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塑造孩子乐观的心态
事件
一位妈妈担忧地说:“我的孩子总是很悲观,一次没考好,就认为以后都会考不好。让他分析情况,思考问题,他总是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也只会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为了改变他这种心态,我带他去看电影,看完电影让他谈谈自己的感受,他往往只是关注电影的负面内容。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都不错,真不知道引起他悲观的原因是什么?就因为考试没考好吗?”
专家分析
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乐观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性格。当孩子学会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生活时,他的未来就会充满灿烂的阳光。
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乐观、开朗的个性,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小小年龄便习惯于用悲观的眼光看世界。遇到任何事情,都习惯于向悲观的一方面思考。
事实证明,孩子的性格与他从小接触的环境和他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丹丹的妈妈在机关上班,由于每天的工作烦琐而忙碌,再加上机关里复杂的人事关系,致使她一回到家,就会唠叨个不停,尽说她机关里的一些事情。
比如总是抱怨:办公室里的小方太懒,每天去七八趟洗手间,且每次一去就是半个多小时,总是想方设法偷懒。指责某某领导太势利,给送一两条烟,就给人提升了一级,丝毫不看他的工作能力,等等。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丹丹耳濡目染从小学会了评论人:“老师喜欢穿漂亮的、家里有钱的小朋友,不喜欢我”、“老师偏心……”
没错,妈妈的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很多时候,日常生活中一句随意的话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
比如,妈妈看到外面突然下雨了,随口说了一句:“这该死的天气,又下雨了!”就是这一句话,就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悲观的想法:下雨天很让人烦。但是,面对下雨的天气,如果妈妈说的是:“太好了,下雨了,小草、小花们又能喝到水了。”这时,妈妈就会给孩子一个乐观的暗示:下雨对植物很有好处,雨水可以让植物茁壮成长。
孩子的个性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就是这样在妈妈的影响下一点点地培养起来的。妈妈如果用悲观的态度对待生活,那孩子肯定不会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相反,如果妈妈总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那孩子自然也能用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所遭遇的每件事。
给妈妈的建议
乐观是成功的催化剂。乐观的孩子总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即便身陷囹圄,遭遇挫折,他仍然会坚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他们会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与挫折做斗争,直到把挫折打败,直到成功突围。乐观的心态是孩子应对人生中悲伤、不幸、失败、痛苦等不良事件的有力武器。
孩子的人生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如果孩子具有了悲观的性格,就会不断寻找生活的缺陷和阴影,就会意志消沉,对前途丧失信心,而且长此以往,还会损害身心健康。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不要着急,只要你正确地引导,孩子乐观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
具体怎么做?给妈妈们支几招。
一、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需要智慧和耐心,还需要科学的教育和训练方法,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至少应包括:
(1)给孩子更多爱
比如搂抱抚摸孩子,和孩子说一些充满爱意的话等,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会令你感到惊奇的。
(2)鼓励孩子多交往
给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特别是接触乐观个性的伙伴。让孩子邀请伙伴来家里玩,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孩子出去做客。
(3)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要下些功夫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优秀的故事、读物等影响孩子,在培养孩子艺术特长的时候,还得注意提高他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并且让孩子从中体会到乐趣。
(4)让孩子自由表达喜乐
要学会用孩子的心理去体会孩子对事物的反应,理解他们的欢乐与悲伤,通过言语和举止表达对孩子情感的共鸣。
二、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
给孩子自信,就等于给了孩子成功的人生,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支起灿烂人生,妈妈应该做到:
(1)要仔细倾听孩子的说话
无论什么时候,不要烦孩子们的讲话,而是要做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鼓励他们把话讲下去,您的关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有意义的人,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2)要正确评价孩子
特别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失败,不要过分追求分数、奖品、奖章、第一名等等。在孩子失意的时候,要肯定孩子任何值得肯定的地方,让他觉得自己还是不错的。
(3)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
从孩子的优点入手,不断强化他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孩子往往喜欢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要知道,这是一种积极心态,只要不是过分张扬,就不应多加指责。
还有,当你发现孩子表现出骄傲情绪时,要认真地分析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引导他正确估计自己,去看别的小朋友的优点,并鼓励他向别人学习。但要注意,千万别无根据地随意说孩子骄傲,这会挫伤他的热情和自信。
3、引导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当今社会,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性也在增加。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有些过激的情绪往往是创造天才萌芽的表现,所以,妈妈要善于将孩子的某些情绪和不经意显露出的天赋联系起来。
但不管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有情绪时,应该告诉孩子,把心中的不平之事跟老师或妈妈说说,也可鼓励他向周围的同学小朋友倾诉,这样就会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认识水平,并能改变其不适当的行为。
还有一点要注意,孩子闹情绪比较激烈的时候,跟他讲道理可能不会获得好的效果,这时最好的对策是平息他的情绪。比如,不要强迫他接受你的观点,告诉他:“是的,也许你说的对”,或者“是的,你是对的,就是这样的”。这样往往能停止争论。一切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再说。
2让孩子善于交际起来
事件
