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纣任命西伯姬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九侯有个漂亮的女儿,被纣王纳为妃子。九侯的女儿恪守妇道礼仪,不喜****,纣王非常愤怒,就把她杀了,同时把九侯剁成了肉酱。鄂侯见九侯惨死,于是上前据理力争,殷纣恼羞成怒,于是一并处死了鄂侯,并把他做成了肉干。
或许据此可以理解,苏妲己为什么要刻意讨好并献媚于殷纣。因为稍有小事不遂纣王的意,那就会性命难保,不仅自己掉脑袋,家人也会跟着遭殃,细细想来,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极端恐惧的事情。
纣王体格比较威猛,又喜欢****,按照现代生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应该是属于****比较旺盛且性情异常暴躁型的人。想想看,一个手操生杀予夺大权可以为所欲为的人在雄性荷尔蒙的燃烧之下急切地想要求欢,结果却被冷冰冰地拒绝,败兴之余不恼羞成怒残杀无辜的可能性是极小的。而鄂侯之死就完全是方式方法的问题,像殷纣这样自以为是且性格暴躁的帝王,大臣们低声下气地劝谏都会招来杀身之祸,更何况是面红耳赤地强辩。殷纣自诩辩才天下第一,没有人能及得上他,结果被鄂侯说得理屈词穷、哑口无言,最终气急败坏,大开杀戒。
西伯侯姬昌听说九侯被剁成了肉酱,鄂侯被做成了肉干,不禁摇头叹息。物伤其类,兔死狐悲,他们三个人同时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前面两个人死了,说不定哪天就会轮到他自己。结果西伯这个人之常情的举动,让崇侯虎告了密。
殷纣凡是对心怀抱怨或是反对他的人,那都是要施之以炮烙之刑的,但姬昌的这个行为,既算不上抱怨,也不能说是出言反对他,殷纣不好治罪,于是就把他囚禁了起来,囚禁的地方叫羑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一带)。
姬昌的嫡长子伯邑考在殷都朝歌当人质,负责给纣王驾车,相当于现今的司机。伯邑考姓姬,名考,“伯”是他的排行,“邑”一说是为了表明其世子身份,一说是担任“邑”这个官职,因此称之为伯邑考。
伯邑考不是像一些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是主动跑去营救父亲的,那个时候,诸侯为了取信于国君,基本上都得把儿子尤其是嫡长子送到国都当人质,或者是把女儿送去当妃子。纣王囚禁姬昌之后,不由分说就处死了伯邑考,并把他做成了肉汤。
在一些文艺作品中,伯邑考被杀的原因有了另外的版本:说是伯邑考不仅琴弹得好,人也长得比较英俊,苏妲己见到他之后,不禁怦然心动。相比于年老、荒淫、颓废的殷纣,伯邑考不仅年轻英俊,而且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健康、阳光、向上的迷人气息。任何人的本性都是向上向善的,哪怕是久经风月的情场老手,见到自己心仪的异性,也会禁不住心旌摇荡。久居深宫且荒淫堕落的苏妲己见到伯邑考,她内心深处向往美好姻缘、美好生活的本性一下子被唤醒了,像伯邑考这样的青年才俊,才是许许多多妙龄少女心中的理想佳偶。出于对伯邑考的爱慕,苏妲己决定利用自己的魅力和地位来诱惑他。她向殷纣提出,要伯邑考教她弹琴,殷纣未加思索满口答应,而伯邑考却是君命难违无法拒绝。有了这样一个独处的机会,苏妲己就向伯邑考提出,要坐在他的怀里学琴,想借此威逼勾引伯邑考,谁知品行端正的伯邑考听了,不仅严辞拒绝,而且还将苏妲己狠狠训斥一番。苏妲己万没有想到伯邑考会如此鄙视轻贱自己,禁不住恼羞成怒,拂袖而去。苏妲己恼恨之下,在殷纣面前哭诉说被伯邑考调戏,纣王一听立即勃然大怒,于是下令把伯邑考剁成了肉酱。这是一个令人惊悚万状的艳遇逸闻,读来真是让人寒毛倒竖,不过这都是小说家言,不可尽信。
殷纣杀死伯邑考之后,命人将做成的肉汤赐给西伯姬昌吃,并且扬言说:“如果姬昌是圣人,他就不会吃他儿子做成的肉汤。”结果姬昌什么都没说就吃了下去。殷纣听说姬昌吃了肉汤,不无得意地在大臣们面前贬低姬昌说:“谁说姬昌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的肉羹都不知道。”
既然人们把一些人称之为圣人,那就证明他们绝非一般人。他们必定经历过人世间最为痛苦的事情,并且把这种痛苦默默地承受了下来,努力做到不露声色,不让这种痛苦成为阻碍他迈向既定目标和方向的障碍,那种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远非寻常人所能比拟。这要换了一般人,恐怕早就精神崩溃了,还谈何韬光养晦。把至亲做成肉汤让至亲吃,这样的事情在殷纣之前就曾经发生过,夏朝的寒浞杀了后羿之后,把后羿做成肉汤让后羿的儿子吃,结果后羿的儿子在悲伤之下没有吃,最后被寒浞杀掉了。作为姬昌,他应该对发生在500多年前的这件事情有所耳闻,儿子已经死了,不吃肉汤儿子不能复生,自己还有可能也被杀死,那就只有强忍悲痛吃下去,把这些愤怒和悲伤转化为将来复仇的力量。否则,儿子的死亡就显得毫无价值可言,不仅自己,整个家族的人也会跟着白白送掉性命,那么空负着一个圣人的虚头衔,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说,伯邑考的父亲是圣人,后羿的儿子是凡夫,因为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礼仪在紧要关头是绝对不能拘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