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在位29年病死之后,他的儿子姒太康即位。
夏启在击败有扈氏之后,放弃都城阳翟,西迁到大夏(今山西省汾河浍水流域),建都安邑。太康即位之后,又把都城建在斟寻(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二里头)。
太康跟他的祖辈和父辈不一样,从小在安逸富足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所以即位之后,只顾贪图享乐,沉湎于酒色之中,成天饮酒游猎,不理政事。有时候,他出外打猎,竟然一去就是好几个月,大臣和老百姓的意见都非常大。
当时,东夷族有穷氏(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北)部落的首领名叫后羿,他看到夏朝内部矛盾重重,老百姓非常怨恨,于是趁着一次太康外出狩猎三个多月没有回来的时机,乘机起兵攻占了夏朝的都城,并在洛水岸边布下重兵,阻止太康回国。
再说太康,他打猎结束之后,带着猎物高高兴兴地往回走,谁知走到洛水岸边时,才发现对岸有重兵把守。太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赶快派人去问,这才知道是后羿已经夺取了夏都,并且阻止他回朝。
夏朝的各部落首领平时都对太康的荒唐行为很不满意,并且又惧怕后羿的势力,所以谁都不愿意也不敢出来帮助太康。
太康追悔莫及,只好在阳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西,后太康县因此而得名)筑了一座土城住了下来。太康在位19年时间被夺权,然后一直在阳夏住了10年,并最终死在那里。历史上把这件事情称之为“太康失国”。
再说太康的五个弟弟,都城被后羿攻占之后,他们见兄长还不回来,于是就陪着母亲来到洛水河湾里苦苦等候,但始终没能等到太康的归来。五兄弟于是就各作了一首歌来追念他们祖父大禹的功绩和品德,倾诉他们家族的悲惨遭遇。这首歌的名字叫《五子之歌》,收录在《尚书?夏书》之中,非常著名。歌词大意如下:
第一首:我们的祖先大禹曾经训导子孙说,老百姓只有亲近,不可以轻视,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我看天下的愚夫愚妇,一个人都能胜过我。一个人出现了多次失误,难道还要等到人民的怨恨更加显明吗?应该能够预见灾祸于还没有成型之时。我治理天下的百姓,恐惧得就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快马。做君主的,怎么能不恭敬不害怕呢?
第二首:禹王的教诲如此昭彰,可你在内迷恋女色,在外游猎玩乐,喜欢美酒音乐,并且修建高高的大殿又雕饰宫墙。这些事情只要有一件,就没有人不灭亡。
第三首:陶唐氏曾经有冀州那么广大的土地,现在因为失德乱道,败坏纲常,导致自己灭亡。
第四首:我们辉煌祖父大禹,身为万邦之君,制定了法度,规定了准则,并传给他的子孙,平均征收赋税,王室的府库丰殷。现在太康不遵祖训,荒废政事,使祖先创建的王朝被人颠覆,并危及我们的宗族。
第五首:唉!哪里可以回归?我的心情悲伤!万姓都仇视我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情郁闷,我的颜面惭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岂可追回?
后羿掌握夏朝政权后,并没有立即当国王。一直等到太康死后,后羿又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王。在势力强大的后羿面前,势弱的仲康自然而然就是一个傀儡。
仲康在位期间,掌管天文的羲氏与主管历法的和氏终日沉湎于饮酒作乐之中,结果玩忽职守,没能及时预告一次即将发生的日食。结果等这次日食现象发生时,人们都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根据《胤征》的记载,当时的乐官赶快敲响了鼓,主管钱币的官员急匆匆地赶往钱库去取钱,老百姓吓得四散奔走,其他官员慌慌张张跑来跑去安排仪式。据此推断,在夏朝以前,人们早就已经观测到了日食这种自然天象,虽然当时他们还不能用科学来解释这种自然天象,但他们却有一套土办法来应对日食,因为在他们的理解中,日食就是“天狗吃太阳”,预示着国家将有灾难发生,并与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日食发生之前,主管天文和历法的官员必须要提前预测到日食并以最快的速度上报朝廷,然后由帝王率领群臣,迅速举行一场庄重的仪式,一来敲鼓吓跑“天狗”,二来向上天献金,乞求把太阳重新放出,以维护王朝的统治。结果羲氏、和氏没有及时预报日食,导致日食发生后全国出现了恐慌。虽然大臣们在惊惶失措之中安排了一个仪式,但在所有人的心中,还是认为错过了“救日”的最佳时间。
但好在过不多久,日食就过去了。惊魂初定的仲康回过神来,赶快找羲、和二氏,这才发现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这两个官员竟然连人影都不见。这种事情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仲康虽然是傀儡,但还是能够作主的。于是他派胤侯率兵前往羲氏、和氏的封地去讨伐、抓捕他们。胤侯出发之前,作了一篇战斗******《胤征》。《胤征》之中,详细地描述了这次日食发生的经过,申明了羲、和二氏的罪状,认为他们触犯了先王的诛罚。要求出征的将士要同心协力,共同奉行上天的惩罚。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考证,这次日食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1961年。这次日食记录,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