不协调。小说通过细腻真切的描写将边远贵州乡村野蛮习俗首次展示在世人眼前,因此,它的发表立即引起文学界的注意。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概括乡土文学创作特点时,首先是从蹇先艾和裴文中的作品开始的。指出《水葬》是“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乡间习俗的冷酷,和对于这冷酷中的母性之爱的伟大”。

从蹇先艾的小说可以看出,“侨寓作家”对故乡的情感具有双重性:当用“乡下人”的眼光描写故乡农村的人和风景时,作家积极调动自己的情绪记忆,带着无限的眷恋和温情,多描写少年时代的天真、快乐、烂漫,并将其与故乡的自然美景合二为一,浑然天成;而当作者以一个“城里人”的眼光理性地打量芸芸众生,其主观上表现出的就是对于封建愚昧的民族文化心理无情的抨击。正因如此,他的乡土小说便呈现出多义性解读的可能。

20世纪30年代是蹇先艾小说创作的收获期,他的《踌躇集》《酒家》《还乡集》《乡间的悲剧》《盐的故事》等小说集里的作品,在继续沿着《水葬》笔法和风格的基础上,努力开掘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作者在《踌躇集·序言》里明确表述:“这一集的取材,似乎比旧日所作略为广泛:有破落的旗人,有丑态百出的大小官僚,有饥饿线上的兵士,有彷徨歧路的草药贩子,有同受天灾人祸的道士和尚,有晚景凄凉的采藕老人,有受命运支配的少女……我的经验和想象诚然还十分贫薄;不过至少贤明的读者可以看得见我是怎样地挣扎着,想从环境的‘狭的笼’中跳出来。”《踌躇》描写草药贩子一家的悲苦生活。草药贩子朱二的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四个方面:掌柜朱二的草药摊子,妻子替人缝洗衣服,大孩子卖报,小女儿打猪草养猪。当妻小皆因饥寒交迫、贫病交加,不能继续贴补家用时,朱二的草药生意也难以为继。一间破旧的茅屋眼看要被风刮了去,无钱修葺。上城摆药摊,又放不下病中的妻子。于是向别人借了十个铜子回家,尽管夫妻和睦恩爱,终究无法代替吃饭、穿衣和看病。朱二无奈最终离家,为生计奔波。作品重点刻画他面对妻子踌躇难安的心理:从家庭生计谋,不得不出远门找寻出路;从内心情感讲,又不愿意离别家人。这种深深的矛盾心情隐藏着主人公多么艰难的人生体验,他和一家人的悲惨现状,共同勾勒出一个没有天日,抑郁沉闷、满含辛酸与泪水的贫穷世界。

《到镇溪去》记叙一个穷困挑夫的悲苦人生。小说将人物对话地点安排在一条开往镇溪的白木船上,主人公孙大哥准备去镇上帮人挑药担,当船上的乘客议论自己早已心仪的老板娘——一个年轻的寡妇时,心中涌动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希望与幻灭、沮丧与懊恼。奔波辛苦了半生的孙大哥,依旧赤条条光棍一个,他渴望与那个客栈老板娘成亲,遭到碰壁。但他还是不想放弃最后的努力,决定忙完活,明天早早赶回客栈,为自己争取机会!自木船满载浓浓乡音的人们,穿梭在湍急的水面上,两岸崇山峻岭,贵州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情风貌,原汁原味、生动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要揭示农村的悲苦,作家似乎最不能忽视农村劳动妇女的生活。《乡间的悲剧》《濛渡》《四川绅士和湖南女伶》等集中讲述下层妇女的苦难史。《乡间的悲剧》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农村妇女的不幸命运。主人公祁大娘有一个颇富地方特色的绰号“火炭梅”(贵州盛产一种火炭色的杨梅),因为常年像男人那样干活,皮肤晒得黝黑紫红,活像成熟了的本地杨梅。她不仅要在田地里干活,还要每年为城里的地主挑几担“进贡”。她的丈夫祁银跟随地主少爷上京城当仆役,一去好几年,杳无消息,可是祁大娘依旧照顾孩子,下地干活,毫无怨言。在京城谋事的地主少爷,顾念祁银在外多年,将少奶奶的丫头给他做老婆,从此她连名义上的丈夫也失去了。得知自己被抛弃,祁大娘的精神支柱顿时垮了,无望中投井自杀。地主阶级不仅从物质上压榨她,而且从精神上欺骗她,致使她在双重悲剧中走向毁灭。小说从人物性格、生活场景到语言,都具有浓郁的贵州乡土气息。《漾渡》截取一个场景的片断,反映“兵匪之灾”给乡村妇女一家带来的不幸。“我”租定渡船准备出发,突然从岸上传来一个妇女请求搭乘渡船的声音,她那男人般粗眉大眼的模样,立即引起了“我”的反感。而当她在船上诉说丈夫被抓了壮丁,娘家遭土匪洗劫,现在急需回娘家探望时,“我”不由对她产生了深深同情。《四川绅士和湖南女伶》从一个侧面叙写流浪女艺人的屈辱。某县城来了一个湖南戏班,这对文化生活异常单调、匮乏的小县城来说,如同吹来一股新鲜的清风。戏班中年轻貌美的女伶表演得非常出彩,获得大家的好评,但是仗势欺人的警备队长暗中使坏,故意拆台;而那个貌似文雅的老乡绅则对女伶垂涎三尺,这使得戏班备受流言蜚语的中伤,演出无法继续进行,只好愤然离去。文明与落后、野蛮、愚昧展开冲突,在强大的旧势力包围下,不得不妥协、出逃。

