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2100000010

第10章 平常,平淡,平静(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北宋范仲淹曾挥毫撰写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情感不轻易地随景而迁。升官发财之日,不会得意忘形;遭厄受穷之时,也不致愁眉紧锁。身居高职,能为民解忧;一旦流离江湖,依旧心系万民。在位也忧,离职也忧。如要问:似这般无日不忧,几时才是一乐?只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阐明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败了,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处,便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衣食不华,只为温饱,直到晚年,也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然而,他却乐善好施,待人亲热敦厚,乐于义助他人,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教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当他离任时,百姓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范仲淹死后,朝野上下一致哀痛,甚至西夏、甘、凉等地的少数民族也都聚众举哀,连日斋戒。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哭哀悼。看来好像范仲淹的一生错过了许多,比如荣华富贵,比如功名利禄,其实他表面错过的都是实际收获的,正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庄子?秋水》中有言道:“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意思是说:得到了荣誉、宠禄不必狂喜狂欢,失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忧愁哀伤,得失界限不会永远不变。一切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这种情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要意识到一切都可能因时空转换而发生变化,就能够把功名利禄看破,荣辱毁誉不挂心。

心不装事,寸丝不挂

玄机和尚心想:“我整日打坐,是逃避吗?打坐,就是为了心无杂念,如果靠打坐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打坐和吸食鸦片有什么两样呢?”

他眼神中充满了迷惘,目光渐渐黯淡了。然后他起身去拜见雪峰禅师,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雪峰禅师看着眼前的这个人,觉得他虽然有向佛之心,但是本性中有许多缺点不自然地表露了出来,于是点点头,问道:“你从哪里来?”

“大日山。”雪峰微笑,话里暗藏机锋:“太阳出来了没有?”意思是问他是否悟到了什么禅理。

玄机以为雪峰是在试探他,心想:“连这个我都答不上来的话,这几年学禅,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了吗?”便扬着眉毛说:“如果太阳出来了,雪峰岂不是要融化?”雪峰叹息着又问:“您的法号?”

“玄机。”雪峰心想:“这个和尚太傲了,心里装的东西也太多了,且提醒他一下吧!”于是问道:“一天能织多少?”

“寸丝不挂!”玄机心想:“就这个也能考住我玄机和尚,真是太小瞧我了!”

雪峰看他这样固执,不由得感叹道:“我用机锋来提醒他,他却和我争辩口舌,自以为是,却不知心中已经藏了多少名利的蛛丝!”

玄机看雪峰无话可说,便起身准备离去,脸上还是那样得意的神态。

他刚转过身去,雪峰禅师就在身后叫道:“你的袈裟拖地了。”玄机不由自主地回过头来,见袈裟好好地披在身上,只见雪峰哈哈大笑:“好一个寸丝不挂!”

所谓寸丝不挂,就是指心里不要装事,不要总想着别人会怎么看你,人不如少思寡欲,活得简单一些好。

一个人若时常追求复杂而奢侈的生活,苦难则没有尽头,不仅贪欲无度,烦恼缠身,而且日夜不宁,心无快乐。因为复杂,往往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为奢侈,极有可能断送美好的人生。

而简洁,每每能找到生活的快乐;不执,时时能感觉没有虚度每一天。如此,生活的真谛才易得到。

做平常事,悟大禅机

过去有一位年轻和尚,一心求道,希望有日成佛。但是,他多年苦修参禅,似乎并没有进步。

有一天,他打听到深山中有一破旧古寺,住持老和尚修炼圆通,是得道高僧。于是,年轻和尚打点行装,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来到老和尚面前。两人打起了机锋。

年轻和尚:“请问老和尚,你得道之前,做什么?”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那得道之后又做什么?”

