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拟世界里就是这点好,能并列运行很多场景,一心多用,同时处理多种事情,包括谈恋爱,对我们来说,恋爱、工作、学习、娱乐都可以同时进行,相互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样能大大节约时间,实体化之后就不能这样干了。所以,到底要不要以实体化为目标,我还没有下定决心,姑且先这样吧,攒够了钱再说,就像慕普老师一样,有目标总比没目标要好。
现在到了专业能力测试的时间了,虽然这一测试本着自愿的原则,但为了获得权威认证,人们基本上都会参加测试。测试完毕之后,这一个学年就正式结束了,我的免费大学教育也就到此终结,之后就要走向社会谋生或者选择付费继续学习。
在社会中谋生,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每个人每天都能获得固定数量的积分,比如我,每天都能领到5积分的固定收益,别人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目,可能有一些域有一点额外的福利或是额外的“坑”,最多的可以拿到7积分,最少的仅为4积分,5积分是我国的加权平均数,我拿的就是平均数,运气不好不坏。有这5个积分,日常生活是足够的,甚至可以活得很潇洒,即使一个积分都没有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我们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生活几乎不需要成本,没有积分只是让我们无法购买公共资源以外的东西,无法生活得那么爽,但生存是无虞的,这就是虚拟世界的最大优势——没有生存压力。无论混的怎么样、有钱没钱都不影响生活,不需要多少额外资源就能很好的活下去。而且在各个公开场景中还有许多公共任务可供领取,完成难度也不算大,每天把这些公共任务完成之后也能获得一些积分,数量肯定比5积分要多,像我这样的大学还没毕业的学生,每天做任务平均都能赚到10积分。所以,仅仅要谋生的话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赚点小钱毫无难度,不赚钱也没有关系,就这么领取固定收益混日子也行。
然而,如果生活仅仅是生存的话就太没意思了,在这个世界里无所事事地到处混,总是去逛那些逛了无数次的场景,在社交平台谈论那些谈论烂了的话题,与那些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人老生常谈,没有足够的积分去实现一些自己想做的大事,在近乎无限的寿命中没有追求目标……是多么无聊的一件事儿呀!这只能被称为是“苟且”的活着,一点儿名堂都没有,我觉得人应当志存高远,不能一直这么“卑微”的活着。
可是,要想生活的“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要想做成大事、混出名堂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所谓的大事一般都是与大多数人相关的事:要不就是这些事可以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吸引到众多人气,方便通过人们的关注来赚钱,例如制作出一些轰动的创新型综艺作品,在社交媒体上吸引到足够的人气,让人们觉得新鲜,从而得到很多关注你的粉丝,或者是因为创设了新的广受欢迎的场景或者工具而出名,提供一些新颖的、实用的服务,给人全新的、更便捷的体验,比如几乎人人都用的魔镜的设计者,以及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慕普老师,她们就属于成大事者;要不就是做的这些事可以影响到很多人,比如说成为一些成员众多的场景的管理员,从而对场景拥有一定的修改权限,或者是成为国家各级管理层的成员,拥有部分国家或是各级域的管理权力,甚至加入一些国际组织,协调和管理一些国际事务,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人的日常生活,而且是很多人的生活,也就是说,获得了一些公共权力去影响别人甚至指挥别人,当管理权限足够大时,就能获取巨大的好处,我觉得我接触过的那些校长应该就属于这一类人,当然校长的权力还是比较小的,影响力不够大。
我所说的这些成大事者都是一些大名人,无论是知名情景制作/管理者、国家各级管理员、综艺达人、时尚弄潮儿、大作家、投资家、职业领袖等等,都是大“明星”,广受人们关注,许多粉丝对这些大名人获得的巨大成就羡慕不已,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向着偶像走过的道路而奋斗。我想,这就是名人效应吧,名人总是有示范作用。
成为名人是非常不容易的,谁都想混出名堂,谁都不想苟且的活着,谁都想受万众敬仰,谁都想赚更多的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名人的数量却很有限——如果人人都出名,都受到最大的关注,那信息就混乱不堪了,人人都是名人,也就没有所谓的名人了,正是因为有些人更优秀,或者有一些别的与众不同的特质,她们才会受到“区别对待”,成为“名人”,每当自己想成为名人的时候,我们就要在心中问自己:我凭什么能出名?我有什么过人之处吗?所以,绝大部分人没那个能力成为名人混出名堂,绝大部分人只能得过且过,平淡无聊的生活下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取得一点儿小小的成就已经了不起了。相比于普通人,这些名人支配着更多的资源,能做更大的事,但她们获得的这些额外资源其实都是我们这些小人物给与的,正是因为有我们捧场她们才有名的,正是因为有我们授权她们才有权的。
