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事件
亚亚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小孩,妈妈为了让他保持安静并锻炼他的思考能力,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妈妈拿出100元钱说:“只要你能猜中我心里在想什么,我就把这100元给你。”
“真的吗,妈妈?”亚亚高兴地问。
“当然是真的,只要你能猜中。”妈妈得意地说。
妈妈心想,这下孩子可以安静一段时间了。果然,接下来的几天里,亚亚都在安静地思考着这个问题。
第三天,亚亚认真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猜到你心里在想什么了!”
妈妈有点惊讶地问:“我在想什么呀?”
亚亚说:“你不想把这100元钱给我。”
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的猜测是正确的。所以,妈妈只好把100元给了亚亚。
专家如是说
独立思考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孩子的头脑里对世界出现的一切都在探索,从不知到知,从孤立的到能把事物联系起来。妈妈要鼓励孩子大胆探索,独立思考,对于一些难题,妈妈可以示范,但不可以代替。
敏敏的学习成绩很好,虽然某些功课她学得很吃力。有时候她做数学习题会做到深夜,可是却始终不让姐姐梅梅帮她。有很多次都是这样的:梅梅早已准备第二天的功课了,可是敏敏仍然伏在桌上苦思冥想。
“你做什么哪?”梅梅问。
“算不出这道题。”
“来,我算给你看。”梅梅说。
“不用,我自己想想吧。”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梅梅生气地说:“我睡觉去了!答案就在这里。你看,我放在这里啦!”敏敏连头也不回。梅梅挥了挥手,离去了。敏敏又做了很长时问。在十分困倦时,她就用冷水洗脸,洗完后仍然坐在桌旁。算题的答案就在旁边放着,伸手就可以取来。但是,敏敏连往那边看上一眼也不肯。
第二天,她的数学得了“优”,这事并不使班上任何人感到惊异。可是,母亲和姐姐梅梅都知道这个“优”的代价是什么,这个代价就是付出努力去独立思考。
当孩子面临问题时,要启发孩子去想,去分析,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看书,查参考数据等,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妈妈可以示范,或通过请教他人、查阅数据、反复思考等方法,让孩子学习思考的方法。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尽管姐姐有心想帮敏敏,但是敏敏还是依靠自己的智能,最终完成了作业,得到了“优”。这个“优”的获得,并不仅仅是对她成绩的认可,更是对她独立思考的一个肯定。
给妈妈的建议
做为妈妈,怎样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呢?
方法一: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讲知识
妈妈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把一段时间学到的知识讲出来。要求是越通俗越简单越好。这个过程有助于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方法二:对各种题型整理归纳
妈妈可以让孩子在做了一定题目的基础上,对题型分类整理,概括出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孩子再见到类似题型,就能够按部就班得出正确的答案。
方法三:陪孩子讨论难题
妈妈可以陪孩子讨论难题,多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题目,明白只要多思考一点,离成功就近一步。
方法四:让孩子编题目考妈妈
当孩子能在题目上设置各种圈套来考妈妈,妈妈就有理由相信,这些圈套在考试中再也难不倒自己的孩子了。
方法五: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无论是对还是错,首先要鼓励孩子能独立思考。如果想法不对,妈妈可以以平等的态度提出自已的看法,由孩子来自行判断,这样,他的思考也会越来越全面,在考试中,也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2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习惯
事件
小小年纪的菲菲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有一次菲菲和妈妈去科技图书馆看书,在她们刚想进去看书的时候,看见门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今天早上10点到下午2点这段时间,图书馆停电。这一公告让菲菲的心情很是失落。妈妈见状说:“算了,下次再来吧!”菲菲一听,赶紧说:“不行,不行!来了就不能空手回,反正只用等两三小时,又不是让您等两三天。”“你以为我没事干嘛?我还要做饭呢!我可没这个时间,要等你自己等吧,我可要走了。”最后,在妈妈的训斥下,菲菲失望地离开了科技图书馆。
专家如是说
读书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越早养成越好。若妈妈不能强化读书的乐趣,孩子们是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妈妈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就像其他习惯一样,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并从中获益。
事件中的菲菲妈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要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她的观点是能读则读,不能读则放弃。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所以莎士比亚才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与其说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要从小培养,它就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天长日久,书会成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不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孩子有了读书习惯,才能在读书中提高综合语言能力、语言记忆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与语言同时发生的。孩子在读书时,语言文字就成了重要的思维材料和思维结果的表现形式。孩子有了读书习惯,使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就多,进而综合语言能力、语言记忆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其次,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是培养孩子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必然要求。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对人的成才的作用有时比智力因素还重要。孩子有了读书习惯,在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独立性、自我控制力等非智力心理因素方面就会得到改善。
让你的孩子也尽情在知识的海洋里吧。
给妈妈的建议
如何让孩子享受奥妙无穷的知识大餐,养成乐于读书,热衷读书的习惯呢?
