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教师对后进生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将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春风化雨,朽木亦可雕——后进生转化的三部曲。
王红梅
都说教师是园丁,班主任更是一位不辞辛苦的育花人。如果一个班级是一座花园,大家肯定希望花园中葱郁葳蕤,百花齐放。而后进生,也许只是其中一株不起眼的小草,甚至是一棵外表粗糙丑陋的“朽木”。但不同的是,他们有生命,有追求,他们也希望能开出艳丽的花朵,能结出累累的硕果。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一视同仁,甚至对他们施予更多的阳光雨露,让他们也能吐露芬芳,为这个大花园增添一份色彩。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对他们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委以重任,赏识激励。晓峰的转变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步:关爱,像阳光一样照进心灵
我们班的晓峰就是这样一株小草。其貌不扬,没有明显的优点,刚开学的调查中也没发现有什么特长,学习成绩很差,开学第一次测试是班里的倒数第二名。每天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上课无心听讲,课下也郁郁的坐在位子上,偶尔打起精神来肯定是故意招惹同学了,甚至会偷偷溜到网吧去上网玩游戏。找他谈心,他一言不发,像蔫了的茄子。叫家长来,家长说没办法,管不了。看着善良淳朴的家长一脸的无奈,本想责怪的念头一下消除了。一次,课间同学打闹,他处于被取笑的一个,被几个男同学推来推去。我义正言辞地批评了一群男生,结结实实地为他撑了一回腰,明显地袒护了他一次。后来,他对我关心的目光,能够坦然地接受了。于是,我常借机找他谈话,聊聊班里的情况,问问他周围同学的表现。无非是让他能够放下戒备心理,敞开心扉。对于别人的做法,他从旁观者的角度,总能看得比较清楚,也愿意说说自己的看法。看似无意间的闲谈为交流打开了通道,也为后来的思想工作打下了基础。等他能够敞开心扉展开笑颜的时候,我开始谈他自己的表现。
第二步:要求,像细雨一样滋润心田
“和小英(另一位后进生)相比,你应该有很大的优势。为什么只考了这么点分?不是智力问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不主动复习,练习不能独立完成。”他听完只是嘿嘿地笑。
这些他都知道,但我就当他不知道,故意说:“原来你不知道这些错误,现在老师帮你分析了,你应该能做好吧。稍一放松,你就是最后一名,大家会用怎样的眼光看你,你应该能想象到。只要你想学,我帮你。”就这样给他一个台阶下,又给他一根杆子爬。他开始顺着我指导的方向努力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关注他,鼓励他,时时校正他的方向。帮他检查历史、地理等科目的背诵,问他有没有遇到难题。我的热情,使他不敢也不好意思松懈。期中考试,他前进了9名,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学得更带劲了。
第三步:成功,像果实一样甜美
对后进生,委以重任,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向好之心,甚至表现欲更强。他们要面子,重义气。因此教师需要帮助他在同学们面前重塑形象。给他成功露脸的机会。
晓锋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以组长近期工作忙为由请他帮助组长收作业。先强调任务的艰巨性,再讲讲对人选的重视。十分隆重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郑重地把任务交给他,再让同学们说些鼓励的话。在感受集体的温暖之后,他积极地投身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在工作过程中,我再暗中帮助,促使他圆满完成任务。表扬的同时,提出对他的要求,希望他不要放松学习,他欣然接受。在工作中,他按照组长的样子来要求自己,不知不觉中,与原来的自己有了差别。自控能力明显提高,并且无意中,比周围的同学做得更好,俨然是后进生的榜样。
这样看来,后进生其实挺可爱的。他们多是性情中人,有激情,有个性。相对个别只会循规蹈矩的所谓优秀生,他们是更鲜活的生命。所以,允许差生保持自己的差,但要明确地告诉他这样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处处为他着想的真情去感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使他从内心迸发改头换面的勇气和毅力。
在初二的学业水平考试中,晓峰拿到双A的好成绩,令全班同学大跌眼镜,感叹“真人不露相啊!”晓峰的妈妈也感激地说:“谢谢老师,让他找回了自信。孩子一辈子都要记着您。俺和他爸都没想到他还有希望考高中。”
经历了这些,我也感慨良多。
当我们对后进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时候,往往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咆哮着唠叨着训诫着。这些狂风暴雨般的教导,也许是一剂猛药,但可能会让后进生吃不消,甚至产生抗药性。仿佛下大雨,电闪雷鸣,令人心生防备,避之不及;而发自内心的绵绵关爱却如融融的暖阳,蒙蒙的细雨,让花草欣然接受,重放光彩。
对待后进生,需要一颗真心,春风化雨,催醒“朽木”,绽放花蕾。
点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优点,只要抓住他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以最大程度的鼓励,我想,他肯定会获得成功。不是吗,“朽木”都可以雕琢,更何况有着灿烂笑容的可爱的学生呢。
后进生的转化
柳兆风
如何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摆在班主任工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后进生转化程度如何也是衡量班主任教育工作成败的依据之一。我认为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用肯定的、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并给以充分地激励和引导,是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对于转化后进生有着很好的效果。
一、后进生的特点
后进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挫折,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障碍会越来越严重,与大多数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最后慢慢发展到了其他方面的行为不良。他们往往是班主任顺利做好工作的对立面,可以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如果不及时转化他们,这种现象会不断蔓延,人数会不断增多,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干扰了整个班级的教育教学秩序,严重妨害他人的正常学习。不仅会影响校风、班风、学风,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如何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
1.进行情感交流
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中的情感交流原则,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对待后进生,取得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从而成为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我班有一位后进生曾经这样说过:“我总觉得您好像有些不重视我,当您与其他同学一起谈话时,您不知道我有多么羡慕他们。”这个学生的话让我备感心酸和触动,虽然后进生在某个阶段或某个方面进步比较慢,但是如果我们从人格上多去关注、重视他们一下,并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我相信他们会努力的,并最终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在之后的班级工作中,我尽可能多的了解他的特点、兴趣、爱好,并且在适当的时机与他谈话,进行情感交流,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消除他的自卑感和与老师的隔阂。在学习过程中,我会特意留意那些后进生,平时都会跟他们沟通。比如,我班曾经有个女生,她刚转到我班,语文成绩很差。在课堂练习时间,我经常会到她身边轻轻地问:“你听懂了吗?”不懂,我会很耐心地指导她。这样时间久了,她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强,成绩也直线上升。所以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力。
