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山——位于冀豫两省交界处,绵延四百余公里,山势奇特峰峦叠嶂。山下有个村庄叫黄家村,二百来户人家,村上半数以上人都姓黄。据老辈儿人讲,他们是唐末起义领袖黄巢的后代。当年黄巢兵败狼虎谷,为躲避追杀,于是避世隐藏于此。
说这事还挺有依据,就在离村子不到三里地的二砍营还有一个不知哪年哪月哪些人建的黄巢庙。由于战火纷乱年久失修,如今院落杂草丛生破败不堪。
故事就从黄家村开始,时间定格在1943年春末的一天上午。
那天上午,从村东头走出来三个年轻人。走在前头的小伙子个头不高,精神抖擞地迈着八字步,嘴里哼着不着调的小曲儿,背后斜挎着一个旧土枪。后面紧挨着一个胖子,眼睛不大,笑起来好像一尊弥勒佛,灰色的棉布衫遮不住腰里别着的弹弓。另一个则是个瘦高个,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嘴里叼根草,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几个人边走边聊,好不热闹。
出了村左拐,是一片杨树林,那是村里的黄老根几年前种的。当初种的时候还是小拇指一样粗的树苗,几年过去了,如今都有碗口般那么粗。
几个人正要跨进杨树林,矮个小伙手一扬,示意后面那俩人别说话。他俩眼珠子左瞅右看一会儿,不禁狡黠地轻声笑笑。
“泥鳅哥,斑鸠……”
“不说话会死?”矮个猛转身捂住胖子的嘴,皱着眉小声警告他,说完照他脑门狠狠敲了下。
胖子闭了嘴,揉了揉脑门。一旁的瘦子咧嘴想笑,被矮个一个眼神封了嘴。
矮个举起枪,似乎都没有瞄,只听“砰”一声枪响,林子里一直斑鸠应声坠落在地。其他的斑鸠、麻雀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鸟由于受到惊吓扑棱着翅膀乱飞。
“泥鳅哥,打到头了。”瘦子跑去捡起斑鸠,兴奋地喊到。
“泥鳅哥,你枪法真神了。”胖子附和说。
“那当然,别说它站在树枝上,就是飞起来俺也能打着。”
“说你咳嗽还喘上了。”胖子一听,不屑地反驳道。
“去去去,捡柴禾去。”矮个有点不耐烦,说着摆出用枪托砸他的姿势。
胖子见状,吓得跳起一步钻进了林子。
矮个名叫黄泥鳅,从小爱玩,一肚子坏点子,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人滑着呢。胖子名叫黄培亮,因为在家排行老三,又是个胖子,大伙都喊他胖三。那个看起来激灵的瘦子名叫黄珠子,人从小精瘦麻利,爬树翻墙对他来说小菜一碟。
三个人都是黄家村的,从小光着屁股一块长大。泥鳅比他们大一岁,而且平时点子也多,那两个人整天像影子般跟着他。小时候几个人偷瓜摘桃之事不少干,现在年龄大了,也不闲着,玩的档次倒是提高了,竟玩起了土枪打鸟。
泥鳅把斑鸠褪了毛,捡些碎柴禾升起了火,用一根棍把斑鸠穿起来在火上烤。珠子窜到一棵干枯的树头上,折些干柴扔在树下。树下胖三撅着屁股慢悠悠地一根一根捡柴禾。
“啪”一根木棍忽然落在胖三头上,“哎呦。”胖三捂着脑袋,抬头骂起珠子,“珠子,你小子找打呐?”
“有本事上来打我呀。”珠子不屑地笑笑,轻蔑地说。
“你……”胖三扔下干柴抱着树干,拖着臃肿的身体试图爬上去,可就是上不去。
树上的珠子故意气他,做起了鬼脸。胖三忽然想到了什么,从腰里拿出弹弓,冷笑地撇了珠子一眼。
“胖哥饶命饶命……”珠子吓得求饶道。
“行了,闹个屁啊。火都快灭了。胖三,把脚下的柴给俺拿过来。”泥鳅呵斥他们说。
胖三气呼呼的把捡来的柴扔到火堆旁,望着肥嘟嘟的斑鸠,不禁瞪大了眼,“哥,这肉熟了吧。”说着伸手就要捏斑鸠。
“啪”,泥鳅打掉了伸来的手,“看你馋的熊样,八辈子没吃过肉一样。去去去,再捡点柴。”
胖三咽了口吐沫,不情愿的走开了。
泥鳅又哼起了小曲儿,揪起一块肉放进嘴里,心里念叨:“娘的,还是有点生。”
“泥鳅哥,快来看,有人来了,都骑着马呢。”珠子说着,站在树头上伸头向远处张望。
泥鳅听他说有人来其实并不在意。村里人谁还不知道他黄泥鳅?别说烤一只鸟吃,就是逮只鸡吃谁也奈何不了他。可他听到来的人都骑着马,心里不禁咯噔一下。
最近鬼子扫荡厉害,莫不是鬼子来了?鬼子要是来了那还得了,早就听说鬼子是一群披着人皮的畜生。黄家村目前是没遭过鬼子的祸害,但宁合县其他地方不少被鬼子祸害,烧杀抢掠祸害了难以计数的无辜百姓。
泥鳅挑起斑鸠,垫起脚尖,伸着脖子张望。由于杨树林枝叶繁茂,挡住了视线,根本看不到林子以外的景象。他随手把斑鸠仍在草地上,窜到了一棵杨树上,放眼望去。果然,远处浩浩荡荡来了一群人马。
“哥,那啥人啊?”珠子回过头问泥鳅。
“看不清楚,不会是鬼子吧。”
“啥!鬼子?”胖三惊得声音都颤了。
“瞅你那熊样,鬼子咋了?欺负咱村的人,照样收拾他。”
泥鳅嘴上这么硬,心里不免打颤。他从树上跳下来,扯平了衣裳,对珠子说:“珠子,回村赶紧通知大伙儿藏起来。”
“嗯。”珠子应着从树上跳了下来,朝村里跑去,眨眼功夫便没了踪迹。
泥鳅挎起土枪,又不忘从胖三手里夺过烤熟的斑鸠,然后瞪着他说:“还愣着干啥,跑啊?”说完,泥鳅握着斑鸠就跑。
胖三见泥鳅跑了,也甩开膀子使劲跑,别看他胖,跑的倒不慢,好像屁股后面有狗撵似的。
“鬼子来了,鬼子来了……”泥鳅边跑边喊。
地里忙活农活的村民听到喊叫后,有信的,也有犹豫的。有些人匆匆收了活,朝村里赶去。胆子小的人怕半路遇到鬼子,干脆躲在了附近的山洞里。那些不相信鬼子来了的乡亲们,当听到村里响起沉闷的钟声后,迅速找地方躲藏起来。村里的一些人,甚至顾不得收拾屋里的东西,赶紧钻进了院里或屋里的地道。
村里的大钟是珠子敲响的。他觉得敲的时间差不多了,就近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
村里之前本没有钟的,前不久也不知道村长从哪儿寻来这么个宝贝,挂在了村大街那棵老槐树下。鬼子在宁合县的畜生行径,像噩梦似的烙在每个人心上。村长担心鬼子突袭黄家村,为了确保全村人的安全,他想出这么个办法——敲钟提醒大伙儿鬼子进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