文静是一个个性内向,很安静的小女孩,在学校里,只要是集体活动,她能不参加绝不参加。对集体工作毫不热心。在学校的各类评比检查中,班级获得了荣誉,别的同学兴高采烈的时候,她往往是冷若冰霜,好象这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平时上下学,也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和同学难得说上一句话。一回到家,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专家如是说
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天生活泼开朗,讨人喜爱,善于交际。但实际上,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孩子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却并不合群,不爱和人来往,喜欢独来独往。其实,这是孩子性格孤僻的一种表现。
孤僻性格的形成除了与遗传有一定关联之外,很大程度上同后天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法有关。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其是格外疼爱,见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亏。
浩浩和强强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强强被浩浩推倒在地。浩浩“哇哇”大哭起来,浩浩妈见了急忙跑了过来,把浩浩拉回家,从此限制其与同伴来往。
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这种小打小闹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吃点小亏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如果妈妈因为怕孩子“吃亏”、“受气”,而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这显然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独处,限制孩子同他人交往的行为只会让孩子变得不合群,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慢慢形成内向、懦弱、孤僻的性格。
其实,天生性格孤僻的人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有人际交往需求。当他们慢慢地长大,直到上幼儿园、上小学,孩子的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交往需求受到压抑,他们不仅会因此而感到孤独,而且还有可能形成怨恨、苦恼、焦虑等消极的情绪,这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因此,做妈妈的一定要把握好孩子们的心理,给他们足够的机会让他们融入属他们的世界。
给妈妈的建议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可见,社交能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21世纪的今天,“人际关系”技能已被列为孩子的基本智商之一。
假如你的孩子有孤僻,不愿意同他人来往的现象,做为妈妈,你不必要紧张,只需要对孩子进行耐心引导和帮助,那么,孩子一定会变得活泼又善于交际起来的。
下面给妈妈们推荐几种方法:
一、多给孩子提供同他人接触的机会
忙碌了一周的妈妈,到了周末,最好能多陪陪孩子。这时你可以选择约人来家做客,或者是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同别人多接触,因为孩子接触的人多了,锻炼的次数多了,性格就会慢慢变得开朗起来。
假如孩子天生性格孤僻,妈妈不妨让他多接触同龄人:家里来了小客人,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对方;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体验人际互助的乐趣。
此外,妈妈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与外界接触的事情,比如让他到邻居家借东西、送东西等。孩子过生日时,还可以让他请一些同学到家里来为他庆祝生日等等。
二、引导孩子多说话
餐桌是妈妈同孩子交流的好地方。在就餐时,妈妈可以讲些随意的话题,引导孩子多说话,如“这个周末我们去哪玩?”如果孩子没有提议,你可以提出建议。不过,最好还是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意愿,不要把他放在旁观者或附和者的位置上。
另外,睡前也是妈妈与孩子沟通的好时机。入睡前,妈妈可以和孩子共同读一则故事。然后和孩子比赛看谁能把故事内容复述得最好,好的可得到奖励。同时,妈妈还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比如:“今天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吗?”“今天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让孩子慢慢地讲述,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孩子不要害羞
妈妈千万不要轻视孩子的害羞现象,这是他们将进行人际交往的巨大障碍。研究表明,约有11~15%的孩子有过份害羞的倾向。
严肃的妈妈常常使害羞的孩子更加胆怯,并且还会出现说话结巴的现象。这时,妈妈如果强行纠正,孩子的结巴会愈演愈烈。事实证明,任何威胁行为,如责骂、讽刺、挖苦或唠叨不仅不会对孩子有丝毫帮助,而且会使他更加退缩,使他从害羞转入严重的心理障碍。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呢?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当众发言。不否认,第一次当众讲话时,孩子会害羞和胆怯,但是,锻炼的机会多了,孩子往往会忘掉害羞。当孩子不再害羞时,他往往会主动同别人接触。
3帮助孩子战胜嫉妒,培养达观的心态
事件
倪倪自幼聪明伶俐,深受妈妈和师长的喜爱。在一片称赞声中长大的他,渐渐变得异常地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有任何强于他的地方。
倪倪喜欢打扮,而且总要和同学们比。有一次,一位同学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T恤衫,别人称赞不已。这让倪倪很不高兴,暗中嫉妒,背后说那位同学的坏话。考试时,别的同学成绩考得高一点,他也嫉妒,背后议论别人是事先知道了题,或者是碰运气。
就因为他在人前人后低毁他人,最后,没有同学愿意和他接近,最后自己将自己孤立了起来。
专家如是说
嫉妒心往往能让孩子做出大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就如同事件中的倪倪,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泛化了的嫉妒是一种病态,表现为人格的偏离。这种不良心理习惯犹如心灵上的毒瘤,不仅给孩子造成心灵痛苦,而且还剥夺了孩子很多时间,降低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其正常智力的发挥、影响学习成绩。
嫉妒是一种原始的情感,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的表现,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东西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感的复杂情感。儿童嫉妒的成因较为复杂,其包括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外部教养环境,个人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
生活中,儿童嫉妒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
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的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故意尿湿裤子,故意作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第二种情形:对获得妈妈、老师等表扬的其他的孩子怀有敌对情绪。
当别的孩子受到了妈妈、老师表扬时,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面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尽管有些事实甚至是与其他孩子的受表扬无任何关联性,如“他的爸爸是个拉三轮车的”等等。
第三种情形:对拥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进行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