2.捕捉闪光点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起来。我班一名学生十分调皮,上课经常无故说笑话,多次教育后仍然没有改正。刚开始我对他非常不满,但几次交谈下来我发现他的知识很丰富,特别喜欢读历史小说。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以为我会狠狠地批评他破坏了课堂纪律,但我却一张嘴就夸奖他头脑灵活,课外知识广,特别是对三国的故事、人物了解的尤为丰富,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他一听我这样说,紧张的情绪有所缓解。后来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让他走上讲台给同学们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他的影响下,班上还兴起了“三国”热。从此,他不再打断教师的讲课,而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同时他本人也受到鼓舞,重新找回了自信心。所以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3.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对于已具有一定独立意识的中学生,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在人格上要对学生平等相待。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主动蹲下身来,平视学生,尊重学生,乐于并善于和学生交朋友。我曾经遇到一位学生在校学习毫无兴趣,且品行不好,赌博、打架,令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头疼,通过仔细调查我发现该生的不良习惯,均产生于其生活环境——家里无人管教,也无力管教。对于这个学生,我并没有采用训斥的方法,而是在谈心的过程中找到他所具备的优点,并且在课堂上大力肯定,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表现自己的优势,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予鼓励,通过不懈努力,该生在成绩逐渐提高的同时,不良习惯也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改正。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同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即使是所谓“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短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教师才能避免工作中出现失误,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
三、结语
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模式,它应该始终贯穿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无论是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他们在我们的眼里都是一样的、平等的,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成为健康向上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的人才。
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备受推崇并被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当前,赏识教育已成为很多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通过对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赏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成长进步。同时,通过开展赏识教育,也有助于更好地增进师生间的情谊,让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在这个案例中,作者用详尽的事例为我们记录了赏识教育的操作过程,让我们分享了作者成功的喜悦。像文中所说的“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赏识教育可以唤醒学生的灵感,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觉醒的力量都如排山倒海一般势不可挡!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在赏识的目光中,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给丑小鸭插上奋飞的翅膀
王秋云
提到后进生,人们总是把不爱学习、纪律散漫、不求上进等不良表现与他们联系在一起,甚至被视为“包袱”,因而有的老师恨铁不成钢,采取训斥、冷落、讽刺、挖苦等简单粗暴的做法,却更加速了他们后退的步伐。作为教师,我想如果进行“换位思考”,就会深深感到后进生与所有学生一样具有的共同点是拥有自尊心、上进心。当他们总是背着“后进”的名声来校上学时,自尊心受到了多么大的伤害啊。确实,这部分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在品德、学习等方面的素质低于同龄人。如果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们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只要对他们的教育方法得当,为他们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心理成长环境,后进生转化是会成为必然的。
我们班有一名特殊学生董琪,他很聪明,脑瓜挺灵,爱出主意。可是他处在单亲之家,父母离异后,跟母亲生活。又由于家庭地址离学校较远,中午就临时跟离学校相对较近的年迈的外公吃饭,在家庭教育上常出现“失控”现象。所以,长此以往,他养成了在家人之间,在家长与老师之间互相撒谎、爱玩游戏机、乱花钱并且动手打人的不良习惯。通过家访和多方面了解情况,我感到董琪还是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的,很渴望得到大家的肯定,于是我决定亲自和他结成互助组(针对具体情况,班里也有后进生与先进生或进步生结成的互助组)。
董琪爱帮助人,做事豪爽,主意多。我就重点引导他把旺盛的精力用于给集体、为大家多干好事,出谋划策上来,我称他为“我的小参谋”,常常把他叫到身边,就“怎样丰富同学们的课间十分钟?”“班里的卫生死角如何解决?”“你看到不文明现象怎么想、怎么做?”等现实问题与他进行或创造式、或启发式、或沟通式的谈话。果然,班级有了课间养花、专心搞卫生死角等自主性强的好做法。当同学们得知是他的好主意时,激动地纷纷问他:“你怎么有这么多好点子?”他发自内心地笑了:“我是在这几天的放学路上想出来的。”大家都笑了,怪不得董琪在路上老琢磨事儿呢,也再没有去打游戏。我真切地感到:班理的事情天天都有,适时给他一个发挥热量的机会,为他增添一分成功感,比任何枯燥的说教都强!
平时学习中,我注意启发他发现学习的乐趣,先品尝学会一个词句的乐趣,进而把他的情绪调整为良性循环,课堂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靠他的自主性而解决了。时间一长,快乐地做好事、做作业的脑细胞就兴奋起来了。而懒散、烦恼逐渐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