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被卫士带了下去,李承乾坐在椅子上,看着高墙外的天空,心中难免有些唏嘘。
其实对于到底是谁出卖了自己,李承乾心里已经大概有了点底。他到扬州的事总共也没几个人知道,会出卖,或者说能出卖自己的也就那几个人。之所以他不让王盛说出来,一来是因为知道这件事的都是李承乾的心腹,如果真的这些人当中有人背叛了自己,他实在不知该怎么面对。
除此以外,李承乾其实也是担心王盛会借着这件事坑自己。要是他胡乱攀咬一通,自己岂不是冤枉了好人,而且还让真正的内奸逍遥法外?
除了以上这两个原因,其实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麻蛋,如果这个时候就把谁是内奸找出来了,后面的章节还写个屁啊!
因此,出于种种原因,李承乾并没有急着处理内奸的事情。眼下最主要的还是完结王家的案子,然后回京复命。
让人把李恪等人叫了进来,李承乾把刚才自己和王盛商量的结果和众人交代了一番,当然,关于内奸的事他并没有说。
听了李承乾的叙述,李恪沉吟了一下,说道:“大哥,答应王家留下一房的血脉传承,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李恪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古代这些世家和现在可不一样,一房就几个人。像王家这样的大家族,一房的血脉,那上上下下加起来足足有数十乃至于上百人。有了这些人做底子,王家他日东山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李恪相信李承乾不会看不出这一点,可是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问了一句。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一房的传承的确是有点多,不过王家开出的条件也不错。”说着,李承乾从怀里掏出两本小册子,递给了李恪。
这两本小册子就是王盛和李承乾商量好的王家和朝中大员、山东世家各种交易的详细记录。因为它的重要性,所以王盛一直都随身带着,刚才两人达成协议之后,王盛就把它交给了李承乾。
册子并不厚,不过用的纸都是市面上能见到的最好的纸,显然这两本册子的主人对它很是看重。
李恪接过册子翻了几页,眼睛顿时就瞪的和铜铃一样大。飞快的把手里的册子从头到尾翻了一边,李恪说话的声音有些不自主的颤抖:“大......大哥,这......这些......不会都是......真的吧?”
李承乾已经提前看过这两本册子了,当然知道李恪为什么是这副表情,虽然自己也不愿相信,可是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是王盛贴身收着的,你觉得作假的可能性有多大?”
李恪无奈的看了两眼手里的册子,嘴里有些发苦:“可是这也太过于匪夷所思了吧?”
“孤也不愿相信。没想到我大唐盛世太平的外表下,竟然会是这个样子。父皇每日里宵衣旰食,居然会是这么个结果。”李承乾不无自嘲的说道。
“大哥你准备怎么处理这两本册子?”李恪问道。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李承乾看了李恪一眼。
“依我之见,这两本册子的事绝对不能让父皇知道。”李恪小心翼翼的说道。
李承乾点点头:“不错,以父皇的性子,如果让他知道了这两本册子上的事,哪怕是最后闹的天下不安,也绝不可能放过这些人的。”
“那你打算怎么办?”
李承乾考虑了一下,说道:“虽然现在不宜轻动,可是该给的警告还是要给的,免得这些人日后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至于该怎么处置,还是慢慢来吧。江南这次闹的天翻地覆的,如果朝中再出什么变故,恐怕真的会天下不安哪。”
李恪一脸赞同的点点头,然后问道:“那江南那些官员怎么处置?”
“那些人不是都主动认罪了吗?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就是了。”
“大哥你莫不是说笑的吧?”李恪一把从椅子上站起来,惊讶道:“那可是大大小小上百个官员。怎么能说处置就处置了?!”
要是放在别的时候,李承乾也不敢这么干,不过江南现在的局势,倒是给了他这么干的机会。
示意李恪坐下,李承乾给他分析了一下现在的情况:“老三,如果换一个时候,孤也会同意你的看法,不过就江南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么做反而没什么问题。”
李恪正准备说话,却被李承乾打断:“你先听我说。治国之道,首重律法,法行则国安,反之则国乱。想要律法通行,就必须要有清正廉明的官员。江南这些官员刚才你也看见了,不用孤再多说。你觉得依靠这些官员,能治理好国家吗?”
