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2100000005

第5章 立言,立行,立身(2)

自省是道德完善的重要方法,是治愈错误的良药。然而,自省又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疤痕,但它却是根除病毒的唯一方法。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会倍增。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食过后,太阳更加灿烂辉煌;月食复明,月亮更加皎洁明媚。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会得到人们更崇高的尊敬。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新唐书》中有一个武则天与狄仁杰的故事。

武则天称帝后,任命狄仁杰为宰相。有一天,武则天向狄仁杰说:“你以前任职于汝南,有极佳的表现,也深受百姓欢迎。但却有一些人总是诽谤诬陷你,你想知道详情吗?”狄仁杰立即告罪道:“陛下如认为那些诽谤诬陷是我的过失,我当恭听改之;若陛下认为并非我的过失,那是臣之大幸。至于到底是谁在诽谤诬陷,如何诽谤,我都不想知道。”武则天闻之大喜,说狄仁杰是仁师长者。

《庄子?内篇?齐物论》中有:“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周,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不必称颂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辩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的人。

这其中的道理便是,真正有德行的人,不必四处宣扬,以身作则,就能够将自己的美德传达给别人。所以说,有时候高声标榜自己,未必能显出自己的好处;反而是沉默寡言,即便遭受了诽谤也不反驳,更能显现自己的信心。这正是“浊者自浊、清者自清”的道理。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无愧于心的人就是佛。很多事,不需要太多的解释,甚至都不需要解释!只要你做得问心无愧就行了。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绝不动笔。这种作风,使社会人士颇有微词。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

“你要多少就付多少!”那女士回答道,“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

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去,原来那女士家中正在宴客,月船禅师以上好的毛笔为她作画,画成之后,拿了酬劳正想离开。那女士就对宴会上的客人说道:“这位画家只知要钱,他的画虽画得很好,但心地肮脏;金钱污染了他的善美。出于这种污秽心灵的作品是不宜挂在客厅的,它只能装饰我的一条裙子。”

说着,那女士便将自己的一条裙子拿出来,要月船禅师在上面作画。月船禅师问道:“你出多少钱?”

女士答道:“哦,随便你要多少。”

月船开了一个特别昂贵的价格,然后依照那位女士的要求画了一幅画,画毕立即离开。

很多人怀疑,为什么只要有钱就好?受到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的月船禅师,心里是何想法?

原来,在月船禅师居住的地方常发生灾荒,富人不肯出钱救助穷人,因此他建了一座仓库,贮存稻谷以供赈济之需。又因他的师父生前发愿建寺一座,但不幸其志未成而身亡,月船禅师还要完成师父的心愿。当月船禅师完成其愿望后,立即抛弃画笔,退隐山林,从此不复再画。

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禅师,走街串巷,卖画赚钱,确实有点儿不可思议。

在我的印象里,出家人出入尘世间通常都是行脚化缘,没有见过专门做买卖的,所以月船禅师被人当众羞辱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是禅师,是得道高僧,是受人尊敬的人。如果他是一个花和尚,那就不一样了。

面对误解,月船禅师没有任何辩驳,甚至没有说任何话。他的心里只有慈悲,只有苍生,没有荣辱,没有喜忧。因为他是禅师,所以世俗的尘埃又怎么能污染得了他?不顾世俗见地,不忌人间毁誉,这就是月船禅师的可贵之处。

人心都是善的,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慈悲的愿念,只是顾忌太多,因而犹犹豫豫、畏畏缩缩,很多时候不敢想,更多的时候不敢做。其实只要你用的是善心,行的是善事,又何必害怕厄运会降到你头上!人活在世上,只要无愧于心,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皇甫绩是隋朝一位很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把他带到外婆家居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挺可怜的,因此就格外疼爱他。

皇甫绩的外公叫韦孝宽,韦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在家里给孩子们授课,也就是办了个私塾。这样一来,皇甫绩和表兄弟们都在家里的学堂里上学。

外公虽然心地善良,但也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外公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弟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老师上午留下的作业。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了父亲,就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但是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平时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不能放纵自己,应该按照先前所定的规矩,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佛教中有“不打诳语”一说,即在强调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要轻易对人许诺言,一诺千金,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算数,自己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兑现。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根本就不能在社会上很好地生存。对于人来说也是一样,不管做人、处世、为政,“信”都是关键所在。

