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次教训之后,她被迫开始去学习一门如何做生意的课程,她的同学有的是银行家、艺术家、大学教授,她逐渐发现这些人并不觉得自己仅仅是个卖葡萄酒的,而认为她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这些人的看法让安娜抛弃了自己原来的目标。她开始仔细分析、试着尝试其他的行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最后,她选择了做一名不动产经纪人。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中至少要经过两到三次的变化,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而找到自己合理的目标后,则需要用同样长的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一目标。
人生是需要目标的,特别是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目标。我们只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了目标努力奋斗。作为一个人,我们必须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英国著名诗人布朗宁在《一个数学家的葬礼》中写道:“实事求是的人要找一件小事做,找到事情就去做;空腹高心的人要找一件大事做,没有找到则身已故。实事求是的人做了一件又一件,不久就做了一百件;空腹高兴的人一下子要做百万件,结果一件也没有实现。”其实我们仔细品读这几句诗就会发现,布朗宁生动地说明了制定目标必须要适当,必须要现实。
因此,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目标能够维持长久,并且通过努力能够实现,那我们就要像钢琴的调音工作一样,一旦我们有了什么样的进展就要及时巩固和强化,并且这种巩固和强化工作不能只做一次,要持续进行,直到自己的目标完全实现。
【小发明大创造】
不锈钢的发明者
1912年,布雷尔利试图把铬与钢熔合起来,制造出一种适合于来复枪枪管的合金。布雷尔利还发现熔合后产生的金属不产生铁锈。实际上他无意中提供了一个18%的铬,加上8%的镍的公式。后来布雷尔利想到这对一些经常容易有生锈烦恼的刃具会很有益处。于是,在1941年他制造出了用该材料造出餐刀和餐叉,这种金属因为有“不锈”功能而大受人们青睐,流传的非常快,后来人们称其为“不锈钢”。
【小故事妙思维】
妙笔遮瑕
从前有一位国王,虽然身体强壮,但是有一只眼是瞎的,一只腿是瘸的。有一天,国王召来三位有名的画师给他画像。
第一位画师把国王画得全身神采奕奕;第二位画师按照国王本来的样子,画得十分逼真。第三位画师,他画的是国王在打猎,手举猎枪在瘸腿上,瞎眼紧闭着瞄准前方,国王看了十分的高兴。
打破权威的神话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人在他小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感觉膝关节很疼,甚至不能行走,母亲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最后不得已做了手术,双腿的长度相差7厘米。几十年过去了,他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知道自己的腿当年竟然是误诊,也就是说,他本来可以不是瘸子。于是他重新做了手术,虽然时隔了这么多年,手术的难度也很大,但是手术很成功,他的腿恢复的非常好。
看了他的经历,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痛恨那个庸医,一次误诊害了人的一生。但是他却说如果要真是个名不经传的庸医倒好了,可他偏偏遇到的是个名医,是个权威。几十年来,有医生对他的腿病发出质疑,但问及手术是谁做的,他报出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时,他们就缄口了。他们正是那个名医的学生,老师的结论,他们不敢瞎猜疑。名医的误诊,封死了所有的改正机会。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演讲是说:“中国青年人的胆子要大一些。”用专家们的话来说,也就是现在不少孩子由于从小接受的是应试教育,思维受惯性影响,顺着成人模式来想事情,很少从相反方向考虑。这不利于从小培养我们敢想、不唯上、不唯书的品质。
西方教育专家认为,我国的教育非常规范,很注重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教育,注重智力教育,而我国的孩子也很聪明,但是对孩子的综合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这样将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选择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将我们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质几乎扼杀殆尽,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如果我们要想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突围出来,就必须从寻找其薄弱处下手。而这个薄弱处正是长期被忽略和冷落的创新教育。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要敢于创新,大胆提出不同的观点,勇于质疑权威。
西方人有句口头禅“try”,也就是试一试的意思,一件事情我们到底行不行,不要轻易下定论,也不要被权威吓倒,可以让自己先试一试再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成功就来自于不迷信权威的试一试。“凡自体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是植物学权威们一致认同的,而袁隆平通过自己的研究观察,发现自体授粉的水稻有杂交变异的趋势,终于培育出杂交水稻高产优质品种,为缓解全球日趋严重的地少人多的矛盾,贡献了中国人的智慧。
如今的时代已经不再需要人云亦云的庸才,而需要个性鲜明,观点独到的人才。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与活力,更需要勇气与胆略,尤其是变革创新的勇气与胆略,有质疑权威的勇气,不要被传统僵化的思想禁锢,心中一定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
【小发明大创造】
打火机发明于16世纪
关于打火机的发明者是谁,一直没有公论。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打火机绘图出现在公元1505年德国纽伦堡地区一名贵族收藏的手卷中,另外文艺复兴大师李奥纳多·达文西手卷中也有类似机械的图绘。不过由于李奥纳多·达文西手卷的时间无法确定,所以人们估计绘成时间可能在公元1500~1519年之间,所以两者虽然类似,却不能肯定地将之归功于达文西,因为达文西也可能是在看到别人的发明后记录下来的图绘。现在我们唯一确定知道的就是打火机发明于16世纪。
【小故事妙思维】
大仲马的稿酬
法国瓦利剧院的经理和文学家大仲马是好朋友,有一段时间剧院的生意非常冷淡,每场只有几百名观众。剧院经理于是请求大仲马出山,为他赶写一部新作,让他挽回局面。如果能让生意重新兴隆,就答应给他一笔巨额稿酬——一万法郎。但是前提是新剧本的前26场演出收入要达到6万法郎。
大仲马答应了这位经理,于是废寝忘食写了一部剧本,当这部剧演到第26场的时候,大仲马找经理要那笔稿酬。那位经理说到:“亲爱的大仲马先生,很遗憾,26场我们只收入了5.9997万法郎。”言语间没有一丝诚意。大仲马听后一句话没有说,从自己口袋里掏出3法郎,这样一来,剧院经理虽然不情愿,但不得不支付大仲马稿酬。
敢于尝试,敢于犯错
我们想拥有创造性,想在某一个领域率先取得成功,那么你也可能会率先在这些领域犯下很多的错误,尝试到失败的滋味。
