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颗陨石的坠落,东晋青州北海郡剧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一个小男孩也随之出世了,小王猛的出生并没有像苻坚一样闹得满城风雨,也没有给小村子带来多大的震惊与喜悦,相对来说反倒是天上掉下来的一颗小小陨石倒是给村子带来不小的波澜。
由于随陨石一起落生,王父见那陨石似火球划破长空,如猛虎下山一般气势惊人给人勇猛无畏之感,遂给自己的孩子起名为猛字,取其能像这颗陨石一般勇猛无畏。
不知不觉小王猛已经满周岁了,这一年中小村子的生活还算风平浪静,可谁能想到,被看作是祥瑞降世的陨石也没能保住青州城。
“不好了,赵国兵打进来了”如世外桃源般的村子,宁静安详被这声大吼打破了。
村中的乡亲听到叫喊声都从屋中出来了,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位头发花白身穿粗布衣的老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村民纷纷让道,看得出人们对这位老人的尊敬,这位老伯姓孙是这个村的村长,可谓是德高望重,站出来道:“赵大,你不是去青州城里卖货去了吗,在这瞎喊什么呢?什么赵兵打进来了?”
那位先前大喊的赵大喘出着粗气,一看就是经过长途奔跑,来不及歇息便气喘吁吁的解释道:“孙伯是赵国打进青州城了,我早上去卖货,还没进城便看到城中老百姓扶老携幼的往城外跑,一问才知道,不久前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攻破了,现在正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呢。我一听就赶快跑回来报信了。”
众人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炸了窝,乱作一团,还是村长经过的事多沉得住气,大吼一声,把人们从恐慌中叫了出来,气定神闲道:“众位乡亲不要怕,咱们村子在大山里,比较偏远,赵兵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这里,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大家还是回家赶快收拾一下,以防不测。”村民们听到村长的话心算是放心一半了,没有了先前的恐慌,各自回家收拾值钱之物,准备在赵兵来之前,便去投亲靠友。
老村长心中也是非常害怕的,村子在大山中几乎与世隔绝,他已经几十年没看到过战争了,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是为了安抚村民的恐惧情绪,自己只能强作镇定。
原来就在王猛出世不久,石勒突然向东晋发起了攻击,青州城高墙厚兵多将广,又是东晋通往其他国家的枢纽,客商来往不断,可谓是钱粮充足,就是坚守不出固守此城也能守个三年五载的。
虽然仗着天时地利人和,可惜青州刺史是个胆小如鼠的无能之辈,被后赵区区几万兵力吓破了胆开城投降了,可怜东晋降卒三万人尽皆被石勒坑杀,后赵兵进城烧杀抢夺一番,百姓流离失所,一座富庶的青州城如今到处是断壁残垣,尸横遍野。到王猛出生的第二年,后赵已席卷中原,兵锋南向,与东晋夹淮水对峙。
可惜不久之后,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病逝,东晋百姓大喜,以为如此以后便太平了,可谁想的到继石勒称帝的石虎,是个比石勒更加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的暴君,后赵与东晋两国常年兵戎相见,百姓无宁日,可谓是民不聊生。
本来相对远离闹市生活安逸的小村庄也没能幸免,被战争的硝烟所淹没,不久后赵兵打到了这里,村中的百姓背井离乡迁往别处谋生,仅仅两岁的小王猛也随父母颠沛流离乞讨为生,而此时的苻坚也两岁了只是比王猛小了片刻而已,却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不用受那颠沛流离之苦,生活可谓是锦衣玉食,富足安康。
