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老江湖心里在想,这个李忆之讲话滴水不漏,看起来年轻但也是滑不溜手。李忆之心理一直琢磨着众人表情,在他看来混到这个位置都是人精,三个副局长都是滑不溜手,打开工作缺口很难。
李忆之扫了一眼,说道:“李局长分管刑事,我想听听李局对我县大案要案的看法。”
李军这才摸出几张纸出来,念了起来。李军知道李忆之不好对付,所以让手下提前做了准备,果不其然,李忆之当场点将要他说出一二来。李军说的倒也诚恳,青龙县治安算不上好,主要是因为矿区原因,矿区与农村犬牙交错,塌陷区为了赔偿问题,总要闹上一阵子。井下工人喝酒打架也极为常见,但重大刑事案件却是持械斗殴死了三个人,闹的风风雨雨。省公安厅督促办案,不想过了半年仍然没有什么结果。斗殴双发都有把责任推到医院的说法,难免让人感觉蹊跷。
李军介绍完情况,李忆之示意刘刚也谈谈工作想法,显然刘刚也没准备书面材料,张口滔滔不绝说了起来,从交通说到治安,从流动人口说到刑事案件,虽说作为公安局长掌握全面情况,但汇报起来没有重点,所说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李忆之听完,笑道:“刘局长很辛苦,以后大家多多分担些。”
刘刚一惊,这话里有话,是不是这个新来的准备要动我?其实在刘刚主持工作时期,多数人认为他顺利成章接任公安局长,所以刘刚虽没有明说,但明里暗里也是以公安局长自居,上面来个截胡的,那自然是大敌。表明上恭敬,按理已经开始搞些小动作。虽说多数小动作没什么效果,但时间长了肯定影响李忆之威望,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概就是如此。
李忆之这话说完,会议室里一静,吕年腆着脸道:“李局长,我报告下我们部门工作设想。”接着也摸出几张纸来,倪菊把一叠材料拿过来分发下去,吕年分管的很大一块是后勤,这次汇报就一个目的,建集资房。材料把原因成本土地取得等等全部介绍了一番,李忆之感觉如果按照要求去做,十有八九能把房子建起来。脑子里想起倪菊给他的材料,吕年应该是快退休了,很希望退休前办成这件公私两利的好事。
李忆之听完,面无表情,点了点头。三个局长汇报完,政委也把党建作风等制度建设说了一番。印象最深的是王安心政委谈及这几年青龙集治安形势,直言不讳地说出煤炭开采争夺严重影响治安,而这一点仅靠公安局本身是无法改变的。忧心忡忡地指出两个问题,一个是争夺煤炭资源引发的治安事件频发,有时为了解决考核问题,很多案子只能降级处理,大案要案简化成一般治安案件,另一个是有钱人吃喝嫖赌带坏社会风气,特别是很多在校生特别是女学生深受其苦。就在上个月,青龙集中学一个15岁女学生被糟蹋,虽然事后赔了十几万私了此事,可是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在威逼利诱之下,女学生家里改了供词,两人成了男女朋友,如此一来,犯罪的逍遥法外。
说到这里,吕年也忍不住道:“反正我也快退了,也放一炮。李书记,这些事情我们都知道,可是公安也得听上级的。谁没有儿女?当初我们商量要严办,可惜顶不住啊。”
李忆之点了点头,社会风气不好,政府脱不来了干系。有人认为是小事,但小事却消耗了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如果大人们三妻四妾男欢女爱,可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学生如此却能脱罪,这只能增加人们的愤怒与不安。
李忆之依旧面无表情,见众人说完,轻咳一声,说道:“大家说的情况我都记下来了,事情还是一步步做。各位领导要坚持在岗位上继续把事情做好,至于反应的几个大问题,我建议专门找个时间,每人提出几条,按照轻重缓急、社会影响讨论下,分分工每个人领几个。”
倪菊眼睛一亮,这个李书记这一手比较高明,把重点工作分配给每个人,干不好到时候就有办法处理他,要知道李忆之可是县委常委,如果他说要把那个局长撤掉根本不会有人阻拦。这样一来,李忆之控制局面就显得游刃有余。
李忆之接着又道:“我们基层干警更了解情况,以后也会请他们过来提提意见。青龙算是我故乡,我希望它能好上加好。”说完示意散会。中午安排便饭,刘刚示意上酒,李忆之摇头制止,简单吃完午饭,李忆之钻进办公室研究起资料来。
领导们也各自散去准备明天的选题,不过心里都在回忆会场上李忆之的表现,觉得这个小年轻不简单。
李忆之看了一会材料,倪菊便敲门进来送茶水。李忆之抬头看了她一眼,点头示意,接着又埋头继续看材料。倪菊却不想走,一双妙目在他身上转来转去,李忆之放下手中材料,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嗯,味道不错,是青龙山上的吧?”
倪菊点点头,轻声笑了起来:“李书记,我说个人不知道您认不认识,马桂芬,您还记得吗?”