才高八斗不如德重千斤

有一位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老锁匠的年纪渐渐大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技艺失传,他决定为自己物色一个接班人。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其中一个人。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放在两个房间里,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最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老锁匠又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也不解,都来询问老锁匠,他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老锁匠的话确实耐人寻味,他把道德作为权衡徒弟的最终标准,所以二徒弟虽比大徒弟才能差,但最终因为品德而被师傅选为接班人。可见德才兼备的人最为珍贵,而两者失衡时,品德就要重于才能。

中国自古素有重视德行的传统。儒家经典《周礼》中有“敏德以为行本”之说。《诗经》里也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比喻对道德高尚、光明正大者的敬仰、仿效。《论语》中孔子也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好的资质,只要骄傲吝啬,他其余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

这其中,才能资质属于才的方面,骄傲吝啬属于德的方面。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那么也是不值得一提的,只有德才兼备才是完美的人。由此可见,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以道德为基础,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和前途不是聪敏的头脑和过人的才华,而是正直的品德。品德就是力量,它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正确。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有位女施主家境很富裕,无论是财富、地位、能力、权力,还是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可以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询问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及赢得别人的喜爱。

无德禅师告诉她:“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心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了。”

女施主听后,发问:“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请问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音就是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声音,把诽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声音,哭声闹声,粗声细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那请问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悲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禅心怎么用呢?”

无德禅师回答:“禅心就是包容一切的心,普度一切的心。”

女施主从此以后,一改从前的骄奢之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美丽,对人总是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人的美丽可爱,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容貌,更取决于他的精神面貌。

自古以来,世人对何为美就争论不休,而佛教主张美在内心。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永远是年轻美丽的。心灵是美的,自然而然会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德行之美比容颜之美更美。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珍贵。形貌之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不易保存的。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心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智德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菊花。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秋天,院子里长满了菊花,香味随风飘到了山下的乡村。到禅院来的信徒们都对菊花赞不绝口:“好美的花儿呀!”有一天,有人开口,想向智德禅师要几株菊花种到自家的院子里,智德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了几株开得最盛、枝叶最粗的,挖出根须送给那人。消息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络绎不绝。智德禅师也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不久,禅院中的菊花就都被送出去了。

弟子们看到满院的凄凉,忍不住说:“真可惜,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飘香的呀。”智德禅师微笑着说:“可是,你们想想,这样不是更好吗?因为三年之后,就会是满村菊香了!”“满村菊香。”弟子们听师父这么一说,脸上的笑容立刻就像菊花一样灿烂起来。

智德禅师的行为虽然招致弟子们的不解,但是他却满心喜悦,这正是一个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拥有的胸怀。一个人只有拥有这样的胸怀,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语深刻地道破了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生活中,很多的“善小”能使他人受益匪浅,但相反许多的“恶小”却使人失去了太多。或许有些人最后成为无恶不作的强盗,只是因为一时的一丝贪念,小偷小摸图的是那一时的快感,而正是这样的“恶小”的累积导致了一个个的悲剧发生。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

所以,想要修佛的人,一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件善事、一件善意的小事,也许对你而言只是微不足道,也许对他人而言就可能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他就必定能够成佛。这一点,对于我们的现实人生同样重要。

同类推荐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热门推荐
  • 傲世苍穹录

    傲世苍穹录

    曾经的渴望如同父亲一般世人瞩目,冠绝天下。如今却只有一个梦想,找到自己的父母,或者,找到他们的遗体。前者,需要变强,后者,需要变得比父亲更强。看天才少年如何演绎一代苍穹传奇。天才?他不屑一顾,所有的天才将都会在他面前自行惭秽!魔头?他一剑杀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追梦的脚步!且看他一步步,踏上传奇之路。
  • 鹿若夏惜寒浅黎

    鹿若夏惜寒浅黎

    鹿若夏是自闭症,因为父亲的黑道身份,他只能一个人独居没有任何人可以接近他,他像只刺猬一样,一遇到危险便毫不留情抓起身上的刺保卫自己因为一场蓄意的事故,他遇见了寒浅黎寒浅黎和他一样是个可怜的孩子,从小被父母遗弃,被一个老人养大却又因为接近他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寒浅黎仍未离开他,他们之间,嗯,已经到了那个字的地步。但那个字,他们从未向对方开口说过
  • 血世修罗

    血世修罗

    他本是sh市公子,父亲是sh市副市长,母亲是sh市之首富可是横来之祸让他家破人亡。他却意外被人救起。从此他冷面冷心从来没要笑过因为他心已经死了。活着唯一的目的只有报仇。报仇之路腥风血雨神挡杀神佛阻杀佛.....
  • 穿越为鼠