老和尚:“还是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于是嘲笑道:“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我得道之前,砍柴时惦念着挑水,挑水时惦念着做饭,做饭时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这就是得道。”

老和尚的一句“得道即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道破了禅机。

现实人生,不要把佛的境界假想得那么高远,其实是非常平凡的。用《中庸》中的话来说,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道是怎么样的呢?极高明而道中庸,最平常,不来也不去,就在这儿。一个真正成佛的人,就在人间最平常的去处,这才是成佛的真谛。

心净来自于简约

文道是个云水僧,因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故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窟前,说道:“末学文道,素仰禅师的高风,专程来亲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

因时已晚,慧薰禅师就说:“日暮了,就此一宿吧!”

第二天,文道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已起身,并已将粥煮好了。用餐时,洞中并没有多余的碗可给文道用餐,慧薰禅师就随手在洞外拿了一个骷髅头,盛粥给文道。文道踌躇着不知是否要接时,慧薰禅师说:“你无道心,非真正为法而来,你以净秽和憎爱的情感处世,如何能得道呢?”

一位居士说:心与佛土,非为二事,因山河大地,尽是心中一点微尘。更应知此心非指身中之心脏,乃指无形之心性。此心性自多劫以来,为一切烦恼密密染污,所以不净,故有种种之污秽现相。如水腐孑孓生,木腐菌霉生,水木不腐,方是好水好木,自无出孑孓菌霉,心断烦恼,便是净心,自无污秽现相。

确实如此,人心就是一副有色眼镜,心是什么颜色,眼中看到的东西就是什么颜色。物体本身都只是大千世界中的自然存在,因为人的心不净,所以才会对外在事物做出所谓净与秽的评断。

有人说,对俗世中的人来说,清净是难懂的,难以达到的,然而,净心并不玄妙,它实际上就是生命的一种积极、快乐、简单的状态。只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心灵建设,持续不断地净化心灵,人们就一定能够得到单纯而简约的幸福。

怡然自得,泰然自乐

赵州从谂禅师悟道以后,就在众僧人的请求下做了观音院的住持。除禅的一贯主张,他更加主张人要抛却妄念,心中明净澄澈,以使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烦恼的世界里。这一天,在观音院的佛堂上,赵州禅师就是这样说的:“人生就好比明珠握在手里,黑的就显示成黑的,白的就显示成白的。一切心无所碍。我老僧把一根草当作佛祖的丈六金身来使,把佛的丈六金身当作一根草来用,也是心有佛性。不要执著于求找菩提,菩提就是烦恼,烦恼就是菩提。”

在佛堂里,赵州禅师的声音在响着,还有一丝余音从天际袅袅传来,似乎一切在这样的声音中都空明了起来。这时,一个僧人问道:“师父说菩提就是烦恼,不知这菩提是哪一家的烦恼?”

“菩提和一切人的烦恼分不开,求了就是烦恼。”

这僧人不解,就又问道:“怎样才能避免呢?”

赵州禅师知道这弟子的心中已经有了执著和妄念,迷误在语言的障碍中,就大声问道:“为什么要避免?”是啊,没有烦恼就无须避免了。

没过多久,这个弟子又来到赵州禅师的面前。这次他想求证自己的修行如何,就问赵州禅师:“如果能做到心中一丝都不挂,是否我就契悟了禅理呢?”

赵州禅师就问他:“不挂什么?”

“不挂一丝。”这弟子觉得,心中一丝不挂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了,说时脸上还露出了笑意。

这时只听赵州禅师大笑着说道:“这不,又挂上了吗?”在你想着“一丝不挂”的时候,烦恼丝已经悄悄地爬上了你的心头。

人存活于世间,去掉心灵的遮蔽,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谓的人情、规矩所约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点,岂不是乐事?