在乡土作家中,蹇先艾小说风格与台静农颇为接近,两人都善于用客观冷静的笔触叙写乡村带有阴冷之气的悲剧故事,这种由于冷酷的阶级压迫导致的不幸一经和当地久远的乡土风俗融合在一起,就产生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剧力量。作品在感情上普遍显得凝重、沉郁和灰暗,正如蹇先艾自己所言:“……我所写的那些故事,大多数是令人愤懑和悲痛的,因此调子就往往显得有些低沉,使人读后感到沉闷和压抑……”

《在贵州道上》是蹇先艾又一篇代表作,小说叙述“我”在贵州山道上乘轿的一路所见所闻与所感。作者以冷静的笔调刻画了贵州境内险山深壑、石梯云雾的地貌环境,山民困苦的生活及其蒙昧的精神状态,人与环境均处于一种特别而极端的状况。作品重点刻画“加班”轿夫赵世顺的形象,他总穿着一双破草鞋,有钱宁可抽鸦片,也不肯顾家,还打骂老婆,他也有过当排长的经历。作品最后交待,那个赵世顺原来是个“棒老二”(土匪),昨夜军队查客店时,被抓走了。小说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作品娓娓叙写到最后,笔锋突转,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诸多成功的细节描写,增强了小说浓郁的地方色彩。如樵夫们的穿着打扮,“长路”轿夫与“加班”轿夫的区别,抬轿时使用的方言行话等等,这些真切细致的描写,令人感到一路上山如同观光游览,新奇且有趣味。也许作者过于沉湎于故乡风情的摹写,未能理性地对黑暗世道进行深刻批判。《在贵州道中》浓重的乡土意识,被鲁迅所欣赏。与王鲁彦、许钦文笔下的农村相比,后者作品主题更深刻,且所描写的大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蹇先艾描写的却是夷蛮山地,其原始风貌不仅铸就小说的艺术美感,同时也产生极大的文明反差,使得人们更清晰地看到原始与文明之间的文化冲突。但蹇先艾作品的多义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对比的单一,大大增加了乡土小说主题的弹性和张力。

乡土作家不仅仅在自己的作品里尽情地展览故土民俗,而且本着现实主义的态度,透过乡土民俗的外在层面,开掘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悲剧主题;而在这悲剧主题下交织着普泛的人道主义、新人文主义、对静态传统秩序的质疑以及对封建愚昧及民族劣根性的抨击。《盐的故事》《盐巴客》《一位英雄》《初秋之夜》等作品从不同角度选材,历数反动统治下乡村底层百姓的苦难史。《盐的故事》写的是由于当地税局增税和奸商故意将食盐囤积居奇,致使边远乡村的百姓家家缺盐。这种稀奇的“盐灾”恐怕只能发生在交通不便的贵州山乡。与盐的故事相关的还有《盐巴客》,在险峻的云贵山地不仅需要挑夫轿夫,还需要专门为运送食盐而诞生的“盐巴客”。他们是穿行在崎岖盘旋山道上最苦的苦力,每一次他们要背几百斤盐巴在陡峭的山路上跋涉十天半月,走上百里路。他们的生存是那么的艰难,这种艰难既有自然环境的因素,更是社会不公的强烈表现。与小说《濛渡》一样,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我”以前对“盐巴客”并无好感,因为他们常常阻塞交通。偶然的机会与一个受伤的“盐巴客”同住一屋,通过交谈,对他们的命运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以前的成见也深感惭愧。“我”眼前这位可怜人,世代是“盐巴客”,如今一家全靠他过活。他们在山道上被盐巴压弯了腰,为了生计,咬牙坚持,平日还要遭受同是下苦力的轿夫们的欺负,被迫为他们让道。这次受伤却是与川军争道,被他们推下悬崖,摔断了腿骨。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盐巴客”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满腔愤懑。

