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攻破了共城,来到大殿之中,见到共叔段竟然已经拔剑自刎,血溅当场,不由得大惊失色,一把将共叔段的尸身抱起,痛哭流涕地哀嚎道:“弟弟!你虽然铸成大错,但是何至于此?”
共叔段虽然犯了忤逆的重罪,但是他与郑庄公到底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郑庄公在这生离死别之际,所有的间隙与仇恨顿时化为乌有,有的,只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场的诸位将士见郑庄公抚尸痛苦,无不为之动容。
郑庄公在共叔段的尸身上发现了那一封母亲亲手所写的密书,同时又发现一封共叔段所写的回书。郑庄公将两封密书收好,并且自己也写了一封回书,命令手下将三封书信一起带回郑国国都给母后武姜观看。
再说郑国的太后武姜见到三封书信,顿时已经明白了一切,对于小儿子共叔段,也是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的死,武姜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捶胸顿足无不叹息地说道:“儿呀!是母亲害了你!是母亲害了你呀!”可惜无论武姜再怎么悔恨,再怎么自责,已经死去的共叔段也不可能复活了!
武姜拆开第三封书信,这是郑庄公的亲笔书信。在书信中,郑庄公命武姜去颍地安置,这按照现在的说法也就是与打入冷宫的意思差不多,只不过对方是自己的母亲,郑庄公也算是给母亲留了一点面子。虽然武姜是自己的母亲,但是他与共叔段同谋,同样翻了忤逆的大罪,所以也不能不惩罚。
郑庄公在书信中对天起誓道:“不见黄泉,则你我母子无相见之日!”武姜见了大儿子如此绝情的书信,心中羞愧不已,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她再也无颜面见郑庄公,于是收拾了行李包裹,离开了宫门,前往颍地去了。
话说郑庄公得胜归来,回到了宫中,见宫中一切照旧,唯独不见了母亲武姜,不觉心中有愧。他那一封书信,原是一时之间激愤所写,等到胸中怒气一消,不觉想念起母亲来。毕竟母子之间血浓于水,母亲对自己有养育之恩,不管她做错了什么,自己又怎么能够将母亲贬至颍地?
随着时日的增加,郑庄公越想越觉得对不起母亲,不由得仰天长叹道:“孤王不得已而杀了自己的亲弟弟,又如何忍心再将母亲抛弃?若真如此,孤王真乃天伦之罪人矣!”
这时候的颍地有一个叫做颍考叔的人,为人正直无私,素有孝友的美誉。颍考叔见到郑庄公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武姜安置在颍地,于是对人说道:“母亲虽然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但是身为儿子,又如何能够报复自己的母亲?无论是什么理由,做儿子的都不能不对母亲有失孝道。”
于是这位颍考叔打了几只鸮鸟,以献鸟的名义,进宫觐见郑庄公。郑庄公见了颍考叔,便问道:“此是何鸟?”
颍考叔回答道:“此鸟名曰鸮鸟,昼不见泰山,夜能察秋毫。这种鸟小的时候受到母鸟的抚养,等到它们长大了,却将喂养它们的母鸟捕食。这种鸟是一种极为不孝的鸟,所以草民将这种鸟捕食。”
郑庄公听了,不觉想起自己的母亲武姜来,顿时默然不语。
颍考叔向郑庄公敬献了鸮鸟,郑庄公便命人割下一只烤肥羊的大腿,赐给颍考叔,那鲜嫩可口的美味让人忍不住直流口水。谁知道颍考叔并没有立即将烤羊腿拿起来吃,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张油纸,将烤羊腿小心翼翼地包好,放入自己的怀中。
郑庄公觉得颍考叔的举动有些奇怪,于是便问颍考叔道:“爱卿为何不吃孤王赐给你的烤羊腿?”
颍考叔再拜郑庄公,正色说道:“草民家穷,经常吃不起肉,如今家中中还有一位八十岁的老母亲。草民的老母亲尚未吃这烤羊腿的肉,草民念及母亲,如何能够下咽?所以草民小心翼翼地将烤羊腿包起来,将肉带回家中去,一定要老母亲先吃了这烤羊腿的肉,草民才敢吃。”
闻言,郑庄公不禁大为感动,赞道:“爱卿可真是至孝之人啊!”说完,不禁仰天长叹,连眼圈也红了。
颍考叔故意问郑庄公道:“大王为何忽然叹气?”
