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暗淡,马路两旁错落有致的乔木被路灯照出点点晕光。还是那辆中东版丰田普拉多,瞿教授载着花袭龙和娄惜驶入环左线,向北朝着远离景区的方向开去。
这环湖路竟和太湖的相差无几,娄惜和花袭龙的心境也和前两天太湖逃离时一样,像一头随时被狮子咬到尾巴的非洲干涸草原上迁徙的野牛——他们一刻也不敢逗留。
今天连续躲过惊心动魄的两劫,花袭龙已是心力疲惫,能顺利避开胡警司的追捕让他倍感意外,他纳闷地问瞿教授:“瞿伯,你在岸上没有碰到胡警司吗?”
瞿教授将岸上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花袭龙暗自惊讶,一句话也没说,他知道,身旁的这个女孩的智商要比他想象的高得多的多。
娄惜摆弄着手机,专注地查看那张石板的照片,她一边辨识,一边缓缓念到:“遇顯即毀,迢宋即興,否極泰來,轉輪藏中。”
“你说的是什么,娄惜?你再读一遍。”瞿教授好奇地问娄惜。
“就是石板上刻的那几句话,繁体字,我认的不一定准。”娄惜委婉地解释,接着她又念到,“遇顯即毀,迢宋即興,否極泰來,轉輪藏中。”
“头两句,对,就是头两句。‘遇顯即毀,迢宋即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瞿教授兴奋地说。
“那是什么,瞿伯?”
“是一句谶语,很有故事。”
娄惜似乎意识到了关键,追问:“什么故事,和花袭龙伯父留下的秘密应该有关吧?”
瞿教授说:“有关。这句谶语来自宋代,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宝二年也就是公历969年征河东后驻军镇州,镇州就是现在的HB正定。当时赵匡胤打算去城西的大悲寺进香,顺便了解一下周边的军情。那座大悲寺是唐代高憎自觉禅师创建,后周时期已经非常有名。当晚他与方丈畅谈,方丈与他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说‘遇显即毁,迢宋即兴,否极泰来,贵客内请。’赵匡胤听后非常吃惊。这个故事是我在一部民间野史上查到的,正史上也明确记载,所以可以断定是真的。”
娄惜惊讶地说:“前三句都一样啊!可是……教授,你怎么就会想到这个故事?”
瞿教授继续说:“这是我研究的方向,所以很清楚。前三句的确一模一样,极有可能是花袭龙的伯父借助这三句话在传达一个信息,而且应该指的就是他所保守的那份宗卷。我在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文化时,特别考证过周世宗毁佛造钱这件事,我讲完刚才那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大悲寺的方丈告诉宋太祖,从唐朝开始这寺中就供奉有一尊铜铸大悲菩萨,有四丈九尺高,但到了后周时期,也就是显德二年,公历955年,周世宗铸钱缺铜,随即下令毁佛铸造铜钱。后周之前的五代时期,佛教几乎是国教,佛教盛行早已深入每个家庭,所以,当时文武大臣和佛教众僧几乎异口同声,全都反对。无奈之下周世宗拿出了一个佛祖‘舍身饲虎’的典故来当做借口,他对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说‘吾闻佛祖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有所惜哉!’
“就是说佛祖是普度众生造福民众的,过去他能舍得真身而救苦救难,如今要用这么一个铜像造钱去拯救国难,佛祖怎么会有怨言呢?他毕竟是一国之君,这么一说谁还敢反对!周世宗前前后后一共查抄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座铜像用于造币,其中就包括大悲寺。这都是有史册记载的。”
“后来呢?”
“后来这位宋太祖下令在城内隆兴寺重铸大悲菩萨金身,并建大悲宝阁。‘遇显即毁,迢宋即兴’这句,很容易猜得出意思:周世宗柴荣的年号是显德,大概从954年起到959年结束,这里的‘显’指的就是周世宗,因为他的年号是“显德”;而‘宋’自然是指大宋。这句谶语就是说‘遇到周氏就被毁掉,遇到赵氏就会再兴起’,所以才有了后来赵匡胤大动干戈地修庙造像。
“你们想一想,一个开国之君,他猜心度人的本领绝非一般人可比,情商智商该要有多高才能做得出‘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这种骇人之事,那可是冒着杀头灭族的危险!但他却听方丈这么一说就开建大悲寺,为什么?”
