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我接手了一个新班,班里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班里的几个学习落后分子,每天的课余时间我几乎都是和他们一起度过的,辅导他们订正错题,认真为他们补习没有掌握的内容。其中有一个女生作业经常不能按时上交,通过对她的辅导,我发现并不是她没有上进心,主要还是她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对于越来越复杂的知识难以跟上,所以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出现逃避作业的现象。而且该生因为学习不好,变得孤僻很少与他人交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进一步了解到在家中,孩子的爸爸脾气火爆,当孩子有学习问题时,爸爸经常是打骂进行教育,以至于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学习上有问题也不敢吭声,而自己又不懂不会,只好空着作业上学校。全面了解了该生的情况,我先与家长进行了交流,让家长改变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家中多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关注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耐心解答,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家长辅导不了的问题,老师可以在学习加以指导,家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学校中,我更加留心她的表现,发现她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表扬。课堂上为了使她敢于在集体面前讲话,我首先从朗读单词开始,讲新课前提醒她认真预习,并且听磁带跟读单词,上课时我就会让她来读,开始她迟疑着始终不敢开口,我就耐心地鼓励她,慢慢地她敢于用微小的声音读单词和简单的句子了,尽管开始并不是特别标准和流利。可是我鼓励她说:“今天,你战胜了自己,敢于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了,这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小步。只要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从此,她的预习更加认真了,课堂上的朗读声音也洪亮了许多,我高兴地和同学们一起为她鼓掌,内向的她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通过这样的锻炼,既检查了她的预习情况,还帮助她树立了自信。经过一段时间,她渐渐养成了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从单词、词组到简单的段落都能够认真完成,课堂上还能够主动回答问题了。原来课下很少与同学交往的她,和同学日益亲近起来,课间活动时时常会看见她与同学快乐交谈的情景。从她的身上我深刻领悟到,尊重、理解和鼓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只有爱能够营造出和谐的教育氛围,多给学生以适时的学习方法的引导,适时的给学生“补足信心”,让孩子不再厌学,不再轻言放弃等,才能使师生关系恰到好处的融合。在这漫长的教育之路上,我始终能满怀信心、爱心、耐心,抓住每个教育契机,认真、努力、妥善地把握它,培养出更多新时代下祖国需要的人才。
点评:后进生的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好胜,往往不能取胜;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该案例阐述了后进生的转化过程,根据该生的具体表现,采取一系列的转化方法和步骤,走进该生的内心世界,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取得良好的转化效果。
给学生多一份理解
桑镇
案例
学生李亮。该生自尊心比较强,由于单亲家庭关系,性格孤僻、易怒、脾气暴躁,经常发生与学生打架及顶撞老师的行为,对于老师批评显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案例分析
该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正常表现。大多数孩子都有这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偏执地去理解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玩笑,认为伤害了自己,就出现了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主要原因有:家庭的缺失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再加上孩子父亲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教育不是耐心的说服教育而是指责,这样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因而盲目反抗。
方法
1.首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介绍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2.创造民主环境,单独与孩子做心与心的交流;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利用亲情来感化他,以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养成多从别人角度来看待问题,使自己变得宽容些,从自己的经历说起,引导孩子应该发展友情,友善地对待自己的同学,并且力所能及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善于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让他寻找前进的动力和兴趣。
5.让他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来,这样做一来可以尽可能多地提供他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机会,而来可以让他体会老师的苦衷。
6.给他讲解一些自己同学或老师成功的事例,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业,把他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诱导启发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7.该生这种顽固心理不是一次两次谈话教育就可消除的,应反复教育,反复抓,平时多留意其情绪变化,经常的沟通交流以解决青春期苦恼。
效果
经过长期辅导交流,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渐消除,且也变得开朗起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都很融洽,学习上积极性也有很大的提高,进步很大,表现良好。
反思
找出原因,多方考虑,具体分析,采取适当措施,用真心换真心,让他感受到关爱。
点评:你付出的是爱,收获的必将也是爱。因为爱是相互的。案例中李亮的蜕变,化茧成蝶,不正是你的心血使然吗?坚持下去,你将收获更多!
