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什么是修行啊?”
在通往天山口的道路上,一个三四岁的幼童问身边的老和尚。
“修行,人生而有缺,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磨砺自己,补足自身缺陷,从而达到无缺。”老和尚看着远处天山口,那里,是通往佛国的路。
慧空老和尚是个行脚僧,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去到遥远的佛国,去看一眼自己心中的佛。
可他走了一生,仅仅从华夏西南边陲小镇宁家镇走到天山口,也许穷尽他自己的一生他都走不到所谓的佛国,甚至,他都不知道佛国在哪里。
也没有人可以告诉他,佛国,不现凡人之眼,只是知道传说佛国在遥远的天竺深处,可究竟在哪,谁也不知。
“三儿,师傅捡到你的时候,你才不过巴掌那么大,转眼你都可以自己行走了。”老和尚笑呵呵的拍了拍张三的小光头,眼神中充满了溺爱。
“师傅老了,身子骨不行了,也许这辈子都出不了这天山口”看着那似乎就在眼前的天山,慧空知道那还离自己很远,只是天山太过雄伟,才在远方显现。
“你要记住所谓修行,要以修为本,以行为要,一辈子都不要停下来。”知道自己这一生因该是无缘得见真佛,慧空把希望寄托在了张三的身上。
“师傅,三儿不懂,”张三用无辜的眼神看着老和尚。
仅仅三岁的他又怎么能懂,慧空老和尚一辈子走过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磨砺自身,打磨慧心。没有经历过,怎么能懂得行的重要。更何况张三仅仅才三岁。
慧空老和尚笑着摸了摸张三的头。
“三儿,不懂不要紧,你要记住,师傅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能去到那遥远的佛国,见到我佛如来,现在师傅去不了了,要是三儿长大了一定要去看一眼,看一眼……哎”
话说到一半,慧空停下了,看着幼小的张三慧空眼中有些不忍。
“算了,老和尚我放不下的执念,何必又让它困扰三儿呢,等师父离开的时候,三儿的路要自己走,一切唯心就好”
慧空最后这句话虽然是对张三说,可他知道张三听不懂,能听懂的只有他自己。佛家讲四大皆空,放下执念。
可慧空放不下要去佛国的执念。拉着身边懵懂的张三继续向前走,依然向着天山口。即使走不到,慧空也不想停下自己的脚步。
说是天山口,可哪里有口啊,天山在远处看去就是一片连绵不断的屏障,割断了华夏大地与天竺。
传说在天山某处有一缺口,过了这儿缺口就可以到达遥远的天竺,追寻那佛的国度。可是否有人真的走出过这天山口,没有人知道。
慧空老和尚看着前方与天齐高的山脉,总觉得近了,却怎么也走不到,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走着,又是四个寒暑过去,慧空觉得眼前的天山离自己与四年之前一样遥远。
现在他再也走不动了,生命之火已经燃烧殆尽,时日无多。
慧空回忆自己这一生,自己在很小的时候遇到一个行脚僧,跟着他一路向西,一生修习佛法,也一路救苦救难。
尽管自己是一介凡胎肉体,可慧空这一生自东向西而行,也用自身医术与佛法解救了不少生灵。现在他感觉自己就要要离开人世,心里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张三。
慧空看着身前已经长高不少的张三
“三儿,师傅这次已经走不动了,以后何去何从你自己独自斟酌”说完,还没有等身边急切的张三有什么回应,慧空便盘膝在地双手合什口诵佛号“我佛如来”生机断绝。
张三看着已经盘膝圆寂的慧空老和尚内心伤悲,自从记事起,张三就跟随慧空老和尚一路向西而行。
慧空教会张三习字,传授张三佛经,告诉张三“释”的道理。
今日老和尚离开了张三,尽管张三早已预料到慧空老和尚的身体已经撑不住了。可当慧空真的离世之时,张三还是放不下,无法释,无法做到平静。
张三忍着眼中的泪水与内心的伤痛,盘膝坐在慧空身前开始念慧空交给自己的往生经。