王猛随父母背井离乡一路讨饭来到了远离战火的魏郡,于是在此扎下了根。来到魏郡已经六年了,小王猛也已经八岁了,由于家贫,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身材与同龄人相比略显单薄,脸有些蜡黄色,但是这仍掩饰不住那俊俏的脸蛋,一副俊俏的皮囊,长大之后定是俊美至极。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由于长期劳累,王猛母亲身体终于承受不住倒下了,自此王猛与父亲相依为命,小王猛至孝,小小年纪便分担了大半的家务,王父会编畚箕,王猛小小年纪便随父去城里卖畚箕。
古人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古人诚不我欺,王猛在这般恶略的环境中长大,心性比一般孩子坚毅,思想也更早熟。由于长期看到底层老百姓受人欺负,自家也是经常受那达官显贵,地痞流氓的欺负,更是嫉恶如仇,从小便在心中暗暗立誓,如有一日自己有能力了定要做那惩奸除恶之人。
一日王猛又早早的和父亲来在了魏郡的城中,占了个位置,等待买货之人,足足一个上午也没有一个人来买畚箕,“看来今天的晚饭又没着落了”王父看着自己的儿子自言自语道,眼中充满了愧疚之色。
王猛却没有如此垂头丧气,正努力的叫卖着,由于长期如此,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坏的结果了。忽然一个道童走了过来,冲二人打了个手势行了礼,口中道:“二位施主好,我家师伯想买两个畚箕,不知怎么卖的。”
“不贵,两个才二十文钱,”还不等王父答话,王猛就抢着答道,眼中充满喜悦之色。
小道士也就比王猛大两三岁想了想道了句:“好”便向怀内摸去,只是怀中袖里都摸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一文钱,于是不好意思道:“今日不曾带钱出来,改日再买好了”。
正要走,突然被人拉住了袖口,小道士转头一看原来是摊主的儿子,小王猛道:“不要紧。小哥哥,今日先把畚箕拿走,改日再送钱来也可以,我家终日在这摆摊。”那小道士眼睛转了转,没有答应:“我师伯常教导我不可占别人家便宜。”
小王猛见今天终于要开张了,怎会白白放走了这小道士:“小哥哥,只是晚送些钱来罢了,你没有占我家便宜。”嘴上直央求,王父也是个实诚的庄稼汉,道:”小师傅,你先拿走用吧,改日再送钱也可以“。
小道士见如此遂道了句:“既然如此我就拿着,不过小弟弟你要与我一起拿钱去,不然我是万万不能拿的。”王猛一口就答应了,小道士见王父面露犹豫之色便补充了一句:“我师伯就在城外的道观中,离此不远。”
王猛再三央求父亲,王父又见小道士面善便答应了,嘱咐王猛早去早回,小王猛便随小道士出城去了。两人出了城便向城外一座大山走去,只是天色尚早,又因道观常常修在山中,王猛也没有多想便一直跟着,可是越走人越少,直到后来路上都看不到人了,王猛才紧张起来,问道:”小哥哥,你家道观在哪?“
”不要急,快到了“
一路上王猛连问了好几次。都被小道士用此话哄过去了。山路越来越陡,可是小道士越走越快,小王猛有些跟不上了,终于在一个转弯处,王猛跟丢了。
小道士没了身影,王猛在附近叫喊了几声都无人应,只见山高林密,小王猛见此有些害怕心生了退意,可是刚刚转身准备下山,又看见手中的畚箕心有不甘,于是又往山上走了一段,走累了正准备歇息之时,抬头看到在路旁一个大石头上,站着两个人。
”咦,那个小孩子不是买我畚箕的小道士吗?“心中想到,便要张口叫人,刚要开口又注意到了小道士身前的那个老道士,只见这个老道,白衣胜雪上绣吉祥仙鹤图,腰系淡墨色丝绦,尾端流苏随风飘摆,头戴白缎逍遥巾,全身上下非黑即白,却给人一种清爽而不单调之感,须发皓然白似雪无杂色。脚踏镶边云头履,手拿拂尘,浑身上下不染纤尘,阳光照在身上犹如画中仙人,好一派仙风道骨。
小王猛看到老道以为是遇到了神仙下凡,赶忙下跪,口中大喊:”老神仙,老神仙……“。
正在磕头之际,老道士已来到王猛跟前,将他扶起口中道:”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王猛起身不知老道士的话是何意思,老道也没多解释,拿出原来十倍的价钱买下了畚箕。
老道士拿出钱给了王猛,手举畚箕道:“王公,难道志在于此”。
王猛看着畚箕双手不知不觉攥起了拳头,想了片刻答道:”大丈夫,当志在天下“。
”好,好,好“老道士听后连声道了三个好字,随后哈哈大笑起来,口中直到:’不枉我千里迢迢来找你。”
王猛听的满头雾水“千里来找我”心中泛起了疑惑,我也不认识这老道士,他找我干什么?心中想着口中说了出来:“仙师知道我?”