一、辅助孩子选好书
书多对于开阔孩子的视野来说固然很好,但对于一些重要的、需要长期培养的方面,书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多了就会杂乱,内容就会良莠不齐。因此选书成了关键,就像选一位好老师一样重要。
有的孩子读了十本书,可能不如一个孩子读一本书。就像你听别人讲话,碰上一个智慧的人,你会停下来,久久聆听;而碰上一个唠唠叨叨,又没有多少见识的人,则只会败坏你的兴致。
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妈妈可以给孩子选择不同的书。3~6岁的儿童喜欢有色彩图画的小故事、科幻故事以及动物的童话,那些短小、生动、易背诵的重迭句对他们也特别有用。6~8岁的孩子对书籍开始有偏好,除了妈妈认为重要的以外,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8岁以上的孩子,喜欢一些幽默、民间故事、古典名著以及奇幻、侦探故事。妈妈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提供值得阅读的好书。
二、激发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你给孩子读一本新书之前,首先要激发起孩子们的强烈兴趣。为此,你可以先让他们了解封面的内容,并让他们去猜想这本书将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等等,然后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指著书中的图画和人物问他们:“你们认为这是什么意思?”读完一本书后,你还问他们:“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什么?你认为或者希望以后的故事该如何发展?”这种积极的阅读方式特别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对孩子的阅读过程不要管得太死
好动、好奇、缺乏耐心是孩子最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妈妈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妈妈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四、给孩子提供一个最舒适的读书空间
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小书架,请孩子安排自己的书。孩子阅读时,尽量保持安静。
五、经常与孩子交流
与年龄较小的孩子一起阅读和创作(如编故事等),与年龄较大的孩子一起讨论和交流。如果孩子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尽量回答孩子的问题。同时,在家里,最好常备一些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类的书籍。当儿童提出问题时,引导儿童从书籍中寻找答案。启发儿童讨论思想、艺术方面的内容,尽量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妈妈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妈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妈妈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上阅读。
3培养孩子懂文明,讲礼貌的习惯
事件
有一次,妈妈和亮亮去商场。走在路上,妈妈买了两根苞米,和孩子一人一根。一不小心,妈妈剥掉的苞米皮掉在了地面上。妈妈环顾了一下四周,见没有垃圾箱,就想,算了吧,这地方反正也没有垃圾箱,就没主动捡起来。很快,她发现孩子随手将擦手的纸扔在地上并说:“妈妈不扔到垃圾箱我就扔在地上吧,反正幼儿园的老师也没看见。”妈妈听后大吃一惊!