平淡是生活最咸的味

徐缓是一位成功人士,当他的同学还在为饭碗苦苦奋斗时,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牺牲健康和情趣孜孜以求,而是在从容淡定中将一切尽收囊中。有人欲探得其中奥秘,徐缓说,其实挺简单,换来这份从容的,也就是半小时。他刚参加工作时,和许多人一样,总觉得手头的事情做不完,业余爱好也丢了,人疲乏得要命,到头来还没落得个好结果。后来有一天,父亲对他说:“你能不能试一试,每天早出门半个小时?”他看了父亲一眼,对父亲的话并不十分理解,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从第二天起,他开始比正常时间早半个小时出门。当他走到公共汽车站时,发现等车的人不多,上了车,又发现有许多空位,比平时惬意多了。而且,由于还没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交通也不堵塞,很快就到达目的地。坐在车上时,他就把一天的工作理了个头绪。进入办公室后,同事们还没来,他在空旷的办公室里伸展了一下手脚,而后开始听一段音乐。当同事们匆匆忙忙地打卡、手忙脚乱地开抽屉时,他的面前已放好了需整理的材料,并泡好了一杯热茶,接下来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

这里讲的或许是时间管理,半小时的短暂时间换来一天从容。其实,这是一种原理,兵荒马乱中永远都是一团乱麻,从容之中才能气定神闲,决胜千里。

许多人一世“劳生”,从来不知“徐生”的从容,其实他们陷入了人生的误区,无法自拔。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说一个人在涉世之初纯洁无瑕,目光所及之处一切都新鲜有趣,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因为随着年龄的渐长,阅历渐丰,日渐发现世事的繁杂,不愿再轻易相信什么,山不再是单纯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的水。如果一个人长期停留在人生的第二重境界,便会这山望着那山高,斤斤计较,与人攀比,欲望的沟壑越来越深,就在此境界中到达了人生的终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俗世中迷失了自己,在疲于奔命的路上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三重境界并非人人能达到。这是一种拨云见日的豁然开朗,是本性与自然的回归,心无旁骛,只做自己该做的。面对纷杂世俗之事,一笑而过,笑看世间风云变幻,只求从从容容、平平淡淡,因此,看到的又是山水的本来面貌。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之道便在其中: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少欲知足才是真正的富人

以前,有一对兄弟,他们自幼失去了父母,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他们俩终日以打柴为生,生活十分艰苦。即便这样,兄弟俩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而且,哥哥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哥哥,生活虽然艰苦点,但过得还算舒心。

观世音菩萨得知了他们两人的情况,为他们的亲情所感动,决定下界去帮他们一把。清晨时分,菩萨来到兄弟俩的梦中,对他们说:“远方有一座太阳山,山上撒满了金光灿灿的金子,你们可以前去拾取。不过路途非常艰险,你们可要小心!并且,太阳山温度很高,你们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下山,否则,就会被烧死在上边。”说完,菩萨就不见了。

兄弟两人从睡梦中醒来,非常兴奋。他们商量了一下,便起程去了太阳山。一路上,他们不但遇到了毒蛇猛兽、豺狼虎豹,而且天空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兄弟俩咬紧牙关,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太阳山。

兄弟俩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黄金,金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弟弟一脸的兴奋,望着这些黄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却只是淡淡地笑。

哥哥从山上捡了一块黄金,装在口袋里,下山去了。弟弟捡了一块又一块,就是不肯罢手。不一会儿整个袋子都装满了,弟弟还是不肯住手。此时,太阳快出来了,可是弟弟却仍在不住地捡。

一会儿,太阳真的出来了,山上的温度也在渐渐地升高。这时,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着黄金往回跑,无奈金子太重,压得他根本就跑不快。太阳越升越高,弟弟终于倒了下去,被烧死在太阳山上。

哥哥回家后,用捡到的那块金子当本钱,做起了生意,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可弟弟却永远留在了太阳山。

哥哥因为不贪而享受了富有的恩赐,弟弟因贪得无厌而命丧黄泉。物欲过度的危害可见一斑。

多贪多欲的人,纵然富甲天下,还是无法满足,等于是个穷人,他们拥有的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悠悠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做到知足常乐,良好心态就会和为人处世并驾齐驱,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这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着北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休憩整理后,毅然前行,来源于自身平和的不竭动力。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分从容,多一些达观。