做学生心灵深处的淘金者
苏宝刚
学生王晓伟被怒气冲冲的班主任送到了教育处。“这孩子无药可救了,我管不了了。不好好学习,犯了错,还和老师顶嘴,品质太差。请教育处让他家长把孩子领回去,我班不要他了。”班主任连珠炮似地留下一串话摔门而去。
我让王晓伟坐下来,仔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因为月考成绩太差,晓伟被父母数落了一顿,心情很郁闷。这两天他就偷了家中的五六十元钱,一直在网吧打游戏解闷。因为按上、放学时间出入家门,又找同学请了假,所以连续两天,家长、老师都蒙在鼓里。幸亏今天他家长打电话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年轻的班主任怒不可遏,对回班上课的王晓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描述了事情的经过。王晓伟觉得脸面扫地,就和班主任顶了嘴。
我让晓伟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过错。他也承认,自己做得不对,但对班主任的批评方式不满意。经一番谈心,他才同意向班主任主动道歉。我也答应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对他的过错暂不追究。
我又找到班主任做工作,她也表示自己说的只是一时气话,当时的做法有些过分,自己会向晓伟道歉。但担心这样处理会让王晓伟得寸进尺。我告诉她,可对晓伟进行惩罚。她愕然。我笑笑:“让他去做两项调查:一是调查父母的钱怎样挣来的(其父母是外来务工,靠做小生意维持生计),用在他身上的开支占收入的多少。二是通过上网或搜集资料调查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危害。”事实上,这次调查让王晓伟认识到了父母挣钱的不易以及游戏的危害,对自己的做法感到非常后悔。从此,他像变了一个人,学习上进了,其他方面也有了较大进步。
反思此次教育的过程,我们受到许多启发。
1.只有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才会赢得教育契机
任何教育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尤其是一些后进生,他们也要面子,也有自尊心,且心理脆弱,故更需要尊重。如果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感到在同学面前无地自容,就可能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得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后进生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内心感受,否则,就可能使他破罐子破摔,扼杀孩子内心深处那善良的愿望。
2.教育者要掌握好言语分寸,切忌把孩子“一棍子打死”,或“未盖棺先定论”,更不能轻易把孩子的错误上升到道德品质范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中学生!作为中学生犯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的权力。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善于发现孩子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做他们心灵深处的淘金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促进其发展。正如斯普朗格所言:“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教育者的责任首先是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有缺点的杂草”。学生犯了错误,谈不上“品质问题”,更不可能“不可救药”。我们教育者应该学会宽容学生的过错,用期待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要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诚心、热心和耐心,学生总有进步甚至改好的时候。当然,我们也不能轻易说出丧气话,那只能表明教师对学生期望太低,需要调整、提高自己。
3.教师犯了错误应该向学生道歉
似乎自古以来,承认错误、道歉的只有学生,而教师所做的一切似乎全是对的。实际上,师生是平等的,首先是人格的平等。我们教师犯了错误,就应该放下“架子”,真诚而坦率的向学生认错、道歉。事实上,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但无损教师形象,反而会提升其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更何况,教师主动认错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会感染甚至感化学生。
4.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关键在于怎样惩罚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宽容学生的过错,但这不是说学生犯了错误就不需要惩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当然,惩罚不是体罚,更不能伤害。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国外有一个学生将老师的狗杀了,这位老师没有发火,而是“惩罚”他解剖了这只狗,并画出解剖图。后来,这位学生成了著名的解剖学家。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经常“惩罚”学生写说明书来改正错误。我们的教育需要的就是这种高明的惩罚。这样的惩罚,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而且会唤起学生的荣辱感、是非感,让学生在自责中反省,并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最后内化为一种积极的行为。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就成功了一半。”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以人为本,讲究艺术,抓住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心灵深处的淘金者。
点评:小树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枝枝杈杈,这就需要修修剪剪,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也是艺术。教育也是如此,只有以人为本,讲究艺术,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灵,才能唤醒学生的心灵,才能做学生心灵深处的淘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