专家如是说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人横穿草坪,孩子紧随其后,或妈妈在公共场合大声训斥孩子,孩子大声吵闹的情景,难怪有老师感慨地说,5+2=0。意思就是学生5天在学校,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有了进步,双休日两天在家,由于妈妈(及其他家庭成员)或社会做了不好的榜样,而使孩子退步了。其实,妈妈、社会都有责任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讲文明的好习惯,使孩子生活在文明的环境中。
妈妈的言行和思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现在大多数家庭里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被妈妈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孩子的自私自利心理普遍较重。作为与孩子关系最为密切的妈妈,更应在自己的言行举止方面做到诚实守信、礼貌待人,把文明的思想灌输给子女,给孩子起到模范表率作用。这样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才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把妈妈的行为意识加上自己的理解,作为一个定式记忆在脑海中。
小孩子的求知欲非常强,因此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孩子在和外界环境的接触过程中,会不断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一些言论、行为和思想,而且会把这个思维定式作为一种潜意识,在合适的场合表达出来。因此,社会也有义务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假如社会上拜金主义泛滥,人们心中整天想着“钱”字,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失去了最根本的诚信,不讲道德,那么孩子们被这些现象耳染目睹多了,他们的成长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如果每个妈妈都能言传身教,使下一代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讲文明习惯,那么我们城市的文明建设就有了新鲜血液和生命力。文明城市的创建,应该从教育孩子抓起。
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就是要使孩子学会亲切、和气、文雅、谦逊地说话和做事;正确有礼貌地待人接物;会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等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待人接物是否彬彬有礼是一个人的修养水平高低的体现之一,而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应该是从小养成的。
给妈妈的建议
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一、让孩子注意仪表
人的容貌、姿态、服饰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一般说来,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仪表,大多比较消极;而浓妆艳抹、矫揉造作的打扮,往往给人以精神空虚的感觉。所以不能忽视孩子的仪表,它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有很大影响。训练孩子仪表,首先要让孩子每天坚持洗脸、刷牙、梳头各两次,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其次,要爱护孩子天真率直的童心,及时纠正孩子那些装腔作势、忸忸怩怩、任性胡闹的行为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教孩子对人表示友善,对成功表示愉悦,对挫折表示惋惜,对前途表示信心等。
二、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礼貌语言像丝丝细雨,能滋润人们的肺腑。“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常用礼貌用语,妈妈要教会孩子使用,而且要求孩子表里如一,真正从内心尊重他人。如说“对不起”时就应是真心表示歉意,而不是当作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上学去要对妈妈说:“妈妈,我上学去了,再见。”请别人帮助时态度要诚恳:“麻烦你帮帮我好吗?”而不可以说:“喂,你来给我……”别人帮你后,要说“谢谢”。
三、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
孩子能否做到文明礼貌,重要的是看他如何待人接物。妈妈应从一件件小事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告诉孩子到别人家去要先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再进入;客人来时应起身主动迎接,让座、倒茶;长辈之间交谈时孩子不要随便插嘴,长辈问话时要热情、诚恳地回答;要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废物等等。
4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事件
彤彤最近可爱劳动了,最爱干的是帮妈妈拿东西。每天早上妈妈帮他洗完他的小衣服往盆里装的时候,他就来帮忙。妈妈给他一件,他就往盆里放一件,不小心掉到地上了,也不管脏不脏拾起来又放进去。一放下就伸手来要,干得不亦乐乎。晒衣物的时候也帮妈妈打下手,只不过不是一件件地给了,而是抓着几个给几个。不管你晾了没晾,直往你手里塞,妈妈没及时接的就往地上扔。尽管如此,妈妈依然对彤彤是赞不绝口。
专家如是说
劳动是光荣的,有劳动也才能有收获。望子成龙的妈妈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就像事件中的彤彤妈,尽管彤彤干的活有些让人无法接受,但妈妈并没有拒绝他。
一个人有无劳动的兴趣和习惯,将影响自己的一生。大量事实表明,不论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如何,种族肤色如何,凡是从小爱做家务、热爱劳动的人长大以后往往特别能干,工作成就大,生活也很美满。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独立性逐渐增强,看到大人劳动,也产生了自己动手跟着干的愿望和要求。做妈妈的要抓住孩子的这一特性,鼓励、放手让孩子也跟着自己一起干,使他们增强独立活动的能力,以养成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习惯。
给妈妈的建议
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有利于培养其对家庭的责任感。妈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一、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