“瞿伯,真正的原因呢?”
“这都源自当时那个方丈的一句话,‘遇显即毁,迢宋即兴,否极泰来,贵客内请。’我们现在知道‘遇显即毁,迢宋即兴’是句谶语,而当时的宋太祖其实在遇到大兴寺方丈之前早就知道了,否则他怎么会吃惊!”
瞿教授继续说道:“在古代,预言之风大肆盛行。乱世都这样,为达到某种目的,事前预设好,然后装作偶然发现就说成天意,造假成功了说天意,造假失败了就成了蛊惑人心,这在史书上多有记载。”
瞿教授说的史书记载,只要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清楚,娄惜和花袭龙自然不例外。
《史记》中的《陈涉世家》有记载: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大意是说用朱砂在绢上写了“陈胜王,”戍卒买鱼来煮吃,就会发现鱼肚中的字。晚上点篝火喊“陈胜王”,士兵们就听信了谣言,陈胜起义也就找到了说服众人的精神基础。
而到了东汉,造反的张角挖出来早已埋下的刻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石碑,同样是有目的造谣。就连花袭龙家中那本《金圣叹传奇》中也有类似的事情。官府为了栽赃金圣叹,将刻有谶语的石碑事先埋在金圣叹的院子里一样。但这都是事前造假。瞿教授说的宋太祖所看到的却不是,因为赵匡胤当时并没有对这此件事进行大肆声张,他甚至有意掩盖这句谶语。
“瞿伯,赵匡胤是在哪里看到的?”
“《推背图》,他是在《推背图》上看到的。我猜测你伯父所保守的那份宗卷本身就是《推背图》。”
“《推背图》是什么?”娄惜好奇地问。
“你要是搜一下就知道了,网上到处有。《推背图》是一本预言书。中国古代预言书有很多,比如姜子牙的《万年歌》、诸葛亮的《马前课》、唐朝黄蘖的《黄蘖禅师诗》、以及南朝邵康节的《梅花诗》和刘伯恩的《烧饼歌》,这些预言书多数都是后人伪造,包括《推背图》的真假也都有争议,但史书对《推背图》有明确记载,而且因为语言准确而明骚天下。”
娄惜立刻搜了一下,匆匆浏览了一遍说:“网上大致是这么写的:《推背图》是中华预言第一奇书,传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诏喻当时两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曰》’和‘《颂曰》’律诗各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2000年期间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
瞿教授的烟瘾又犯了,他干咳了两声,说:“差不多是这么描述的。李淳风在历史上很有名,是个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易学家,袁天罡是后世的相学宗师,这两个也都有史可考。”
娄惜又问:“《推背图》真是他们绘制的吗?”
“也不见得,但是《推背图》在唐朝已经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推背图》一共60卦,每卦包括一幅插图,每幅图对应一首谶曰和一首颂曰。我家里就有一个版本,金圣叹批注的《推背图》。现在流传的就是这个版本,它的原本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是明朝以前的。”
一听到金圣叹的名字,花袭龙和娄惜就感觉特别的入耳,他们没想到金圣叹还曾批注过《推背图》。
娄惜将手机搜到的《推背图》递给花袭龙看。
瞿教授继续讲:“这种书市面上到处都有,预言和它相对应的历史年代之间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比如五代十国时期很短,只有区区53年,但《推背图》对它的描述却有5卦之多,几乎每十年一卦。你再看大清朝,两百五六十年的历史,才区区几卦。李淳风、袁天罡从公元648年到公元649年之间编写的《推背图》,距今差不多1300多年,平均起来30年到35年就会有一个卦,60卦差不多有2000多年,我们现在看《推背图》的结论和对应的卦数,似乎偏得很离谱。”
“这说明什么?”花袭龙说道。
“说明我们看到的《推背图》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以说几乎都是假的,至少从宋朝开始,这些卦象就已经被篡改了无数次,现在留下的只是大体轮廓而已。”
花袭龙问:“关于真伪版本历史上有记载吗?”