“可是一次处理这么多的官员,恐怕百姓会对朝廷有误解啊。”李恪苦口婆心的劝道。
李承乾摆了摆手:“你放心,如果没有把握,孤也不会这么干的。”
李承乾安抚了李恪一句,接着便开始向他解释自己的意图:“首先,江南因为远离长安的缘故,官员大部分还是前隋和宇文化及称雄江南的时候留下的,只要我们将朝廷选拔的官员和前朝遗留的官员做一些区别对待,百姓那里也就糊弄过去了;其次,这次主要的处置对象还是那些世家,至于江南官场的清洗,不过是顺手而为,只要我们注意引导,百姓只会觉得这些人和那些世家沆瀣一气,一样可恨、可杀,而不会影响到朝廷的声望,要是我们处理的好,说不定还能给朝廷赚取些民心;其三,自从前隋开始,江南等地的赋税和粮食产量都已经逐渐超越了北方,朝廷对于江南的依仗也越来越重,江南绝不能有失,如今江南的官场已经是沉疴已深,要是不快刀斩乱麻,只怕等我们走了以后,江南又会回到以前那副样子。”
“大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也说了,朝廷日益仰仗江南,如果我们这里出了岔子,你我皮肉遭殃事小,影响了父皇的圣誉就不好了。”
“无妨,这事孤已然是十拿九稳,你就在一边待着,让你见识见识孤的手段。”李承乾倒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恪知道自己是绝不可能说动李承乾了,只好闭嘴不再说话了。
之后的几天,李承乾让金陵刺史府发下告示,说王家的案子已经有了结果,太子殿下将在半个月以后,将结果公之于众。
除了原本就待在金陵城里等消息的百姓,还有不少外地的百姓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往金陵城赶来。李承乾将带来的府兵都派了出去,一来为越来越多的百姓准备住宿的地方,二来也是为了维持金陵城的治安。
半个月的时间眨眼就过了,空气里有了些秋天的萧瑟。江南一地,包括江南、淮南等数道在内的几十个州县,数万百姓拖家带口的来到金陵城,要看看朝廷到底怎么处置王家。
李承乾选定的地方在金陵城的东门,时辰还没到,无数的百姓都开始往东门汇聚,将城门内外堵的严严实实的。
时至正午,李承乾在李恪和一众官员的簇拥下,从城门楼里走了出来,身上的太子衮服彰显着他高贵的身份。
“参见太子殿下。”城下的百姓都跪在了地上,齐声拜道。
“平身。”李承乾的声音就像从九天之外传来,听在城下百姓的耳朵里,有种不真切的感觉。
看着城下乌央乌央的百姓,李承乾心里很平静,跟卫士吩咐了一声:“把王盛带上来。”
王盛在几个卫士的押解下来到城下,在牢里待了半个月,王盛的脸色不怎么好看,不过神情倒还算平静。
“王盛,先前有人向本宫告发你王家行为不检,为害乡里,搅乱朝纲。孤半月之前亲自审理此案,具已作结,今日当着众位乡亲的面,孤再问你一句,你可有不服?”李承乾在城楼之上问道。
王盛行了一礼:“草民愿认罪伏法。”
王盛这句话一说出来,顿时群情汹汹,不少人都叫喊着“朝廷不公”,“屈打成招”之类的话。
李承乾早料到会这样,给两旁的卫士使了个眼色,几百个侍卫用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场面稳定下来。
看到百姓们冷静的差不多了,李承乾叫上来一个人,手里捧着厚厚的一卷文书。来到百姓的面前,将书卷打开,念了起来。书卷里记载的就是李承乾等人总结出来的王家的罪状,每一条罪状后面,证据、证人证词等无不完备。这些都是李承乾的手下最近几天的成果。
为了让远处的百姓也能知道,伴随着书吏的念诵,城墙上垂下一条条的粗布,上面写的就是王家的罪状,自然有人负责给百姓解释。随着罪状一条条的增加,百姓“王家无罪”的喊声越来越小,反而出现了零星的咒骂声。
等到罪状念完,李承乾说道:“王家多行不法,罪大恶极,按律满门抄斩!来人!”
随着李承乾一声招呼,几队府兵铿然应声:“在。”
“即刻前往乌衣巷,查抄王家祖宅,不得有误!”
“得令。”
数百名官兵挤开人群,往乌衣巷的方向跑去。这个时候就是最后在百姓面前做个样子,其实对于王家的查抄,前几天就开始了。至于被网开一面的王家亲族,也早就搬离了乌衣巷。
看着官兵往乌衣巷的方向而去,看着百姓高呼“万岁”,王盛的心空了,几十年的努力化作了朱雀桥下的流水,几百年的传承自今天断绝!
处理完了王家的事,李承乾脸色一变,喝道:“把人带上来!”
围观的百姓还没闹清楚是怎么回事,就看到上百个披头散发的人被押解到城门下。仔细一打量,不少百姓都开始惊呼,这些人分明就是往日高高在上的官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