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目标未必都能实现,确立目标,主要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驼负千斤,蚁背一粒”,一个人只要竭其所能,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那么他就是对自己负责,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创造性,最终攀上成功的顶峰。
培养学习的责任感,还要具备顽强刻苦的精神。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宣称:只要有中等的智力水平,再加上刻苦耐劳坚韧不拔等良好品质,就可成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徐特立说:“学习--不管是总结实践中的经验,还是接受书本上的知识,都要花出很大的劳动。只有不断劳动,才能使我们变得聪明。”
青春是美好的,而能够把握美好青春的,正是那些富有责任感的青少年。所以,作为青少年应当趁青春大好时光,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培育自己的责任感。
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父母该做什么?
据目前独生子女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的独生子女从未做过或很少做家务劳动,孩子平均每天只有12分钟的劳动时间。这造成了许多孩子依赖性强且懒惰自私的品性。常听不少家长抱怨,平时自己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病了,大人心急火燎地为其四处求医,而自己病了,孩子却连倒上一杯水都想不到,实在令人伤心。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都缺乏责任感呢?仔细分析,原因还在家长这里。为什么呢?先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几组镜头--
镜头一:“赶紧上床睡觉,书包我来给你收拾。”母亲对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说。
镜头二:“妈妈,今天该我们小组做大扫除,给我带块抹布吧。”8岁的女儿对妈妈说。“大扫除!你吃得消吗?又脏又累,那么多灰尘,吸进肺里要生病的。这样吧,下午让你爸爸请假去帮你打扫卫生,你就在操场上等他做完大扫除后一块儿回来。”
镜头三:“妈,把我明天要穿的衣服给我拿出来,这套衣服赶紧给我洗了,后天上体育课要穿的。”这是已经上初中一年级的女儿晚上临睡前对母亲所说的话。
诸如此类的话可能对许多家长来说都习以为常了。他们总认为孩子还小,帮他做点事是应该的。作为父母,关心、爱护孩子是天生的本能。可是,很多父母在关心、保护孩子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是需要学会自己负责任的。他们总是怕孩子辛苦,怕孩子为难。于是,有的家长替孩子做值日,为孩子洗衣服、袜子,有的甚至替孩子做家庭作业……长期这样,孩子不知道怎样去自己照顾自己,更谈不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了。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由于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他们不用动脑筋,因为从吃、穿、用到上什么学校、报考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工作,都有家长的格外关照。他们一方面变得自我意识很强,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却表现出漠不关心,缺乏基本的责任感。
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青少年的成长,尤其是想要顺利、健康、成功地度过他们的青春,离不开责任感的培养。一个在生活中缺乏责任感的青少年,不会对新鲜事物感到惊奇,不会有足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更不会有关心他人社会和吃苦勤奋的精神。那么,作为父母,当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责任感的时候该怎样做呢?
首先,父母应当树立责任感,为青少年做好表率。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没有责任感的父母很难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父母的言行及处事方式影响着孩子,可让他们在观察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责任意识。负责任的父母应做到:第一要尊重孩子,接纳孩子、提醒孩子,而不是动怒指责孩子、限制孩子、过分强调家长的绝对权威等。第二,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睦、富有亲情的家庭氛围,这是父母有责任感的重要体现。第三,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的理解力很强,对外界的事物非常敏感,作为家长一定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活动,而必须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其次,父母要为孩子创造扮演有价值角色的机会。比如,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加家庭会议,商讨家庭计划的制定;体谅父母的艰辛,为父母分担忧愁;自觉遵守家庭的基本规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让孩子在家庭中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提高孩子的责任能力。乐观自信能激发孩子做事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可以反过来帮助孩子产生自信心和勇气。父母一定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教育他们学会负责。为此,可使用以下方法:(1)以赞美、鼓励为主,不要一味地挑剔孩子的缺点来责骂,应该找出他们的进步加以肯定、赞美。(2)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父母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如:礼貌、守时、合作、倾听等等。(3)实践锻炼法,让孩子在不断尽责任的行为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负责。
新加坡的专家认为,青少年的责任感是从对具体事物产生喜爱开始的,表现为对他所敬爱的人交给的任务有责任感,而对其他人交给的同样任务没有责任感;对他爱做的事有责任感,对他不爱做的事没有责任感等等。他们还认为,从孩子懂事起,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例如,可以让孩子做自己的事及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帮助邻居送报刊、信件,完成幼儿园老师委托的任务。孩子在经常受到委托,为他人或集体做些有益的事时,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肯定的评价,产生满足和愉快的内心体验过程中,才能培养起强烈的责任感。
新加坡教育专家还为家长提供了以下几点参考意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①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自己整理房间、洗衣服等。
②教育孩子关心自己的亲人和家庭。做父母的应该要求孩子主动关心家里的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孩子。要委托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在生活的磨炼中感受到责任的分量。
③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让孩子了解父母对他的期望与信任,把学习当成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而思想动摇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当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成绩进步时,家长要及时肯定、鼓励,让孩子体验到实现诺言、完成任务时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喜悦。
④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做父母的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做点事,带孩子一块儿参加居民区的卫生、绿化劳动,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做好值日生等等。在社会活动的实践锻炼中,要使孩子逐渐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不断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
孩子是一张纯净的白纸,他一来到世界,就观察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作为家长应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让孩子时时处处去体验。让他们学会去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尊敬师长,使这些成为孩子们日常行为的一种习惯。在把这些教育作为责任感培养的过程中,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孩子刚刚站到人生的起跑线上,特别需要家长的牵手引领,如果我们从小就开始对他们进行责任感的教育,让责任感与他们的成长同行,这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这才是做家长的对孩子最大的爱。
学校是培育青少年责任感的重要场所
弗洛姆说过:“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使个人具备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起到应起的作用的资格,也就是说,把他的个人个性塑造得极为接近社会个性,使他的欲望符合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需要。”在有些青少年重才而轻德,致使其责任感淡化因而难以担负历史重任的情况下,学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就在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是培育青少年责任感的重要场所,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培育青少年责任感的方面,学校应当注意方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在西尼公司的赫尔逊工厂进行了一个试验。他们选择了一批姑娘参加这个小组试验。试验开始时,心理学家改善了试验小组的生产照明条件,生产效率提高了许多,后来又把照明条件恢复到原先的状况,生产效率仍和初试验时一样。接着心理学家们又进行了缩短工时的试验,而生产效率同样很高。后来,工厂的管理部门又将这个试验小组的工作时间延长了,但这些姑娘们仍毫无怨言地辛勤工作,照旧保持着很高的生产效率。是什么原因在外在条件反复变化的情况下,工作效率、工作热情仍不变呢?原来,这批姑娘,在未被选为小组成员之前,没有什么人去注意她们。而她们成为小组成员后,得到了人们的注目和重视,她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又激发了她们创造性的力量,这正是姑娘们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