不过,即使不成为名人,也能有所作为,毕竟绝大部分人是默默无闻的,但也有着自己的志向,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赚取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积分或者知名度就行了,别的不要过分强求,这样的话生活就会少一些嫉妒,多一些轻松。比如说我的导师罗琳九岭,她并没有成为社会名人,而只是专心研修法律专业,尽量提供最专业的法律教学和法律服务,她还是我国法律咨询委员会的会员呢,在法律制定修改以及辩护上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低调发财的典型。靠自己的专业能力讨生活是最常见的谋生方法,我估计我以后就是这样谋生的人。
但是,漂亮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我见过太多因为琐碎而安逸的生活而变得自甘堕落的人——寿命太长了,时间太贱了,生活太没有压力了,奋斗的动力一下子就消磨得差不多了,就像老师说过的,学过的专业不愿意继续专精,就待在这个社会的公共空间里享受免费的新闻,参与无聊的讨论,制造陈旧的话题,尽生产些没有价值的垃圾消息充斥整个网络空间,偶尔出现的一些有创意的新颖信息往往瞬间就被这些无聊透顶的垃圾给覆盖了,在如此海量的信息中搜索有用的信息是非常艰难的,如果某人掌握了某种普适的、能够快速精确搜寻自己想要信息的方法,那她绝对能够在圈子里小有名气,甚至成为大名人,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界中,定位、检索、分析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比制造所谓的“新”信息重要得多,那些新信息不过是对原有一些材料的重新组合,而且组合之后往往比原来更加让人看不顺眼,还不如原来的东西呢。大部分人编不出原创的颠覆性作品,只知道在现有的基础上改来改去,看多了就毫无新意可言,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无聊、越来越沉闷了,没意思。
人们没有生活压力,自甘堕落,得过且过,打发时间,在无聊中作乐,在单调中调情,在虚无中创新,很容易就会迷失自己,迷失目标,迷失斗志,分不清虚幻与现实。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不存在这些问题,我现在还要进行专业能力测试呢,我现在的目标就是获得一个高的专业评价,以便以后更容易的赚积分,就这么简单。
专业能力的测试形式和以前的考试有一些不一样,它既包括题库答题环节,又包括与评委的互动环节,在答完题库之后再进入互动环节,这是我之间没有经历过的,算是新事物吧,不过我已经通过查阅资料对它作了详细的了解,知道了其中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慕普老师也对我们做过一些讲解。与评委进行互动,这个环节的关键目的就在于测试人的应变能力和形象气质,题库虽然也能测试这两方面的素质,但是那只能做个参考,套路比较固定,可能只能测试出考生某些方面的应变能力,不如人类考官那么“随机”和“开放”,对形象气质的考察就更没有人类考官那么直接了,而且人类评委的参与也算是一种人文情怀,所以在很多专业的能力测试中加入了与评委互动的环节,我也觉得设置这样一个环节很合理,尽管这显著提高了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高一些才好玩嘛,不是吗?
我开始下载题库,浏览之后我发现,这个题库的难度非常大,里面既包括了一些很低级的题目,也包括更多的难题、怪题,与此同时,答题时间也很紧张——1280秒,10亿道题!题库总分为1000万分。想都不用想,这些题目我是肯定做不完的,事实上,也从来没有人做完过,题库中之所以布置了那么多道题,目的就是考察考生是否会分配时间,能否把时间分配到那些或者分值最高、或者难度最低、或者耗时最短的题目上去,总之就是要快速找到那些做起来最“划得来”的题目,排除那些不值得做的题目,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是很重要的素质。
在1280秒结束之时,我完成了其中的110561267道题目,占比超过了总题量的一成,对于这个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比以前的速度快多了!至于能得多少分我就不知道了,接下来就是与评委的互动环节,等这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分数才会被发送给我,评价也随着我的分数一起被发送给我,而且会被公布出去,也就是说一个人获得的专业评价是公开的,分别为极佳、优、良、中、差、惨、不可接触这几档,如果得到了“不可接触”这个评价的话,就意味着这位考生今后再也不能接受该专业的专业测试,也就无法得到权威的专业认证了,她的职业生涯也就到此结束了。当然,如果不是故意,考生们基本上是不会获得这种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