失败与错误其实就是一对双胞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从未犯错的人就是从未尝试任何新事物的人。”有创新力的人比墨守成规的人会犯更多的错误,遭遇更多的失败,但是这却能表示他们更加敢于尝试,也会有更多的想法。由于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错误和失败是难免的,但是这样成功的机率也就增加了。
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失败,爱迪生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一万种无效的方式罢了。”事实也正是这样,只有不再尝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失败。还有一种更有创意的想法:失败既然是难以避免的,那就让自己尽可能地快速失败。这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弗里德曼的名言。
有创意的人不仅不怕失败,而且欢迎失败,这也就是所谓的“创造性失败的方法学”。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更是获得创新和突破所要经历的重要过程,因为失败就像犯错误一样,经常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成功只有一种,但是失败却可能会产生很多我们原来想都没有想到过的情况,这些我们根本没有想到的情况,自然会对我们产生新的刺激,让我们看到新的可能性,甚至会给我们带来比失败更让人意外的新发现。
在人类科技以及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情况。比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客观地说,这是一次失败的任务,因为他并没有抵达之前所预定的印度,但是失败的任务却让他意外发现了美洲,而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失败的次数越多,这样的机会也就越多。又例如伟大的医学家弗莱明曾经就是因为两次失败而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和其他研究细菌的专家一样,也是自己先开始培养细菌。1922年,他在实验室里面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喷嚏的粘液溅到了培养细菌的容器里,由于细菌受到了感染,于是这次培养就失败了。可是弗莱明却注意到有喷嚏粘液的地方却没有生长细菌,于是他转而研究喷嚏粘液,结果发现了溶菌酶,这是人体分泌的一种可以溶解于细菌的重要物质。
1928年,弗莱明又开始做葡萄球菌的培养,有一次他外出度假了两个星期才回到家中,发现葡萄球菌又受到了感染,而且还长出了绿色的霉状物。他当时心情特别不好,但是他仔细观察后发现在这些绿色霉状物的周围葡萄球菌居然消失了。后来他研究发现,这些绿色霉状物具有杀死和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这也就是今天人们常用的青霉素。
在创造的过程中,失败与错误是经常的事情,它们就像是一块踏板,告诉我们下一步应该走向哪里。我们只要愿意、甚至敢于冒险、敢于犯错,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创意的人。
【小发明大创造】
电冰箱的发明过程
1834年,第一台压缩式制冷装置产生,是由美国工程师雅各布·帕金斯发明,这也是现代压缩式制冷系统的雏形。同年,帕金斯获得英国颁布的第一个冷冻器专利。
1910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国问世。1913年,美国芝加哥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家用电冰箱。这种外壳是木制的名叫“杜美尔”牌的电冰箱,里面虽然安装了压缩制冷系统,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1918年,美国KE—LVZNATOR公司的科伯兰特工程师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制冷式的家用自动电冰箱。它的诞生宣告了家用电冰箱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小故事妙思维】
以“贼”命名的画像
英国画家、雕塑家威廉·霍格思受邀为一个其貌不扬的资本家画像,讲好酬劳是6000美元。但是资本家看完后,却说一点也不像自己,拒绝支付6000美元酬劳。于是威廉·霍格思特别生气,因为他花费了好几天的精力。
不久,威廉·霍格思把这幅肖像画公开了,并题名为《贼》。资本家听说后气急败坏,打电话向他提出抗议。威廉·霍格思平静地说:“这画与你有什么关系,你不是说这幅画画的不是你吗?”资本家无话可说,只好画重金买下了这幅画。
善于独立思考
同学们一定要在上课的时候积极地思考,做学习的主人,不能死读书,不能总是机械地去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要经常多问几个为什么。
其实这就和一个人吃饭一样,不能一口就咽下去,而要细细地品味,这样才能嚼出好滋味。同学们由于在上课以前已经进行了预习,所以听课的时候就会有重点。对于自己在预习的时候已经弄懂的知识点可以加深印象,而对于不懂的地方则可以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并做到边听边思考,这样以来同学们就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学们在学校上学期间,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点点加强的,只有在自己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真正地靠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注意克服依赖的心理,学会自己去思考。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自己大脑的活动来收获知识。我们也只有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才更好地发展起来。
在学习期间,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指导,我们可以更加大胆地进行独立思考。即使自己出现思考不对的地方,也可以即使的从老师或者同学们那里得到纠正。如果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都不进行独立的思考,自己的大脑只能停留在最初的水平。
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现象,不少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懒得思考,只等着老师讲现成的答案,自己就知道抄现成的结论。在看书的时候,也不善于去寻找问题,即使是发现了问题,也不愿意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就第一时间想到去问同学,在作业中有不懂的地方,就去抄同学的作业。这样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让他们陷入了被动学习的状态,对学习能力的提高很不利。
同学们只有坚持独立思考,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所有新知识的出现,都是前人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而发现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么多数学知识,就是一代代的学者通过他们的努力而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