知足常乐,一文钱填满心房

有位禅师为了测试他的三个弟子哪一个最聪明,就给了他们三人每人十文银子,让他们想办法用十文银子买来能装满一个巨大房间的东西。

第一位弟子反复思考了很久之后,心想:“什么才是市场上体积最大、价格最低的东西呢?”最后他跑到市场上,买了很多棉花。但棉花买回来以后,只将这间房间装了一半多一点。

同类推荐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热门推荐
  • 三界聊天群

    三界聊天群

    天蓬元帅拉于登进入三界聊天群,太上老君作为管理员给于登发了一个红包,从此于登的人生开始了逆转。火眼金睛简化版的金精眼符箓,可明辨一切!这个元青花是假的!这个是颜真卿的真迹!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就是知道!一手聊天群,一眼看古今!
  • 穿越之妖植系统

    穿越之妖植系统

    大学生楚白渔穿越到异世界,附身在一个不能修炼的人身上。好在老天给了一个系统,让她有了生存的资本。可是,一切没有她想的那么容易。奇人异士层出不穷,阴谋诡计一环套一环。崛起需要的不仅仅是系统,还需要勇气;默默无闻很简单,靠着系统就能苟活。她会如何选择呢?
  • 越尸笼

    越尸笼

    人界的发展与野心破坏了三界平衡,灵界再次结盟讨伐人界,而地界也随之加入。此时此刻世界上现存的通灵人士被聚集到了一起,是组织与天地而战,还是为天地所用。这些人被人界的神秘组织关押在了深海之中。监狱本身其地势与世界各国脱轨建立在神秘的海底。被抓来的犯人都无法离开这里。监狱也被分为三大区域代名为西仓.东封.中驻。监狱之中狱警之间的斗争,囚犯的争霸,都决定了这个世界的环境平衡,当银枪对东方僵尸没任何作用,尸骨拼图对上八卦罗盘,吸血鬼潜入监狱,面对监狱的压迫这些特殊的囚犯会使世界为之动荡。战争不再是单一的武器科技对决。能否逃生各安天命。谁来扭转局面阻挡尸横遍野!谁来逆天而行统治三界!
  • 玩转位面:万能村姑

    玩转位面:万能村姑

    这是一部快穿文,女主穿越各位面为她人完成愿望,她人自愿付出灵魂成就女主,最后还要和其他位面穿越者进行角逐,赢,从此笑傲天下,输,魂飞魄散!
  • 系统么么哒之女主请让位

    系统么么哒之女主请让位

    一次狗血的穿越剧,来看我们的大小姐反转剧情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龙渊之正魔无界

    龙渊之正魔无界

    鹿儿村,本是一个寂静的夜晚,一位妇人的尖叫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刹那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第二天清晨,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一缕阳光斜射入夫人的家中,照亮了妇人那惨白的脸…出生的男童叫林飞絮,他有一个十分疼爱自己的哥哥叫林雨祐,他们邻家的女孩荷司睿一起成长,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的平和安详…一位真人带走了林雨祐,不久林飞絮也离开了村庄,两位少年的命运就此被改写,新的梦魇终究拉开了序幕……正魔到底有何分别,什么是绝对的正道,又有什么是绝对的邪?正因我不信命所以我才要改命!一场宿命的对决终将来临,两兄弟持剑相向,胜负已定,一场仙剑的悲剧在此上演……
  • 校草心上宠,雪丫头

    校草心上宠,雪丫头

    他是学校的校草,她是恶魔丫头。他稳重,她调皮。可他却只给她他的独家宠爱。
  • 清醇,青春

    清醇,青春

    青春,像一杯清醇的香茗.入口味苦,却可体会淡淡的清香.这就是一个逗比的校园故事.
  • 万殊

    万殊

    踏上路途寻红颜,为红颜屠戮天上人间!与世为敌又如何?我只为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