郑庄公神色黯然,说道:“爱卿有母亲可以奉养,得尽人子之心,孤王虽然贵为诸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反而不如你一介草民啊!”
颍考叔假装不知道,又问道:“大王的母后姜太后如今安然无恙,大王怎么说自己没有母亲可以奉养?”
郑庄公将武姜与共叔段合谋篡位,以及自己一怒之下将母亲贬至颍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颍考叔,说道:“孤王当初曾经对天起誓,不见黄泉,则孤王与姜太后母子永无相见之日,如今追悔莫及,又能奈何?”
古时候的人们总是将誓言看得极重,郑庄公曾经对天起誓,所以是绝对不能够违背誓言的,因此郑庄公也是一筹莫展。
颍考叔似乎早就胸有成竹,说道:“如今共叔段已经身亡,姜太后只剩下大王一个儿子,大王若是不奉养姜太后,与那无情无义的鸮鸟又有什么不同?只是大王曾经立下重誓,不见黄泉则母子不想见,草民倒是有一个主意,可以破解大王的誓言。”
闻言,郑庄公大喜,立即离席起身,说道:“爱卿有什么妙计,快快与孤王说来,若孤王能与母后重新团聚,孤王重重有赏!”
颍考叔说道:“这件事说难也不难,只要大王可以命人掘出一个地泉,在地泉的旁边建造一个地下宫室,先将母亲姜太后迎接到地下宫室之内居住,将大王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派人转述给姜太后。草民心想姜太后对大王的思念也绝不亚于大王对母亲的思念吧?”
“到时候只要大王在地下宫室之内与姜太后相见,就不会违背当初‘不见黄泉,则母子不相见’的誓言了,不知大王以为如何?”
郑庄公大喜,当即命人重重赏了颍考叔,派出五百名壮士,来到牛脾山下,掘地十余丈,终于见到了地下泉水,于是郑庄公又命人在泉水旁边建造了一间地下宫室。
郑庄公派颍考叔前去颍地见到了母亲武姜,委婉地道出了郑庄公对母后的思念之情,如今欲亲自迎接母亲至宫中奉养。武姜闻言,又悲又喜,一时之间竟然是说不出话来。
颍考叔先将武姜迎接至建造好的地下宫室之中居住,不多时,郑庄公乘着车辇亲自来到,进了地下宫室,郑庄公见到母亲的那一个瞬间,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连忙拜伏在地,泣不成声地说道:“寤生不孝,竟做出大逆不道之事,请母后恕罪!”
武姜见到了儿子郑庄公,也是喜极而泣,说道:“都是哀家的罪过,好孩儿,你何罪之有?”
武姜亲自将郑庄公用手扶起,母子俩四目相对,泪眼汪汪,顿时所有的隔阂与间隙都在这一瞬之间烟消云散,这一对亲亲的母子俩在经历了人生一系列的悲欢离合的苦难之后,终于再次重逢在了一起。母子俩抱头痛哭,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郑庄公扶着母亲走出了地下宫室,登上了自己车辇,与母亲同乘而归。郑国的老百姓见到国母与郑庄公一同归来,无不拍手称快,称赞郑庄公之孝。而颍考叔因为在这件事情之上功不可没,也受到了郑庄公大大的嘉奖,做了大官。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掘地见母”的典故。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了郑庄公的为人。一方面,他作为郑国的国君,对共叔段欲擒故纵,最后使用计谋,令野心勃勃的共叔段露出了狐狸尾巴,同时自己也是亲自平定了这场叛乱。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郑庄公在政治谋略和战争谋略上的才华。因此,郑庄公后来使得郑国空前地强大,成为“春秋五霸”之前的“春秋小霸”,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同时,在后面的故事中,我们也看到了郑庄公作为一代奸雄,他也有他柔情的一面。面对自己的母亲姜太后,他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选择了冰释前嫌,亲自将母亲迎接回宫供养,成为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千股佳话。是什么让对政治有着敏锐嗅觉和铁血手腕的郑庄公最终能够将一切放下呢?我想,应该是那恩泽四海,血浓于水的亲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