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是迎新大会。天公不作美,一阵潮湿的海风刮来,偌大的校园内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绵久不绝,但丝毫未影响同学们高涨的情绪,再大的雨水也冲不淡他们的初来乍到的兴奋与激情。
其实风光旖旎的校园在蒙蒙细雨中是一番更美的湖光山色,三面环山一面面海,远处青山缭绕下,如处云端,近处湖面微荡,鱼儿欢跃,青青草坪雨水冲刷下更加葱茏,苍郁椰榕更有生机。处高远观,宛如一片人间仙境。
“暖暖远人树,依依墟里烟”。这是叶星的第一印象。
大会举办的很是隆重,大礼堂内张灯结彩,校领导基本上全部出席,还列席了诸多省部领导。其实也不过是一种惯例罢了,未必有什么真正的价值,叶星见惯了这种无所谓有无所无的大会,完全没有什么兴趣。他多少还研究过公史,知道迄今为止最可靠的文献是《尚书》中的《盘庚》,那是殷人讨论迁都的会议,西方《圣经》里也有很多会议开。还知道美国的戴安娜.拉维奇还专门收集过美国二百多年来的会议记录。不过有一位副校长的几句话却使他默思良久,平静的眼神时而迷茫,时而闪烁。
副校长讲话不多,仅仅用几句话概括了大学的生活:
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
神僧慧能曾作诗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镜,何处染尘埃?”
大师兄神秀却说:“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叫染尘埃!”
多年前,叶星就曾对这两首诗研究好久,痴迷好久。如今却蓦然想起大学生活不知是否也是如此。
散会后,已近黄昏,包欢和隔壁宿舍的几个同学拉着叶星要去爬山,上官杰已经叫来了TAXI。要和他一起逛市区,叶星都婉言拒绝了,因为,他感受到了大海的气息。
到海边时,雨已经停了,残阳夕照下海面已是渔舟唱晚的恬静。近海处有几座郁郁青山静卧水面,“万壑有声含晓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叶星不知王禹是否来过这里,但他想王禹先生当初写此诗句时应该也是面对此种美景吧!
南方的海好象和北方的海有很大不同,在青岛,在大连,在渤海湾,在黄海边,沙滩总是长长的,松软的,大海好象总是那么瓦蓝,风平浪静,放眼望去,空然无物。海腥味好象也不太浓重,更多的倒是新鲜感。而在这边,却是大大的不同。
但无论是哪里的海,叶星都喜欢。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浸于海,不登山志难立,不观海胸难阔。拥有山的意蕴,拥有海的情操,便拥有灿烂的人生。”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在它们面前,人们才能知不足而奋进,叶星一向这么认为。
绵雨过后,海阔天空,一碧如洗,叶星的心情也备感舒畅,漫无目的的在沙滩上,款款而行,留下一行行清晰的脚印,小的时候,他也曾同父母一起到过海边。那时的他无忧无虑,穿着小短裤在沙滩上叫嚷着跑来跑去,那时的沙滩应该比脚下的更松软,叶星想。因为,现在的他已不再是童年时的小天使了,现在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满腹心事,冥冥之中总有那么一种压抑感。叶星微微叹了一口气,将深深的目光投想大海,近处,只有几只雄健的海燕展翅翱翔,远处,只是一片苍茫。
忽然,叶星隐约听到一阵女孩子欢笑的声音,寻声望去,只见远处有几个女孩在海边赤脚嬉水。他本来没太在意,然而感觉告诉他记忆中的那朵浮云在闪现。仔细一看的确有一长发女孩,穿着一身素白的吊带裙,前额已湿,几缕长发贴在脸庞,两只手拍打着水面,正发出一串风铃一般悦耳的笑声。叶星眼睛一亮---那身影,那穿着,那神韵,不正是初进校门时令其心仪的女孩吗?他顿觉心跳加速,一阵欣喜,立刻有了一股靠近的冲动,但他只是怔怔地站着并未动一步。
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孤傲的人,从不愿主动接近别人,尤其是女生,故而在中学时代他虽然是那么优秀,那么出色,曾经有那么多女孩子为他心动,但面对他那一双冷冷的神色,寒冰般沁人心魄的眼神,她们只能望而却步。萧雨,算是唯一的例外,因为她能勇敢地走近他的内心,便感受到了他冰山掩饰下的火热,可是,有这份勇气的女孩毕竟不多。
对于眼前这位仰慕已久的白衣少女,叶星内心那股冲动在冷漠的外表之下显得是那么的无力。他就站在远初静若处子地站着,宛如一尊汉白玉塑像。柔柔的海风轻拂他的脸颊,鼓动着他的白衣白裤,吹乱了他的头发,也吹乱了他的思绪,动态之中,更有一番神采。
他就这样站着,远远地站着,静看她的一笑一颦,轻聆她的欢声笑语。
好花美丽不常开,好景美丽不常在。
由来好梦最易醒。渐渐地,这一片白云在他的痴痴的目光中飘然而逝,耳畔边回荡良久的风铃声也渐为海风所替代。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叶星并不后悔,仅有的,只是怅然若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