“有,历史上有很多可以证明的地方。《推背图》成型于唐朝,但当时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这与当时的社会安定有关,说白了皇帝自信。可是经历朝代变迁后,《推背图》一下子就被人重视起来了。比如到了宋朝,宋太祖是第一个大规模诏禁《推背图》的,这也是有史可考的。”
瞿教授曾经系统地研究过《推背图》的产生与流传。史料记载中最早涉及《推背图》的是北宋时期的一本叫做《鸡肋编》的书,书中隐晦地抱怨《推背图》被查这一历史事实。到了南宋的《桯史》,它的第一卷就记载说:唐李淳风作《推背图》,同时还这样描述:《推背图》在五代时炙手可热,宋太祖赵匡胤刚一登基就下诏查禁《推背图》,但此时《推背图》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之久。《桯史》还有记载说:五代乱世,群雄纷涌,很多人想辅佐命中能成大器的人,于是热切钻研《推背图》,《推背图》的谶语成了口头禅,甚至吴越一带流行用《推背图》里的词给孩子起名。
瞿教授在大宋史《艺文志》中曾经发现,针对《推背图》的正式记载就有一卷之多。当时宋朝刚刚建立,割据势力急需被整编,《推背图》自然就成了朝廷所说的蛊惑人心之物,被查是肯定的。但《桯史》中的《艺祖禁谶书》却明确记载:因被应验而传播更热,所以才被宋被太祖查禁。宋太祖禁谶书时,民间有很多种藏本,禁不胜禁,官府都发了愁。后来大臣赵普上奏说:藏《推背图》的人实在太多,诛连的人太多。太祖认为“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于是就下令按照旧有版本的《推背图》,除了已应验的各象之外,颠倒后边各象的顺序,制作了百十种版本流传到民间。从此以后世人就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大多保存有《推背图》的,因为不再应验,也就逐渐被人淡忘不藏了。
到了明朝,郎瑛在《七修类稿》卷十五中记载说:《推背图》相传是唐朝李淳风作的。他在万都宪五溪家中见过,上面的预言没有应验,于是就说:宋太祖造假本迷乱《推背图》,这是假本吧?五溪说:得,这类书都别看了。所以,到了现代人们能看到的,都是哄些孩童的东西。
瞿教授的说法让花袭龙很担心。“我想我伯父应该很清楚,家谱上提到的宗卷也就像瞿伯说的,可能就是《推背图》,不过它应该不是伪本,而是一个真本,否则我祖上不会付出如此代价来保护它,而且数代人因此还惹来杀身之祸。我断定壹贯道和之前的组织费尽心机要的就是这件东西,要不然保护《推背图》还有什么意义?我伯父保守一生的秘密岂不是毫无价值?”
“袭龙你说的很对。如果毫无价值,你伯父就不会穷其一生来守护。‘遇显即毁,迢宋即兴’这句虽然史书上没有提出处,但从宋朝建国后赵匡胤对《推背图》的举动不难推测得到,它就是来自《推背图》。”
娄惜说很干脆地说:“如果我们能找到《推背图》,看上面有没有‘遇显即毁,迢宋即兴’这一卦,如果有,并且是预言周朝灭宋朝兴,那十有八九就能断定它是真是假。这句谶语既然在宋朝之前已经存在,伪本肯定会保留下来了,这很容易理解,朝廷是没必要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做修改,保留下来能增加删改后版本的可信度,是不是?”
瞿教授点了点头。
花袭龙仔细查看了手机上搜到的《推背图》的每一卦,果然没有“遇显即毁,迢宋即兴”这一句。他说:“百度上的金圣叹批注版本的《推背图》没有显示‘遇显即毁,迢宋即兴’这一句,这么说金圣人看到的也是阉割版本。那我伯父所继承的是不是……”
“恰恰相反,”瞿教授斩钉截铁地说,“金大才子不可能将一个真本批注后流传于世,这与他保守秘密的初衷相反,这个版本一定是他自己有意伪作的,目的也是混淆视听,迷惑敌人。娄惜刚才说的很对,我们验证一下就能辨别出来,关键是如何才能找到真本《推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