同类推荐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编选评注的,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讫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故与《唐诗三百首》一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是一本有关青春的碎碎念,其文字精练有较强的穿透力,简单而有力度,却也不失清凉温暖。它让我们对生活保持恰如其分的敏锐恰如其分的锋利。就算现实世界残酷地掠夺心底细腻薄弱的天真,却依旧可以做一个柔软而温润的自己。
  •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郁达夫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哲人的灵感(下册)

    哲人的灵感(下册)

    当今之人骨子里是有那么一点永远也挤不出去的奴隶的血,在心理和性格中占上风的是一种乐道人善的庸俗气质,是一种公允执中的老好心境,是一种习惯于“服从”的奴性人格,明哲保身和妥协折中成为一种不少人遵行的人生哲学,在领导面前逢迎拍马,遏抑言说冲动,克制真率表达,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人生规训,并且在当今生活中具有主宰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异界魅影逍遥

    异界魅影逍遥

    不想霸艳天下的穿越者不是一个合格的穿越者,当然,不是艳绝天下的女人本少是不会有兴趣的羿锋语录! 武圣:“锋哥,收我做跟班吧?” 羿锋:“啥?!你一个武圣也好意思做我跟班?” 武圣:“我妹妹长很倾国倾城哦!” 羿锋:(眼睛发亮)小圣啊!以后你就跟着我吧。对了,记得叫你妹妹来啊。 皇帝:“羿锋!你这混蛋搞什么?” 羿锋:“失误!失误!陛下,我只是想去你后宫散散步,没想到她们会缠着我。” 【武者等级:武子,武士,武人,武师,武将,武王,武尊,武君,武圣,武神 摄魂师等级:一至九星,魂仙!】
  • 伊林君传奇

    伊林君传奇

    无法超越的莫过于生死,无法停止的莫过于执着。
  • 奇门遁甲统宗

    奇门遁甲统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翠崖必禅师语录

    翠崖必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界星君

    六界星君

    浩瀚宇宙,无尽星河!六界辉煌,统领万亿界面。但这辉煌已是昨日黄昏。曾经的六界之首夜神天,堪称是至尊之下第一人。但因六界不想屈尊一届女流之辈,聚六界之力反扑夜神天,女皇陨落。他日女皇归来,以一己之力打碎六界!六界之主全部惨死星空。今日至尊重立六界之主,欲要重塑六界,打造秩序、法则、规律。一少年出生都市豪门世家,经历传奇。重生异界,经历大小生死,最终登临神界宝座。六界星君,他们的故事从不会结束。
  • 冷漠也热情

    冷漠也热情

    主人公林漠因为自己传统的思想和梦想,放弃了他曾今的挚爱,他的梦想一步步实现,他的承诺却一步步走远。在一次偶然的条件促使下,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凭借自己的才能重新走上了创业之路,成为一家公司老板,然后一次偶然机会……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点击关注吧!
  • 逍遥仙侣传:轮回

    逍遥仙侣传:轮回

    “轮回”的梵语为sam!sa^ra。音译僧娑洛。谓众生由惑业之因(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转,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本书的故事发生在历经了万年浩劫之后二百年的人间界,神秘少年轩辕十三来到人间界后,面对这一切又将会谱写出怎样的故事呢?正可谓:修仙路漫漫,谁能与我相伴?纷纷乱世,孰是孰非?斩妖除魔,红颜相伴,只为心中一个信念,且看平凡少年不平凡的修仙之路。
  • 青春期,的我们

    青春期,的我们

    青春的我们不一样,我姐姐只留下了花园给我,我又遇见了他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绝世舞小姐

    绝世舞小姐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莫颜汐的内心是崩溃的,我一个学舞蹈的传过来干啥!?送我个帅哥是不错,虽然有点小腹黑,可是可是我家冰山不乐意了!侍寝?!拜托,我跟你不熟吧!结果。。。某男欺身而上,一切,只是邪魅一笑:“汐儿,你逃不了了”一次次戏弄,一件件事,她懂了,于他而言,她不过是栓住那实力的木偶。悬崖峭壁,她笑,以扇抵喉,问那面前的男人:“凌风夜,我只想知道,若我没有那层身份,你可还会如此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