尽管张三不懂这经文的含义,但张三早就熟记于心。他记得师傅以前经常为死去的人念诵这段经文。
念诵往生经后,张三背起慧空的遗体找到一处平坦的土地,找来干材搭建了一个祭台。
张三记得慧空说过,凡俗之躯无法自行坐化,要以烈火焚之,在火光中凡人才得以追寻往生。
张三将慧空放在祭台之上,摆出盘膝打坐的姿势,然后拿出火折子点燃了祭台。
火光熊熊,张三看着烈火,在心里对自己说,有一天一定要去往遥远的佛国,师傅完成不了的心愿自己一定要完成。
张三虔诚的向着西方跪拜了下去,这一刻他就像发下了宏远,远方天山之外似有洪钟大吕之音与张三遥相呼应。
半个时辰之后,火势退去,慧空尸骨化为灰烬随风而散。也许是因为慧空的执念,风吹着骨灰依旧向着西方。
张三静静地看着,像是目送一朵正在盛开的彼岸之花。他收起了自己的哀伤,因为他觉得老和尚已经去往了西方极乐的净土。
突然,一道金光在灰烬中闪动。张三走过去捡起这道金光,仿佛骨质一般的不规则球体,只有手指肚那么大。
张三记得慧空告诉过自己,得道的高僧体内都会产生舍利子。这舍利是佛法的具象之物,放在身边有震慑邪祟之用。
张三收起舍利子,反复放在手中擦拭,之后向着慧空骨灰飞散的方向深深一拜。这是慧空留给自己的礼物,所以他倍加的珍惜。
拿起慧空留给自己的遗物,半截木头棍子,断裂的缺口都依稀可见。慧空曾经说过,这截木棍是慧空这一脉的传承之物,这木棍是慧空一脉几代行僧不断西行的指引。
除了这木棍,慧空与张三本就一无所有,走到哪里,就化缘到哪里。就连木鱼和钵盂,慧空都不曾给张三留下。
张三看着这里,又看了看西方,毅然决然的向着西方的路坚定的走去。他要依循这慧空的路。
现在慧空已经离开自己了,张三只能自己寻找西去的道路。没有地图,在他的心中只有大致的放向,还有横亘在远方的天山。
可这个时候,张三有些饥饿难耐。站在一处山脚之下,抬头看着自己根本望不到山顶的这座山,隐约听得到有钟鸣之声从山顶之处传出。
张三咽了咽口水,沿着盘山的石路向上走去,一天两天三天,转眼三天过去。
张三看着依旧不可见顶的山路,听着不断传来的钟声吃了一口路边摘来的果子,继续向上走。
可是当张三走过半山回头看去时,来时的路不见了,只剩下杂草丛生的山林。
就在张三疑惑的时候,四周传出一个声音。
“你要去往何方?”
“弟子悟心,欲往西行”张三不知道什么人传出这样的问话,但慧空教过张三,出家人不打诳语,既然人家问自己自己就告诉别人答案。
仅仅七岁的张三根本没有太多的心智,也不知道世道险恶,他只能依照慧空告诉自己的道理去为人处世。而悟心这个法号是慧空为张三剃度时赐给张三的。
“西行?欲到何地?”这声音有一些差异。
“弟子欲往佛国”“呵呵,佛国,小家伙,你可知道佛国在哪吗?”这声音透出几丝无奈,笑着问张三。
“师傅说过,佛国在天竺深处,过了天山口,就是天竺国”张三按照慧空和尚交给自己的回答。
“你师父误你,你可知道天山有多高?可知天山口是什么?你又怎么确定过了天山口就是天竺国?你可又知道你这凡人之躯连天山都到不了?”
神秘的声音虽然柔和,但一连几问却是如惊雷一般炸裂在张三耳边。张三不怀疑这句话,慧空一脉几代人都没有走到天山,自己这一代真的能走到吗?
虽然看着天山就在眼前,可四年前这山和自己距离就没有变过。
张三知道自己也许根本走不到,但那又如何?自己可以收徒,在自己死后,徒弟继续向前走去。早晚有一代人可以走到佛国。
“弟子知道,但是弟子不见佛国不回头”,张三执拗的说。
“好一个痴儿,好一个执念,难道你师父没告诉你要懂得释?既然你误打误撞到我山门,走上试炼路,老衲给你个机会。此处山顶有一灵空寺,若你能走进寺门,下山路自会开启,到时送你离开,你继续西去,如你走不进寺门,下山路不会开启”之后声音消失不见。
“大师,弟子只是误入此路,还请大师开启下山路放弟子离开”张三一听自己竟然不可以离开,顿时内心大急,连忙开始表达歉意,希望可以下山去。
可无论张三怎么呼喊,都不见有回声。
“哎”张三一叹,按照那个声音所说的向着山上走去,只求快点走到山顶,好早日能下山,继续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