李忆之虽然在青龙集上学,但同学关系一般,还不如张权尚兵和同学关系熟络。他认为认识这么多同学意义不大,他不需要玩伴,所以多数同学对他的影响就是他成绩还可以,大家也在一起玩,但他总有些疏离感。不过马桂芬他倒认识,因为她与武少虹关系不错,经常帮两人打掩护。
李忆之笑道:“当然记得了,坐前后排。”
倪菊笑道:“还真是巧了,她是我小姑子,我回家提到您的事情,她一听就跳起来了,说和您很熟。”
李忆之点点头,沉吟片刻,说道:“我在青龙集上到高中,有很多同学,不过时间长了,多亏了他们还能记得我。将来找个时间要和他们聚一聚。”他印象中的马桂芬是个性格内向的老好人,每次武少虹带东西给他吃,都要给她一份。也因此马桂芬对武少虹很好,那时她们家很穷,穷的人往往自卑感很重。武少虹很会处理这种关系,就是根本不考虑她的背景,只把她当好朋友,具体说来就是很多心里话马桂芬都知道,要知道单纯给东西搞不好会加重反感。
说完闲话,倪菊又说了句:“李书记今天表现真让人刮目相看,他们那帮老油子也该受受教训。”
李忆之微微一笑,放下茶杯,继续埋头苦读。一天就这么忙忙碌碌过去,李忆之下了班,也不叫人送,自己逛回招待所,公安局在三马路上,走回去穿过三条马路,大约要四十分钟。三条马路呈现半圆形态,围着山势展开,另有七八条街道连接三条马路,形成若干住宅区。中间那条主干道直通县委县政府,就是青龙路。本地人把东边的四条路称为青龙一路至四路,西边的三条称为白虎一至白虎三路。
天色已黄昏,晚上摆摊的人陆续开始出现,夜市集中在青一路上,主要还是吃喝,三五人花上几十块钱就可饱餐一顿。常有周遭农村和矿上人坐公交或骑车特意跑到夜市吃上一顿,李忆之嗅着空气中的香气,看着人潮汹涌的夜市,听到KTV传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很奇妙的现代和传统结合。
一回到住处,张小兰就跑过来问晚上吃什么,李忆之要了稀饭、馒头和卤牛肉,草草对付了一餐。吃完饭就在院中散步,明天把意见整理出来,就要向书记H县长汇报,争取支持,至于省里面的暂时还顾不上,总要做出些事情才好和别人去说。
晚上八点多钟,李忆之回到房间,打开房门感觉脚下踩到东西,弯腰拾起却是一封信。这时张小兰又跟上来,准备换开水。
李忆之思忖片刻,问道:“今天有人来找过我吗?”
张小兰惶恐不安地道:“我一天都开着门,没看到。不过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不在,不知道有没有找。我一直看着呢!”
李忆之见她紧张,笑道:“嗯,好。”
张小兰不明就里,但李忆之和颜悦色,她也松了口气。李忆之冲完澡,拆开信瞧了起来。内容不长,却说了械斗案的两个关键证据去向,一个是当时抢救医生已经离职,去往申城,另一个是绰号毛蛋的人藏在石城。李忆之把信翻来倒去,突然发现信纸上隐隐约约有笔痕,显然信纸主人是个经常写文字的,又看了看笔迹、遣词造句,这人中文功底很好。再没有其他什么线索。
李忆之坐在沙发上,手掌轻轻敲扶手。他知道死的三个人都是小张庄的人,小张庄里老一批有文化的他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但就信中称谓来看,这人年龄不是很大。如果要是老一批人倒还好,指不定就能推敲出是谁。但年轻人能写信的太多了。显然自己到来给了很多人新希望。
李忆之已经有了腹案,先把治安弄好,这一点大家都同意,他也能很快出成绩,然后站稳脚跟,那两件案子还要拖一拖,最好是挖出萝卜带出泥。公安局里还没有真正放心的人,办大案搞不好就是大笑话,这种事他当然不干,至于上面催促,他刚过来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打开台灯,继续看材料。他想从材料中理出线索出来,这些政委副局长的工作能力、心性品德都要有所了解,才能做到全面掌控。
第二天晚上,公安局内部碰头会按计划召开。各口子的领导纷纷提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大家开始逐条审议,最后明确五十项最为急迫的任务。首当其冲的就是围绕煤炭常常发生的械斗案,排名第二的是夜市治安,第三则是校园治安环境,第四是公交偷盗,第五是改善福利待遇。
最后商定,李忆之负责夜市治安,刘刚负责校园环境,李军负责械斗,吕年负责福利,王安心负责公交偷盗。除了日常工作外,每个人还要专门负责一项工作,当然要求相关公安配合执行。
李忆之负责夜市原因是需要协调,夜市的管理是城管,但好几处大的夜市摊点的产权却是矿务局,里面还夹杂工商税务,公安难以单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