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在灭夏12年后去世,享寿约100岁。嫡长子太丁由于早死,于是太丁的弟弟外丙、中壬先后被立为商王。中壬死后,伊尹又立太丁的儿子太甲为王,太甲也是商汤的嫡长孙。
太甲继位之初,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由于太甲过于年轻,缺乏执政经验,于是伊尹连写《伊训》、《肆命》、《徂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先王商汤的法度,努力做一位贤明的君主。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继位的前两年,其行为还算是中规中矩,但到了第三年,太甲就开始放纵起自己来了。他昏乱不明,不修私德,暴虐百姓,也不遵守商汤制定的法令,导致朝政混乱。伊尹于是把太甲流放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今河南洛阳偃师市西南),让他在那里反省,而自己摄行国政,使诸侯能够正常朝贡。这件事情在历史上称之为“伊尹放太甲”。
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自责,回心向善,于是伊尹又把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重新当政的太甲成熟了许多,他谨修私德,推行仁政,勤于国事,于是诸侯们都归顺了商朝,老百姓也获得了安宁。伊尹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连续写了《太甲训》三篇文章,以示对他的鼓励和赞扬。后世尊称太甲为太宗。太甲作为早期的商王,也算得上较有作为,其后的商王对他非常尊敬,对他的祭祀也非常隆重。
伊尹死于太甲的儿子沃丁即位之后,沃丁以安葬天子的礼节和规格把他安葬在了商汤的陵寝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建立所做出的巨大功勋。司空咎单为了用伊尹的事迹教育后人,写下了《沃丁》一文,以纪念伊尹的功绩。伊尹被后世尊为一代名相、贤相。
以上关于伊尹和太甲之事,见于《史记》等正史,而据《竹书纪年》记载:商汤死后,伊尹凭借如日中天的势力,放逐了商汤年幼的长孙太甲,把他关在桐宫,然后自立为国君。太甲被囚禁在桐宫之后,刚开始十分消沉。但他很快从心灰意冷中振作起来,商汤子孙的那种勇武之气和自强气概在他的血液中徘徊激荡,他萌生了逃回国都杀死伊尹夺回王位的念头,并积极地开始做准备。他有意识地麻痹伊尹派来监视他的人,并暗中积蓄复仇的力量,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准备,终于成功争取到朝中忠于商汤的一部分贵族的支持,瓦解了伊尹的一部分势力,然后悄悄潜出桐宫,出其不意地潜回商都,杀死了伊尹,夺回了王位。杀死伊尹的那天,大雾整整迷茫了三天三夜。重登王位的太甲并没有对伊尹家族赶尽杀绝,而是念在他建立商朝的巨大功勋的份上,赦免了他的孙子,并让他的两个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了他的田产宅第。
太甲在位23年病死,他的儿子沃丁即位。沃丁即位后,仍以伊尹为相。伊尹死后,沃丁任用老臣咎单为相。咎单遵从商汤的法制和伊尹的政策,国家太平安定,没有产生大的变故。沃丁在位19年病死之后,他的弟弟太庚、太庚的儿子小甲、小甲的弟弟雍己先后继承王位。雍己在位之时,商朝逐渐开始衰落,边远的一些诸侯已经不来朝觐了。雍己死后,他的弟弟太戊继承王位。
太戊即位之后,任命伊尹的儿子伊陟为相,让伊陟和贤臣巫咸共掌国政。传说太戊即位之初,亳都有怪异的桑树和楮树共生在朝堂上,一夜之间长成两手合抱那么粗。对于这样的怪象,太戊非常恐惧,于是就问伊陟怎么办。伊陟说:“我听说,妖魔是不能战胜有德之人的,君王的政令大概是有什么缺失吧?君王如果善政修德,以德治民,应该是会免除祸患的。”太戊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于是照着伊陟的话去做,过不多久,怪异的桑树果然枯死了。
伊陟在巫咸面前赞扬太戊修德之事,巫咸在政务上也取得了成绩,于是写下了《咸艾》、《太戊》两篇文章。太戊在太庙称赞伊陟,说不把他当臣下看待,伊陟谦让地写下了《原命》一文,声称是遵照商汤的法度才取得的成绩。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在伊陟、巫咸的辅佐下,原本开始衰落的商朝再度兴盛起来,各地诸侯又开始前来朝觐,人们认为太戊有中兴之功,因而把他尊为“中宗”。
太戊即位的第26年,西戎来朝。太戊于是命令大臣王孟为使,前往西戎访问。《山海经》中,有太戊命令王孟前往西王母国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记载。传说王孟在去西王母国的途中断粮,只能吃野果,穿树皮,住在荒山野岭中。因为王孟终生未娶,天帝可怜他没有后代,于是在他熟睡时从背肋间造出了两个儿子(这跟西方的上帝用亚当的肋骨创造夏娃颇有相似之处)。他的两个儿子也用这种办法繁衍后代,而且都是男子,渐渐地那个地方的男子越来越多,因此后人把那里称为丈夫国。王孟采药的传说未必是真,但通过这个传说也可以佐证,在太戊时期,商朝已经与西边的少数民族有了友好的往来。
太戊在位时间长达75年,是商朝君主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太戊死后,他的儿子仲丁继位。
仲丁在位时将都城迁到嚣(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当时,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夷族的一支蓝夷(因种植蓝靛染蓝衣料习惯穿蓝衣而得名)进攻商朝,仲丁出兵击败蓝夷。仲丁死后,他的弟弟外壬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