    穿越为鼠

    热爱古典文学的三流大学生张浩,在一次地震中丧生,穿越异界,变成了一只老鼠。不过不怕,有了众多古典典籍的参考,张浩悟出了修仙功法,努力修炼,成就巅峰。慢慢张浩还发现自己拥有时空鼠的血脉,看觉醒时空鼠血脉的张浩怎么作为一只老鼠,在异界混得风生水起,逍遥自在!
  • 武炼通神

    武炼通神

    武道可通神,可逆天改命,无所不能,山村少年入山采药,误入神秘洞府,得无上神典《武典》,且看他如何纵横诸天万界,唯武独尊。
  • 神秘祭司独宠妻

    神秘祭司独宠妻

    她,幽,不知名,亦不知姓,于一片黑暗中醒来,十几年里一直生活在那片黑暗中,只有那些恶鬼,恶灵,以及守护那片黑暗的灵兽相伴。他,墨涟,北冥国神秘的大祭司,没有人知道他来自哪里,没有人知道他多少岁,见过他真面目的人少之又少。她遇上他,是命中注定还是一场阴谋?她痴,她傻,她闯祸,她无赖,却也只知道相信他,陪在他身边。他宠她,爱她,惜她,怜她,却也只对她露情,也只为她露出那抹温柔。她说,阿墨,为了你成魔又如何,只要能与你在一起,杀神弑佛又如何。他说,幽儿,你只能是我的,永远别想离开我,为了你,毁天灭地又如何。当一切尘埃落定,他们是否能厮守下去?片段一:“阿墨,你看看,我画的漂不漂亮啊,嘻嘻。”幽儿用两只染满墨得手抓着墨涟白色的衣服,笑着对他说。“漂亮,只要是幽儿画的都漂亮。”墨涟笑着说,并不生气衣服被弄脏,眼里露出对她的宠溺。片段二:“阿墨。”幽儿急道,跑过去抱住墨涟倒下的身体。眼里露出冷冽,盯着面前的一群人,浑身散发着杀气。“受死吧。”领头人说。“伤他者,死!”幽儿冰冷的说,眼里露出了从未见过的漠然,看着眼前的人,仿佛全是死物。黑衣人忽然感觉到从头到脚冷飕飕的,有些害怕的往后退了退,他们从未见过这种眼神。“死。”幽儿漠然道。忽然从地下伸出了无数的手,抓着黑衣人往下拽。“啊……这是什么,妖女,妖女啊……”还没说完,便被拖入了地下。片段三:“阿墨,我不会让你死的。”幽儿说完,将自己的的精血逼出,低头吻上了墨涟的唇,将嘴里的精血渡给他,抬起头,眼睛一直注视着怀里闭着双眼的人。幽儿伸手牵过墨涟的手,眼中是从未露出过的柔情,嘴唇轻启,“以血为媒,以魄为引,以魂为契,与汝以灵魂之契,同生共死,生生世世,不灭不休。”说完,幽儿便陷入昏迷。
  • 你不可不知的人脉投资课

    你不可不知的人脉投资课

    本书内容包括:投资不如投人、魅力赢得人脉、赢在第一印象、积累人脉资本、经营人脉网络、拓展人脉方略、轻松维护人脉、谨慎人脉沼泽等。
  • 仙林童话

    仙林童话

    仙侠,是华夏民族神话体系的划时代延续,是释放无垠想象力的起航之窗,是只问人心不问善恶的仙武世界。
  • 仙逝今生前传

    仙逝今生前传

    仙逝今生正式驻入起点,此乃仙逝今生前传。第一曲已公布,起点名《仙逝今生友情传》前世为仙今世为人,前世的爱恨情愁今世的他到底能不能力挽狂澜,划破天际,去找的他爱的人。兄弟之仇历历在目,如今已成废人的他又如何斩灭仇人,一雪前耻?经过种种历难,再度成仙。他见到了曾经深爱的人,失去记忆的他,眼看着曾经属于自己的爱人将要被迫嫁给他人之时,他能否记起上一世旷世大战中对她的承诺?凄美的爱情,热血的战斗,激情的旅程人-仙-神他能否突破,进入更高的境界仙逝今生前传又名仙逝今生第一曲地球传,有声读物正式在话匣子听书播讲,著名播音员播讲,男女混合,让您身临其境,上下班途中感受仙逝今生的世界!
  • 来日方长,后会无期

    来日方长,后会无期

    每个人在午夜梦回,总会想起一个人,或一段故事。每个喜欢夜的人,总有一个Ta想等的人。那么你给我讲一个故事,我也跟你讲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