“天机不可泄露”老道士手捋着长须,眼中泛着精光。
王猛见老道士不说,自己也不好再问,也就没再说话。老道士见王猛不说话了,也收起了笑脸,换上一副严肃的面容道:”王公,可知现今天下大乱,群雄争霸,可惜最终苦的是百姓。“王猛听了猛地点了点头,自家就是最好的例子,世外桃源般的村子,在战争中被毁了。
老道士没有停下来接着道:”当世之时急需一位明主,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才可使百姓安享太平之乐,生灵免受战争之苦。“王猛听后又是猛地点头。
“昔日姜太公辅佐武王,灭无道殷商成就八百年之基业,而后礼乐崩坏,天下诸侯并起。始皇帝得李斯之流,除六国一统天下,只是不知体恤百姓传二世而亡。高皇帝遇张良辅佐,灭强楚续汉家江山,终因外戚宦官专权走向衰败,到如今又是群雄逐鹿豪强并起之时,为何?“
小王猛低下了头,没有想到答案,只得摇了摇头,老道士说的一些人物,自己听都没听说过。
王猛毕竟是只有八岁的小孩子,又没读过书,老道士继续道:”皆因没有贤臣辅佐明主,才会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贤臣者,太平之世,富国强民,使社稷免遭战争之苦;乱世之中,扶危济困,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呀。“老道说完后不禁感慨起来。
王猛听后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又是不住地点头,口中道:”我长大后也要做贤臣“。
老道士见此也是点了点头,知道王猛听懂了自己的意思,不禁又看到了希望。
”贫道不才,会些定国安邦之道,富国强民之策。你愿意学吗?“老道士看着小王猛语气变得轻柔了些。
王猛年纪虽小,可是心思却早早的成长了,当下便听出了老道士的意思,刚要开口回答,便被老道士拦住了:“王公不必急于答复我,回家想一想,我明日此时此地恭候王公。”老道说完后转身便走了。
老道士眨眼的功夫便消失在了大山中,王猛以为自己是在做梦,看到手中的铜钱才知道这是真的,刚刚遇到的人一定是隐士高人,遂马不停蹄的跑下山。
原来那道士便是在华山之巅下棋的清逸,与师弟下过棋后,清逸一刻也没在观中多停留,于正月十六当日便下了山,后赶往青州找这左辅星转世之人,四处打听才知道左辅星降落之地,辗转来在了小村子,可惜村庄已经物是人非了,好不容易从一逃难回来的老人口中得知当日村中只有王家生下一男婴,,可惜战乱王猛一家去了魏郡。经过多往打听才来在了王猛住的地方。
老道士虽然能掐会算,但也从来不瞎算那是有条件的,须有那人的生辰八字,或是见到本人才可算,可惜清逸没见过小王猛,也没有他的生辰,只能一路打听了。像那路边之人,尽是骗人钱财之辈,胸中空无一物,掐指便算来,老道士最恨这种害人害己之人了
得知王猛父子每日到城中卖畚箕,遂想出了这个法子,让跟在自己身边的小童假意去买畚箕而后将小王猛带上山来,问他一问,若是璞玉,当传他一身本领,若是朽木,那便是天意了。听了师弟的话,不再插手天下之事,回道观清修,了此残生。
王猛回到城中见到了王父,把刚刚发生的事情仔细地讲了一遍,王父虽是庄稼汉但也听出了清逸不是一般之人,遂对王猛道:”孩子,为父也教不了你什么,若是想跟那高人学本事你就去吧“。
王猛听了这话,心中不是滋味,自母亲去世后便随父亲相依为命,若自己走后,父亲便剩一个人了,遂不愿离开父亲:”父亲,孩儿不走,孩儿要照顾你一辈子。“
”傻孩子,你去与那老道长学真本事,日后辅佐明君,平定了天下,咱们父子才能过上真正的太平日子。“王父抚摸着扎在自己怀里的小王猛,又道”为父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也常听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孩子你去吧,不用担心为父。“
王猛听到父亲这样说点了点头,暗暗下定决心,早些学成本领,结束这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